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燒制陶瓷的歷史相當悠久,且品種頗多,欣賞名窯瓷器

2020-12-22 收藏無界限

米黃釉嘟嘟瓶,器物器形飽滿端莊,唇口,短頸,溜肩,圓肚,寬圈足,器身周正美觀,滿身刻花紋,肩部刻花下仰蓮花紋,腹部刻花錢紋,足部刻雙層上仰蓮花紋,刻花清晰大氣,足胎規整堅實,足胎皮克渾厚,釉層滋潤均勻,古樸典雅。

影青瓷剔花獸面三足爐,影青瓷剔花獸面三足爐,形體規整典雅,整體施釉不到底,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爐內及底部無釉露胎,胎體細密,皮克渾厚自然,工藝精湛,大氣美觀。

越窯青釉馬,馬頭微低,睜目,張嘴,站立於一長方形底板上,底板平整,底部支釘,馬造型準確,雄健傳神,整器施薄青釉,釉面潤透呈細碎紋片,有彩光,胎質灰白色,堅實縝密,紋飾清晰,工藝精細,形象生動,珍貴難得。

耀州窯鏤空梅瓶,此瓶石榴花口,短頸,豐肩,圈足漸收,圈足規整,修足精緻,通體施青釉,頸部腹部鏤空雕刻纏枝花卉紋飾,繁而不亂花卉刻花的工整精準力,鏤空雕刻工藝為當時的高超工藝,腹下刻花一周上仰蓮花紋飾,整體布局有度,有條不亂,刻花凹處刀工流暢,完美的鏤空藝術,更是增加了整個器物的美度

米黃釉繪彩紋罐,整體施米黃釉到足,圈足規整,包醬渾厚,肩及足部紋飾相呼應,腹部纏枝花紋,紋飾圖案清晰美觀,器身飽滿圓潤,釉層滋潤,甚是美觀。

鈞窯紫紅斑方瓶,鈞窯葡萄紫紅斑方瓶,十圓不頂一方,方瓶甚是少見,瓶撇口,細頸,鼓腹,方臺,四足,造型精緻典雅,器身施釉到足,釉層肥厚滋潤,釉面勻淨,不規則的紫紅斑甚是壯觀

越窯貼花獸流壺,越窯青釉貼花獸流壺,造型古樸雅致,器身完整無缺,撇口,細頸,垂腹,腹部下收,足底,整體施青釉到足,足胎平整堅實,獸頭短流,壁部貼花,短尾小柄,器身釉層滋潤均勻,釉光潤澤,整體完整無磕碰。

高麗瓷繪彩玉壺春瓶,瓶式之一,經典器型,撇口,細長頸,垂腹,腹部下收,圈足。造型周正美觀,整體施釉到足端,釉色淡雅清新,釉光潤澤,腹部繪彩紋清晰精緻,胎體堅實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陶瓷歷史
    中國古代陶瓷歷史非常悠久,歷代都不乏有精品出現。紫色百合香為您細說中國歷代陶瓷發展史,使您對古陶瓷歷史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一、陶瓷的概念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作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作瓷器。凡是以陶土和瓷土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稱之為陶瓷。
  • "窯"望千年,浴火重生——陶瓷名窯的"變"與"不變"
    一口窯爐,升起的是淬鍊之火,沉澱下的是悠久精緻的傳統文化,是一代又一代手藝人智慧、勤勞、創新的工匠精神。中華大地上,有「窯」望千年的過去,也有浴火重生的未來。【景德鎮窯】景德鎮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之一,據記載始燒於唐武德(618一626)間,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而有著悠久制瓷歷史的景德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瓷都」。
  • 五大名窯:中國陶瓷文化的象徵
    ——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一席談  瓷器到了青花,已經珠光玉潤。然而,我們畢竟不能忘記那個遙遠的宋代,在北方南方,散點式開放著的五處藝術之花,定、汝、官、哥、鈞。金元之際,使得北方諸名窯南遷景德鎮,從此北方名窯成為絕響,走入歷史幕後。    一晃八百年之後,到了當今之世,五大名窯紛紛恢復生產,然而,窯址尚在,新生尚難。
  • 瓷器每個人都見過,那五大名窯你知道嗎,難道這些瓷器是破碗爛盆
    早在6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後期,咱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了製造和使用彩陶了,先秦兩漢時的陶瓷器的製造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到了兩晉隋唐新的瓷器新的品種不斷出現,唐代的瓷器製造工藝出現了那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飛躍,那麼就來說說這五大名窯一古代定窯這定窯是唐宋時代的著名的一個瓷窯,是在河北省的曲陽縣
  • 被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瓷器,產自宋代五大名窯的哪一個?
    精美的瓷器一直跟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世界上,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就是西方世界對瓷器的同義詞。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從來沒有哪一種器物能與國家的名稱相同,這不但說明西方世界對中國瓷器的認識有多麼深刻,對中國瓷器藝術文化的震撼感到多麼強烈,也足以說明瓷器在中國歷史上有多麼重要位置。
  • 它被譽為中國瓷器的偉大時期,五大名窯震驚世界
    宋朝的兵力雖不算強大,但他的文化卻相當繁盛,無論文學、繪畫還是書法,甚至是理學,都達到了一個繁榮鼎盛的時期。然而,它最受世界關注的還是它的瓷器。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英文名為」China」,與「瓷器」為同一單詞,這足以看出瓷器這一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在中國的地位,他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驕傲。
  • 典雅清新並存時代風格突出 宋代時期的瓷器名窯湧現
    宋代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重要時期。它在唐、五代「南青(瓷)北白(瓷)」的基礎上,受當時商品流通、城鄉庶民生活及宮廷御用的推動,產量激增,質量提高,在花色品種和紋飾圖案上也有所改進和創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簡練瀟灑的時代風格,並出現了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等五大名窯,而當時的磁州窯、耀州窯、吉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名窯也以其清新質樸的瓷器聞名於世。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博物館。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
  • 最美瓷器,萬彩鈞窯另詳解五大名窯——那些美麗的瓷器
    漢唐藝苑精美鈞瓷欣賞 鈞瓷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  歷史車輪碾過的落寞苦樂能夠流雲萬裡、無法承託,而一件鈞瓷著作卻讓古往今來的許多人為之放筆縱歌,對厚土火窯連綿千秋表達尊敬與敬慕。鈞瓷著作是一件藝術品,更像一個豐富情懷的人,像一件風華絕代的物,像世間匆忙而高雅的自己,紅塵一笑,為誰心醉?
  • 中國五大名窯如何區分開?
    中國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一、官窯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
  • 中國是瓷器之國,英文名china竟然是因為這個
    眾所周知,中國在英語中被稱為「china","china"即是「瓷器」的意思。那為什麼瓷器在英文中叫「china」呢? 僅從中國這英文名就能看出,瓷早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並且中國的瓷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影響和意義都非常巨大。 陶瓷文化在中國也是源遠流長,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頗著。根據最新的考古成果,有一種觀點認為瓷器的燒制藝術甚至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但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觀點還是,我國在東漢時期成功燒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青瓷。
  •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中國陶瓷如是說 二中國最早的瓷器,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子和缽。因為,當時的瓷器,形制和質量都比較原始,相當於陶器向瓷器過渡的一種器物,故此,稱為原始瓷。
  • 詳解宋朝十大窯口,收藏瓷器必備知識,不要只知宋朝的五大名窯了
    說起中國瓷器,一直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據考證中國瓷器至少有4200年的歷史,如果說在歷史上那個朝代是瓷器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非宋朝莫屬了,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佔總數的75%。
  • [從上饒文博園看上饒文博會之二]陶瓷文化:影響世界的中國發明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的1000多年,中國就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瓷器與茶葉、絲綢一起,構成了中國外銷的三大主要商品。陶瓷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官窯作品陶瓷,顧名思義,分為陶和瓷兩大類。
  • 中國五大名窯簡介,論我國陶器的歷史
    五大名窯,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是瓷器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其中,五大名窯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目前官窯瓷器件之所以漲幅高,一是因為質量精,二是因為存世量少,因此一些官窯精品如今的價格已達百萬元之巨。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一、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 1.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歷史 景德鎮生產陶瓷歷史悠久。肇始於漢唐,崛起於宋元,鼎盛於明清,綿延至當代。 ⑴初露鋒芒——漢到五代 景德鎮地區的陶瓷業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此時的陶瓷「自身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不遠銷。
  • 名窯傳奇:「五大名窯」競光輝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 五大名窯研究會為你解密宋瓷的本來面目
    宋代陶瓷是世界陶瓷發展史的一個巔峰, 而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巔峰上的巔峰。五大名窯不僅標誌著中國瓷器時代的真正到來,且以其超凡的技藝與絕美的釉色而著稱於世。不過到了宋代以後,五大名窯逐漸衰落直至失傳。
  • 日本的陶瓷燒制史比中國早?坐等被打臉吧!
    關於中國和日本的陶瓷,近年來一直有個爭議,就是中國和日本的陶瓷歷史誰更早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估計許多網友都會認為毫無懸念,必須是中國啊。畢竟日本曾經仰望過我大天朝的陶瓷藝術,而中國也稱得上是日本的陶瓷師父。
  • 德化三班鎮洞上:傳統柴燒方式燒制瓷器 成就獨特魅力
    說起海上絲綢之路,繞不開德化陶瓷。當年,德化瓷器通過泉州刺桐港暢銷海外。而說起德化陶瓷史,繞不開柴燒窯爐,繞不開德化三班鎮洞上陶藝村。  如今,依然堅持傳統柴燒方式燒制瓷器的洞上陶藝村,吸引了許多陶藝家創業、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