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之後的上海,年輕而富有活力的80後們紛紛堅信「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正好城市人口政策逐步寬鬆,二娃家庭如春筍般自然湧現。這本來是很幸福的家庭格局,也是上海都市朝氣蓬勃的象徵,上海學前和基礎教育的親和力正在擁抱著他們。可不曾想這庚子年的疫情耽誤了新學期的開學,焦慮油然而生。
我原先以為:二娃家庭,有兩個孩子互相作為玩伴應該是天倫之樂,為什麼父母要焦慮不安?但事實是:年輕的家長們幾乎都是各自單位裡的骨幹,原本假期調節之後就是正常的開學,而現在幼兒園和小學開學尚無明確時間表,孩子們精力本來就過剩、居家學習還意味著通勤耗時轉為家庭內部的剩餘時間,完全得由家長來設計活動如何打發。調研還顯示,二娃家庭往往沒有專職太太,這就大大增加了家長們的精力負擔。所以說:不怕累,就怕無法根據開學預期安排生活。
孩子們多出來的時間如何合理消化?並且,儘可能地緩解年輕父母的焦慮呢?於是,筆者近日採訪了藝術教育家、中國舞蹈王子黃豆豆和烏南幼兒園龔敏園長等上海權威專家,他們也在探索中思考這一很現實的挑戰型課題並積極應對。而黃豆豆、龔敏和我形成的共識是:讓孩子們多多接觸繪畫、音樂、舞蹈和非遺等藝術項目,會增強居家抗疫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美育感知力,也會緩和家庭焦慮。
龔敏園長去年出席兒童文學閱讀論壇
首先,幼兒園以及更幼齡孩子的繪畫,往往會被家長稱之為塗鴉,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但塗鴉確是兒童心中美學意識的萌芽,是需要積極保護的。本世紀頭十年的上海小家庭,好多都在客廳裡置放一塊小黑板,或者讓孩子隨手塗寫,或者進行數學、詩歌等演練或默寫。而現在隨著幼教理念的發展和家庭教育輔助技術的新需求,已經開發出多品種和各類價格親民的新材料家用小黑板、以及電子黑板,徹底告別了粉筆灰。新材料家用小黑板,可以讓孩子無拘無束地勾畫自己心中的世界,或者是大樹、或者是小溪、或者乾脆是家長們根本看不懂的動物或精靈等圖形。孩子長大後也許不會留戀自己曾經的塗鴉作品,但這是童年的初心。
龔敏園長就說:每個孩子在塗鴉或繪畫方面,尤其是在線條的運用上都藏著畢卡索般的潛意識。她還告知我:雖然很想念孩子們,長時間不能開學總是覺得很不習慣,但也在以積極的心態溫故而知新,包括靜下來梳理以前出訪或考察海外的心得。如前年她造訪馬來西亞,就發現當地華人在孩子的繪畫方面投入甚多。
龔敏和我都熟悉一位上海軟體工程師方前,就很注重觀察孩子長時期居家的心理。方前夫婦有兩個女孩,目前大娃小學三年級、二娃幼兒園小班。網課開啟之後,大娃方文軒比較淡定、半個學期下來幾乎還適應了這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但本來性格很開朗的二娃方文轅卻有些鬱悶,她會在陽臺上隔空和對面鄰居的小朋友喊話交流;也會自己找個小擺設模擬成話筒,並模仿電視裡的網課老師、聲稱是「轅子姐姐給大家開課啦」,這就表明她的內心很渴望擺脫宅家模式。
幼兒園小班的方文轅同學
實際上,宅家生活的模式還得維持一段時間。於是,方前夫婦就讓「轅子姐姐」給其他的小朋友上美術課,新材料家用小黑板就發揮了積極作用。方家的二娃漸漸有了耐心,並且很成功地畫出了一個樹,看上去是去年12月商場裡見過的聖誕樹的模樣。方前告知我:這黑板有專門的漆,可自行居家調配,同時用抹布擦洗相當容易。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有可能,孩子的塗鴉作品家長們儘量保存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感知到孩子心路的軌跡,何況電子儲備手段如此豐富。
方文轅的塗鴉作品《安娜公主》
其次,音樂作為無國界的語言,在疫情背景下更加煥發著人性的光芒,完全可以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品味和共同緩解焦慮。如幾乎所有的幼兒園教師都相當熟悉著名電影《音樂之聲》的美妙故事,這是西方社會兒童精神世界的記錄。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以往的課外教育中也少不了歐洲音樂元素,家長和老師的欣賞能力都超越國界。既然抗擊疫情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那麼歌劇藝術家們的抗爭努力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財富。如安德烈波切利的復活節個人演唱,雖然米蘭教堂的現場沒有一個觀眾、但線上卻有3200萬聽眾同時傾聽。對此,我和高安路第一小學校長滕平都認為,家庭生活完全可通過音樂背景及故事來豐富選擇。
再次,舞蹈既能釋放情緒、又能消耗體能,理應是家庭焦慮清除劑。黃豆豆就告訴我:小學生有網課,幼兒園孩子還沒有很多網課,眼下是可以充分利用居家時間來接觸一些藝術類的課程,包括繪畫音樂舞蹈等。他指出,最好增加一些觀賞性的科目,如舞蹈的引導和入門之類內容,他自己則是在周末和晚上孩子入睡前進行調教。黃豆豆有個讀小學的女孩和幼兒園的男孩,通常他就抽出15-20分鐘左右,放一些經典的舞蹈碟片給孩子看並進行一些普及方面的說明。黃豆豆特別強調:現在很多家庭覺得教孩子跳舞,包括培訓班報名、怎麼練重要。其實教孩子學會怎麼欣賞舞蹈也很重要。他的體會還有八歲半的大娃往往能聽進去普及的說明並嘗試欣賞,四歲半的二娃聽講解還不是很明白,但也願意坐著一起觀看舞蹈碟片,只是每天時間不能很長、否則效果也不會好。這個提醒,很關鍵!
黃豆豆參加家鄉主題公益活動
我和黃豆豆在交流中,還聊到了少數民族的舞蹈。我倆都認為中國的少數民族舞蹈有很多經典性節目,其中不少已成為非遺項目、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明珠;如黃豆豆十分欣賞的彝族牛角舞就是一個典型,他也曾經率團到著名的吉隆坡雲星劇院上演過這個經典。我自己則在貴州、在上海世博會等場合欣賞過彝族牛角舞,伴隨著鼓樂的歡快和編鐘的深沉,就能夠品味抗爭、狩獵、喜慶、團圓等各種情感情緒。孩子們的好奇心都很強,尤其會關注與自己生活場景完全不同的元素。如果家長有耐心再和孩子講講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那就更有收穫了。
黃豆豆推薦的牛角舞劇照
對此,一位未來的幼教工作者、目前上師大學前教育二年級本科生張羽凡評論說:孩子們的確因為藝術教育或普及的合理安排而過得相當充實,還有網課和興趣愛好的發展,也是很有新鮮感。至於家長的焦慮,她建議居家多欣賞輕音樂。
第四,非遺的傳承性學習正是個好時機,這方面突出又易行的就是書法。曾幾何時由於電子書寫手段的出現和應試壓力的普遍存在,孩子們很少會練字、包括硬筆書法和傳統毛筆。如今大段居家時間,應該可以提倡孩子們練習毛筆字了。
當然,居家練習毛筆書法也不是家庭單方面的愛好,學校理應積極推動;這方面最近比較出色的例子,就是高安路第一小學的書法比賽。喬梓泠、喬梓曦姐妹倆,就分別就讀該校的四年級和二年級,她們的媽媽孫婉蓉,所學的專業是材料學,如今在汽車零配件行業從事質量管理工作,難免在特長假期裡感到一陣陣煩躁。而我熟悉的妹妹喬梓曦這樣告知:「這次疫情是我們這代小學生們記事以來經歷的最大一次國家磨難——誰也無法置身事外。面對疫情,年齡尚小的我們有點無助、有點害怕。但是滕平校長知道,和平年代的磨難是青少年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課堂。所以,她和秋海棠工作室的書法大師們在第一時間商定,要讓高安路一小的同學們用書法的形式表達自己在疫情中的所想所感。」
喬梓曦(左)和姐姐喬梓泠
居家交流書法藝術
隨後,喬梓曦就發現:「同學們的書法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展出形式,即線上線下相結合。正值特殊時期,本次書法作品展的入選作品先由評委老師在線評選,繼而在高安路一學的公眾號中展出。待疫情完全結束後,展出作品進行裝裱後再計劃在秋海棠藝術館內展出。為此,滕校長邀請了書法大師劉小晴老師、徐宏斌老師擔任本次展覽的作品評委。」
書寫內容方面,「鼓勵小朋友能用心體會漢語的美,可以從現有的文學作品去選取要書寫的內容,也可以自己創作。最重要的是去尋找真正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文字,然後用書法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來。」
高安路第一小學學子書法作品
2020年3月24日,經過劉小晴大師和徐宏斌老師仔細評選,終於從100副投稿的作品中選出了40多幅成為入展作品,並從中評出了一、二、三等獎。這樣的安排,讓孫婉蓉走出了焦慮;她認為孩子們的心是透亮的。喬梓曦則坦誠地總結:「我沒有學習過書法,但也和姐姐一起認真參加了活動。我們倆人寫了『驟雨不終日』,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就是暴雨雖然來得突然,但註定不能持久。就像此次疫情雖然來得兇猛,但它不會長久,我們很快就能戰勝它。」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王泠一(上海社科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徐匯區天平德育圈發起人)
圖 片| 採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