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覺醒》是印度裔美國籍沙法麗·薩巴瑞博士既暢銷書《父母的覺醒》、《父母的覺醒2》以來的又一新作。沙法麗·薩巴瑞是家庭動力和個人發展方面的專家,並在紐約開設有私人診所,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並在TED、凱洛格商學院及各大公司、學校與家長團隊發表演講。奧普拉·溫弗瑞稱讚,「薩巴瑞博士的觀點絕對是革命性的」。
《家庭的覺醒》從心理學的角度向我們深入分析了傳統教育對孩子存在的誤區,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不經意地便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阻礙甚至是破壞作用,最後,薩巴瑞博士通過讓我們了解自身的反應機制的運作,為我們新的教養技巧提出建設性指導方案。
薩巴瑞博士結合自己從事心理諮詢以來的經驗,引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子女教育存在的衝突案例,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親子之間的糾結矛盾,引導我們尋找到最佳解決途徑。
傳統的教育方式,無論是或「望子成龍」或養兒防老的出發點,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手段,從心理層面來說,都是父母迷失自我的表現。更別提當面對子女反抗時,很可能會脫口而出的「我們都是為你好」,「我是你老子,還能害你嗎?」當然,隨著心理學的研究發展,育兒觀念的轉變及提升,我們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認識到自身教育方式的不足,開始重視育兒方式的選擇。但,更多的現實情況是:當我們因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我們抓狂了,當孩子拿著手機足足玩了兩個小時的遊戲時,我們崩潰了。於是,我們再一次發誓,以後一定要懷著一顆溫柔的心,保有一顆理智的頭腦去對待孩子。
眾多的父母為自己的煩惱找個釋懷的說法:這孩子是來討債的,是我上輩子欠他/她的。可是,這說法有道理嗎?答案是:沒道理!若非論上輩子到底是誰欠誰的,我看,是孩子欠你的更有道理。當我們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的抓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內心的恐懼?是恐懼,埋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基於我們童年經歷和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這恐懼對我們長大成人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限制了我們體驗更圓滿的人生。它讓我們將真我掩蓋起來,不敢示人。
而孩子,常被看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對我們來說,有著他人無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愛之深,責之切」,我們將孩子的成功與否,快樂與否,等同於自己的,我們和孩子糾纏在一起,沒有清晰的界限。薩巴瑞博士在書中,指出,孩子的問題,便是父母的問題。從孩子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麼是暫時的,要麼就是無效的。而從自身尋找,才能找到徹底改善和孩子關係的良方,更能將迷失已久的真我尋回。
猶如俄羅斯套娃,為了生存,我們從小到大往自己身上套了無數個套娃,來掩藏那個容易受傷的木質娃娃。這無數個套娃,就像是我們一層層的虛偽的人格,它們雖然讓我們生存下來,但卻阻礙了我們真正的成長。而孩子,是來幫助我們揭下這虛偽人格面具的人,來幫助我們尋找到真我,活出真實的人生。遇到親子問題,停下來,靜默,看向自身,經歷這個過程或許是痛苦的,它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因為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