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兒洗車中心上熱搜:員工都是殘疾人,一年洗車5000臺

2020-12-19 市界

作者 | 市界 沈淼

編輯 | 老拿

26日,一則「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的消息登上熱搜。

據南京本地媒體報導,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成立於2019年5月,是專門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的培訓和實踐基地。目前共有員工16位,包括自閉症、智力障礙等殘障人士,在過去一年裡共為328位顧客洗車超過5000臺次,已經實現自負盈虧。

喜憨兒洗車中心最早創辦於深圳,據央視《主持人大賽》報導,創辦人曹軍也是一位智力障礙孩子的父親,因此成立該洗車中心,希望幫助更多殘疾人。有智力障礙員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這裡工作很開心,「已經賺了幾千元」。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喜憨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100萬,法定代表人曹軍。除深圳喜憨兒有限公司外,曹軍名下還有兩家機構,分別是深圳市智家喜憨兒汽車服務限公和深圳市智家喜憨兒成長關愛中心。後者於2016年申請了「一種用於智障人群的職業能力培訓評測系統」的專利,介紹信息顯示,該評測系統包括評測模擬、評測步驟、評測統計、評測分配、評測培訓,重點在於對智障人群提供了職業能力培訓的培養方法,非常適合心智障礙者群體解決勞動就業問題,體現價值從而贏得社會尊重。

據了解,除了上述南京市外,喜憨兒洗車中信的模式已經推行到全國16個城市,共有19家門店。

相關焦點

  • 「喜憨兒」洗車中心、特殊菜鳥驛站,女碩士積極探索殘疾人創業新模式
    一則「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的消息近日登上熱搜。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成立於2019年5月,目前共幫助16位喜憨兒實現輔助性就業,其中包括自閉症、智力障礙等殘障人士,在過去一年裡共為328位顧客洗車超過5000臺次,已經實現自負盈虧。
  • 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運營一年,那裡的「喜憨兒」工作咋樣啦?
    去年5月22日,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創辦人:自食其力讓他們感到自豪
    創立一年後,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為顧客洗車超5000輛,首次實現自負盈虧。創辦人朱軍林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喜憨兒工作認真,車也洗得更乾淨,有顧客寧願不辦卡多花錢來洗車。如今中心共有16名喜憨兒,他們中最多的月收入可達到一兩千元,這些曾被認為是家庭「負擔」的喜憨兒如今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非常自豪靠勞動創造了價值。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2014年,曹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了調研,明晰了「喜憨兒」們所具備和欠缺的能力後,又否決了無數個項目,最終曹軍選定最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洗車。  曹軍說:「心智障礙僅僅是某些能力不足,就像近視一樣,有了眼鏡,近視就不構成障礙。我們也要給喜憨兒做一副『眼鏡』,讓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中國版阿甘」就業 為心智障礙者打開一扇窗  獨立搭公交車上班、籤到、換工作裝、分工洗車、在休息中心做能力訓練……像其他上班族一樣,深圳喜憨兒洗車店9名員工開始了他們第一個月的「職場生活」。然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程序,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
  • ...你洗車,你願意來嗎?」|這個洗車行很特別,員工都是「喜憨兒」……
    大多數成年心智障礙患者都由父母撫養,但父母終有老去的一天……經過短暫的試運營,今天上午,佔地500平方米的全國第十家、哈爾濱首家「喜憨兒洗車服務中心」在呼蘭區正式開張迎客。經過培訓的10名「喜憨兒」洗車實習生,他們可以通過分工協作、默契配合,在20分鐘內完成一輛汽車的清潔工作。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開業
    一周前,「青海喜憨兒洗車中心」被當地媒體稱為「低調高規格」地在西寧開業,包括中國智協、青海省殘聯領導親自前往為中心開幕剪彩,15名心智障員工和5名輔導老師正式撐起了這片新空間。這是剛滿「一周歲」的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創始人曹軍告訴記者,目前包括上海、北京、蘭州、汕頭和海南等5個地方的「連鎖工作」正在接洽和準備中。   為何這麼火?
  • 深圳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昨開業
    多家知名企業表示願將其設為公司定點洗車店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暢攝影報導)昨日,「喜憨兒洗車中心」在深圳梅林凱豐路正式開業,幾名成年喜憨兒員工第一次拿到試業期近一個月辛勤洗車的工資,他們高舉手中的工資紅包,開心地稱「好高興」。
  • "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每天早上,陳星佑都會準時從位於南山區的家裡離開,獨自搭上328路公交車,穿過半個深圳,並在8點15分前到達位於福田區凱豐路上的這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開始他一天的工作。和正常上班族不同,陳星佑是一位重度智障患者,但在「喜憨兒」洗車行,陳星佑是一名正式員工,每天,他要和同為喜憨兒的幾位小夥伴們一起,完成30多臺車的清洗工作。在小團隊裡,陳星佑負責清洗車輪,最初,他只能固定清洗一個輪胎,工作2年多後,如今,他已經可以獨自完成四個車輪的清洗工作,還能幫著同伴衝水、打泡沫。
  • 「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每天早上,陳星佑都會準時從位於南山區的家裡離開,獨自搭上328路公交車,穿過半個深圳,並在8點15分前到達位於福田區凱豐路上的這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和正常上班族不同,陳星佑是一位重度智障患者,但在「喜憨兒」洗車行,陳星佑是一名正式員工,每天,他要和同為喜憨兒的幾位小夥伴們一起,完成30多臺車的清洗工作。  在小團隊裡,陳星佑負責清洗車輪,最初,他只能固定清洗一個輪胎,工作2年多後,如今,他已經可以獨自完成四個車輪的清洗工作,還能幫著同伴衝水、打泡沫。
  • 繼主持人大賽後南京再現喜憨兒洗車中心,一年後的喜憨兒們怎樣了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它包括自閉症患者,唐氏症候群,智力發育遲緩等的人群。喜代表珍惜,憨代表憨厚老實,兒代表孩子,這個解釋是來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的解釋。相信很多人對於喜憨兒的認識是來源於去年主持人大賽田靖華的演講,在那次演講中深圳市喜憨兒洗車中心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喜憨兒洗車中心的洗車工也以別樣的姿態引起社會的關注。深圳市喜憨兒洗車中心聘用的是一群有心智障礙的人,洗車中心旨在給心智障礙者一個同等的平臺與機會,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 心智障礙者快樂工作的家——探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
    在深圳福田區梅林凱豐路,有一家名為「喜憨兒洗車中心」的洗車場,因為有8名心智障礙者員工,這裡自開業以來,一直受到各方的關注。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智力障礙、腦癱等,在人群比例約為千分之一,發病原因尚未明確。據介紹,中國目前智力殘疾人共有984萬。
  • 【本周聚焦】「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能走多遠?(組圖)
    這家洗車中心目前有8名正式員工,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47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喜憨兒。喜憨兒是當地人對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智力障礙、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之所以這樣稱呼他們,是因少了歧視的成分。  8名喜憨兒有些是從深圳元平特殊學校「招聘」過來的,有些是自己應聘的。洗車中心創辦人曹軍說:「招聘時只要求他們的情緒相對穩定,可以獨立坐大巴上下班。」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殘障人士就業終見曙光
    2019年5月22日,坐落於南京江北新區頂山街道浦雲路18號的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轉眼一年過去了,如今有16位心智障礙者獲上崗機會,為328位會員及顧客洗車超過5000臺次,洗車中心已實現自負盈虧。
  • 洗車行裡的「喜憨兒」:與社會握手的邊緣人
    兩年多前,他也是這麼獨自一個人,從甘肅老家坐50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位於廣東深圳的喜憨兒洗車中心,當了一名洗車工。每個月工資2130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2030元;他把大部分工資寄回家裡。在喜憨兒洗車中心,種新來還有15個和他一樣有心智障礙的夥伴們。
  • 洗車行的喜憨兒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深圳有一家特殊的洗車中心,用三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心智障礙者也能實現自我價值,贏得社會的理解和尊重。(05:14) 喜憨兒,是對心智障礙者的一種稱呼。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為心智障礙者「洗」出一片未來——喜憨兒洗車的可持續商業探索之路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做「喜憨兒」,雖然名稱中帶有喜字,這個人群卻患有心智障礙,一生都無法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患有腦癱、自閉症、唐氏症候群、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的人群。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所有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
  • 深圳「喜憨兒」洗車行創始人:營利才能發展,長期提供就業機會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從團隊組建到投入運營,從工作模式到測評訓練,曹軍孜孜不倦的創新,用實際行動樹立深圳「弱有重扶」的典範。
  • 曹軍兩會建言:全國每個街道開設一個洗車點 實現千萬「喜憨兒...
    曹軍,他的身份不光是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始人,同樣是一名16歲「喜憨兒」的父親,他的兒子半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此後,曹軍最常想的問題就是,兒子的未來該怎麼辦?「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相比肢殘、視障和聽障者而言,這個群體更難適應社會,更難正常地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