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也都期望孩子能夠遇上一位好老師。因為好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家長也能從他們那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掌握科學陪伴孩子的方法。
那麼,家長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遇上好老師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觀察的小方法,如果孩子身上有以下3-5種表現,恭喜!說明你們已經很幸運地遇上了好老師,好好珍惜幸福的幼兒園生活吧!
1.視老師的話為權威
上了一個月的幼兒園後,圓圓儼然成了朱老師的「腦殘粉」。回家不僅要讓爸爸媽媽當小朋友,自己扮演朱老師,一板一眼地模仿朱老師組織「小朋友」玩遊戲,還會指明家人的一些問題。
「奶奶,老師說洗完手要用毛巾擦乾的!」
「爸爸,小心!老師說過要愛護小動物,你剛才差點踩到那隻蝸牛!」
「老師說了,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別人不要打擾,我這會想搭積木,待會再喝水!」
正是因為老師在幼兒園裡,能夠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等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循循善誘教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品質,老師才在孩子的心目中,擁有絕對的權威。
因為信任老師,孩子張口閉口都是,「老師說了,可以……」,以及「老師說了,不能……」因為由衷認可老師的觀點,孩子也會將這些習慣帶回家,並要求家人嚴格遵守。
2.孩子有時會「認錯人」
軒軒在家中和外婆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畫面上忽然出現一隻他最愛的「小兔子」,他激動地對外婆說:「老師,快看!好可愛的小兔子!」
類似案例中的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在家中跟長輩說話時,一不小心就「認錯人」了,把家人喊作了「老師」。
杜克大學心理學教授David Rubin發起過一項關於「喊錯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被錯誤使用的名字通常來自同一個社交圈子。
也就是說,誤稱是一種認知錯誤,與我們將哪些人視作自己人這種認知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孩子把家人都喊作「老師」,說明老師在他心中佔據著和家人一樣的地位,能夠給予他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
3.喜歡的東西都送給老師
果果自從上幼兒園後,就變成了羅老師的「小迷妹」。碰到什麼喜歡的都惦記著老師。
昨天媽媽帶了月餅回來,果果看見後,馬上嘗了一個,「哇,這也太好吃了!媽媽,這個留著,我明天帶給羅老師!」
如果一位老師很討孩子喜歡,那麼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地給予無私的愛。他們不僅吃到美食會想到老師,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想要送給老師,有時是幾顆小石子,有時是一片紅樹葉。
雖然在成人看來,這些事物都非常普通,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他們心中的寶貝,眼中的最美。那些讓孩子將心中「最愛」捨得分享的對象,一定是他們的心愛之人。
4.看孩子的衣冠形象
媽媽發現,彤彤每天從幼兒園回來,衣褲都換了,就連髮型也和早上入園時不同。彤彤媽媽擔心,是不是彤彤在幼兒園磕著碰著,所以老師才給她換的衣服。晚上為彤彤洗澡時,仔細檢查,卻什麼傷口也沒有發現……
這位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離園時衣著進行了替換,髮型有了變化,恰恰說明孩子遇上了負責任的好老師。
幼兒園會安排豐富的一日生活,室內遊戲、戶外跑跳、洗手吃飯等。有時孩子運動量很大,出汗後需要為其更換衣物;有的洗手時,弄溼了褲子;更有的孩子中午睡覺起來,梳好的髮型早亂了。
所以,當家長下午去接孩子時,如果他面容整潔、衣著得體,就說明老師比較細心,能夠給予孩子很多的關注,已經幫助他們進行了整理。
5.主動聊起老師的故事
琳琳是個表達能力很棒的孩子,她特別喜歡幼兒園,更喜歡幼兒園裡的珊珊老師。在家中,「珊珊老師」也總是被她提起。
「我們班珊珊老師,扎的辮子好美,媽媽你就沒珊珊老師扎得好。」
「這個繪本,我們幼兒園講過,是珊珊老師講給我們聽的。」
「媽媽,我聽說珊珊老師要結婚了,我真想看她穿婚紗呀!」
無論是孩子放學,還是平時待在家中,如果孩子有事沒事就愛談論幼兒園老師。那只能證明,老師在孩子的心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不亞於爸爸媽媽。
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你還會擔心他不喜歡老師,沒有碰上好老師嗎?
您家寶貝有這些表現嗎?也許暫時還沒有,別著急,這並不代表著老師對孩子不好,也可能孩子本身性格比較內斂,對老師的喜愛沒有直接表達出來。這種情況下,您不妨利用家長會、接送孩子等契機,與老師聊聊,加深對老師的了解。
碰到一個好老師,是家長的好運氣,更是孩子的好福氣。多年以後,孩子也許記不起曾經的幼兒園老師叫什麼名字,但那些在幼兒園三年時光中養成的好習慣,絕對會陪伴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