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為他謀劃長遠的未來。大人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環境比較好,若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城裡讀書,農村來的父母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挑戰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
大慶(化名)是個40歲的寶爸,年輕的時候和老婆到上海闖蕩,夫妻倆開了個早餐店,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女兒讀小學的時候就因為戶口問題,差點找不到學校,大慶跑遍了關係,終於給女兒弄了個借讀學校。
小升初後,女兒勉強留在上海讀書,可中考卻要回到戶口所在地,這可愁壞了大慶。
不能在上海中考,更不用說在上海讀高中了。上海的教育資源是好的,女兒也很爭氣,成績一直不錯,要是能有個居住證,讀個好高中不是問題。為了不耽誤女兒讀書,大慶早早做了準備。
大慶經過查詢發現,上海居住證要積分制辦理,他雖然連續交了8年社保,積分滿打滿算也只有20分,辦居住證至少要120分。這100分讓大慶去哪找?
偶然間大慶得知,學歷可以積分,他需要考個研究生積個100分,就可以申請上海的居住證了。為了讓女兒受到好的教育,未來的生活更好,他立馬決定要考研究生。可大慶只有大專學歷,出來工作這麼多年,知識早忘光了。但一想到女兒,他阻止了自己放棄的念頭。
大慶一整天都要守著早餐店,該怎麼備考呢?他只好把早餐店空閒的地方都放上知識點,走過路過都瞄一眼,沒人的時候就坐下安心學習。
臨近考試的時候,大慶還放下生意,報了個考研培訓班,全封閉式教學。付了高額的學費,加上沒生意賺錢,大慶幾乎搭了3、4萬塊錢進去,這讓他一刻也不敢疏忽。幸運的是,大慶過了國家線25分,調劑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1、給孩子做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大家經常看到,當父母叫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孩子會反駁:&34;&34;這時,父母的拼勁就是最好的回應。爸媽也許曾經沒有好好努力、打好基礎,但現在也有在拼搏。
2、帶動孩子
父母奮鬥的行為,除了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外,也是一種陪伴。我們不一定要像大慶一樣考個高學歷來帶動孩子,平時對待生活的態度就可以影響孩子。
父母努力工作生活,孩子努力學習,一家人一起奮鬥,對孩子來說是成長中最好的陪伴,冥冥之中也會鼓勵到孩子。久而久之,整個家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很多家長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生活,認為等著將來孩子出息了,生活就好了。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父母不能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改變命運的鑰匙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下一代。
今日互動話題:你為了孩子如何拼過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