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時明月Cynthia、趙娟、Fay
正值兩會期間,每年人大會議上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都是大家關心的重點。然而每年的報告都長達近兩萬字,十年累計起來共有快二十萬字,那麼如何快速地從中抓住重點和方向呢?今天大數據文摘的小夥伴們就和大家一起大開腦洞,看一看從數據角度怎麼來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的亮點與趨勢。
本文扒取了2007-2016近十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詞頻分析,先統計出每個詞語出現的頻率,再保留每篇報告詞頻排名前500名的詞語進行對比。第一步先關注高頻詞,第二步再看哪些詞的頻率出現了顯著的變化,最後看哪些詞語是其他年份都沒有提過的新詞。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發展才是硬道理
連續十年政府都強調發展,自2008年以來連續九年蟬聯詞頻榜首位。
不僅「發展」出現了152次,是2016年兩會第一熱詞。五大發展理念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也頻繁出現,加起來總共達到了95次。2016年兩會第二熱詞是改革,出現76次,體現出發展與改革仍是2016年、整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彰顯出我國政府推進改革與發展的堅定信心和勇氣。
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新動力
「創新」最近兩年的提到次數達到新高,可見創新的重要性。
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大理念似一條紅線,貫穿會上與會下、會內與會外,牽起中國與世界、歷史與未來,正在產生新動力,奏出激越昂揚的時代強音。
與此類似的還有「創業」。這個詞08-10年時在報告中一度興起,這兩年又高調回歸。
近兩年來,創業與創新猶如孿生子經常被相提並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在各行各業成效顯著,大學生創業、返鄉創業熱潮湧動。
2016兩會新詞
在2016年的工作報告詞頻分析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在以往報告中從未上榜的新名詞,現摘取前三名與大家分享如下:
1. 「動能」 (出現次數14,排名79)
語境:動能轉型、新舊動能迭代更替……
意義: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下降,步入非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原有的經濟增長動力失效,因此中國經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報告中指出「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既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
2.「綠色」(出現次數9,排名150)
語境: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金融、綠色建築和建材、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綠色環保標準……
意義:隨著人口增長、經濟快速發展以及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挑戰,實現綠色增長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2016年政府提倡將綠色理念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僅將環境治理單獨提出,還將綠色理念深入到製造業、建築業、農業、城鎮化發展等各個環節,從整體上「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真正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細節。
讓人耳目一新的是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新詞:「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指金融機構將環境評估納入流程,在投融資行為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目前,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全球多個國家著力發展的重點之一。德國是國際綠色金融主要發源地之一,對環保、節能項目予以一定額度的貸款貼息,對於環保節能績效好的項目,可以給予持續l0年、貸款利率不到1%的優惠信貸政策,利率差額由中央政府予以貼息補貼。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家利用較少的資金調動起一大批環保節能項目的建設和改造,「槓桿效應」非常顯著。綠色金融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空間。
3. 「脫貧」(出現次數8,排名172)
語境:脫貧攻堅戰、異地搬遷脫貧、精準扶貧脫貧
意義:脫貧一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8次,雖然這個詞並未出現在過去十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但貧困作為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我國政府一直相當重視,過去的報告中經常出現貧困、扶貧等相關詞。今年將「脫貧」明確提出更是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擺脫貧困,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堅定決心和強力舉措。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脫貧主要出現在兩個地方,恰恰表達了兩個內涵。
一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到2020年使現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中國今後幾年最艱巨但又必須打贏的「硬仗」。這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聯合國2015年後發展目標的鄭重承諾。貧困縣政策開始於1985年,最初劃定了258個國家級貧困縣,隨著貧困標準的數次變更,貧困縣數量只增不減,因國家對貧困縣的政策扶持,甚至出現了「脫貧不摘帽」現象。隨著貧困縣全部摘帽政策的提出,我國區域性貧困問題將大大緩解。
二是「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這段話明確規定了脫貧目標,提出了保質保量的高標準,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強力號角。
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尤其值得關注。易地搬遷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最大困難所在,不僅要讓貧困居民願意並能夠離開過去的「窮窩窩」,而且還能夠在新地方發展新產業或者實現新就業,更要能夠易地搬遷後的生活水平明顯地改善,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生活好、能致富。我國「十二五」時期花大約五年時間才實現394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現在按照脫貧「軍令狀」要在五年內讓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地方的1000萬貧困人口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每年至少要易地搬遷200萬人,其難度可想而知。
總結
從高頻詞到詞頻變化、新詞探義,數據為了我們展現了政府工作的重點及方向所在。我們看到了發展的主題,也看到了發展的目標、方向與方式。政府報告中基本不顯示情緒波動,所以我們只是做了詞頻分析並沒有進行文本分析中常見的下一步情感分析。如果你還有什麼新的想法,歡迎與我們交流探索,一起用數據來大開腦洞。
作者簡介
這次項目是大數據文摘翻譯志願者內部組隊,未來,我們願意做新的嘗試,與廣大朋友一起協作。將選題、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現、文章撰寫、項目管理環節逐步開放,有能力願意參與的朋友,請後臺留言報名,格式:姓名、擅長技能。每個團隊3-7人,持續時間約1個月。這將是一個全球協作的項目團隊,我們一起做些有趣有價值的事,認識一些優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