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撫二娃家庭的焦慮?

2020-12-23 新民晚報

世博會之後的上海,年輕而富有活力的80後們紛紛堅信「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正好城市人口政策逐步寬鬆,二娃家庭如春筍般自然湧現。這本來是很幸福的家庭格局,也是上海都市朝氣蓬勃的象徵,上海學前和基礎教育的親和力正在擁抱著他們。可不曾想這庚子年的疫情耽誤了新學期的開學,焦慮油然而生。

我原先以為:二娃家庭,有兩個孩子互相作為玩伴應該是天倫之樂,為什麼父母要焦慮不安?但事實是:年輕的家長們幾乎都是各自單位裡的骨幹,原本假期調節之後就是正常的開學,而現在幼兒園和小學開學尚無明確時間表,孩子們精力本來就過剩、居家學習還意味著通勤耗時轉為家庭內部的剩餘時間,完全得由家長來設計活動如何打發。調研還顯示,二娃家庭往往沒有專職太太,這就大大增加了家長們的精力負擔。所以說:不怕累,就怕無法根據開學預期安排生活。

孩子們多出來的時間如何合理消化?並且,儘可能地緩解年輕父母的焦慮呢?於是,筆者近日採訪了藝術教育家、中國舞蹈王子黃豆豆和烏南幼兒園龔敏園長等上海權威專家,他們也在探索中思考這一很現實的挑戰型課題並積極應對。而黃豆豆、龔敏和我形成的共識是:讓孩子們多多接觸繪畫、音樂、舞蹈和非遺等藝術項目,會增強居家抗疫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美育感知力,也會緩和家庭焦慮。

龔敏園長去年出席兒童文學閱讀論壇

首先,幼兒園以及更幼齡孩子的繪畫,往往會被家長稱之為塗鴉,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但塗鴉確是兒童心中美學意識的萌芽,是需要積極保護的。本世紀頭十年的上海小家庭,好多都在客廳裡置放一塊小黑板,或者讓孩子隨手塗寫,或者進行數學、詩歌等演練或默寫。而現在隨著幼教理念的發展和家庭教育輔助技術的新需求,已經開發出多品種和各類價格親民的新材料家用小黑板、以及電子黑板,徹底告別了粉筆灰。新材料家用小黑板,可以讓孩子無拘無束地勾畫自己心中的世界,或者是大樹、或者是小溪、或者乾脆是家長們根本看不懂的動物或精靈等圖形。孩子長大後也許不會留戀自己曾經的塗鴉作品,但這是童年的初心。

龔敏園長就說:每個孩子在塗鴉或繪畫方面,尤其是在線條的運用上都藏著畢卡索般的潛意識。她還告知我:雖然很想念孩子們,長時間不能開學總是覺得很不習慣,但也在以積極的心態溫故而知新,包括靜下來梳理以前出訪或考察海外的心得。如前年她造訪馬來西亞,就發現當地華人在孩子的繪畫方面投入甚多。

龔敏和我都熟悉一位上海軟體工程師方前,就很注重觀察孩子長時期居家的心理。方前夫婦有兩個女孩,目前大娃小學三年級、二娃幼兒園小班。網課開啟之後,大娃方文軒比較淡定、半個學期下來幾乎還適應了這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但本來性格很開朗的二娃方文轅卻有些鬱悶,她會在陽臺上隔空和對面鄰居的小朋友喊話交流;也會自己找個小擺設模擬成話筒,並模仿電視裡的網課老師、聲稱是「轅子姐姐給大家開課啦」,這就表明她的內心很渴望擺脫宅家模式。

幼兒園小班的方文轅同學

實際上,宅家生活的模式還得維持一段時間。於是,方前夫婦就讓「轅子姐姐」給其他的小朋友上美術課,新材料家用小黑板就發揮了積極作用。方家的二娃漸漸有了耐心,並且很成功地畫出了一個樹,看上去是去年12月商場裡見過的聖誕樹的模樣。方前告知我:這黑板有專門的漆,可自行居家調配,同時用抹布擦洗相當容易。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有可能,孩子的塗鴉作品家長們儘量保存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感知到孩子心路的軌跡,何況電子儲備手段如此豐富。

方文轅的塗鴉作品《安娜公主》

其次,音樂作為無國界的語言,在疫情背景下更加煥發著人性的光芒,完全可以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品味和共同緩解焦慮。如幾乎所有的幼兒園教師都相當熟悉著名電影《音樂之聲》的美妙故事,這是西方社會兒童精神世界的記錄。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以往的課外教育中也少不了歐洲音樂元素,家長和老師的欣賞能力都超越國界。既然抗擊疫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那麼歌劇藝術家們的抗爭努力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財富。如安德烈波切利的復活節個人演唱,雖然米蘭教堂的現場沒有一個觀眾、但線上卻有3200萬聽眾同時傾聽。對此,我和高安路第一小學校長滕平都認為,家庭生活完全可通過音樂背景及故事來豐富選擇。

再次,舞蹈既能釋放情緒、又能消耗體能,理應是家庭焦慮清除劑。黃豆豆就告訴我:小學生有網課,幼兒園孩子還沒有很多網課,眼下是可以充分利用居家時間來接觸一些藝術類的課程,包括繪畫音樂舞蹈等。他指出,最好增加一些觀賞性的科目,如舞蹈的引導和入門之類內容,他自己則是在周末和晚上孩子入睡前進行調教。黃豆豆有個讀小學的女孩和幼兒園的男孩,通常他就抽出15-20分鐘左右,放一些經典的舞蹈碟片給孩子看並進行一些普及方面的說明。黃豆豆特別強調:現在很多家庭覺得教孩子跳舞,包括培訓班報名、怎麼練重要。其實教孩子學會怎麼欣賞舞蹈也很重要。他的體會還有八歲半的大娃往往能聽進去普及的說明並嘗試欣賞,四歲半的二娃聽講解還不是很明白,但也願意坐著一起觀看舞蹈碟片,只是每天時間不能很長、否則效果也不會好。這個提醒,很關鍵!

黃豆豆參加家鄉主題公益活動

我和黃豆豆在交流中,還聊到了少數民族的舞蹈。我倆都認為中國的少數民族舞蹈有很多經典性節目,其中不少已成為非遺項目、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明珠;如黃豆豆十分欣賞的彝族牛角舞就是一個典型,他也曾經率團到著名的吉隆坡雲星劇院上演過這個經典。我自己則在貴州、在上海世博會等場合欣賞過彝族牛角舞,伴隨著鼓樂的歡快和編鐘的深沉,就能夠品味抗爭、狩獵、喜慶、團圓等各種情感情緒。孩子們的好奇心都很強,尤其會關注與自己生活場景完全不同的元素。如果家長有耐心再和孩子講講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那就更有收穫了。

黃豆豆推薦的牛角舞劇照

對此,一位未來的幼教工作者、目前上師大學前教育二年級本科生張羽凡評論說:孩子們的確因為藝術教育或普及的合理安排而過得相當充實,還有網課和興趣愛好的發展,也是很有新鮮感。至於家長的焦慮,她建議居家多欣賞輕音樂。

第四,非遺的傳承性學習正是個好時機,這方面突出又易行的就是書法。曾幾何時由於電子書寫手段的出現和應試壓力的普遍存在,孩子們很少會練字、包括硬筆書法和傳統毛筆。如今大段居家時間,應該可以提倡孩子們練習毛筆字了。

當然,居家練習毛筆書法也不是家庭單方面的愛好,學校理應積極推動;這方面最近比較出色的例子,就是高安路第一小學的書法比賽。喬梓泠、喬梓曦姐妹倆,就分別就讀該校的四年級和二年級,她們的媽媽孫婉蓉,所學的專業是材料學,如今在汽車零配件行業從事質量管理工作,難免在特長假期裡感到一陣陣煩躁。而我熟悉的妹妹喬梓曦這樣告知:「這次疫情是我們這代小學生們記事以來經歷的最大一次國家磨難——誰也無法置身事外。面對疫情,年齡尚小的我們有點無助、有點害怕。但是滕平校長知道,和平年代的磨難是青少年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課堂。所以,她和秋海棠工作室的書法大師們在第一時間商定,要讓高安路一小的同學們用書法的形式表達自己在疫情中的所想所感。」

喬梓曦(左)和姐姐喬梓泠

居家交流書法藝術

隨後,喬梓曦就發現:「同學們的書法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展出形式,即線上線下相結合。正值特殊時期,本次書法作品展的入選作品先由評委老師在線評選,繼而在高安路一學的公眾號中展出。待疫情完全結束後,展出作品進行裝裱後再計劃在秋海棠藝術館內展出。為此,滕校長邀請了書法大師劉小晴老師、徐宏斌老師擔任本次展覽的作品評委。」

書寫內容方面,「鼓勵小朋友能用心體會漢語的美,可以從現有的文學作品去選取要書寫的內容,也可以自己創作。最重要的是去尋找真正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文字,然後用書法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來。」

高安路第一小學學子書法作品

2020年3月24日,經過劉小晴大師和徐宏斌老師仔細評選,終於從100副投稿的作品中選出了40多幅成為入展作品,並從中評出了一、二、三等獎。這樣的安排,讓孫婉蓉走出了焦慮;她認為孩子們的心是透亮的。喬梓曦則坦誠地總結:「我沒有學習過書法,但也和姐姐一起認真參加了活動。我們倆人寫了『驟雨不終日』,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就是暴雨雖然來得突然,但註定不能持久。就像此次疫情雖然來得兇猛,但它不會長久,我們很快就能戰勝它。」

金海岸工作

作 者|王泠一(上海社科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徐匯區天平德育圈發起人)

圖 片| 採訪對象提供

相關焦點

  • "二娃"改變家庭結構 大戶型成三代同堂首選
    不少二胎家庭都算過這樣一筆帳:現在請一個育兒嫂帶小孩,便宜點的每個月要3000多元,貴的甚至超過5000元,一年下來,花費在4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娃兒3歲入託以前,至少需要花費12萬元左右的保姆費。
  • 雨的聲音是如何安撫焦慮的心靈
    它比尖銳的嘶嘶聲更能安撫人。2012年的一項小規模研究發現,粉色噪音通過降低腦電波的複雜性,顯著改善了參與者的睡眠。芳香的回憶另一個假設是,為什麼雨水會在某些人身上引發如此強烈的積極情緒,這與我們的嗅覺如何與我們的記憶互動有關。
  • 二胎家庭起矛盾:大娃和二娃同時哭時,該先哄哪一個?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家庭要起了二胎。新生命的到來給家庭帶來的喜悅和歡樂,但同時也帶來了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大娃和二娃之間發生的矛盾了,處理得好就幸福美滿,稍有不慎,處理不好就麻煩多多,甚至引起家庭紛爭。
  • 二娃時代來了 在衢州生養孩子要多花多少錢
    ……生二娃,一個今年的熱門話題。且不說現在到底有多少家庭已經開始付諸行動,光是聽聽這些與生二娃有關的真實段子,就已經能夠真切地感覺到這個世界果然在變了。當然,變了的除了家長的心態、家庭的結構、孩子的心理,更多的或許還是手中一直在掂量的那個「錢袋子」。多了一個孩子,各項成本都在增加,這是每個家庭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關於二娃時代,我們可以聊的話題有很多。
  • 小孩子也會有情緒焦慮?這3個方法安撫孩子急躁的內心
    我柔聲問道:&34;&34;孩子表現得異常煩躁,無論我如何安慰,她始終不願意相信作業本可以&34;,想的都是各種消極悲觀的結果。我原本以為只有忙於工作和家庭的成年人才會有焦慮情緒,卻沒想到小孩子也會產生焦慮,而且情緒態度更加悲觀消極,無法看到消極背後的&34;。焦慮的定義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對某種事情過度擔憂,以各種消極的態度猜測事情的結果。
  • 二娃的尷尬  未出生是寶貝,出生了是負累
    隨著二娃的放開,身邊很多人都流行比娃,一位很多年的老同學,因為生娃很久未見,前幾天見面,說她終於熬到娃滿周歲,可以讓婆婆幫忙了,自己終於可以解放出來工作了。自己賺錢自己花了,這將近兩年的時間,雖然大家都拿孕婦當寶貝,卻很容易忽視了孕婦還是個小女人的事實,也需要各種購物,各種滿足自己的心情。於是我們還約定等她回歸工作後,一起去喝一杯,慶祝一下。
  • 微電影《二娃競選》:公平競選,換好人
    微電影《二娃競選》:公平競選,換好人 原標題: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博晶 實習生 楊海靜)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國際微電影節組委會
  • 安撫玩具依賴成性?心理學:父母把握好過渡性客體緩解焦慮的時效
    最近朋友一直在煩惱一件事,之前孩子3歲準備上幼兒園的時候,為了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朋友個孩子準備了安撫玩具,想以此代替自己減輕孩子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剛開始的時候這一招效果很棒,在其他父母因為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鬧情緒而煩惱的時候,朋友卻十分輕鬆。
  • 疫情之下,如何安撫孩子「被隔離」的焦慮心理?
    雖然距離疫區很遠,村裡也隔離起來,附近也沒有感染的案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會有種莫名的焦慮。最初,她沒有太大的感覺的,但是焦慮卻通過7歲多的孩子身上散發出來。家裡的親人都說她在溺愛孩子,她也對此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就覺得很焦慮。
  • 選好幼兒園,如何緩解娃的入園焦慮?家長先安撫好自己擔憂的情緒
    所以,在幫孩子選幼兒園之前,家長們先安撫好自己的情緒。 同事樂樂的姑娘,今年剛好在幼兒園已經待了一年了,她說起剛開始送姑娘去幼兒園時的故事,還是記憶猶新。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上演了一場生死大戰,孩子可憐兮兮的捏著她的胳膊不讓她走,她雖心軟,還是把孩子留在了那裡。但是還是不放心,悄悄的看著閨女進入班級,才轉身離開,還直抹眼淚,事實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她就持續焦慮了有兩個月。
  • 安撫奶嘴能不能起到安撫作用?看看權威機構對安撫奶嘴的態度
    因為小孩子從剛出生就開始進行吮吸,但是不可能時刻都抱著奶壺在那兒喝奶吮吸,因此,安撫奶嘴的出現就為孩子提供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吮吸的需求,安撫了焦慮情緒。②對身體不適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為小寶寶在很小的時候,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腸胃問題更是明顯。安撫奶嘴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身體不適的狀況。並且比較安全衛生。
  • 如何正確使用「寶寶安撫奶嘴」?媽媽別著急,先了解利弊再做決定
    世界上每一個寶寶都是靠吸吮感受這個世界,而安撫奶嘴的作用就是滿足寶寶非營養性吸吮,安撫他們的情緒。新生兒的出生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事,但同時也有非常麻煩的事,因為絕大多數寶寶剛接觸外面的時候,多少都有些不適應,因此他們就會大哭大鬧,經常鬧得爸爸媽媽睡不了覺。
  • 二娃經濟實惠的英語啟蒙之路
    同時,燦媽還是兩個娃的媽媽——老大9歲,二娃3歲。燦媽把育兒的經歷和自己成長的思考點滴積累到了文章中,希望和同樣出身平凡但希望能將孩子培養的出類拔萃的您一起探索孩子的培養方法。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在二娃英語啟蒙上我們就換了新的啟蒙策略,一種經濟實惠的路線。二娃英語的啟蒙實踐二娃的啟蒙的方式包括以下的內容——一套兒歌、一部動漫、一門AI課和一套啟蒙書。啟蒙是在孩子兩歲半時開始的。
  • 如何安撫孩子作業過程中的情緒?
    本期溧陽家校共育為大家帶來的是:如何安撫孩子作業過程中的情緒。本期講師:陳建蘭,常州市中小學高級班主任,常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168愛生優秀教師」、溧陽市學科帶頭人。作為陪伴的家長,該如何安撫孩子在作業過程中的煩躁情緒,使孩子順利愉快地完成作業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當我們面臨和心愛的人、事、物分離時,就容易激發起我們對這種情感斷裂的恐懼,同時我們將面臨一些「不那麼確定的」情境——這很容易就會引發焦慮。所以,一定程度的分離焦慮我認為是正常的。不管是3歲的幼兒還是30歲的成年人,如果發展較好,或多或少都已經有一些自我安撫的能力和心理技能來緩解和適應。
  • 跳出猴子思維:安撫內心的小猴子,打破焦慮、恐懼擔憂的無限循環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或多或少有存在著一定的焦慮,那麼是什麼導致焦慮的產生呢?那麼,猴子思維是如何啟動的呢?我們要怎麼避免忠實勤勞的小猴子轉變成調皮搗蛋鬼呢?如何安撫這隻小猴子,讓它為我們所用,就成了我們研究的課題。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安撫奶嘴可以用到幾歲?兒童保健科醫師:安撫奶嘴也有使用期限
    對於習慣奶睡的寶寶,有一定安撫作用。昨天,看到一位寶媽私聊說,平時上班沒時間帶娃,一直都是婆婆在幫忙照顧。從寶寶6個月內時,婆婆開始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並起到了很不錯的成效,如減少寶寶哭鬧、緩解焦慮情緒、滿足吸吮要求、鍛鍊吸吮能力……尤其是能夠解決夜間睡不安穩的問題,可謂是省了不少心。
  • 原生家庭冷漠帶來心理創傷,她多年失眠焦慮,竟被一次催眠改善
    經過面談,得知個案的原生家庭充滿了冷漠以及言語行為暴力。在個案小時候,父母離異,自己跟著父親和繼母生活。繼母會經常打罵個案,平日也是冷漠無情,言語攻擊,給個案造成了很多肉體的疼痛和內心的創傷。她說很多紅色光芒在安撫自己,這個星球是自己的家鄉,這些光芒是自己的朋友,它們為她的再次回來感到開心,並對她進行安撫。這些安撫給她帶來了明顯的能量體感。
  • 「中國家庭收入十等級」出爐,5級以下的家庭:二胎想都不敢想
    ,小麗能夠外出上班補貼家用,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慢慢地改善。1、家庭壓力大誠然,經濟條件只是壓力來源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二胎家庭裡,面對孩子們的教育安排,與公公婆婆關係的處理,自身工作的發展等等,各種問題錯綜複雜,實在是很難再分出充沛的精力,和金錢來投入到二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