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是七夕,又是七月七,牛郎會織女,情深意綿綿,鵲伴相依間。
今天是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是咱中國人的七夕節,更是中國人傳統的情人節。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傳頌著牛郎會織女的故事,昭示著中國人堅貞不渝的愛情。一些有志之士已經把七月初七定義為中國人的情人節!
然而,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文化卻一直沒有做強,人們只知道今天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卻沒有把這一中國人的情人節發揚光大。尤其是年輕一代人,他們熱衷於過來自美國的「2.14」的情人節,這不能不說是對情人節的褻瀆,更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
什麼是情人?情人二字顧名思義就是有情之人。無情之人不能稱作情人。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有許多情人節的美好故事和傳說,牛郎與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是中國地大愛情故事傳說,這四大愛情傳說都是中國有情之人的美好故事,給無數的中國人的愛情以啟迪與鼓舞。
尤其是牛郎與織女是中國四大愛情故事的頭牌,是中國人理想愛情的象徵,是中國人的情人節。可是,就在今天,我們的年輕人又能有多少人在過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呢!
牛郎與織女在七月七相會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為什麼說七夕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呢?七夕節與傳說中說的牛郎與織女是緊密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且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愛情故事之一。
這個傳說故事的大意是:織女曾與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相識並互生情意,後來織女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民間,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光亮好看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讓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這對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按照老牛告訴的辦法,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在即將追到的時候。王母娘娘卻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了兩岸,只能相對痛哭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中國民間傳說的七月七即七夕節晚上是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的幸福時刻。
鵲橋相會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對中國勞動人民忠貞不渝偉大愛情的歌頌與讚美,也標誌著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與熱切期盼。所以,人們將農曆七月初七定為中國的情人節,來紀念這兩位被迫分離的戀人。從此,七夕節就被定義為中國人的情人節!
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情人的典範與典故。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所感染。
據資料考證,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蹟佐證。儘管傳說的版本較多,但萬變不離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一直是中國人追崇與仰慕的愛情故事。
其大意是;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臺,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臺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臺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臺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臺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臺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臺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臺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臺原來是個女的了。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臺回家,臨走前,祝英臺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臺沿路相送、難捨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臺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藥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臺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臺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臺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臺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臺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裡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雖然說,這個故事顯得悽美,但卻是中國人追求美好愛情故事的典範。
另外,孟姜女哭長城和白蛇傳也是中國四大愛情傳說故事的內容。先說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弓》的齊莊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孟姜女的傳說在歌頌悽美愛情的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秦始皇統下的暴政,百姓民不聊生,長城的修建是無數血肉之軀填滿堆砌而成的。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牛郎與織女等四大中國愛情傳說故事,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的精髓,象徵著勤勞善良的中國人對美好幸福生活和堅貞不渝偉大愛情的追求和嚮往。尤其是七夕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中國的一代年輕人竟然把公曆的2月14日作為情人節,這是西方人的情人節!西方情人節是一個個非常悽涼的故事,並沒有中國的情人節浪漫與美好。西方情人節說的是,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蕩不安。貴族階級為維護統治,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
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西方的這個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可是,在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才應該是靚男俊女們重視的日子,因為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可是,我們的許多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人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熱衷於過西方的洋節,對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情有獨鍾,而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卻淡然處之。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缺少繼承傳承與發展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被逐漸淡化的結果。
總之,優秀愛情故事與傳統文化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先過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這要就從青少年學生的培養教育開始抓起。所以,今天是情人節,我們要摒棄西洋節,真正過好中國人的情人節!祝福天下有情人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