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網文改編影視劇代表IP之一,閱文集團旗下《慶餘年》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可謂是口碑與數據齊飛。播出至今,豆瓣評分穩居8.0,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播放量累計超130億次,單集播放量達2.8億次。不僅多次躋身貓眼全網熱度榜、微博劇集榜等多個電視劇榜單第一,且一舉拿下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電視劇《慶餘年 第二季》更是未拍先火,廣受觀眾期待。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多名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對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進行討論,並就《慶餘年》改編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深度探討。
資深網劇網評人周蓉認為,《慶餘年》打破了以往男頻作品改編套路,具有突破意義。「《慶餘年》設定上讓現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碰撞這一主題成為故事的內核,使得劇集的思考超越了一般男頻打怪升級的模式;擴充對配角的描寫,既能夠打造人物群像,同時也讓男頻小說的整體人設更具真實感。」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師張鉑雷表示,《慶餘年》的成功離不開編劇王倦的努力,尊重原著、把握IP核心精神是其改編成功的重要因素。「《慶餘年》編劇對原作有非常深的理解和合理創新的呈現,對原作核心的重視度,在人物角度,角色角度,吸引非網文受眾,和觀眾產生共情。」
《慶餘年》的改編成功,其背後的IP培育平臺閱文集團(下稱「閱文」)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了解,閱文作為國內引領行業的文學IP培育平臺,已成功輸出包括《慶餘年》《琅琊榜》《全職高手》在內多部IP改編代表作。閱文持續為內容打通廣泛的分發渠道,打造精品化的多業態衍生,向用戶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搭建起以「在線業務+版權運營」雙輪驅動的文創生態。有著如此強大的背後支撐,《慶餘年》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除《慶餘年》外,閱文旗下現象級IP《詭秘之主》《第一序列》等新類型作品,也引起了研討會上專家們的熱議,多位業內人士看好其影視改編的潛力。光明日報文藝部記者牛夢笛表示,「《詭秘之主》《第一序列》等新類型改編有難度,但值得探索,已經有同類作品作嘗試。」而閱文也將與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進一步加碼影視業務布局,在騰訊新文創戰略的縱深推進下,為旗下更多優秀作品提供更成熟的運營支持。
據在場專家分析,2021年將有大量的頭部類型劇進入市場,明年將是整個IP在五年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個高峰。隨著網文IP影視改編方法論的成熟,以及高潛力IP的相繼湧現,網文開發的第二個高峰勢必會更良性、更高質、也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