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的一段視頻火了。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節目中,某企業前人事經理直言,「離開招聘會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這樣的面試「潛規則」,你怎麼看?
做客節目現場的是前人事部經理小米和剛畢業的「簡歷帝」小何。
小何大約參加了150場多招聘會,每場投簡歷100份,結果大多石沉大海。
而小米在節目中則揭露了招聘會的「潛規則」:
因為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大學生簡歷和非985大學生簡歷分開放。
離開招聘會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而小米又表示,其他大企業肯定也是這樣操作的。
節目中,小米的一些話讓小何聽得有點不舒服:「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沒經驗,985也沒經驗,您為什麼只用他們不用我們呢?」
小米立馬「懟」了回去,在她的看來,985大學畢業生中,有的精通軟體開發,有的在校期間參加了大型金融集團的實習,有的在尖端雜誌發表過論文,有的獲得過國家創業項目的扶持。而普通大學畢業的小何只會用在學校裡幫忙管過事、出過鏡這些虛的東西來標榜自己的能力。
最後小米總結:「你又不是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闆的孩子,我不認識你啊!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不用手邊的資源而去了解你並且把機會給你呢?」
↓場面一度尷尬,點擊視頻查看↓
小米的話刺傷了不少人,網友覺得「說法low,太過美化985了」
@au孩子氣:我怎麼看? 中國除了幾所985其他兩千多所大學全尼瑪砍了不辦得了唄? 這種人說話都不過腦子嗎? 你咋這麼牛逼呢?你是哪所985出來的?
@今夕何夕-candy:說真的 哪有大部分985學生都是這樣,她說的應該是名牌中的名牌吧,要是所以985都這樣,他們這些都這麼好那麼到底應該幹啥專業呢?而且,工作還是得看個人綜合能力等等,985不乏那些高分低能的同學!說的985這麼牛的,只有像中國排名前50的學校裡才是這種狀況吧,而且現在開始是雙一流建設
@李一洲Kira:說實話我是985大學的,但是我未必有視頻中這個男孩子做的努力,其實大學質量的好壞可能會決定你視野的開闊,但是並不一定能決定你成功與否。
@揮著翅膀男孩:這種HR的價值觀 不值一提
@大臉貓的大-:太絕對了吧…… 985學生都這樣我可不信
@採採-:雖然我是985,然而我覺得自己是個廢物
@貓已經死了:一個985軟體工程專業來數數雷:1.大三實訓十五天,不知名小企業 2.20%的人考過雅思託福,但都是為了出國 3.非計算機軟體類專業基本不學編程,能開發app不是本專業不可能做到。 不知道這個HR是入了什麼名校邪教,名校表示很怕怕,走好吧您。
@貓已經死了:一個985軟體工程專業來數數雷:1.大三實訓十五天,不知名小企業 2.20%的人考過雅思託福,但都是為了出國 3.非計算機軟體類專業基本不學編程,能開發app不是本專業不可能做到。 不知道這個HR是入了什麼名校邪教,名校表示很怕怕,走好吧您。
@一節一節我的名字:能夠進入985隻能說明高考的分數足夠好,985還不是有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普通的院校還不是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光看出身院校是否太白痴了,這位hr?
@水蜜桃_MT:我看到過985的很自以為,缺碌碌無為,不勤奮不努力,學歷並不代表專業和能力
@哥哥灬是好人:這個hr要不就是世界五百強 中國五十強裡的 一般的小型企業怎麼可能有這麼逆天的要求 能拿到學校扶持的項目 國際上發表論文 都是有名額的 一個班30號人 出10個就已經很強了 太絕對 太片面了
但也有很多網友是深有體會,認為「話糙理不糙,這種做法可以理解」
@坐地日行八萬裡96:可能犀利了點,但這絕對是絕大多數HR不敢說出的事實。你可以質疑她是什麼學歷,但是人家現在就坐在這個位置。很多事情,不是你年輕氣盛就能讓別人為你妥協的。你再厲害,那也只是你自己覺得的厲害,並不關別人的事。這種HR我剛畢業那時候遇到我就想打她,現在尊重她。畢業兩年了的師兄路過
@安靜的考研喵:有了學歷人家才想了解你的能力
@愛在藍天園:並不是985裡面都是優秀的,只不過優秀的比例比較高罷了,大企業選985無可厚非,不然高考是玩玩的?
@Jockcy:沒什麼好反駁啊,誰讓你高考考不好呢?好大學出來的與一般大學出來的差距很大,從師資力量校園社團就可以看得出來。
@Bboy能能俠:非名校畢業的優秀個例否定不了名校優秀率高的事實,名校畢業的大把人才也保證不了身處名門而個個成神,成功與否關鍵還是看個人,大多數人還沒達到感嘆資源等級的層次。招聘是一場賭博,試錯代價對於一些剛起步的公司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是HR在可以聘請帶有優秀標籤的人的時候你很少會選擇沒優秀標籤的
@周曉雷:物競天擇 人家有什麼錯
@心第四光明:但現在這大學生泛濫的年代你說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就你這一紙簡歷,三輪面試。那是不是我在985/211中挑到人才的概率會高很多?咱們不能拿個例來代表群體,這純粹是耍流氓,咱們得談這大多數對嗎?要是你硬把把雙非的孩子跟985/211的混的差的比,那是不是意味著你潛意識中還是覺得前者是低一等的?
@Zong偉-FCB:確實985並非所有人都優秀,但是人家畢竟付出那麼多努力考上的985,國家付出那麼多優越的教育資源給985,是為了他們就業時還與普通大學畢業生站在同一起跑線麼?
@ningqin烊烊烊:所以人家高考是考著玩的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小學就開始背
@夜風6655:總體來說985的人確實要優秀,且優秀人才比例要大於非985院校。如果HR不願意從一大堆簡歷中慢慢看,直接丟掉非985簡歷,只從985中選是最節省時間的方法,你不得不承認。
@__深海貓__577:忠言逆耳利於行,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不如高考鬧著玩?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與其抱怨世界殘酷,不如努力追一下985的學生,要完全追上基本不可能,追上十分之一也好。共勉。
@Qiumicheese:無奈就是這麼現實,起碼985提供的視野是普通大學所不能。
@TTrna帥:學歷多重要心理一點b數都沒有嗎?? 優勝劣汰的時代不是說985一定最好,只是普遍最好
@黃老太太yyyyy:話糙理不糙………心疼那些個人能力十分出眾但是沒在985的學生了……
@魔山愛寶貝兒:我覺得大企業這樣選擇簡歷很高效,非985同樣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這樣的話想要去這樣的企業也許就得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就像這個人事經理說的,她們不想浪費時間,你就替她省,比如,有了解你優秀的人的推薦和引薦,你替她們提高效率,她們肯定很願意和你面談一番確認你的優秀。
@天台自動售貨機:如果你想去大公司,尖端的企業,985這張紙你得有,你沒有也可以,你必須能做到比他們更加優秀,優秀到讓大企業的HR能在你的簡歷上看5分鐘。右邊那位大學生前輩可以說是成功的,可以說比很多人都成功,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想要好的,他們也想要好的。你有好的,他們希望要更好的。
@此晗非彼晗:很中肯啊,都十幾二十歲的人了,還整天想聽甜言蜜語蠱惑人心...
同時,這樣的「潛規則」也爆出了職場中存在的「學歷鄙視鏈」
@碧綠色的熊仔:很多公司都是這樣,沒辦法,人家只看中學歷,還有學校,我們普通學校的學生在這方面不佔優勢
@迷失自我55157:有的時候學歷真的是決定你的道路,雖然學歷高不代表能力強,但是沒有那個學歷連門檻都過不了,就是這麼現實
@孤單少年-:網絡考研紅人在一節目上就說過: 很多大企業嘴上都說他們不在乎學歷,可最後都用學歷高的
@GSUI5051:211表示哭暈在廁所,而且這個也是只適用於經管之類的專業,要是搞機專業的話,又是一套了,不過也是類似的
@欣玲Bernice:@_Chan詩婷 現實社會,社會現實
@大眼睛的芳先森-3-:確實是這樣的,不是985,211的,基本大公司沒有面試的機會
@DrHalu:雖然很聽起來hr有點沒禮貌。但是事實就是非常殘酷的,我司在簡歷篩選時就把第一學歷非重點的和國外除target list上之外的野雞大學的直接篩掉的,根本不給面試機會的。很多同規模的公司也是這樣。好學校畢業的都一抓一大把還要篩選一堆才能挑出一兩個能用的,誰有時間去面那些普通高校的
也有網友抓住了一個重點!「為什麼一定要去大公司?」
@-王哲淅-:這是正常的,就這樣啊,事實就是如此,天下那麼多公司,為什麼要去大公司,去個賺錢的公司不就好了
@w_木白很白:有小企業阿。HR說的很在理。世界很殘酷
@會旅行的貓丶:非得去大企業麼,有很多小企業啊
@這相思賦予誰:嗯……如果你普通大學畢業想著一步登天進世界500強公司那是很難的……看清自己最重要
@努力永遠幸運:只要努力,即使在小企業一樣發光,升職要比大企業快,各有利弊,其實一切靠自己拼搏。
在一個關於「怎麼讓HR一輩子都忘不了你的簡歷」的提問下,最高贊的回答中就明確指出:世界一流名校畢業,各種推薦信,好的實驗室的項目經驗,一流的期刊上發表署名論文,這些都是加分項。
一個關於「名校光環在你找工作的時候,帶來過什麼方便?」的提問下,也有很多非名校畢業生歪樓控訴了自己在求職過程中受到「學歷鄙視鏈」影響的血淚史。
有網友談到:是名校會優先錄取,而自己只能和普通學校的學生一起PK少量的錄取率。
也有網友提到:在網申海投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公司就不用投了。
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在招人時直接說:你的學校不在名單上,我實在沒辦法招你。
也有網友在知乎上坦言自己「一圈BBS逛下來,證明已經沒啥戲了,妥妥兒的網申被刷不用想」,提問「求職時被名校的人打壓而感到無力,該怎麼辦呢?」
而網友們支的招卻是:「讀個博吧」
去年,我國啟動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即「雙一流建設高校」)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同時宣布有關「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相關文件失效,大學身上的「985/211」光環已經開始弱化。
但我們不難發現,網上依然流傳著所謂的隱形「學歷鄙視鏈」:
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專科
而在按照能力來評價人的標準中,學校的分布被認為是這樣的:
@宇文樂吉:我要說藍翔畢業的比清華畢業的收入高,你們信嗎!由不得你不信,我們公司一開挖掘機的,一個月的收入在兩萬左右,當然要加班做,我們辦公室一個文秘,清華畢業的,一個月收入6500元,雖然不加班,但是這個文秘要想拿到兩萬的月收入,至少得等我退下來,985有時候不如藍翔就是這樣來的。
@許衣陳:一個朋友,半個月,一個人,做出了一個APP,後期時間調整,我們十個人,兩周,上線了,然而我們都不是985/211的
@木子MmmM:嗯!說得對,我三本。985在我這裡上班當行政主管
@天氣灰常不錯:私企到國企到500強再到創業公司,我是普通大學二本專業出來的
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馬化騰和馬雲,非985/211名校畢業,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的網際網路大咖。
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深圳大學建校時間並不長,但卻培養出了馬化騰、史玉柱、梁光偉,這些著名企業家。
馬雲甚至是經歷了三次高考,才上了杭州師範學院,但是考上大學以後,馬雲認真學習,尤其英語十分出色,從學校畢業以後還在英語翻譯界小有名氣。
而史蒂夫·賈伯斯大學去的,是位於俄勒岡的Reed College,這所學校雖然學費昂貴,但在很多排行榜上的名次都不突出,2017年U.S News 排名位於文理學院第87名,更何況賈伯斯只上了六個月就退學了。
評論裡出現了很多的反駁、抱怨、認清現實這樣的言論,但是卻不缺正能量!
@HXIW-:HR的意思,並不是非985就沒有明天,而是想告訴非985的學生,你們需要更加勤奮,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同時也提醒那些儘管是985卻頹廢過著的學生,珍惜當下,莫老大徒傷悲
@YoO_啦:只能說,爬的越高越深感自己更弱。不找藉口找梯子繼續爬就對了
@向上的韓九九:客觀地來講,沒毛病呀,但是我們可以一直努力,5年後或者10年後就能超趕很多985了,因為社會才不會對985有特殊的培訓體系
@國凱林的微博:直接劃定學歷,對於企業在挑選人才上會省很多精力,並不是全盤否定普通院校的學生,也不是說好院校的學生就都優秀,但在比例和水平高度上的確要突出一些。看不出自己多爛是因為沒有接觸更優秀的人,別把自己看的多重,心存上進且又努力,那麼和那些更優秀的人也就只差一個起點不同,你可以速度制勝。
所以,非985/211的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出爐在哪裡?本車想給大家分享這樣一個故事。
首先我自己說明一下,我來自一間無名的信工學院,也就是所謂的三本學院。和很多同學一樣,處於一個尷尬的年級,大二。
還沒擺脫大一的稚氣,卻又嚮往獨當一面的未來。
但與很多二三本院校同學不同的是,可能你對你的大學越來越失望,而我反之。並不是這個大學教會了我什麼,而是我自己去爭取,去得到了很多。
我的開始:大學最難的是交朋友,其次是隊友
我大一的時候,正好結識了幾個小夥伴,於是打算一起參加競賽,第一個報名的是電子商務競賽,當然了,我當時除了C語言什麼都不會,當時我們的要求就是做網站,要有後臺的,可不是什麼網頁。於是我花了半個學期,網上找各種資料,後來看的視頻,一點一點學會了用JAVA寫網站。
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我們的項目足夠有創意,我們拿到了電商省賽的一等獎,這個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拿學科競賽的獎,我真的很開心,開始覺得自己也是有點實力的。
所以,結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很重要,這聽起來很虛,每個人都會對你這麼講,但你以後就會明白「大學最難的是找到朋友,其次是找到隊友」。
去參加一些競賽,最好是以項目為單位的,比如最著名的挑戰杯,它從全方位考研你的能力,從寫代碼,到做PPT,到宣傳,到演講,方方面面,鍛鍊你。我曾經是見到老師都會臉紅的人,但是我答辯多了以後,現在我除了人很多的地方,其他地方讓我去演講我絕對不會慌。
後來,我參加了全國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這個比賽,更加鍛鍊你的能力,因為他終究是要看你的作品,所以我們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潛心鑽研JAVA WEB。我不敢說我現在多厲害,至少,我可以做出一個完整的網站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團隊很適合參加這種比賽,我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到了國賽二等獎。創下了學院的記錄吧,我們這個三本學院,以前還沒那麼厲害呢。
我們拿了電商省賽一等獎,學校網站上寫:創歷史性記錄。
我們拿了外包國賽二等獎,也是創紀錄。
所以說,我現在也不覺得三本有什麼不好,因為你可以讓你的學校,變得更好。
這次與我們比賽的有清華的,交大的,等等等等高等學府,我們的創意,絲毫不比他們差,代碼也完全不輸於他們,這次比賽,我學到了,原來,所謂的985,211,也沒那麼可怕。
競爭的樂趣對於一些人來說永遠享受不到,因為他們羞於競爭。有些三本的同學四年都不可能拿到這些獎項,你舒舒服服過好了。但是如果你已經踏出這一步了,為什麼不更前一步?
對,我要成為更NB的人物。即使我是二三本院校學生
機會,總是在不知所措時來臨
那個時候,學校給了我們一個寢室,我們四個工科男狂寫代碼突擊外包國賽,其中一個小夥伴看到某群裡有人問:「誰給做一套系統?後臺可以發布兼職信息並展示到手機安卓客戶端上。我給3W」。
我們驚呆了,臥槽那麼簡單,竟然給3W?
但當時我們一是不懂行情價,二是對自己的實力不是很有信心,三是打算嘗試一下給人做軟體。
於是我們以5000元接下來了。
我負責的是網站後臺,包括安卓端的動態頁面,寫安卓的哥們已經把框框寫好了,累的是我們的寫網頁的,因為整個安卓客戶端裡面顯示的內容就是網頁,就像現在的微博客戶端那種形式吧。
然後交付,輕鬆拿到錢。
於是我們就走上了外包這條「不歸路」。
從那以後,我們就陸陸續續開始接一些外包的項目來做,然後也漸漸有了一點小錢,這沒什麼,自己辛苦掙的錢,花起來也心安理得。
做外包是很累,我這個學期,翹了不下兩個星期的課。但是也獲得了很多,畢竟,當你真正要去把一個軟體,變成一個可以給普通大眾用的軟體,比你在課上做個demo要難上很多很多。
我們為了優化網站速度,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雖然有失敗,雖然經常有甲方對我們吼:「你們到底行不行」,但是我們覺得,這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
滿腦子都理想,那就對了
錢始終是你前進的一大動力,儘管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動力。
用上自己的知識去賺錢,不要怕,反正也沒什麼損失,與其在寢室裡打lol,還不如上網找找可以幹的活。這裡要說到一件事,一次我在去某個211大學推銷產品的時候,進了16間宿舍,有12間宿舍拒絕了我,而拒絕的理由是:我們在玩遊戲,沒空。
你首先要去做事情,才知道這件事情適不適合你,才知道這件事情有沒有用。把時間花費在遊戲上,不如出去走走。除非你能用遊戲賺錢果腹。
說一個例子吧,我們在杭州,於是我們果斷去了這屆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我們去,不是去看熱鬧,我們是有目的的,我們很在意那個開發者之夜,因為我們可以得到和阿里的工程師有交流的機會。
目的性太強,有時候並不是壞事。
那天晚上,我們甚至還和阿里的CTO王總有交流。
我們交流了我們在用阿里雲伺服器的時候的問題,交流了一些用阿里系雲伺服器的心得,最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阿里工程師的認可,當他們向我們要名片時,我們竟然拿不出來,真的是超級尷尬。
於是我們回來後,更加正規了,印名片,成立工作室,建立了工作室網站和公眾號。
在阿里雲的那兩天,結識了很多超級厲害的人物呀。相信我,畢業時你的人脈是你的最尖利的一把利器。
而這一切,都要依靠你的主動。
每個人都嚮往一種可以用面子換來財富的生活,但在此之前,你得先做些什麼。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我們輔導員曾問我,以後打算怎麼辦,我很肯定地對他說我想去阿里巴巴工作。「以前是個夢想,跟考清華還是考北大一樣,就是說說;但是現在走著走著,我發現我可以看到我們的目標了,再努力再努力,萬一成功了呢?」
我今年大二,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會完成我的夢想。
三本的學生在看著你,一本的學生沒空看你。別指望文憑能夠帶給你什麼,因為你的文憑只能證明你在非重本的學校讀書,給了企業老闆一個淘汰你的理由。而不能證明什麼。
我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那種人,你也不是。
享受打拼時候的快樂,也享受一次次失敗給你的打擊。當我還在讀大一的時候,我時長為自己不是重本的學生而感到低人一等,特別是當和他們同臺的時候,我頓然感到渾身不自在。但是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我已經打敗過他們很多次了。被擊敗了也沒什麼,因為我輸得起。
給自己打點雞血
現在雞湯太多了,我不想再繼續煲
現在你問我在幹嗎?我還是個學生,不斷學習的學生。
我身兼挑戰杯和電商兩大比賽,手頭還有兩個外包項目,我給自己定了目標,寒假看完掉一半JAVA編程思想,因為我知道,我的java基礎不行,要補。身處在二三本院校,可能你的老師不行,可能你的基礎不行,無法正視這些問題並付出努力去彌補,你就無法和重本院校的學生相比拼,這就是事實。
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你有什麼資格不努力。你的父母還在拼命,這就是你今天必須堅持的理由。我是認同這兩句話的,儘管我不知道努力能不能決定我的上限,但它起碼可以決定我的下限。
每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異常興奮的。
看完最後的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有自己的答案了,你現在在哪裡無法改變,但你可以決定,你未來會在哪裡。985/211可能是一個門檻,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十倍百倍努力來跨越這個門檻,現在就開始努力。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