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關於少兒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的產品有很多,各種噱頭和宣傳方式層出不窮,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相關的課程和機構時也是疑問重重,這一次寫機器人課程的系列文章是想站在從業者的角度給家長更多業內的信息,以及從教育者的角度談談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機器人編程教育。
我們先來談小齡段3-4歲的孩子,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我會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一一說明。
按照瑞士教育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此年齡段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中的象徵思維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智力發育特點是以具象思維能力為主,表現特點為擁有滿滿的想像力,開始用小木凳當馬騎,用竹竿來做槍,進行過家家遊戲等等,此階段上課的氛圍應該是老師帶領孩子動手觸摸抓握安裝教具,給與孩子主題後完成主題相關的基本搭建,然後需要確保孩子在主題搭建完成後有時間和搭建餘地進行創意發揮,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鍛鍊小肌肉群能力和動手能力之餘,讓孩子的創意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尊重,課程深入後每節課下課後孩子們的作品會各有不同,孩子在給家長描述自己作品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創意設計想法介紹出來。
對於老師的要求是要熟識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可以尊重小朋友的聯想和創意,並能引導孩子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設計,有充足的耐心和專業度,可以根據孩子的想法在主題之上延申課堂內容。比如在伸縮門這節課裡,除了帶領孩子搭建一個伸縮門之外,還可以引導孩子聯想出設計一個院子在院子裡蓋上樓,做成了有伸縮門的幼兒園。曾經課上還有個小朋友,在伸縮結構的前面裝了一個輪子,拿起來做成了一個伸縮拳頭用來玩伸縮遊戲,這都是非常好的設計和創意,老師並沒有強制他們在完成伸縮結構的學習之後必須要搭建成什麼樣子,而是鼓勵大家多多聯想和創意思考,從而使得課堂上孩子們各有設計,達到我們鍛鍊孩子創意和具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那麼家長們怎麼通過簡單的方式去觀察課程和老師的質量呢?
1.要確保課堂的開放性,就是家長是否可以觀看上課的全過程,很多機構以課程保密或者影響學生上課等理由組織家長跟課,課程保密性是虛假的藉口,如果一門課家長進去聽就全學走了那這門課也沒什麼高的價值,至於怕影響孩子上課,我們可以跟課一個月再慢慢撤出課堂來解決,一定不能完全不管課程。
2.不跟課堂後,要在課堂最後孩子的講述環節,讓孩子多講一下自己是怎麼想的,作品中哪一些部分是自己想出來的,哪些部分是自己動手搭建的,防止出現老師幫忙搭建,孩子沒有思考空間的情況發生。
3.課後是否有學習報告,老師是否會給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上課照片以及幾個課後小問題讓孩子回家思考並回答,這是課程的延申,讓孩子回家後能有回憶和思考的過程。
好了今天就聊這麼多,下一篇我們來聊一下4-7歲的課程特點。
*PS.教具的種類繁多,從業五年看過的教具不下20種,對於教具我最喜歡的還是樂高,精度高易拔插還安全,當然造價也貴,現在國產教具也在慢慢起來,比如大齡段孩子們最愛的大疆s1機甲大師和無人機等等,在教具造型原理都大差不差的背景下,只要沒有異味不會傷到孩子,重點還是老師和課程吧,當然後面也會專門寫一篇教具的文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