在奧而思郭老師和家長們接觸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大家對孩子學編程的認可和熱情,但同時也發現,很多家長對少兒編程和以機器人編程傻傻分不清楚。
雖然都帶有「編程」二字,但少兒編程和機器人編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今天奧而思郭老師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少兒編程和機器人編程都有哪些不一樣。
學習方向與深度的不同
機器人教育偏硬體,編程教育偏軟體。
國內大部分機器人教育,主要是在 PicoBoard、Arduino等開源硬體平臺進行電子元件等部件的DIY拼搭以及對智能編程機器人套件的組裝搭建。雖然也有機器人硬體課程會結合軟體進行操作指令的編寫和發布 ,但幾乎都是以預置程序模塊為基礎進行的優化,而不是從零到一創作 。
也就說是,機器人教育裡涉及到的編程部分,只是讓小朋友將已經存儲好的程序模塊拼接起來,不需要親自思考開發設計,也不會教授高級的程式語言,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讓孩子學了機器人後覺得比較簡單的原因。
而編程教育以程式語言的學習與計算思維的培養為目的,需要將模塊一層層剝開,學習核心的邏輯、算法、語法和結構。從最開始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培養,再到教會孩子學會運用「編程思維」,最後利用算法設計去解決實際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少兒編程入門語言便是Scratch,完成入門學習後則會進入到高級程式語言如Python、C++等的學習。側重思維培養。
應用場景與前景的不同
機器人教育十分依賴機器人本身,強調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與物理知識,課程的內容由硬體知識和編程知識兩部分組成,往往硬體知識的比重會多於編程知識,而國內大部分機器人機構涉及的編程知識只停留在初級教育階段,因此一旦脫離機器人,孩子學到的編程知識可能就無用武之地。
編程教育是基於軟體項目開發設計的課程,其中會涉及到與硬體的交互,這部分就和機器人教育相似,但編程的高度是沒有限制的,通過可視化圖形編程、代碼編程和機器人編程,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可以設計遊戲、網頁、APP、動畫、音樂、AR/VR,學習編程的孩子以後可以從事大部分和編程相關的工作,而機器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僅是未來的就業,學業方面,從政策的導向來看,編程教育有明顯轉為剛需教育的趨勢。
學習收穫,有相同也有不同
機器人編程和少兒編程都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培養觀察力和耐心;培養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機器人物理硬體的連接強調動手能力,而少兒編程學習涉及更廣泛的邏輯思維,以及數學、英語、物理等K12學科。更注重提升孩子利用科學、數學、藝術等多方面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意識到,讓孩子學習計算機編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能讓孩子從小掌握編程思維的能力,還有機會獲得名牌大學的青睞,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奧而思郭老師認為,即使以後不做與軟體開發相關的行業,掌握這樣一門技術能力,對於面對未來的人工智慧社會,肯定是有極大的好處的。這就好比是20年前,大家都在努力的學習英語是一個道理,未來社會,計算機語言會和現在的英語一樣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