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有方,拒絕孩子的非分要求,也是一門藝術

2020-09-22 娑婆若水

非分要求是指自己難以實現,想藉助他人或外力的幫助來滿足需求者自己沒有或難以實現的欲望。人都是有需求的,不僅僅是孩子,大人也有。一個人的合理需求得到滿足時,會讓這個人信心倍增,充滿活力,充滿動力。但當一個人因攀比、幻想、欲望而產生非分要求時,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就會出現陰影,心理變得不陽光,行動變得不自律,更有甚者就是犯罪。面對孩子產生非分要求時,做為孩子的長輩或父母,絕不能聽之認之、滿口答應、盲目應允,而是藝術地選擇拒絕。

教育路上的追夢人

仁慈面前學會拒絕

有的孩子自小就是一個鬼精靈,當他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做事收穫一點成功時,他就會在大人面前嘻嘻哈哈,會在父母面前引經據典,會在大人面前說長論短,會給父母講講道理,一旦時機成熟,他會抓住機會,提出自己的非分要求,導致大人手忙腳亂,心慈手軟。有這樣一位高學歷的總裁媽媽,當家人給她在教育孩子上提出合理建議時,在對待自己的外甥女和自己的兒子她所應持有的態度時,她的觀點是,我們小時候吃盡了苦頭,受了許多罪,今天我們通過打拼不就是為了孩子嗎?試問:這是不是母性泛濫?這是不是讓孩子養尊處優?這是不是溺愛?也許,這些道理她都懂,她比普通的母親懂的更多,知道的更多。但她卻忽視了這樣教育孩子,結果會是怎樣?

孩子偶爾的一次勞動,或許心有所想,別有打算。

規矩面前堅決拒絕

教育孩子,需要正確的方法,需要科學的藝術,更需要立下規矩。規矩不僅是給孩子定的,也是給大人定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矩一定要結合家庭實際,一定要符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和成長規律。一旦立下規矩,就要無條件的遵守,絕不能有一絲半點的妥協和退讓。不管孩子採取什麼樣的手段,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絕不能嬌生慣養,絕不能退避三舍,望而卻步。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可塑性極強,父母討厭孩子身上的某些東西,一定在父母身上先於孩子而存在著。引導孩子守規矩,是一個堅持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持續跟進的過程,有了一個好的過程,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一但破會規矩,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最終受傷害的不僅僅是父母,也極有可能毀掉孩子的未來。

規矩是底線,一但頂下,就要無條件遵守。

取捨面前商量拒絕

我親眼見過一位少數民族的父母,他們重男輕女,聽老師說,孩子的父母夫唱婦隨,父親在家用手掐孩子,捏孩子的脖子,母親用鞭子抽孩子,致使孩子在家沒有自己該有的家庭地位與尊嚴。導致自己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性格變得膽怯,不喜歡群體生活,不喜歡與人相處,從而使孩子出現不喜歡上學非分要求。今天的後果是,開學三周以來,要麼是父親,多半是母親送讀或陪讀,好在有學校的關注,有老師的勸導與關愛,孩子沒有輟學,但這一艱難的取捨,就是父母的不許放棄。孩子不想讀書的非分要求,就是家庭教育觀念落後,方法不當釀下的苦果。要想孩子發生改變,父母首先要像對待兒子一樣,儘快學會改變自己。世俗與偏見、高壓與棍棒之下,能教育出乖巧聽話的孩子嗎?

世俗與偏見、高壓與棍棒之下,能教育出乖巧聽話的孩子嗎?

哭鬧面前溫和拒絕

有時候,孩子的無理取鬧和軟磨硬泡,會使大人心煩意亂。為了滿足自己的非分要求,就在家長面前大哭大鬧,會讓家長失去理性,導致大人對孩子動手動腳,這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家長詛咒孩子會傷及孩子的內心,使孩子失去自尊;家長體罰孩子會傷及孩子的皮肉,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這兩種辦法對孩子的教育意義不是很大,也許會於事無補。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三思而行,給孩子講清楚拒絕的理由,要相信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有點過分,讓孩子從小承受一點挫折,克服一些委屈,減少一些攀比,剔除一些虛榮,教育孩子自己、自覺學會誘惑,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更加有利。

教育孩子自己、自覺學會誘惑,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更加有利。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他們不僅從大人身邊,也從同伴身邊,從電視裡、網絡上、大街上、商場裡、遊樂場裡等各種現實生活的場景中,在觀察著這個多彩又繁華的世界,他們不僅視野廣闊,而且欲望變得更加強烈。面對孩子的哭鬧與糾纏,許多父母就會變得心軟起來,許多爺爺、奶奶會背著孩子的父母去偷偷滿足孩子的欲望,從而讓自己的立場動搖,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敗筆。殊不知,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第三次,偶爾一次沒有滿足他的非分要求時,他就會變得任性起來。當一個孩子長期有了非分要求時,他就會和大人討價還價,導致孩子喪失了生活的自律、學習的自覺與做事的認真,這便是家庭教育之大忌。當然,孩子的合理需求要有分寸的滿足,在潤物無聲中給孩子製造驚喜,信守承諾,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孩子的合理需求要有分寸的滿足,在潤物無聲中給孩子製造驚喜,信守承諾,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高級教師、省優秀專家、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原全國「優秀小學校長」、原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傾情並致力於學校管理、家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孩子成長。

感謝您的關注,碼字不易,歡迎閱讀並評論指導! 2020-09-22

相關焦點

  • 愛孩子,是一門藝術
    導讀:愛孩子,是一門藝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愛孩子,是一門藝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的藝術》:愛是一門藝術,越早學習,越早獲益
    未來,我自己有家庭之後,我就可以避免一些彎路,用好的教育理念養育孩子。我一直堅信好的家庭是相互滋養,一起成長的。愛是一門藝術嗎?肯定是呀,愛需要學習。沒有這些特性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容易產生自卑,雙方戀愛無果。錯就錯在把別人的評價當作是自己獲得愛情的力量。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常誇別人家的孩子好,為了獲得他們的鼓勵,我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以為父母會開心。考了98分,他們會說:「怎麼還差2分。」「有什麼好說的,成績考好,本來就是你的責任。」收穫好成績,想把喜悅分享給家長,結果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打擊。
  • 學一門藝術,精彩孩子人生
    孩子是父母的寶,每個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把最好的教育帶給孩子。近年來,藝術教育也成為了越來越現代很多父母的選擇,給孩子學一樣樂器,或者舞蹈,不僅僅是為了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對她以後的人生也會留下美好的色彩。 讓孩子學一門藝術,不要求學的多麼好,除非你想讓她走專業道路,要不然她只要學會就行,在以後的生活中偶爾可以用得上就行。
  • 「心靈之聲」第五期——愛的藝術與表達
    愛是一門藝術,如同繪畫、音樂等等,是一門值得人研究的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它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容易,作為藝術,我們需要以一顆虔誠的心去欣賞。愛的藝術愛是一門藝術,學習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任何愛的理論,都必須從某種人的理論和人類生存的理論開始。心理學家弗洛姆從人性理論出發討論了人的存在問題。
  • 如何有技巧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讓父母分分鐘崩潰......到底該怎樣巧妙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呢?孩子並非天生不聽話,非要折騰父母,而是這個時期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知識面也有所提升,對周圍的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這時候Ta還無法鑑別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懂對錯之分,因此看起來像在無理取鬧。
  •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
    人從學會說話開始,有教養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都是很有禮貌的。而無教養的孩子,卻像一個痞子,百事不懂。都說教育孩子必須從娃娃做起,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一個人的素質,不光展露的是自己的本性,還代表著你的家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雖然大多用於朋友之間。可是一個家庭,父母的樣子,也會讓孩子成為你的翻版。
  • 如何有技巧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不滿足就躺下打滾哭鬧不止,讓父母分分鐘崩潰。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支招,聊聊怎麼巧妙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孩子不是天生不聽話,非要折騰父母,而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在迅速發育。 1歲半~3歲,孩子的大腦正在快速建立新的神經聯結,到 3 歲時,孩子大腦中某些特定區域的神經聯結甚至已經增長了 2~3 倍。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知識面也有所提升,對周圍的事情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這時候的孩子缺少經驗,無法鑑別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因此看起來像在無理取鬧。
  •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
    所以好的母愛,不僅需要你讓孩子健康成長們還要讓他學會熱愛生活。而這就要求母親,也應該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把對生活的熱愛傳染給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作者還提到,母愛並不是只對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也應該愛其他的孩子,以及所有需要你幫助的孩子,母愛並不屬於一個人。
  • 精密工程學也是一門藝術
    完全由格拉蘇蒂自製,玫瑰金打造的萬年曆腕錶正是最好的例證,展示德國人對於複雜機械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不斷探尋。  玫瑰金表殼搭配白色面盤,黑色羅馬數字時標以及黑色分鐘刻度環,呈現出了簡潔大方的工業之美。萬年曆指示所處的位置,在視覺上創造了乾淨,和諧的平衡。透過防眩處理的藍寶石水晶鏡面清晰易讀。星期、月份以及醒目的格拉蘇蒂特有的大日曆視窗,皆以白色為底的黑色阿拉伯數字呈現。
  • 愛情奠基之作《愛的藝術》:越愛越孤獨?愛是兩個成熟靈魂的共舞
    每天有多少萬人深情地說「我愛你」,播放了多少場「悲歡離合」電影,唱了多少首熱淚盈眶的愛情歌曲?我們渴望著愛,希望自己能在茫茫人海遇到真愛,卻不知道愛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學習並為之付出努力。其實,愛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習得的。愛是一門藝術,並不是你投入感情就可以輕鬆獲得,而是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個性,並形成具有創造性傾向。
  •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的說話方式是一門藝術
    教育孩子還是要看媽媽的情緒,一個好母親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既有差異也有共同點,他們本性不壞,也不是故意要搗亂,只是對世界好奇,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的人和物,一開始她是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需要大人和幫助,儘量避免不必要的不應該犯的錯,有時候沒錯,看了很多書,還是會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我們也要學會放過自己,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你其實也是一個好媽媽,教育孩子需要努力學習,其實就是一門說話的藝術
  • 議論文 說話是一門藝術——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闖蕩人生道路的三大重要武器:說話、做人、辦事,這是決定一個人一生成敗的三大重要支點,會說話、會辦事、會做人你的人生才有可能大放溢彩,生命不在其長,更多的是否精彩,這是一門藝術。一個人會不會說話,能不能把話說好,可以說關係著一個人的成敗與否。
  •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媽媽都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每個媽媽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教育的方法不一樣,所以導致了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性格。不知道大家小時候都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字眼,或者有過類似的經歷,可能這只是大人無心的一句話,卻在孩子的心裡烙下了陰影。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怎樣來評判自己,他對自己的認識全部都是從大人的嘴裡得到的,你說我是個膽小鬼,那我確實是膽小,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都非常的害怕膽小,不敢輕易去嘗試。
  • 不敢拒絕他人也是一種心理障礙
    不敢拒絕他人也是種心理障礙,該如何拒絕朋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乾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稜兩可,拐彎抹角。
  • 小學有一門課學生最怕上,有一門超喜歡,有一門老師愛拖堂
    小學是孩子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無升學壓力,有文體活動,多少童年趣事,多少美妙幻想,成了孩子們長大後最為美好的回憶。不少人到了中學、大學,甚至工作以後,依稀記得,在小學時,有一門課學生最怕上,有一門學生超級喜歡,有一門老師總喜歡拖堂。
  • 低聲教育是一門藝術,它決定著孩子性格的好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說話是一門藝術是普遍人認同的觀點,在這個「說話」裡面就包括父母對孩子的說話方式。父母的一言一行,總是在無形中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性格。平時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會因為情緒的問題而大聲說話,但是殊不知,這樣言語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大片陰影。
  • 陶瓷藝術,一門情感化的藝術,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為之觸動
    陶瓷藝術,一門情感化的藝術,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為之觸動 2020-12-03
  • 如何有技巧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悅寶園分享」
    不滿足就躺下打滾哭鬧不止,讓父母分分鐘崩潰。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支招,聊聊怎麼巧妙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第一件事,我們得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提出這些無理要求,理解他們的行為。>孩子不是天生不聽話,非要折騰父母,而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在迅速發育。
  • 言傳身教 教子有方——「別人家的孩子」培養記
    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踏著時代的步伐,南京,從城市到鄉村,從高樓林立到廣袤田野,家庭文明之花正傾情綻放,吐露其特有的芬芳。在雨花臺區,有這樣一個教師家庭,他們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了榜樣。李蓉是花神美境幼兒園的教師,丈夫是雨花臺中學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
  • 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卻恨了一門藝術」的音樂教育,將如何革新?
    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卻恨了一門藝術」的音樂教育,將如何革新?「學了一門技術,卻恨了一門藝術」的音樂教育,將如何革新?通過人口和GDP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作為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全球排名第二的國家,文化藝術事業有多麼落後。我做了這樣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們有1.5億孩子處於5至15的學琴關鍵期,而以每個老師教35個學生來計算,想要支撐1.5億孩子學琴,我們應該有包括器樂教師、音樂教師在內的音樂教育從業者58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