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百年手工自製吹打樂器漢號將申遺

2021-01-08 騰訊網

  華龍網消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有個廟溪鄉廟溪村,廟溪村裡有個民族村落叫盧家崗,盧家崗有個已有百年歷史的民間漢號隊,漢號隊由兩隻漢號六隻嗩吶以及鑼鼓、鈸、馬鑼子組成。

  村民自製的嗩吶。通訊員 何毅 攝

  樂隊領頭盧英告訴筆者,漢號又名過山號、大號、莽號,其聲低沉雄渾,傳聲極遠,配以嗩吶的悠揚和打擊樂器明快的節奏,深受土家苗寨村民的喜愛。漢號隊的漢號、嗩吶、打擊樂器都是盧家崗民間藝人純手工製作的,其漢號的調子分為四平頭、硬三聲、十二聲等,根據慶典、祭祀、還願等不同場景確定音調。

  隊員練習漢號。通訊員 何毅 攝

  演奏漢號《硬三聲》。通訊員 何毅 攝

  漢號隊每年都被邀請到貴州、湖南、以及重慶的相鄰區縣去演奏,他們演奏的調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盧家崗民間漢號隊手工自製的漢號吹打樂器,目前正準備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原標題:酉陽手工自製漢號吹打樂器即將申遺

相關焦點

  • 豐都董家梁山吹打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北岸則在傳統打法基礎上逐漸吸收融匯進一些新的東西,所用樂器也有所改進,在演奏風格及曲牌與南岸的傳統演奏大有區別。董家鎮的耍鑼鼓在豐都縣風格獨具,很有地域代表性。 同時梁山吹打一改傳統吹打的組合法,而以京鑼、大鈸、馬鑼、京鉸、鼓組成,這些樂器發聲很響亮,演奏風格以快速為主,高亢、激昂,聽起來卻並不刺耳,反倒顯得協調、和諧,給人新穎輕快之感。」該鎮水巷子居委已經從事吹打33年的居民王永洲說,父輩那一代,梁山吹打非常盛行,幾乎每個院子都有,幾乎每家都有會吹打的。在當時,村民幹完活,晚上都會聚在一起吹吹打打,已然成為一種娛樂。
  • 自製樂器捕捉自然
    9月28日至10月20日,音樂人寒鷹將帶著自己製作的十三件樂器來到金橋國際廣場,用這場手工樂器展覽拉開金橋國際「樂未央」國樂文化活動的序幕。寒鷹樂器展周六開幕9月28日至10月20日,音樂人寒鷹將帶著自己製作的十三件樂器來到金橋國際廣場,用這場手工樂器展覽拉開金橋國際「樂未央」國樂文化活動的序幕。這些樂器有些改良自少數民族樂器,有些是他自創而得。展覽之前,早報記者專訪了這位熱愛手作樂器的音樂人。
  • 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的「蛻變」
    但它卻有著幾百年的維吾爾族民間傳統樂器製作的歷史。加依村民自製的都塔爾、彈撥爾、沙塔爾等民間樂器音質優美,圖案美觀,風格古樸,自古以來就富有盛名。  然而,愛唱愛跳的加依村村民依然面臨著生活的壓力。在這個相對貧困的中國西部,他們依然為子女上學、購買電器、裝修房子這些事情煩惱……  能不能立足「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以漢唐重鎮、班超府治、龜茲故裡為依託,實現樂器文化支撐旅遊產業,旅遊產業拉動農民增收?
  • 道墟肖金有支「潮爺爺吹打樂隊」
    這支民間吹打樂隊12位平均年齡72歲的潮爺爺穿著深紅色禮服,戴著灰黑色禮帽,正在認真專注地演奏著曲子《歡天喜地》。傳承大敲非遺文化阮萬敏是這支潮爺爺吹打大敲隊的司鼓兼總策劃,他熱衷於民間文藝活動,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退休前是道墟鎮一名成教幹部。為讓肖金大敲這項民間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耕耘著這一珍貴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園地。
  • 「天籟加依」: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
    2014-08-12 12:55:23    華夏經緯網
  • 200天醃製工藝百年未變 昆明七甸滷腐將申遺
    200天醃製工藝百年未變 昆明七甸滷腐將申遺 2015年03月30日 14:29   來源:雲南網
  • 自製「花燈」鬧元宵 重慶武警官兵環保迎佳節
    自製「花燈」鬧元宵 重慶武警官兵環保迎佳節  【解說】正月十五鬧元宵,2月10日,在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來臨之際,武警重慶總隊四支隊涪陵區中隊官兵們「自製花燈環保迎元宵」,通過手工製作具有部隊特色的「果蔬燈」,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喜迎元宵佳節的到來。
  • 音樂為媒 臺灣大學生吹打樂團訪山西
    (攝影:虞鷹)28日上午,第二屆「臺灣大學生吹打樂團山西行」參訪團一行來到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參訪王家大院,感受山西獨特的「大院文化」,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藝術讓臺灣學生們驚豔不已。參訪王家大院。
  • 浙江驚現三百年客家古村,村後還有罕見的百年風水林!
    三百年客家古村 | 踏入南洞村,村口一排水杉高聳入雲,環顧四周,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如忠實的門神守衛了村落三百年的安寧。
  • 民間藝人廖林祥:痴迷二胡60餘載,手工造出精湛樂器
    常寧三角塘鎮幸福村74歲的廖林祥,痴迷二胡60餘載,近年來他又潛心研究,自製二胡,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一位樂器達人。寒冬清晨,在廖林祥老人家中,這裡和往常一樣,又響起了悠揚的樂聲。幾位熱愛音樂的老人正聚集在這裡,每人手裡一把二胡,跟著廖林祥一起學習他們喜愛的二胡曲目。一手按弦,一手運弓,嘹亮而優美的曲調從指縫間流淌出來。
  • 如水少年引領垃圾分類潮流 環保樂器奏響綠色和諧校園——記星海音樂學院藝普志願者「環保樂器show進校園
    在課堂上「小老師」們用全新的視角帶領孩子們遨遊在樂器世界中,從夏商西周沉睡的青銅器,穿越到世界各地的奇葩樂器,生動形象的講解讓孩子們在了解藝術歷史的同時,收穫樂器趣味知識。在接下來的樂器製作課堂中,老師們創新地將生活垃圾與樂器製作相結合,將身邊的垃圾變廢為寶。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小樂器,讓孩子們在了解垃圾分類重要性的同時,懂得更有效的循環利用生活廢品。
  • 廣州 沙河粉申遺成功在望
    沙河粉村掌門人區又生昨日向信息時報記者「爆料」,沙河粉的申遺條件已獲得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的認可,非遺中心方面表示,認定名單待年底公布,並將沙河粉推薦申報省和國家的「非遺」。廣州市老字號協會日前啟動「廣州手信」評選申報,記者獲悉,天頂頭抽、小鳳餅等知名產品對此躍躍欲試。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
  • 超讚的自製小樂器,你pick哪一款?
    國慶假期,四年級的孩子們結合第一單元《聲音》相關內容,參與了科學項目式小製作——自製小樂器。在教師一對一點評指導和自我實踐反思下,孩子們不斷迭代改進:從音高準確,作品美觀,發聲便捷等多個角度升級小樂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401班馬逸楨,403班曾一軒,韓梓琪以及405班鄧墨然這四位同學的吸管排簫各有特色。
  • 自製樂器,和大寶一起完成親子作業
    大寶的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自製樂器比賽,讓父母利用休息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製作。主題是父母多跟孩子親子互動,增加父母與孩子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多開動腦筋,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製作好的樂器會在幼兒園裡做一個評比,還會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做一個展示。
  • 長江三峽申遺還有戲嗎?
    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省西部和重慶市東部,地跨湖北和重慶的10餘個區、縣(市), 1982年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進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由於地域跨度廣、相關遺產點管理主體多,尤其是受到各行政區域間的利益博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聯合申遺工作主要由湖北省主導,重慶市參與,推進比較緩慢。進入預備名單近20年的長江三峽,申遺還有戲嗎?
  • 石景山區:品讀音樂繪本 製作手工樂器
    11月15日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婦聯就為孩子和家長們開展一堂將閱讀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生動有趣又富於挑戰的兒童之家活動。 活動現場,來自社區的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聆聽了音樂繪本故事《蘇和白馬》,動聽的音樂和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在場的每一名觀眾。
  • 做月餅、打餈粑、看非遺……在重慶中秋可以這樣過
    感受非遺魅力 吃一次自製月餅在巴南區魚洞人民廣場, 巴南區「情滿月圓 舉國同慶」活動從非遺展示、協會展示、非遺教學體驗、展板展示這4大形式入手,邀請市民朋友一起尋味中秋。木洞山歌、接龍吹打、姜家舞龍、巴文化傳說、魚洞亂針繡……活動中,市民既可以近距離體驗各具特色的非遺技藝,還能現場製作月餅。
  • 千年琴弦發新聲——走進「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
    記者近日來到距離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城6公裡處被譽為「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製作第一村」的加依村,探訪村中的傳統技藝。  「十步之內,必有工匠」  一進加依村,一排排以黃土和麥草手工塗抹的民居牆面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實拍俄羅斯古老樂器廠 工人手工加工樂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0年2月11日,俄羅斯伊凡諾沃地區,工人們在Shuya鎮的Shuiskaya Garmon樂器廠加工樂器。該樂器廠成立於1935年,專業生產簧片樂器以及各種按鈕式手風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0年2月11日,俄羅斯伊凡諾沃地區,工人們在Shuya鎮的Shuiskaya Garmon樂器廠加工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