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每天早上,陳星佑都會準時從位於南山區的家裡離開,獨自搭上328路公交車,穿過半個深圳,並在8點15分前到達位於福田區凱豐路上的這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和正常上班族不同,陳星佑是一位重度智障患者,但在「喜憨兒」洗車行,陳星佑是一名正式員工,每天,他要和同為喜憨兒的幾位小夥伴們一起,完成30多臺車的清洗工作。

  在小團隊裡,陳星佑負責清洗車輪,最初,他只能固定清洗一個輪胎,工作2年多後,如今,他已經可以獨自完成四個車輪的清洗工作,還能幫著同伴衝水、打泡沫。

  工作兩年多來,陳星佑和他的夥伴們累計洗車3萬多次。「喜憨兒洗車」這個品牌也從深圳走到了長春、銀川等城市,擁有了9家分店。

  想給孩子一個未來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代稱,包括智障、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據了解,喜憨兒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一,數據顯示,在中國,喜憨兒家庭至少有1200萬。

  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始人曹軍就是一個喜憨兒的父親,兒子在幾個月時就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成為喜憨兒家長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曹軍,那就是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即使有再多的財富,父母不在了,誰來照顧他們?這顯然不是僅擁有財富就能解決的問題。

  隨著兒子漸漸長大,曹軍在焦慮之餘,開始考慮要給孩子一個未來,他放棄了投資領域的工作,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去國內外各地考察。

  實際上,心智障礙者一直被認為是所有殘疾人中就業最為困難的群體之一,曹軍發現,傳統的一些安置方式比如從事手工串珠子、疊紙袋,因為沒有市場的剛性需求,僅僅靠義賣博同情,並不是能夠長久的模式。雖然也有一些愛心企業提供少量崗位給喜憨兒就業,但對龐大的群體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更嚴峻的是,無論是餐飲店還是工廠流水線,需要團隊合作的崗位其實都並不適合喜憨兒長期就業。

  「僅僅依靠愛心和道德是行不通的」,曹軍認為,必須找到適合喜憨兒的工作模式。在對這個群體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之後,曹軍覺得,洗車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和其他殘障類別比較,喜憨兒劣勢主要表現在思考能力的欠缺,而他們大運動能力並不差,能聽、能看、能跑、能跳,這是他們的優勢,曹軍說,像洗車這樣的工作,通過培訓,喜憨兒完全可以勝任。「我們把洗車的流程簡單化,簡單到適合他們來做,一個人做不了,就團隊一起上,把能力不同的孩子搭配在一起,適合擦玻璃的擦玻璃,能吸塵的負責吸塵,更主要的是,這些孩子看起來是死心眼、一根筋,但沒有偷懶的意識,做事不厭其煩且特別認真,劣勢反而可以轉化成優勢。

  「心智障礙僅僅是某些能力不足,就像近視一樣,有了眼鏡,近視就不構成障礙。我們也要給喜憨兒做一副『眼鏡』,讓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曹軍說。

  曹軍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喜憨兒家長的認可,10個家長每人湊10萬元,2015年8月,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開業,陳星佑等9名喜憨兒成為首批員工。

  團隊合作 能力互補

  衝洗-打泡沫-擦車-衝洗-擦車,在正常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五個動作,對這些喜憨兒來說,卻是艱難的自我挑戰。

  為了幫助他們達到洗車所需的能力,曹軍按實際操作標準自主研發了一個專供洗車使用的測評模塊。這個模塊以一般車型尺寸為標準,通過18宮格標線模擬出洗車所需的運動範圍,訓練和評測他們的觀察範圍和操作能力。

  最容易觀察和清洗到的中間部分,分值最低,四個角相對來說最難,分值也最高,曹軍介紹說,通過這個系統的培訓,這些喜憨兒的技能逐步得到提升。

  而在實際的洗車流程中,根據各自的能力情況,曹軍把這些員工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安排到洗車的不同環節,通過分工協作、團隊作業的工作模式完成一輛車的清洗。像衝水、打泡沫等比較精細的工作會給輕度的孩子多分配點,重度的孩子可能只分配一個工作,像是清洗輪胎、倒垃圾等。

  「在喜憨兒群體中,輕度心智障者孩子只佔到5%,而95%是中度和重度的孩子,所以在選擇時不能擇優,要讓能力最差的孩子們也能工作,雖然崗位不同,但這些孩子付出的努力是一樣的,因此大家的工資待遇也是一樣的」。

  平等對待,是最大的尊重

  一個月工作結束後,員工們都能拿到自己的勞動所得——2130元的工資,通常,這也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員工李紀政告訴本報記者,他要在這裡好好幹,多攢錢,將來娶媳婦。「我哥哥生了一個兒子,將來我要生個女兒,這樣,我媽媽就有孫女了」。

  除了工作,洗車行還專門聘請了兩位特教老師培訓孩子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文化課、精細運動、康復訓練和體能訓練等。從最開始由家長接送,在反覆的練習下,這些孩子開始慢慢學會自己坐公交、擠地鐵來上下班,有的孩子還學會了使用共享單車。

  更讓曹軍開心的是,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忽視這些人喜憨兒的身份,這說明他們具備了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在曹軍看來,前來洗車的顧客要求其實不高,在價格相當的基礎上,一是洗車的時間不要過長,二是乾淨程度不要打折,這兩點,孩子們通過努力都可以做到。

  在開業之初,很多顧客會多給錢或者不要找零錢,碰到這種情況,曹軍都要求孩子們退回去,他覺得,從商業的角度而言,這種行為不能長久,對其他客戶而言,這也是一種愛心綁架。「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服務得到顧客的認可,願意來這兒辦卡成為回頭客,這才能說明車行是成功的」。

  所以,第一次有顧客問拋光打蠟能不能便宜點時,曹軍覺得特別開心,「客戶已經沒有把我們當成特殊人群看待,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尊重,衝著這分平等看待,我當時就給他免了單」。

  隨著媒體的報導,如今,曹軍和他的喜憨兒洗車中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除了慕名而來的車主,幾乎每天都有患兒家長登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來這裡上班。在辦公室的一本登記冊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上百名登記者的信息。

  來自甘肅的種新來就是其中一個。因為腦癱,種新來此前一直待在家裡,雖然父母堅持帶他做康復訓練,但由於生理心理等因素,整個人變得越來越焦慮。偶然在新聞中看到了喜憨兒洗車中心,他告訴媽媽:「這個活兒我可以做。」這份工作讓種新來的精神好了很多,今年春節,他還一個人坐火車回甘肅去看望了爸爸媽媽。

  曹軍說,一家洗車行能解決10多名喜憨兒的就業問題,深圳有近百個街道,如果每個街道辦一家,就能解決上千名喜憨兒家庭的困難。實際上,對曹軍來說,在深圳複製更多的喜憨兒洗車中心並非難事,有很多愛心企業也願意一起來做這件事。真正難的是,洗車行運營起來的成本太高,除了員工工資,還有場地租金、特教教師的工資等不小的開支,他呼籲,有關部門出臺的扶植政策能更好地落地,真正幫助他們把這種成功模式複製開來。

  「就像盲人按摩一樣,喜憨兒洗車,同樣可以成為一個社會認可的職業品牌。」在曹軍的規劃中,洗車行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在解決就業的同時,如果還有盈利能力的話,我們最終目標想要創建一個託養中心,他們有能力工作的時候,就到洗車行來工作,當他們年齡大了、能力不足的時候,可以住進託養中心,老有所居、老有所依,從而徹底解決喜憨兒家長們的擔憂和焦慮」。(記者 武欣中)

相關焦點

  • "喜憨兒洗車":品牌響起來 孩子奔未來
    工作兩年多來,陳星佑和他的夥伴們累計洗車3萬多次。「喜憨兒洗車」這個品牌也從深圳走到了長春、銀川等城市,擁有了9家分店。想給孩子一個未來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代稱,包括智障、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據了解,喜憨兒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一,數據顯示,在中國,喜憨兒家庭至少有1200萬。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始人曹軍就是一個喜憨兒的父親,兒子在幾個月時就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成為喜憨兒家長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曹軍,那就是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即使有再多的財富,父母不在了,誰來照顧他們?這顯然不是僅擁有財富就能解決的問題。
  • 社創案例 | 喜憨兒洗車中心
    曹軍作為一位「喜憨兒」的父親對此深有體會,他想著要幫助「喜憨兒」找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探索「喜憨兒」們的職業道路。16位小夥伴們 被分為兩個小組,像衝水、打泡沫等比較精細的工作會給輕度的孩子來做,重度的孩子可能只分配一個工作,比如清洗輪胎、倒垃圾等。他們沒有偷懶的意識,做事不厭其煩且特別認真。原來「喜憨兒」的死心眼兒、軸、一根筋的劣勢,在進行洗車的工作時,轉變成了優勢,成了工匠精神。
  • 深圳洗車喜憨兒:買車買房送給未來女朋友
    2014年初,曹軍想到了一個可以解決心智障礙者群體終老的方式,建立一個喜憨兒「夢想莊園」。「當七八十歲的老人離開,留下五六十歲的智障孩子,在這個莊園裡得到養護,就可以讓父母安心地走。」
  • 洗車行的喜憨兒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如果孩子是智障兒童,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深圳有一家特殊的洗車中心,用三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心智障礙者也能實現自我價值,贏得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 ...你洗車,你願意來嗎?」|這個洗車行很特別,員工都是「喜憨兒」……
    這是一群實際年齡超過20歲的「孩子」,他們的心智始終保持在三、四歲的水準,人們愛稱他們為「喜憨兒」。「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自閉症、唐氏症候群、智力障礙、腦癱等患者。▲深圳「喜憨兒」洗車行。來源:中國人的一天 第3039期經過長期考察,李鴻秀發現自己的想法與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不謀而合。去年11月份,李鴻秀與深圳市智家「喜憨兒」成長關愛中心達成合作共識,並籤訂了合作協議。
  • 洗車行的「喜憨兒」
    喜憨兒3年,清洗了3萬多輛車這看似普普通通的數字可對他們來說
  • 「喜憨兒」品牌將走出深圳
    昨天,曹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諾頓先生的信非常令人感動和鼓舞,甚至細緻地提出了「喜憨兒」如何拓展營收、如何削減開支以及這些項目的開展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等等,這些建議對「喜憨兒」未來的成長都無比珍貴。 央視10分鐘專題展播深圳「喜憨兒」 在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裡,這幾天下大雨來洗車的客人較少,可仍舊看到電子顯示屏上的數字已經非常接近1萬臺了,這是從2015年7月試營業以來,這些自閉症員工們走出家門,走上工作崗位後,以每天40輛左右的速度洗車的成績。
  • 喜憨兒的洗車行,支撐起了他們自己的夢
    最近幾天,相信所有的人的微博、朋友圈都充斥著這樣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則是關於「喜憨兒洗車中心」。視頻中他們動作麻利,神情專注,可能你一眼看過去根本想不到他們是有著不同程度心智障礙的「喜憨兒」。聽到心智障礙你們可能會覺得他們無法生活自理,而且很難就業,但是深圳的這群「喜憨兒」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幹的很出色。
  • 洗車行裡的「喜憨兒」:與社會握手的邊緣人
    真實年齡隨著時間流逝而增長,他們的心智則停留在七八歲左右,始終是群孩子。▲喜憨兒洗車中心部分員工合影。「喜憨兒」是對心智障礙者的另一種稱謂。喜憨兒洗車中心的創始人之一曹軍,是一名15歲「喜憨兒」的父親,他對此解釋,之所以給予他們這樣喜氣的稱謂,是因為這些孩子終其一生都「非常喜悅,非常單純」。
  • 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運營一年,那裡的「喜憨兒」工作咋樣啦?
    去年5月22日,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
  • 深圳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昨開業
    據了解,這裡除了兩個師傅外,李紀政和其他7名喜憨兒都是這家洗車中心的正式員工。他們中年紀最小的18歲,最大的47歲;7人來自正常家庭,家境中等;另一個人來自貧困家庭,父母雙方都有殘疾。  「為喜憨兒工作、生存找出路是初心」,喜憨兒之家、喜憨兒洗車中心項目創辦人曹軍說,他也是一位13歲喜憨兒的父親。
  • 繼主持人大賽後南京再現喜憨兒洗車中心,一年後的喜憨兒們怎樣了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統稱,它包括自閉症患者,唐氏症候群,智力發育遲緩等的人群。喜代表珍惜,憨代表憨厚老實,兒代表孩子,這個解釋是來自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的解釋。相信很多人對於喜憨兒的認識是來源於去年主持人大賽田靖華的演講,在那次演講中深圳市喜憨兒洗車中心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喜憨兒洗車中心的洗車工也以別樣的姿態引起社會的關注。深圳市喜憨兒洗車中心聘用的是一群有心智障礙的人,洗車中心旨在給心智障礙者一個同等的平臺與機會,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 喜憨兒洗車行:「擦」亮未來 尊嚴和價值我們用勞動換
    今年4月份,江蘇衛視《新聞眼》報導過深圳的一家洗車行,一群患有心智障礙的"喜憨兒"在那裡當洗車工的故事。這些"喜憨兒"從無法正常生活,到靠自己的雙手,贏得尊重,他們的身上發生了 了不起的改變。今天,第16家喜憨兒洗車行在江蘇無錫開業了,咱們去看看。
  • 為心智障礙者「洗」出一片未來——喜憨兒洗車的可持續商業探索之路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做「喜憨兒」,雖然名稱中帶有喜字,這個人群卻患有心智障礙,一生都無法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患有腦癱、自閉症、唐氏症候群、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的人群。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所有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創辦人:自食其力讓他們感到自豪
    創立一年後,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為顧客洗車超5000輛,首次實現自負盈虧。創辦人朱軍林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喜憨兒工作認真,車也洗得更乾淨,有顧客寧願不辦卡多花錢來洗車。如今中心共有16名喜憨兒,他們中最多的月收入可達到一兩千元,這些曾被認為是家庭「負擔」的喜憨兒如今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非常自豪靠勞動創造了價值。
  • 【本周聚焦】「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能走多遠?(組圖)
    讓喜憨兒們一起協作,各盡所能,完成一件事——這也是曹軍創辦洗車中心的初衷。中心試業以來,不少車主來洗車時會多給費用或想捐贈,曹軍都一一謝絕:「我們不接受施捨和同情,我們只想讓孩子們通過像正常人一樣的勞動,提高綜合能力,贏得尊嚴。」  為此,洗車中心不僅有專業洗車師傅給予職業上的培訓,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活動室,配備康復工作者為喜憨兒進行康復訓練。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中國網事·感動2015)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新華網深圳8月18日電(「中國網事」記者馮璐 白瑜)近日,深圳市一家開業不久的洗車店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顧客,與其他店面不同,這裡的洗車工是9名心智障礙者,又稱喜憨兒。
  • 深圳「喜憨兒」洗車行創始人:營利才能發展,長期提供就業機會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從團隊組建到投入運營,從工作模式到測評訓練,曹軍孜孜不倦的創新,用實際行動樹立深圳「弱有重扶」的典範。
  • 深圳「喜憨兒」洗車行創始人:不能綁架別人的愛心和道德
    開業於2015年8月的深圳「喜憨兒車行」近日因為一部紀錄片備受關注。在視頻裡,16名「喜憨兒」撐起了深圳一家洗車行的工作,累計為顧客清洗了3萬多輛車。他們自稱「洗車大師」,認真地給顧客洗車、找零,面對鏡頭談論工作和未來,手舞足蹈地歌唱。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開業
    一周前,「青海喜憨兒洗車中心」被當地媒體稱為「低調高規格」地在西寧開業,包括中國智協、青海省殘聯領導親自前往為中心開幕剪彩,15名心智障員工和5名輔導老師正式撐起了這片新空間。這是剛滿「一周歲」的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首個外地旗艦店,創始人曹軍告訴記者,目前包括上海、北京、蘭州、汕頭和海南等5個地方的「連鎖工作」正在接洽和準備中。   為何這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