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父母能有多拼?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爸爸努力考上研究生

2020-08-14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之所以經常讚揚為人父母者的偉大,是因為每個父母都可以為了孩子拼儘自己的一切。在眾多為了孩子無怨無悔奮力拼搏的父母中,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貧富之分,有的只是一顆同樣耀眼的愛子之心。

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早餐店老闆考上研究生,為了兒女也太拼了

張先生是江西人,大專畢業後就一直在上海開一家早餐店。

前幾年,張先生的女兒開始上一年級了,作為外來人口,按照上海的規則來說女兒將來是不能在上海中考的。

要想女兒能夠在上海高考,就必須獲得至少120分的積分才能申請居住證。

張先生目前只有25分左右的積分,於是他決定考取研究生,這樣就有希望能取得上海的居住證了,女兒也能參加上海的中考了。

多年不碰書本且基礎較差的張先生想考研還是難度很大的,但是他不僅抓住一切空擋背單詞、看教學視頻,還花錢報了考研培訓班,甚至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為了孩子父母能有多拼?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爸爸努力兩年後考上研究生。

張先生的故事引起了無數父母的共鳴,大家敬佩張先生的毅力,也希望張先生的女兒將來能夠學有所成,不辜負爸爸的一番苦心。

☞為什麼父母為了孩子求學可以付出巨大的努力呢?

①希望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對於像張先生這樣社會階層較低的人來說,想要改變孩子將來的命運,只能通過讓孩子努力學習。

而社會階層低的人要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只有通過父母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讓孩子在更好的學校、更好的城市求學。

②希望孩子以父母為榜樣

在孩子漫長的求學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讓他們備受打擊的困難,甚至會讓孩子產生放棄的念頭。

父母為了孩子求學而付出巨大努力也是希望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讓孩子知道父母能做得到的事情,孩子也能再努力一把去做到。

像張先生這樣為了孩子能在更好的地方求學而重拾課本的父母並不在少數,無論他們最終能否成功,都足以讓孩子知道何為學無止境。

☞父母的哪些方法能夠激勵孩子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呢?

①與孩子共同學習

有的父母不需要像張先生一樣為了孩子求學而考取更高學歷,但是為了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奮勇向前,父母們還是可以與孩子共同學習的。

陪同學習不僅能提高父母的文化素養,還能掌握孩子對知識點的熟練情況,可謂是一舉兩得。

②讓孩子知道學習機會來之不易

像張先生這樣在大城市裡打拼的外來人口,讓孩子能上好學校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類似情況的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有時候可能是全家人拼盡全力才得來的,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珍惜並且在學習上不斷進步,以此來回報父母的良苦用心。

③為孩子樹立目標

年紀還小的孩子雖然會聽從父母的話認真學習,但是他們經常不知道自己將來的目標在哪裡。

父母可以適當地為孩子樹立目標,如根據孩子的潛力讓孩子知道自己將來有可能能夠升學進入的學校,讓孩子更有動力進步。

​和你說句貼心話

父母為孩子所能付出的經常是讓人意想不到的,這就是父母的偉大之處。但是父母們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苦心,才能更好地激勵孩子成長。

今日話題:你會為了你家孩子去考研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為孩子有多拼?為女兒能在上海中考,大專畢業老爸考上研究生
    其實不然,長大當父母之後,總歸是要還的。所以說,為孩子學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在上海開早點餐店的金先生是大專畢業,畢業之後一直輾轉各地參加工作,最後還是回到父母開的早餐店。和妻子一起接手父母留下的店面。早餐店的收益還不錯,一個月能有1、2萬的收入。女兒也在上小學,日子過得幸福又甜蜜。可這時候,新的煩惱來了。
  • 這屆父母有多拼,為了女兒能在上海中考,早餐店老闆考了個研究生
    不過父母究竟能為孩子做到什麼地步,還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前兩天看小花生網有人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個江西大專畢業,在上海開早餐店的男人,為了女兒讀書,也是拼了,他決定考研。男人的女兒名叫小雅,三年前剛上小學。
  • 這屆父母太拼了,為了女兒能在上海中考,畢業多年的個體戶去考研
    要說天下最無私的愛,一定是爸爸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爸爸媽媽為了自己的孩子,什麼苦都能吃,什麼罪都可以受,只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有一個好前程。但是有時候,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我們不敢想像甚至是不敢相信的。但是他們卻是實實在在的做到了,不得不讓人敬佩!
  • 這屆父母有多拼?為讓女兒在上海中考,開早餐店的老爸考了個研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為他謀劃長遠的未來。大人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環境比較好,若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城裡讀書,農村來的父母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挑戰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
  • 這屆父母有多拼?為女兒在北京高考,爸爸考上研究生,媽媽成碩士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真的不是隨便說說,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願意吃苦耐勞,恨不得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就拿我們周圍看到的,每到周末,父母們就牽著自己的孩子去上補習班。雖然孩子滿臉不高興,但仔細想想,這些補習班的價格可不便宜。一學期課程就要花掉上萬元,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或是不被其他同學看不起。
  • 開早餐店的父親,為了兒女能在上海中考,特意考研,網友:太拼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開早餐店的父親,為了兒女能在上海中考,特意考研,網友:太拼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說生而為人,應該善良。但是身為一個母親,會為自己的孩子傾盡天下的善良。
  • 為了女兒在上海入學,畢業13年後,我決定考研!
    有的學校甚至會在孩子入學時,考察父母的學歷及文化水平。為了攢夠女兒上學的積分,大專畢業的父親金玉龍,在畢業13年後,重新拿起書本,衝擊研究生考試。我老公也是這樣,為了女兒在北京將來能參加高考,33歲考上研究生,為了雙保險,我也一起考。最終,爸爸和女兒的戶口解決了,我也拿到了碩士文憑。為了換積分,很多外地人都用盡力氣,有定期獻血的,也有這樣考研的…在那裡需要付出代價,但是大家都前僕後繼。
  • 這屆父母有多拼,為了給孩子做榜樣,宿管阿姨考了個研究生
    ,犧牲了那麼多,孩子這麼就不理解呢?其實,對於「陪讀媽媽」來說,還有一種選擇,不做旁觀者,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為孩子做榜樣!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位媽媽,2019年,河南新鄉49歲的媽媽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兒子考上了復旦大學,媽媽被廣西大學錄取。
  • 父母有多拼,孩子就有多牛逼
    前段時間,有一對相差25歲的母女同時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媽媽白永旗50歲,是該校附屬醫院的護士長。女兒露露25歲,畢業後成為該校附屬醫院的規培生。若父母都不守道義,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優秀知乎上有個話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做父母的自己一事無成,就會逼迫孩子,這沒有意義。都知道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
  • 50歲媽媽陪25歲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優秀
    白永旗,50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僅備考兩個多月就考取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她25歲的女兒,也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父母讀書,她也跟著讀,小小年紀便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張聖一,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山東理科狀元,去年以713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他的媽媽,為了鍛鍊他的體格和耐力,每天陪他步行到新華書店看書,風雨無阻。他的爸爸,為了激勵孩子學習,自己的書桌就對著他的學習桌,父子同學,一起進步。
  • 50歲媽媽陪25歲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優秀
    白永旗,50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僅備考兩個多月就考取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她25歲的女兒,也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多年母女終成校友,這神奇的緣分,卻是白永旗努力爭取來的。
  • 為了孩子的教育,中國的父母能有多拼
    勇敢的小姑娘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父親平日裡忙著開滴滴賺錢養家,閒下來還要照料兩個孩子。這一次,他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兩代人的夢想如願以償,開學季的這份喜悅和榮耀,不僅僅屬於孩子們,也屬於他們的父母,屬於整個家。
  •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說到底拼的是父母的實力
    鄰居和妻子一年到頭都在浙江杭州的工廠裡上班,買下這裡的房子,是為了安頓一兒一女來縣城上學。鄰居的女兒和兒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由他的父母陪著在這個小學上學,一下樓就到了學校,對小孩子來說的確很方便,可以免掉接送孩子的諸多麻煩,所以這一棟樓裡的房子很容易出手,不管什麼時候,都有農村帶孩子陪讀的人接盤。
  • 這屆家長有多拼,為給兒子做榜樣,49歲宿管阿姨考了個研究生
    許多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耗費了許多心思,從學習到生活,兼顧到方方面面,可謂是花盡心思。而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輔導和陪讀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雖然很多父母談起輔導孩子功課,都是搖頭嘆息,表示自己在這個方面上無法勝任,自己明明已經花費很多時間了,孩子還是學不會,甚至還埋怨自己講的不好。
  • 為了女兒在上海入學,我決定考研
    有的學校甚至會在孩子入學時,考察父母的學歷及文化水平。為了攢夠女兒上學的積分,大專畢業的父親金玉龍,在畢業13年後,重新拿起書本,衝擊研究生考試。我想那時成績應該已經出來了,我一定可以考上,這麼拼都考不上,那大學還要誰啊?很快到了考試,看到試卷上寫著「碩士研究生考試」,長期困擾我的噩夢總算結束。我奮筆疾書,把試卷寫得特別滿,監考老師說:「這個考場大概就你可以考上。」兩個月的房租、學費、生活費加在一起3、4萬塊,雖然手頭的積蓄可以負擔這筆錢,但家裡不開店,也就沒了收入,考研結束,我立刻回到上海開店。
  • 我的研究生文憑:女兒在上海讀書的入場券
    有的學校甚至會在孩子入學時,考察父母的學歷及文化水平。為了攢夠女兒上學的積分,大專畢業的父親金玉龍,在畢業13年後,重新拿起書本,衝擊研究生考試。聽說我要考研,街對面沙縣小吃的老闆問我:「你都35歲了,在上海開個小飯店一家人過得挺好,還折騰什麼?」我說了考研原因,他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說道:「那我也考慮考慮這事。」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學到底有多拼?
    「自從有了他,顧佳就死了,現在我是許子言的媽媽。」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全職媽媽顧佳的一句話,戳中無數父母淚點。劇中最為扎心的一幕是: 顧佳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幼兒園,不惜背上高房貸搬到高檔小區,結果卻卡在面試環節。
  • 廣東腦癱男孩考研第一,真正的教育,是拼父母對孩子的用心程度
    有句耳熟能詳的歌詞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這句話用在劉威麟身上,再合適不過。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新聞:廣東男孩劉威麟,以專業綜合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研究生。每年考上研究生的人這麼多,為什麼他能上新聞?因為劉威麟一生下來,就是一個腦癱患兒。
  • 捫心自問:「你努力了嗎」
    故事的大意是一位在上海開早餐店的爸爸,為了讓女兒能有資格在上海參加中考,於是自己參加考研來攢積分獲得居住證的故事.這位爸爸是大專畢業,在上海開了8年的早餐店,一直有交社保,但只有25分,如果能考上研究生,就可以獲得100分積分,加起來125分,正好可以申請上海居住證,上海的居住證申請是積分制,至少120分才可以申請.先不說結果如何,這位爸爸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中年時期,是需要多麼大的魄力和勇氣,就僅僅是這一點,已經秒殺了多少年輕人.
  • 上海交大49歲宿管阿姨考上研究生 拼的不過是「勤奮」二字
    近日,因為一則有關「上海交大49歲宿管阿姨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新聞,原夢園的故事一夜之間家喻戶曉。這位年近50歲的宿管阿姨,陪著兒子讀書,竟與兒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不是天生聰明一切只靠死磕從2018年,原夢園準備考研時起,她就有一份極其嚴格的學習時間安排表。這張學習時間表,原夢園恪守至今,700多天的堅持,已然成為了她的習慣。「我最初學習的時候,只認得幾個英語單詞,如今大約已經有8000詞彙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