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覺醒》:覺醒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2020-08-27 云云的宇宙空間


《家庭的覺醒》是印度裔美國籍沙法麗·薩巴瑞博士既暢銷書《父母的覺醒》、《父母的覺醒2》以來的又一新作。沙法麗·薩巴瑞是家庭動力和個人發展方面的專家,並在紐約開設有私人診所,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並在TED、凱洛格商學院及各大公司、學校與家長團隊發表演講。奧普拉·溫弗瑞稱讚,「薩巴瑞博士的觀點絕對是革命性的」。

《家庭的覺醒》從心理學的角度向我們深入分析了傳統教育對孩子存在的誤區,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不經意地便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阻礙甚至是破壞作用,最後,薩巴瑞博士通過讓我們了解自身的反應機制的運作,為我們新的教養技巧提出建設性指導方案。

薩巴瑞博士結合自己從事心理諮詢以來的經驗,引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子女教育存在的衝突案例,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親子之間的糾結矛盾,引導我們尋找到最佳解決途徑。


傳統的教育方式,無論是或「望子成龍」或養兒防老的出發點,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手段,從心理層面來說,都是父母迷失自我的表現。更別提當面對子女反抗時,很可能會脫口而出的「我們都是為你好」,「我是你老子,還能害你嗎?」當然,隨著心理學的研究發展,育兒觀念的轉變及提升,我們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認識到自身教育方式的不足,開始重視育兒方式的選擇。但,更多的現實情況是:當我們因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我們抓狂了,當孩子拿著手機足足玩了兩個小時的遊戲時,我們崩潰了。於是,我們再一次發誓,以後一定要懷著一顆溫柔的心,保有一顆理智的頭腦去對待孩子。

眾多的父母為自己的煩惱找個釋懷的說法:這孩子是來討債的,是我上輩子欠他/她的。可是,這說法有道理嗎?答案是:沒道理!若非論上輩子到底是誰欠誰的,我看,是孩子欠你的更有道理。當我們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的抓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內心的恐懼?是恐懼,埋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基於我們童年經歷和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這恐懼對我們長大成人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限制了我們體驗更圓滿的人生。它讓我們將真我掩蓋起來,不敢示人。

而孩子,常被看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對我們來說,有著他人無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愛之深,責之切」,我們將孩子的成功與否,快樂與否,等同於自己的,我們和孩子糾纏在一起,沒有清晰的界限。薩巴瑞博士在書中,指出,孩子的問題,便是父母的問題。從孩子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麼是暫時的,要麼就是無效的。而從自身尋找,才能找到徹底改善和孩子關係的良方,更能將迷失已久的真我尋回。

猶如俄羅斯套娃,為了生存,我們從小到大往自己身上套了無數個套娃,來掩藏那個容易受傷的木質娃娃。這無數個套娃,就像是我們一層層的虛偽的人格,它們雖然讓我們生存下來,但卻阻礙了我們真正的成長。而孩子,是來幫助我們揭下這虛偽人格面具的人,來幫助我們尋找到真我,活出真實的人生。遇到親子問題,停下來,靜默,看向自身,經歷這個過程或許是痛苦的,它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因為它值得。

相關焦點

  • 《父母的覺醒》:如何養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收穫成長的幸福?
    直到看到《父母的覺醒》這本書,我才從內心深處放過了自己,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美好和獨特在於帶著一種清醒的覺察眼光來看待自身以及最親愛的孩子,用尊重、支持、欣賞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和孩子,與孩子一道綻放生命的光彩。
  • 《家庭的覺醒》:不一樣的教養方式,不再改變孩子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沙法麗.薩巴瑞接連寫了三本書:《父母的覺醒》1和2,《家庭的覺醒》。作者的寫作主題圍繞覺醒展開:父母的覺醒,家庭的覺醒,覺醒的教養方式。對於作者,至關重要的關注點是覺醒。這或許與作者的經歷有關。沙法麗.薩巴瑞是一位印度女性,對東方哲學非常熟悉。
  • 《家庭的覺醒》:原生家庭決定教養模式!新的養育從自身覺醒開始
    還是我們自身的恐懼和焦慮?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家庭的覺醒》一書中的觀點是更革命性的,這本書從另一個方向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是一次父母從自身的原生家庭中覺察出自己的行為模式。《家庭的覺醒》會告訴你,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家長本身。孩子本身是覺醒著的,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做兩個部分的覺醒:一個是自身在原生家庭的覺醒——與童年的自己進行內心的連結;一個是自身在自己家庭的覺醒——與孩子的內心建立起連結。
  • 好書分享 | 家庭的覺醒
    最近在看一本書《家庭的覺醒書的名字是《家庭的覺醒》,什麼是覺醒?覺醒即為醒悟、覺悟。孩子需要覺醒嗎?作者認為孩子不需要我們帶領他們覺醒,他們本來就是覺醒的。反而孩子是一個「喚醒者」,他們幫助我們覺醒,督促我們提升自我,做出改變。
  • 《西奧和不先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3)真正掌握內心,學會思考什麼情況說「不」這一階段是繼承第二階段的發展和晚上,西奧在拒絕之前知道要經過思考,是否說「不」應該由自己來控制,拒絕的力量讓西奧獲得了成就感,同時也得到了來自媽媽的鼓勵。將故事脈絡縱向平鋪,三階段西奧的成長以及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繫就顯而易見了。
  • 《父母的覺醒》:還給孩子真情性,父母擺脫舊日創傷,覺醒自我
    註定會把遺留下來的陰影,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無疑就形成了家庭問題的替罪羊。孩子背負父母的陰影,然後成為了父母,也會再次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只有覺醒的時刻,覺醒的父母,會阻止背負的陰影,傳遞給下一代。如果父母覺察和意識不到,自己遺留的創傷陰影,留心觀察孩子的缺點,也許你會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創傷陰影投射出的影子。發現它,覺醒過來,還給孩孩子天真本真的性情。
  • 《家庭的覺醒》:如何破解家庭教育的迷思,不再有「家長上樹」
    她將東方正念思想與西方的心理學理論有機融合一體,形成了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她出版了《父母的覺醒》《父母的覺醒2》《家庭的覺醒》等一系列書籍,並積極開展各種研討會,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鼓勵父母,打破自我束縛,實現與內心的真實連接,破解家庭教育的迷思,走出誤區,建設新家庭。
  • 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與你共讀《父母的覺醒》
    這些狀態,不會讓父母生活輕鬆,更不能幫助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作為父母,我們該怎樣與孩子相處?在教養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要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沙法麗·薩巴瑞,把早年受到東方正念思想的影響和西方心理學理念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覺醒的教育理念。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有位媽媽說到:&34;你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說到&34;,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是孩子的錯了,看看,大人們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在親子教育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需要懂得&34;,父母盲目自自大,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就只能是水火不相容,爭吵和打罵。今天就給覺得育兒艱難還沒有覺醒的父母來解析《父母的覺醒》,讓我們走進自我覺醒的領域,學會覺醒,給孩子需要的愛和尊重。
  • 家長的成長,在覺醒中甦醒
    一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孩子。她吐槽到:「現在我對我兒子越來越力不從心了,越來越管不了他。我說他一句,他能有十句話在等著我。我說他,怎麼和媽媽說話的。你猜他怎麼說?他說你不也是這麼和我說話的嗎?哎,你說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叛逆了。
  • 《父母的覺醒》:對孩子的控制,多半是因「自負心理」下不願覺醒
    其需要能夠保持我們自身的清醒狀態,理性的去看待所發生的事情。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健康發展、成長,正如著作《父母的覺醒》的作者心理學家沙法麗·薩巴瑞在書中所說:「富有覺悟的教養兒女既是一輩子的修行,也是每一天的功課,更是敏銳察覺自己深層的不覺醒的過程。」
  • 覺醒藝術創始人張大色:以藝術表達覺醒,以覺醒開啟新生
    在他看來,自己是比較笨的一種孩子,會順著某一問題深挖下去,直到找到答案。5歲起,張大色開始學習繪畫,在繪畫當中給了他很多靈感和啟發,幫助他去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到了初中,開始了較為專業的學習。高中時期開始,便開啟了他二十多年藏區修學和生活,從一開始被藏區景色吸引,到後來慢慢發現景色背後的智慧和精神的寶藏。
  • 家庭主婦的中年覺醒
    蔣媽媽是非常幸運的,有主動帶她出走的妹妹,有主動替她承擔家庭責任的女兒,她的這場中年覺醒始於身邊人的愛,闊太太做了半輩子,展開新生活依然不用獨自披荊斬棘。 但這場覺醒對於中年家庭婦女的生活來說,依然是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 《父母的覺醒》:走出舊日陰影,與孩子在當下和諧相伴
    做覺醒的父母,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接納和超越自我   每個父母都是從童年成長起來,他們帶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這個印記包括童年的創傷和過往的經驗,這一切內化成了我們的價值觀,也塑造了我們的思維習慣,左右了我們的行為模式。
  • 「家長覺醒」最美家庭會,水落坡鎮中心幼兒園舉辦家庭教育講座
    「家長覺醒」最美家庭會——水落坡鎮中心幼兒園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家園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11月19日,水落坡鎮中心幼兒園邀請到了心之力教育發起人、家庭教育金牌講師、家庭教育終身推動者趙國濱趙老師為我們做以
  • 馬曉燕:2020少年覺醒夏令營
    ,也是我們送給自己以及孩子最好的禮物!熱愛生活,喜歡烹飪、瑜伽、太極、滑雪、潛水和旅遊,曾經遊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榮獲2014年麗江國際武術節「青城太極」比賽亞軍。馬曉燕老師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最小的粉絲才4歲,身為資深學霸,也吸引和幫助了很多孩子找到讀書的訣竅和秘密,有效的快速提高成績,同時也學習到很多生活智慧,比如怎麼和父母相處,怎麼與老師和同學溝通,怎麼達成目標等等有助他們成長的方法,讓很多孩子和家庭獲得幸福!
  • 【心光書苑】覺醒的教養之道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沒有傳遞技法,而是著重於成人心靈的意識覺醒,立足於心性之根本。心性,就像是一棵大樹的根,根深,是可持續發展的力量之源。    《父母的覺醒》共有17章,我們計劃是一周一次在線共學,計劃用三個月的時間,把書中的精華內容共讀完。
  • 看完100+育兒書,強烈推薦這本解決所有育兒焦慮的《家庭的覺醒》
    《家庭的覺醒》作者是沙法麗薩巴瑞,女性,出生於印度,她自己的人生經歷其實就是一部家庭覺醒的故事,父母排除萬難把她送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但內心深處的文化趨勢一度也讓她覺得自己該回印度結婚生子。 但覺醒的她向父母表達了自己要活出新的自我的決心,慶幸的是,她的覺醒父母也尊重了她的選擇。
  • 用思維導圖解讀繪本《西奧和不先生》——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
    對故事進行概括是思考的第一步,也是思維導圖的第一步,我們以西奧的成長為中心,將其分為三個成長階段。在家裡,媽媽讓西奧吃早飯的時候,&34;拒絕了;&34;打翻了早餐,西奧拒絕承認,讓媽媽很生氣;在幼兒園,西奧跟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34;在一旁搗亂,大家都不跟西奧玩了,西奧很苦惱。在西奧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他的拒絕是&34;所為,那是他不能控制且不能理解的所在。
  • 看完100+育兒書,強推這本解決所有育兒焦慮的《家庭的覺醒》
    而這本《家庭的覺醒》,強調的是,每個家庭都需要覺醒,為人父母要意識到: 一,好教育不是父母為重,也不是孩子為主,而是一家人都很重要,大家共同進步; 二,父母需要覺醒到很多教育其實並不是為了孩子好 我們現在的家庭中,也會相應出現這幾類父母: 三流家長:是孩子做錯事惹我生氣二流家長:是我太累了所以覺得孩子煩一流家長:尋找自己暴怒的原因,深挖自己的內心需求 很顯然,本書的重點就在於讓家庭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