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年輕時候不好好學習,覺得學習沒什麼用。其實不然,長大當父母之後,總歸是要還的。所以說,為孩子學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在上海開早點餐店的金先生是大專畢業,畢業之後一直輾轉各地參加工作,最後還是回到父母開的早餐店。和妻子一起接手父母留下的店面。早餐店的收益還不錯,一個月能有1、2萬的收入。女兒也在上小學,日子過得幸福又甜蜜。可這時候,新的煩惱來了。根據上海的積分入學政策,他家的積分遠遠是不夠的。
交一年社保才有3分,到孩子中考的時候還達不到要求,就只能回老家中考。而考上研究生,就會獎勵110分。有這110分,孩子就可以在上海中考並參加高考,可以不用回安徽。所以為了女兒,金先生準備考研究生。
第一次考試,因為幾分之差失敗了。緊接著,金先生第二次考研成功上線,考上了研究生。大專畢業,40多歲,十幾年沒摸過書本,為孩子考上研究生。不得不說,為人父母之後,都特別厲害。
這也告訴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與其逼著孩子學習,不如逼著自己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身邊有兩個很讓人佩服的寶媽,大學的時候,有一個老師。懷著二胎,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研究生考試。考上研究生之後,挺著大肚子去上課。考試之前,忙裡偷閒生了個娃。工作之後,身邊一個寶媽。懷著二胎工作,複習考試。生完寶寶,工作之餘準備考試。
這兩個寶媽都會成為孩子很好的榜樣,從她們身上看到努力的意義。所以說家長們要明白,與其逼著孩子學習,不如逼著自己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當孩子以你為榜樣的時候,不用說其他,也知道努力。
優秀的父母,都是自己跟自己較勁
朋友家屬於中上等一點的收入,可以夠得上貴族學校的邊邊。但如果要上的話,生活品質就會瞬間下降。老公說要賣房,也要讓孩子上貴族學校,朋友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是因為不愛孩子嗎?不,當然不是。她很愛孩子,但她愛孩子的前提是愛自己。為了孩子自己過得那麼苦,難道以後不會抱怨?
這抱怨又該面向誰?難道不是孩子嗎?因為她無法保證自己做一個,為孩子不計付出,還不會埋怨的家長。真正的教育,是愛人先愛己。優秀的父母,都是自己跟自己較勁,而不是把自己以為的好,強加在孩子身上。然後告訴他,你做不到怎樣,就是對不起我!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自己就先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話題討論:你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