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我們還能拼什麼

2020-09-11 半月談新媒體


半月談評論員 蘇北

可憐天下父母心。

尤其是許多的中國父母,更顯奉獻精神。懷抱著強烈的希冀,鎖定著不解的心結,肩扛起沉重的使命,他們義無反顧,千方百計,不屈不撓,為中國教育贏得了一張閃光的名片。同時,人們也看到了其中一些熱衷於旁門左道者不惜代價,不避毀譽,甚至鋌而走險,在愈演愈烈的「拼爹」競爭中墮入了腐敗的泥坑。

無數的父母們開始反思:愛孩子,還能怎麼愛?拼教育,還能拼什麼?


愛拼才會贏,越拼越艱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千年祈盼,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世代傳承,賦予中國父母尊師重教的文化擔當。社會分化日顯激烈的現實情境,人才需求日益高企的發展欲求,又在強力催動中國父母投入一番番不斷升級的教育競爭。

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拼法——

平民百姓拼的是苦力,教育是他們改變命遠的那一縷幸運陽光。

等候學生走出考場的家長們 馮開華/攝

進城打工,年復一年。為了子女學業,他們拼盡全力,也要扛下打工的艱苦和勞累、維權的辛酸和無奈,還有遭遇的冷眼和歧視。留守家鄉謀取生計,他們則潛心摸索各自的「家校共育」。媒體上新近有一則「父愛如燈」的報導: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一名高一體育特長生,生活艱辛,刻苦鍛鍊,每天凌晨跑步穿越小鎮。父親開始帶著她跑,後來騎自行車跟著她跑,再後來專門買了摩託車追著她跑,車燈照亮女兒腳下的路,這樣的陪伴已有5年。故事真實感人。還有許多鄉村人家,儘管生活並不寬裕,也跟風趕潮,互相攀比著將孩子從身邊的鄉校轉入城鎮就讀。媽媽們,或是奶奶們,則在逼仄的租屋裡默默擔起陪讀的重任。

中等收入家庭拼的是投資,教育是他們向上流動贏得未來的那一條綠色通道。

各種課外班琳琅滿目,家長們搶著報名,唯恐孩子落後於人。就近入學的政策規制下,家長們不惜血本購置學區房,力爭為孩子提前拿下擇校敲門磚。當一些城市民辦學校聲名鵲起獨領風騷,而公辦學校漸現頹勢陷於保底之時,轉換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又成為家長們新的競爭熱點。

還有一類家長拼的是各種權力資源,教育是他們代際傳承圈層準入的那一脈社會資本。

看一看最近連續曝光的學術造假和深層的隱形權力運行圖,偽造應屆生身份的高考違規舞弊案,還有多起高校冒名頂替事件背後的多方合謀造假關係網……儘管有網絡輿論奮力揭露,有地方政府重拳出擊,但細思極恐,教育公平有那麼嚴密的規則體系保駕,有那麼高蹈的社會共識舉託,竟然還是被輕易動搖乃至顛覆!

教育競爭一旦跨越了道德的底線和法治的紅線,便將迅速滑入一個個教育腐敗的雷區。


教育公平的支點在哪裡?

自古以來,「公平」這兩個字在中國百姓的心中,便有著不一樣的分量。尤其是教育公平,更被投之以特別熱切的期冀,業已凝結成特別虔敬的信念。

但是,教育的標尺,高考的取向,除了公平,還有科學,還有效率。如何去辨識,怎樣去平衡?今年高考期間發生的南京一中素質教育遭遇的考問、江蘇「文科狀元」能否為名校破格錄取的爭議和網絡輿論對國際高考移民的聲討,給在教育競爭中一路負重前行的家長們,又平添了幾多困惑和焦慮。

促進素質教育,這是教育變革轉型的基本取向。

8月18日,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的 「遇」樂隊鼓手羅麗欣在演出前練習 劉續/攝

但是,素質教育如何考評?還須考慮城鄉社會二元結構的發展現狀。就講其美育素養,對鄉村孩子們亦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美術、詩歌、音樂,對他們意味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一門課程,一類知識,而是他們生命成長的滋潤,審美創造的覺醒。可是,對於許多美育老師嚴重缺失的鄉村學校,對於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連起碼的智慧型手機都難以配齊的寒門學子,這樣的藝術教育卻仍是一種奢侈。

而且,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也並非簡單對立,政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與學校勠力提升學生應試能力也並非不可兼容。成績優異,學習能力突出,這本身就是學生綜合素質優秀的一方面展示。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要搭建空中樓閣,而是要築基於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之中,滲透進課堂教學考試檢測的教育常態之中。看一看今年高考命題的變化,就有專家解讀:進一步突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導向,突出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思維品格的素質考查。

探索特色教育,這是高中和高校教育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

同質化辦學,千校一面現象,有違教育規律,也與學生的成長需求相悖。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已赫然寫進高層的相關決策,也已相繼列入許多地方的規劃藍圖。高校突出招生專業的特色選才需求,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招生模式,也早已提上改革日程。只是,改革成效難以如願,暗箱操作亂象時有發生,相應的評優保送機制也在種種幹擾中變形扭曲。如何走向特色教育,還應開拓新的路徑。

加速國際化教育,這是中國高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中國學生移民後回國內高校就讀,本是其正當權利,無可厚非。國內高校雄心勃勃,力爭在教育資源的全球化流動中贏得發展先機,這也是開創新局之舉。然而,急速湧入的國際高考移民,也給多年來以公平立基的高考招生以強力衝擊:一是質疑「申請資格」,有一眾家長花費重金為子女求得外國國籍只為其避開國內高考競爭實現彎道超車;二是詰問「招生標準」。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守護教育公平,在於嚴堵國際生身份審核中「本土留學」的政策縫隙,矯正高校國際化進程中急功近利的行為取向。

我們應有一種良性、健康、文明的競爭文化

教育競爭避無可避。但是,這競爭不能沒有底線。應有一種良性的、健康的和文明的競爭文化,既可支撐起教育的朗朗晴空,也可以點亮人性的灼灼之光。

公平正義,就是這一競爭文化的核心價值。均衡,有序,多元,就是這一競爭文化的開拓路徑。

資源的均衡配置,已是教育的當務之急。這是起點公平。

振興鄉村教育,實行教師「縣管校聘」和建設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等多項改革,還只是剛剛起步。促進城鎮教育起點公平,多是循需求端思維,多地推出的多校劃片、公民同招新政,有效亦有限。何妨轉換視角,也從供給端資源配置加大力度?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全國政協委員發問:「日本中小學有『教師輪換制』,公辦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5年,確保了學校間差距很小。在我國各地能否推行?」其實,校長教師輪崗制在我國早有實施,只是還須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既得利益,釋放制度激勵。

招生的秩序建設,是學生的權益保障。這是規則公平。

教育是社會的鏡像。我們不能沉湎於以理想化思維去作通向未來教育的路徑擘畫,不必將多重的目標和功能都寄望由一次考試來全部承載,還得考慮社情學情民情的相互纏繞和相互激蕩。我們還得立足當下,在制度變革中更加注重信息透明,更加注重秩序建設,以防被謀私者獲取尋租空間,撬開腐敗之門。我們還得保持定力,堅持以促進公平正義為價值取向,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政策基點,堅持以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為發展主題,在漸進式融合性創新型的變革進程中實現教育治理模式的現代轉換。


長沙市雨花區梅怡嶺小學的孩子們在校園的蔬菜種植園中採摘、翻土 陳澤國/攝

人才的多元取向,是社會的發展大勢。這是結果公平。

高考並非人生唯一的選項。不同的孩子,有自己個性成長的需求,不同的家庭,也可有多種培養目標的選擇。這就需要鼓勵各級各類教育共生共榮。

當下,政府正大力提倡職業教育,今明兩年高職將擴招200萬人。但是,社會反應並不強烈,職業學校也面臨難關重重。尋根究底,是在「唯學歷」的社會氛圍中,不少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招錄人員時,都有嚴格的本科學歷準入門檻,職校畢業生的發展空間明顯遭受擠壓。教育的公平,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文明,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亟應衝破根深蒂固的學歷歧視和職業歧視,保障人人皆有生命出彩的機會。

愛拼才會贏。拼什麼?怎麼拼?父母們能為孩子做的,是否就只有這一個「拼」字?

我們自應警醒,不能拼了父母,誤了孩子;不能贏了競爭,輸了未來。成長中的孩子,更期待父母的是陪伴,信任,還有引領。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9期

責編:楊建楠

相關焦點

  • 半月談|為了孩子,我們還能拼什麼
    為了孩子,我們還能拼什么半月談評論員 蘇北可憐天下父母心。尤其是許多的中國父母,更顯奉獻精神。懷抱著強烈的希冀,鎖定著不解的心結,肩扛起沉重的使命,他們義無反顧,千方百計,不屈不撓,為中國教育贏得了一張閃光的名片。同時,人們也看到了其中一些熱衷於旁門左道者不惜代價,不避毀譽,甚至鋌而走險,在愈演愈烈的「拼爹」競爭中墮入了腐敗的泥坑。
  • 窮人的孩子不和別人拼高考,我們還能拼什麼
    也就是將原本6月的高考,推後到7月舉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高考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高考可以改變命運,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當年大學沒擴招之前,就算是中專生,回到老家,那也是風雲人物,擴招後,你考個清華北大一樣可以傲視群雄。
  • 為了孩子,家長拼了!
    為了孩子,家長拼了!前天下午,一家長突然微信我,他考慮好久,決定讓我給他的孩子出個報考方案。之前,他也找了一家機構,明天就去定方案了,總感覺不放心。起先考慮的是那家定好方案後,讓我看看再給些參考意見。這不,他怕時間來不及,特地讓我給她加急出套方案,事不遲疑,我立即著手準備。從換算到參考數據到專業比較,用時三個小時左右,把方案傳給他了。
  • 新時代的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成為普通人,我們也必須拼盡全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路歷程。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能力之間的差距,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長久壓抑著孩子,而那些偶然發生的不快,只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極端卻值得我們深思的案例。
  • 白巖松:不上學,你還能拿什麼和別人拼?
    你讀一萬年書,也拼不過一個韓寒,但是他不上學,卻比我們學的還要兇猛。很多人說現在階層板結了,其實此前更板結。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結束了那種板結。讓不管是什麼身份,你如果分數靠譜,就總能往外走。「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是非常事實的東西。儘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碼現在還是最公平、最給人希望的一條路。
  • 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不管是網絡,還是電視,不同節目的空隙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的廣告。  拼多多,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它是繼淘寶、京東之後的第三大電商,也有人說它已經超越了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還有些人依舊對它無視、忽略,甚至反感。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究竟哪些人在玩?活躍用戶怎麼從3億多變成4億多?
  • 每日一笑:孩子你的努力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為了學習真是夠拼了!
    朋友孩子班上三十多人,居然有二十多個女生的!(3)留著畫畫的水平,還是回家崩爆米花吧!這個繪畫的路上真的不缺少你的!(4)為什麼微波爐烤不了慄子啊?這個怎麼樣?(5)真是羨慕這個年輕人啊!這麼年輕就開上這麼好的車!
  • 為了孩子的作業,我真的拼過命!
    孩子經常會有手工作業,大多家長都曾經經歷,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卻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一次是老師布置了一個用塑料空瓶做個什麼的手工作業,誰家裡放著空塑料瓶啊,又不是撿垃圾的,為了完成孩子的任務,我急忙去超市買了一紮雪碧,又捨不得倒掉,回來喝吧,孩子要空瓶啊。
  • 晚拼不如現在就拼!期末這麼拼,到底為了什麼?
    01 期末這麼拼,到底為了什麼? 期末這麼拼,到底為了什麼? 為了寒假回想這段充滿拼搏的期末時光,你能感謝那個為了理想,為了目標奮不顧身的自己!
  • 中國民以食為天,為了吃口新鮮的,我們老祖宗拼了
    其實,不只是現代,中國自古代起,為了吃口新鮮的,就已經拼起了命。史料記載,中國古人相較於其他幾個歐洲國家來說,壽命相當長。中世紀時,1000個英國人裡,幾乎有一半都在40歲之前死亡,一來,是因為歐洲皇室內皇帝妃子私生活的混亂,二來就是他們的生活環境相當糟糕,大部分國民的醫療衛生得不到保障,這其中,就包括飲食不衛生。
  • 除了電子產品,我們還能和孩子們一起玩兒什麼?
    難得的8天小長假裡,帶娃的日常是既要讓孩子玩兒的開心,又要來點什麼特別的。 去網紅地打卡, 帶娃去遊樂場,假期過半了的時候該收收心了, 這個時候給孩子輔導一下作業,看看動畫片。如果假期的後半程就這麼過去了似乎是有些單調的了呢。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玩的能在家就能玩的呢?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學到底有多拼?
    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有顧佳式的勇氣和拼勁,卻往往缺少了物質基礎。為了孩子,爭取好的學校、好的老師,甚至是能上好的補習班、課外班,無疑不在拼。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印度電影《起跑線》,整部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極小的角度切入,電影叫做《起跑線》,名字起得相當傳神。因為,我們都熟悉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趣的是,看來很多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
  • 父母為了孩子上學有多拼,網友熱議:父母是一場漫長的修行,願我們在...
    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父母為了孩子上學有多拼# 顧佳@童瑤 為獲得兒子幼兒園入學資格,主動放下身段與自尊,光腳給王太太提鞋!一句「這是我當媽的修行」,實在太戳心了,#三十而已# 真實的有點好看。有了孩子就有了軟肋,為人父母無償付出,真的太不容易,太偉大了!
  • 為了一堂課,拼了!
    老師們開闢新天地、掌握新技能用另一種方式默默守護課堂和學生架天線、跑山頭、背板凳為了一場網課,她拼了因疫情管控浙江杭州塘栖二中教師廖小蘭回到江西老家後無法返杭還用竹竿自架天線給學生上網課為了能安心上課年開課,張老師講了22年疫情期間,這位95歲高齡的老師也加入到網絡直播講課中張老師說,「這種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老師們及時解答還能互相交流
  • 為了一堂課,拼了
    來源:央視新聞綜合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今天是教師節比起以往今年送給老師的掌聲應該更熱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老師們開闢新天地、掌握新技能用另一種方式默默守護課堂和學生架天線、跑山頭、背板凳為了一場網課,她拼了因疫情管控浙江杭州塘栖二中教師廖小蘭
  • 為了孩子父母能有多拼?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爸爸努力考上研究生
    我們之所以經常讚揚為人父母者的偉大,是因為每個父母都可以為了孩子拼儘自己的一切。在眾多為了孩子無怨無悔奮力拼搏的父母中,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貧富之分,有的只是一顆同樣耀眼的愛子之心。為了孩子父母能有多拼?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爸爸努力兩年後考上研究生。張先生的故事引起了無數父母的共鳴,大家敬佩張先生的毅力,也希望張先生的女兒將來能夠學有所成,不辜負爸爸的一番苦心。
  • 為了孩子,請拼盡全力做智慧型父母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怎樣養育他們,指導他們成長,也是上天給我們最大的考驗。不認真地去體會孩子們的內心,我們不但感悟不到禮物的珍貴,說不定會深受折磨,苦不堪言。我們的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帶來各種我們並不察覺的問題,在養育孩子時, 這些問題會被喚醒,放大,變得深刻和無法迴避。
  • 孩子為了當「網紅」能有多拼?將自己化妝扮醜,令人嘆為觀止
    01孩子為了當「網紅」究竟能有多拼?下面這個小女孩為了當網紅也是真的很拼,看看這個孩子厲害的化妝技術,簡直別具一格,成功超越了很多化妝博主,好吧,小編不催了,這個孩子的妝容其實簡直讓人不忍直視。女孩或許是偷了媽媽的化妝品,並且學習了媽媽的化妝技術,但好像並沒有學習成功,直接將自己化妝扮醜了,也是令人嘆為觀止。
  • 就連歐巴馬都能拼!拼酒店、拼下午茶算什麼?真相原來如此
    這幾天大家的各大社交平臺是不是也都被各種拼東西給刷屏了?很多人也許還在納悶,現在怎麼什麼都開始拼了?而且大家拼的還都是去拍照?其實就在前幾天有一篇關於"上海名媛"的文章也是驚掉了眾多網友的下巴,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假名媛"背後不堪的一幕,也有網友稱,這算什麼名媛群?這叫"乞丐群"還差不多。
  • 我們要孩子是為了什麼?
    今天被這句話感動了經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今天,終於聽到一個很令人感動答案:為了付出與欣賞。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這段話很美,美到想哭於是告誡自己:換個方式去愛孩子!只要他平安,健康,快樂,足矣! ——送給所有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