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三觀對孩子人生的影響

2020-08-28 初心醫院心理董老師

『』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事實上,許多道理中大部分都來自父母,父母的道理基本上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伴隨其左右。三個月的孩子吮吸手指,以此了解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世界,父母卻不斷地提醒他,不要吃手要講究衛生;這個孩子剛上幼兒園,被告知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孩子第一次走進小學,父母開始叮囑見到老師要問好,做個有禮貌的孩子;18歲的孩子考上大學,第一次離家,父母告訴他出門在外少惹是非;28歲的孩子還沒談對象,父母不斷的提醒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先成家後立業。每個父母教給孩子的道理各不相同,其中隱含著父母的三觀,有哪三觀呢?我想大家都知道,1.世界觀,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2.人生觀,人為什麼活著?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生活,3.價值觀,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怎麼活才算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三觀正確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基礎,決定了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以及對幸福的認知。父母持正確的三觀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三觀不正確的父母難以教育出一個了解人生意義和價值並擁有感知幸福能力的孩子。例如一個將金錢作為主要人生意義的父母,勢必把追求金錢作為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講給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為了獲得金錢不擇手段,甚至觸犯法律而不知。父母是孩子三觀的啟蒙者,然而在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很少去關注孩子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與此同時,父母自己的三觀,不知不覺中對孩子言傳身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三觀不正,很容易就把孩子引向歧途。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優異,才華斐然,也難以取得傲人的成就。甚至越是優秀的人才,對社會潛在的危險就越大。忽視對三觀的教育已成普遍性的問題。而背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許多父母沒有正確的三觀。他們甚至對人對事沒有自己的信仰和主見,往往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正確的三觀,首先是有是非底線。一個三觀正確的人判斷做一件事的標準不是這件事帶來什麼,而是因為這件事是正確的,是必須做的,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妥協,不盲從。如果把三觀放在我們具體的生活當中去看,實際上就是對人生的認知和態度。簡單的就是說,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比如,有的人想成為有能力的人,將實現個人價值作為人生的終極追求,這種追求與金錢物質無關。有的人則希望成為一個有錢人,他們判斷人生的價值標準就是有更多的錢。決定做一件事的標準就是獲得多少錢。當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拼搏獲得金錢並自始至終堅守這個底線,他的三觀就是正確的。當通過欺騙敲詐獲得金錢,甚至沒有任何底線,只要給錢,什麼都做,三觀就是不正確的。由此可見,樹立正確的三觀首要條件是,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對人生劃有有是非界限。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何設置這樣一個道德底線呢?世界上那麼多觀點,那麼多道理,該相信誰呢?如果他發現我們不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亮的情況下走過去,那他以後就會像我們這樣橫穿馬路,也許因此就會出現殘禍。

1.一個人要有信仰,信仰是一個人的精氣神,是對生活充滿激情,具有道德底線,是在物慾橫流中堅持原則和立場不迷失。是一種人生追求。在千難萬險中依然自信熱情而不懈怠。朋友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過馬路遇到紅燈,路上沒有汽車通過,她發現身邊一個老太太在安靜地站在那裡等綠燈,她問那個老太太:『』路上並沒有汽車通過,為什麼不走過去『』?老太太回答說:『』也許我們身後就有一個孩子在窗前看街景,自己就先樹立正確的三觀,在一言一行中影響孩子的三觀,讓孩子真正懂得過好人生的道理『』。心中有信仰,相信自己的行為會無形中影響到別人,老太太才堅守規則,有了精神力量,有了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德德底線。不論信仰什麼都值得尊重,但要有真正的信仰,而不是今天信這個,明天信那個。當然,作為中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有愛,是每個人的信仰,也是每個人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

2.多讀經典書,到處遊覽看世界。一個人三觀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的高度。經常閱讀各類經典書,去世界各地遊覽的人,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面,同時思維也被打開,有開闊的眼界。他們不會被一種觀點所牽引,更不會因為某處風景而駐足。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而且不受他人的影響。因此,他們所建立的三觀會相對更加的全面立體真實。總之,道理不是講出來的,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像今天你一樣感嘆,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請各位朋友想一想,你的三觀是什麼樣子的?同時問問你的孩子,他的三觀和你的一樣嗎?剛才的例子講到了過馬路時的情景,想一想你在過馬路的時候做的是什麼樣的榜樣呢?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中國式過馬路『』,想像這個場景,想想你平時給孩子做了哪些優秀的榜樣呢?不一定才華橫溢,但要熱愛生活。在孩子眼中,每個父父母無需成為比爾蓋茨,賈伯斯影響世界的人,也無需像徐志摩齊白石那樣才華橫溢。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全心投入到工作生活中的熱情所傳遞給他的正能量。許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缺乏學習熱情,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不停的抱怨,甚至放棄。父母從未講過自己對待工作時是否始終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不熱愛工作,整天抱怨工作太麻煩,生活太艱難的父母,只會傳遞給孩子消極的負能量,使孩子也變得抱怨消極,甚至對一切都失去信心和熱情,包括學習。在父母影響下,會覺得自己學的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將來工作了,依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依然過得不開心,既然如此,不如把學習的時間用在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這樣的想法讓孩子對學習毫無熱情,卻專注於玩弄。相反,那些熱衷於工作,勇於克服困難,對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積極的正能量。在這樣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就會對工作生活學習充滿信心和熱情。

熱愛是讓人一往無前的力量,是取得偉大成就唯一的途徑。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的前提,都必須是喜歡它,熱愛它。無論是父母對待工作,還是孩子對待學習都是如此。如果父母不能讓孩子有這樣的意識,並且不能身體力行做熱愛工作的榜樣,依然有錯失孩子因熱愛而偉大的機會。有人說,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視工作為一種義務,那人生就是地獄。那我們把這句話放在孩子身上,就是,如果孩子視學習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孩子視學習為義務,那人生就是地獄。培養孩子高效的根本在於培養他的學習興趣,讓他愛上學習,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把學習當成是為父母老師而學的任務。培養興趣唯一的途徑是,做熱愛工作和生活的正能量的父母。即使沒有超群的才華,過人的能力,依然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就。

李明是新聞記者,寫的一手好文章,遇到有挑戰性的採訪,他都會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甚至犧牲了陪伴兒子的時間。兒子抱怨爸爸太忙時,李明都會抱起兒子笑著對兒子說:『』爸爸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希望做好每一次採訪,寫好每一篇文章,但是爸爸能做好採訪,寫好文章並不是天生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孩子似懂非懂,但這個小人從爸爸的表情中,從通宵亮著的燈大概明白了努力的意義。

隨著職場競爭的激烈,原來只負責寫文章的李明被邀請寫文章同時拍攝照片,拍攝照片,雖然大學學過新聞攝影,但是沒有拍過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就報了一個攝影班,開始學習,每天起早貪黑的拿著單反串街走巷進行拍攝,有空帶著兒子一起出去,讓孩子當模特,全程體驗了李明從連孩子子一個身影都拍不清楚的新手成長為孩子每一個微表情都能抓住的攝影高手。當兒子發現爸爸相機下自己的變化時,他興奮地歡呼,爸爸你真棒!在爸爸的影響下,兒子小小的年紀,懂得了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有一次他的數學考試失利,他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向父母隱瞞成績,更沒有找各種藉口推脫。而是告訴爸爸數學課這段時間學的東西我不太懂,我一定會好好學的。以後他每天在寫完作業之後就對之前的知識進行強化複習。不懂的就向父母老師請教。當他拿著一張滿分的數學試卷興高採烈的出現在李明面前,大喊著:『』爸爸,我做到了!『』李明分明看到了兒子心中溢出來的熱情。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平凡普通的,他們會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而應對這些困難和挫折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對幸福的感知度。如果李明面對工作的困難選擇抱怨:『』我們領導真是瘋了,居然讓我一個拿筆頭的去拿相機拍照,真受夠了,不想幹了!『』。這似乎是很多人的正常反應,但是不要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很小,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遠非你的想像。即使孩子真的聽不懂,也能從你的表情和語氣中感受到煩躁抱怨。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即使孩子成績很好,工作能力很強,擁有看起來很不錯的工作和家庭,因為缺缺少熱愛和方向,感受不到幸福。所以請記住,決定孩子未來生活質量的不是出色的學習成績,也不是才華橫溢的能力,而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愛。而這一切,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要言傳身教。因此,父母的三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人生溫度,朋友三觀影響行為
    而人生也正是由一次次的選擇來完成的。朋友的三觀影響孩子的決定和行為再加上他自身原生家庭的影響,勢必會左右他交友的選擇。結語: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人生溫度,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儘可能這樣做:1.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童年生活中孩子經歷的一些事情對孩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所以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至關重要,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
  • 「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父母回答需謹慎,對孩子人生影響很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視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了,確實很多人在成年後的言談舉止,思想三觀都和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有多少人因為受到父母不良影響,導致人生都發生了改變,就例如人們的金錢觀。人們對於金錢的概念都是來源於父母,當初父母是怎樣給孩子傳遞的,那麼孩子就會延續那種思想,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以後改變的機會都很難。
  • 簡談學堂 | 父母做到這三點,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若父母的三觀不正,很容易讓孩子走上不適合的道路,使孩子痛苦不堪。反之,觀念正確的父母,可以喚醒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特長,幫助孩子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孩子是以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他們行事的標準,所以父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行事的過程中對孩子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標準,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一定不能做。一位父親從小教育孩子違法犯罪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做人要正直善良。孩子一直嫌棄父親的思想刻板老舊,不懂變通。
  • 真實故事改編《豆芽》:父母對孩子三觀的形成,究竟有多大?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影響是巨大的,是潛移默化的。也就是說,父母不一定很了解孩子,即使是自己也不完全了解自己。而冰山下的性格受誰影響大?毫無疑問是父母。從小父母的一言一行,會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地形成了孩子的隱藏性格。
  •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天差地別
    這同樣也告訴我們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下一代!首先父母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因為父母是人生中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潛意識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其次,生活中要注意細節問題,父母在生活遇到問題,以冷靜溝通為主,儘量不要爭吵,一方面防止對孩子造成傷害,另一方面防止家庭不和諧因素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的孩子營造出良好的家庭環境,也給自家的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 父母的三觀,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子女來說,父母是否明辨是非,三觀是否端正,直接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三觀扭曲,不理會社會底線,養出來的孩子早晚會走入歧途。俞洪敏說過:「我們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剛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紙上會被畫上什麼樣的圖案,取決於父母的引導。
  • 如果父母不負責任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會對孩子今後造成什麼影響?
    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首先,孩子對整個世界觀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認識,若父母不負責任,孩子只能摸索的認識。其次,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孩子迷茫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指明正確的方向,父母不盡到責任,孩子就像大海中的小船,隨處飄蕩。我們做父母的既然給了他生命,請對他認真負責一些吧!畢竟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 談談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認為無論父母自己成功與否,做父母的也應當在幾個方面對孩子施加影響。讓孩子吸取經驗和教訓,健康成長。父母的經驗應該傳授給孩子,這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說在工作的選擇上,自己人生計劃的制定上。人生是有節點的,在重要的節點上犯了一次錯誤,錯過一次機會可能對人生的走向產生不同的後果。比如說有的父母年輕時有機會去上大學,但是沒有去,錯過了機會。結果影響了整個人生,後來去當工人,去下崗,去自謀職業,這些經歷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接最現實,最好的教育。
  • 父母三觀正,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而父母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就決定了你今後的人生之路一、母親是孩子的「監護人」二、有遠見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從他們呱呱墜地時開始,彼此的人生就開始結合在了一起。相互影響著、聯結在一起。 你教會孩子叫爸爸媽媽,開始說話、走路,自己吃飯。然後給孩子講故事,教他們識字,還有跟小夥伴相處的方法。直到他們進入小學、中學、高中。
  • 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三觀,低調才是大智慧
    一個三觀扭曲,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的人不配為人。她的優越感來自哪裡?父母的言行孩子的三觀不僅體現父母的教育,還體現在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即使鮮有語言上直接引導,但是行為上的影響,孩子也不能變成如此沒有人格的人。這就激發了人們的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父母,養育出如此忘本的人?
  • 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和教養方式,直接關係著孩子未來的人生,關係著家庭、甚至是家族的榮辱。優秀的父母是把孩子培養成財富——對家庭、社會有所回報;失敗的父母是把孩子培養成家庭的包袱(典型的是啃老),甚至成為社會的罪人。母親的偉大就在於她孕育了生命,與孩子建立了天然密切的聯繫,使得母親在育兒方面有著特有的優勢——對孩子無私的愛。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不同的年齡階段影響不一樣,很多家長後怕
    因為父母吵架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有很大的可能,大人們覺得這一次的爭吵無關緊要,但對於孩子來說猶如是一場災難一般。根據調查能夠發現,如果父母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吵,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比較膽小,也不願意和他人進行交流,性格上非常孤僻。雖然父母爭吵過一段時間會和好,但是對於孩子心中卻有了陰影。父母的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不同的年齡階段影響是不一樣的。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多重要?父母的恩愛程度,影響孩子後天發展
    孩子的性格或許會受到父母基因的影響,然而真正的性格養成主要是孩子在後天所見所為而一步步養成的,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漫長的。父母的恩愛程度對於孩子的影響不可估量。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1、影響孩子的三觀。思維影響行動,行動影響結果;我們在下決定做事情之前,都會受到思維的控制。想要有良好的結果和成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我們成功的前提條件。
  • 「不成熟」的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為什麼有的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有愛的養育環境,讓孩子烙下幸福的人生底色;有的父母卻對孩子忽視、冷漠,帶給孩子持續多年的傷害?原因是,有些父母是不成熟的父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不成熟的父母》,希望給父母以啟發,給孩子以救贖。
  •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是一代代複製下去的。當我們能夠理解我們過去是如何在今日啟動時,我們對自己的行為、習慣、脾氣就更容易理解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又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1、如何發現父母情緒對孩子影響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佔50%,你的《好父母》做法,對了嗎?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研究表明,在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佔20%,社會教育佔到了30%,而家庭教育則佔到了50%。如何當好父母?這就成為困擾很多父母的一個問題。父母有很多種,比如教導型、控制型、教練型,但是這些類型都沒有把孩子放在和父母平等的地位上,而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控制地位,這樣的父母往往會產生一些諸如此類的想法,比如,我是你父母,你必須聽我的;我的人生經驗比你豐富,我說的都是對的,等等。
  • 家中養女兒,父母記住三個「不要」,給孩子樹立正確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指導孩子一生的重要思想。可以這樣說,在孩子成長期內,三觀的樹立比學習成績、興趣愛好要重要得多。三觀保護孩子走正路如果說孩子是一臺電腦,能力是裡面的軟體程序,那麼三觀就是作業系統。即使一些惡意軟體、病毒程序想要侵入,只要作業系統不兼容,電腦就不容易被侵害。有正確的三觀做支撐,壞思想、壞習慣等一些違背孩子三觀的想法,就很難侵蝕孩子的意識。
  • 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不容小覷!這幾個問題要注意了
    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深刻影響。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懂,都是靠父母了解的。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平時在家的時候也要以身作則。由此可見,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瑞典教育家愛倫•凱也曾說:「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幼兒教育實際上就是環境教育,寶寶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大。溫暖和諧的環境能使孩子性格活潑,善於交流。家長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充滿關愛、學習氛圍好的環境。
  • 父母婚姻對孩子影響有多大?女兒找到了幸福,母親不斷潑冷水
    孩子長大後在朋友圈裡的層次,怎麼會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扯上關係呢?它們八竿子打不著啊,再說了,又相差二三十年,是不是有些牽強了。從此,媽媽的三觀又發生了重大變化,她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是靠不住的,直到小莉交了男友,媽媽就不看好他們。她把男友帶回家,媽媽還是堅持她的觀點,甚至到結婚前,都這麼嘮叨,還告訴她不信走著瞧。婚後,老公待小莉確實不錯,媽媽仍然執迷不悟,什麼事實都改變不了她的觀念:人,以後都會變!小莉心態崩塌了,媽媽到底想怎麼樣?讓女兒離婚她心裡才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