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

2020-12-22 騰訊網

[摘要]教育弟子時張大千也不忘提提」吃「這件大事兒——他曾語重心長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

近現代繪畫史上,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還是吳湖帆、張大千等,他們因各自的繪畫作品名聲大噪,然而他們同樣也是著名的「吃貨」:吳昌碩愛吃酒席,齊白石對「蝦皮白菜」念念不忘,溥二爺(心畬)更是以吃貨著稱,對吃非常挑剔;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他的一張菜單拍到了52萬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在3月21日的紐約佳士得春拍上,出現了張大千在1977至1979年時所書的21張菜單,「南張」的菜單亦是價格不菲,最終以95.5萬美元(加佣金近800萬元)成交。

張大千喜歡美食,也喜歡畫美食,他對自己學生常講的一句名言是:「一個不懂得品嘗美食的人怎麼可能懂藝術」。

餐桌上一臉喜色的張大千

3月21日,近現代大畫家張大千手書的21張精美菜單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最終以每張均價34.6萬元拍出。這些菜單是1977年至1979年張大千居臺灣時的私人廚師徐敏琦的珍藏品。紐約佳士得中國畫專家珍妮·唐說,張大千同時也是一位專家大廚和真正的美食家。他喜歡美食,也喜歡畫美食,他對自己學生常講的一句名言是「一個不懂得品嘗美食的人怎麼可能懂藝術」。張大千的作品裡經常出現蘑菇、胡蘿蔔、青筍、白菜等蔬菜,他在晚餐前也會一絲不苟地寫好當晚想吃的菜交給廚師。

《菜單 — 雞油黃豆》

《菜單 — 橙皮雞》

徐敏琦被引薦給張大千時剛剛學過廚藝。徐敏琦回憶說,張大千待他如家人,幾乎每頓飯都一起吃。因為張大千是個美食家,對他做的菜品常直言不諱地批評,並提出改進建議。張大千把他和自己的弟子一樣對待,手把手教他書法。

徐敏琦(左)為張大千做壽桃

張大千的母親是個非常會做菜的人,父親也很懂吃,在耳濡目染中,他自然也成了美食家。在他親自撰寫的食譜《大千居士學府》中,張大千用漂亮的行草記載了十七道他最愛吃的家常菜,包括:粉蒸肉、紅燒肉、水鋪牛肉、回鍋肉、紹興雞、四川獅子頭、螞蟻上樹、酥肉、幹燒鱘蝗翅、雞汁海參、扣肉、腐皮腰丁、雞油豌豆、宮保雞丁、金鉤白菜、烤魚等。張大千常以畫論吃,以吃論畫。在張大千的繪畫創作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吃貨的本質:蘑菇、蘿蔔、竹筍、水果、白菜……這恐怕都是他老人家喜好的食材吧!

《菜單 — 紅煨七珍》

在張家的餐桌上出現最多的菜莫過於粉蒸牛肉。粉蒸牛肉原本是四川小吃,叫小籠蒸牛肉。這道菜香濃味鮮,而且麻辣可口,裡面要放大量豆瓣、花椒,有些人還要放幹辣椒麵,以增其香辣。

被他的廚藝俘虜的大家也數不勝數,謝稚柳(著名書畫家、書畫鑑定大家)曾回憶道:「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且對客熱情,每每親入廚房做菜奉客……所做『酸辣魚湯』噴香撲鼻鮮美之至,讓人聞之流涎,難以忘懷。」

《菜單 — 蔥油雞》

國畫家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稱張大千「能調蜀味,興酣高談,往往入廚房作美餐待客」。在烹飪上,他將繪畫藝術巧妙地結合進去。他做菜刀功講究、火候恰當、造型別致,其色彩更是依天然色而成,還往往以拼切鑲等手法構成優美的圖案,真是匠心獨到,妙趣橫生,能讓人無論味覺還是視覺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熱情好客的張大千經常在家中以精緻菜式宴請賓客,由他親自草擬並書寫的菜單更是被赴宴者珍視為「墨寶」。在張大千創作中,菜單自成一項。此創作形式從未見於同輩藝術家作品中。

《菜單 — 燴絲瓜》

去敦煌寫生時,張大千在敦煌還發明了許多運用當地食材烹飪的菜,比如:白煮大塊羊肉、蜜汁火腿、榆錢炒蛋、嫩苜蓿炒雞片、鮮蘑菇燉羊雜、鮑魚燉雞、沙丁魚、雞絲棗泥山藥子。光聽菜名,就叫人垂涎三尺,況且實在在敦煌這種貧瘠的地方,他能做出這些美食,的確讓人難以想像。

《菜單 — 炸鴨腦》

張大千吃東西講究原汁原味兒,做菜不放味精,在烹飪方法上也有所講究。烤,古代叫「炙」,在烹飪手法裡面是最原始、最直接的,燒烤是最能讓食材接近其本味的方法,而也是張大千最愛的烹飪方式。在張大千臺北住宅的庭院裡面,就有這麼一個專門用於燒烤的亭子,取名「烤亭」,專供品嘗蒙古烤肉。除了烤架以外,他還在亭子中放了數個四川泡菜罈子。在臺灣是沒有郫縣豆瓣的,而郫縣豆瓣又是川菜的靈魂,所以張大千就用泡菜來代替。

張大千一生都把烹飪當做一門藝術來追求,在他的眼裡,一個真正的廚師和畫家一樣都是藝術家。教育弟子時張大千也不忘提提」吃「這件大事兒——他曾語重心長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文/肖永軍)

利市三倍

「吃貨」溥儒與「美食家」張大千合影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吃貨 紹興雞...
    原標題: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  近現代繪畫史上,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還是吳湖帆、張大千等,他們因各自的繪畫作品名聲大噪,然而他們同樣也是著名的「吃貨」:吳昌碩愛吃酒席,齊白石對「蝦皮白菜」念念不忘,溥二爺(心畬)更是以吃貨著稱,對吃非常挑剔;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他的一張菜單拍到了
  • 他的菜單書法拍出800萬高價,書法和美食的跨界,成就吃的藝術
    但偏偏有人把吃和書法,這兩見看似最容易和最難,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結合起來,成就了書法拍賣史上獨具特色的菜單書法,這人還不是一般人,他是張大千。在2018年3月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由張大千私人廚師徐敏琦珍藏的,由張大千親手書寫的21張精美菜單,再加上1978年張大千畫給徐敏琦的作品《利市三倍》,共拍出95.5萬美元,加上佣金總計約800萬人民幣。
  • 他隨手寫的菜單,拍了800萬!
    一套21張的菜單 拍出每張均價34.6萬元人民幣 加佣金近800萬元人民幣! 「不懂得品嘗美食的人 怎麼可能懂藝術」 的書畫家 名字叫張大千!
  • 既懂吃也會燒 更能創造美食的「吃貨」張大千
    眾所周知,在20世紀文化藝術名人裡,「吃貨」可謂大有人在,吳昌碩、魯迅、溥心畬、于右任、胡適、鬱達夫、梅蘭芳、吳湖帆、齊白石、張愛玲、郭沫若、劉海粟、黃苗子、啟功等都是有名的吃貨,像溥心畬先生好吃在民國可是出了名的,當年京城裡最大的幾家餐館,溥都是常客,一頓每每要點上20多盤菜。而他最喜歡吃螃蟹,一頓消滅30隻不在話下,而且吃蟹吃得工工整整、乾乾淨淨,絲毫不浪費。
  • 朱浩雲:走近張大千(美食篇)
    文:朱浩雲(授權轉載)導語:眾所周知,在20世紀文化藝術名人裡,「吃貨」可謂大有人在,吳昌碩、魯迅、溥心畬、于右任、胡適、鬱達夫、梅蘭芳、吳湖帆、齊白石、張愛玲、郭沫若、劉海粟、黃苗子、啟功等都是有名的吃貨,像溥心畬先生好吃在民國可是出了名的,當年京城裡最大的幾家餐館,溥都是常客,一頓每每要點上20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湯發周解讀張大千的精品書畫!速藏!
    《我的父親張大千》,第17頁,中華書局,2010年。3.《張大千精品集》,第391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4.《張大千精品集》,第27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5.《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19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 嘉德2020春拍即將啟幕 張大千巨製《仙山樓閣》首次亮相
    據悉,張大千追摹唐人的壯麗巨作《仙山樓閣》,以及傅抱石的《白山林海》等四幀罕見寫生創作,在秘藏多年後,將首次亮相。此次春拍涵蓋31個專場,共計4500餘件文物藝術品,涵蓋中國書畫、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郵品錢幣、茅臺酒、葡萄酒等品類。「中國書畫」專場,薈萃了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精品700多件。
  •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 精雕細刻「八德園」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佔地約104畝,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由建築(大千館)與園林(八德園)共同構成,作為永久性文化設施。項目以張大千親自設計建造的「八德園」為意象藍本,打造「館園一體」的專題藝術博物館。項目內設置展廳及藏品庫房區、門廊、咖啡茶室、多功能廳、接待及管理用房及其他配套用房,打造由小體量建築構成的博物館聚落。
  • 「藝術家的大便」拍出了上百萬元,到底是誰在為藝術買單?
    而如今這些特殊的密封盒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在2005年和2007年拍出了超過百萬的價格,讓一眾嘲笑他的人大跌眼鏡。「藝術家的大便」拍出了上百萬元,到底是誰在為藝術買單?讓人不理解的是,到底誰在買他的東西?而這種算是藝術嗎?還有一個傳言說其實裡面裝的只是石膏,並不是真正的大便。
  •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以「八德園」為藍本,預計明年9月完工
    澎湃新聞獲悉,成都在建的張大千藝術博物館效果圖出爐,從效果圖可見,張大千博物館掩映在一片蔥鬱之中,被水、石、松、竹環繞,展現小而美的隱逸氣質。據悉,建造中的張大千博物館將以大千在巴西的故居「八德園」為藍本,重現八德園記憶。博物館預計於2021年9月建成開放。
  • 吃貨擔心手機數據丟失,把相冊照片列印成一本書,網友:這是菜單
    一般人的手機相冊中,自拍照比較多,喜歡旅行的人的相冊中,則是風景照比較多,而在吃貨的相冊中,則是各種各樣的美食比較多,甚至有時候連自己也會懷疑,怎麼拍了這麼多的美食……這不,前一段時間,就有一位吃貨網友分享了他的相冊的趣事,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這位吃貨網友擔心手機數據會丟失,於是就把相冊照片列印成一本書,結果這本「書」上幾乎全是各種各樣的美食!
  • 張大千 《墨蓮圖》賞析
    被稱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張大千,其花卉畫中以荷花居多,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一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樸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灑脫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 張大千長孫女繪畫欣賞,作品總價值超9個億,藝術成就勝過爺爺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在中國繪畫史上相當的高,與齊白石一樣,老人家可以說是山水國畫的代表人物,算是一座繪畫界的「高峰」 普通人一般無法超越。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推出張大千特展,突出海外生活與創作
    1960年代,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艾弗裡·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將其收藏的張大千作品捐給了該博物館,其中三幅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此次展覽以張大千藝術生涯的寫照分三個主題:「擬古溯源」、「師從自然」、「從心所欲」。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汪毅‖張大千:大寫的敦煌人——感張大千...
    張大千一生鈐印「大千」最多,有此印章不下二三百枚,傳遞了佛教思想、佛教藝術在其創作中主事的強烈信息,故可以說佛教意識深入骨髓。張大千晚年葉落歸根臺灣,命居所為「摩耶精舍」(既指佛學布道場,亦為佛家靜修住所),其鈐款、印亦多用「摩耶精舍」,以表達對佛教境界的憧憬。試問:一個如此信奉「喪天良,遭報應」與數十載修為的人會倒行逆施去褻瀆或破壞佛像嗎?
  • 聽傅申揭秘張大千的摹古生涯丨畫事
    雖然目疾嚴重,然而適應以後,張大千也能用一隻眼來作畫。他曾請朋友為其刻「一目了然」(王壯為刻)「獨具隻眼」(曾紹傑刻),可以看出他的信心。聖保羅市政府決定修建水庫,張大千他們就搬到了美國。卡米爾的房子只是普通住宅,院子不是很大,所以張大千起名為「可以居」,意思是勉強可以居住。卡米爾的氣候溫和,全區蒼松古柏,風景宜人,他很喜歡。
  • 吳冠中等人創春拍紀錄 與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何幹
    原標題:吳冠中等人創春拍紀錄 與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何幹 相距不到一天,4月5日上午,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會上,張大千的《桃源圖》以2.7億港元成交。在同一季春拍會上,趙無極的兩件小作《百合花》和《陽光穿越林間》分別以1770萬港元和3000萬港元落槌。   近年來,張大千、吳冠中和趙無極可謂是藝術市場常青樹,作品成交量和成交價格均非常可觀。
  • 張大千博物館預計本月封頂 揭開八德園神秘面紗
    年近八旬的孫凱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巴西八德園,太老師張大千清晨5點敲他的窗子,讓他陪著去五亭湖散步。五亭湖是什麼樣子?自從八德園被淹沒,這幅張大千的立體畫卷已經成為一個傳說,然而預計今年年底,根據孫凱兒時記憶復原的八德園,就將現身成都錦江之畔,成為向世界展示張大千藝術成就的一座城市名片。
  • 渾厚雄奇,筆墨恣意,張大千繪《潮音洞》
    張大千的畫作有一種貴氣,也有一種逸氣,看多了會覺得華美。這樣的印象很難扭轉。對於藝術大師來講,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駕馭多種風格。這幅《潮音洞》是張大千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通過這幅畫,讓你看到一個和印象中不一樣的張大千。整幅作品沒有貴氣,也沒有強調逸氣,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生氣。
  • 20幅張大千精品畫作亮相河南新鄉
    徐志清 攝   中新網新鄉5月19日電 (記者 李貴剛)一代藝術大師張大千的20幅畫作在河南新鄉展出,其中包含《秋江放棹圖》、《秋山蕭寺圖》、《出水芙蓉》等精品畫作。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名為「『大千傳承、守望傳統』張大千、梁寶民中國畫精品展」的展覽18日在位於河南新鄉的平原博物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