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月,在傳統習俗的風韻中,品味不一樣的中秋!從11日起,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便陸續在我市各區縣火熱開展,賞民俗、看演出,市民們共度一個難忘的中秋佳節。
歡聚一堂打餈粑 街坊鄰裡慶團圓
兩個鄰裡一組,緊握竹槓,石臼中的糯米被輪番搗舂。「哎喲,好久沒做過餈粑了,懷念得很!」12日,在忠縣白公街道,社區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佳節打餈粑民俗活動。
你一下,我一下,場面熱鬧而喜慶。看著熱騰騰的糯米逐漸被捶打成型,居民們迫不及待地把大塊的餈粑拿上桌,沾著黃豆面分食起來。「自己動手做和在外面買,就是不一樣!」62歲的張大爺打餈粑的手沒停過,臉上也略有薄汗。看見小孫孫拿了一塊香噴噴的餈粑吃得眉開眼笑,他告訴記者,這個中秋節過得很滿足。
同日,一場「放歌新時代·共築中國夢」慶中秋迎國慶文藝演出活動也走進了忠縣復興鎮。一曲《感謝祖國感謝黨》的歌舞拉開了演出的序幕。小品《扶貧路上》、鑼鼓快板《凝心聚力永向前》等節目輪番上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記者了解到,節目演員不少都來自縣老年大學,他們告訴記者,「只要父老鄉親看得高興,我們一個多月的排練時間就沒有白費。」歌舞動人,節目精彩,為復興鎮的老百姓帶來了一場別樣的中秋文化盛宴。
感受非遺魅力 吃一次自製月餅
在巴南區魚洞人民廣場, 巴南區「情滿月圓 舉國同慶」活動從非遺展示、協會展示、非遺教學體驗、展板展示這4大形式入手,邀請市民朋友一起尋味中秋。木洞山歌、接龍吹打、姜家舞龍、巴文化傳說、魚洞亂針繡……活動中,市民既可以近距離體驗各具特色的非遺技藝,還能現場製作月餅。
「自己做的月餅,當然很好吃!小朋友今天耍得也很高興。」市民李女士說,除了做月餅,她很認可用科普的形式來講解中秋節的習俗。在展板展示區,記者看到了中秋節和豐收主題的攝影作品和中秋節各項知識的詳細介紹。
讓民俗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在實踐中體味傳統節日魅力。記者了解到,活動中的非遺教學區——包括劉氏泥塑、周氏傳統木作技藝、重慶樹葉製作技藝、重慶麵塑等,還邀請了各類手藝人,現場表演製作「拿手好戲」,讓市民親身體驗到了非遺手工、表演的樂趣。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活動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