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泌陽」(微信號: shuobiyang)是泌陽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服務平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為您第一時間發布泌陽縣權威時政消息,全方位展示泌陽風情風貌,經濟發展等,與您一起隨時隨地分享泌陽精彩故事。訂閱請點擊標題下方「說泌陽」關注。
在豫南山區泌陽縣馬谷田鎮東15公裡處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用石頭壘成的高大山寨——義和寨,這裡曾是中共鄂豫邊區省委會址,也是全國罕見的現存較完整的圍寨之一。
義和寨整個由石隆山、鵓鴿籠山、平嶺山、雙猴山等幾座山嶺倚地勢環繞而建,圍寨總邊長約6公裡,現存約4公裡殘餘石牆,東、南方保存較好,圍牆寬處2米多、窄處1米左右,均是用巨石壘砌而成,堅固雄偉,蜿蜒在山頂四周。義和寨現有炮臺數座,寨牆上設有嘹望孔,槍眼,圍牆高低參差不齊,現最高處6米多,低有5米。站在西寨門放眼望去,猶如彎彎曲曲的長城,蔚為壯觀。整個寨呈「圈椅狀」,東北隅最高,其餘東、南、北、西次之。寨東西邊緣各有一缺口,為古寨門處,皆亂石堆積,有石階可辨。
義和寨峰巒奇特,怪石嶙峋。攀沿在山寨頂,我們撫斑駁寨石,看斷壁殘垣,聽林濤陣陣,遙想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壯烈場面,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去義和寨的路上
春天的義和寨
秋天的義和寨
站在山頂遠眺
曾經的義和寨寨牆
當年部隊留下的痕跡,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聽說這裡還曾經駐紮過八路軍
寨牆
王老漢的孫子在這裡留影(時任中共鄂豫邊省委書記的王老漢即王國華曾在這裡打遊擊)
義和寨附近的風光
回去的路
屹立的松樹見證著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回程路上遇見的一棵大樹
大樹旁的那塊義和寨的碑,文字清晰可見
相關連結:
據《泌陽縣誌》記載:「民國25年(1936年)12月中共鄂豫邊省委在義和寨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在遊擊區建立抗日自衛會和農民自衛隊。」該書還記載:「義和寨海拔602.8米,位於馬谷田鄉(1997年為鎮—編者)東部,與桐柏縣交界,上有石圍寨,清代曾為義和拳、白蓮教聚集習武之處,現有遺蹟。」
據傳,義和寨始建於明末清初,李自成義軍曾在寨上及山腳駐紮。寨北山腳下有條河叫營盤河,河流水緩,沙灘面積大,河畔有座營盤遺址,鑿有幾十處旗杆座穴,這些是當時安營紮寨時留下的痕跡。義和寨有東西兩個寨門,西門原是2層樓,寨門過道內豎著清代皇上御立的「義和寨」石牌匾,寨門旁有4塊石碑,上世紀50年代被人拉走架橋鋪路,前段鎮幹部在下河村找到2塊。據記載,義和寨強盛時非常熱鬧,有一兩萬人在寨內居住。
據介紹,散落民間多年的「義和寨」石牌匾在馬谷田鎮郭崗村堡窪村民組的一口井臺上找到,字跡清晰可見:「上諭泌陽,興隆山義和寨,鹹豐歲次庚申冬月穀旦。」經走訪群眾及查閱散失在下河村松樹林村民組晚清鹹豐八年的《眾志成城》碑證,義和寨來歷為:道光、鹹豐年間國勢日衰,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有高邑陳木或 文舉人等鄉紳在道光年間倡導捐資建寨,興辦團練,保護鄉民。歷十多年,山寨終具規模。「尚義焉,貴和焉」,故名義和寨。後在鹹豐和民國初期又各修繕1次,當時都動用民工數萬人。那時「每逢四鄉匪猖獗之時,鄉民便躲避於山寨,以求庇護」。
繼陳木或 文舉人之後,堡子村桃園王四老(書名王朔慶)及其子王同德皆繼任寨主,直到民國25年(1936年)止。
1940年(民國29年),馬谷田肖嶺村肖嶺肖振清(人稱肖大先生)自稱「東方社」(又稱「白蓮教」)主。他和領兵大元帥馮玉蘭(桐柏官莊人)等聚眾千餘人,以大刀、長矛為武器,並輔以「邪法」,起兵造反。他們豎起龍、鳳兩面大旗,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和土豪惡霸,自封有天子和娘娘,把寨上東北角3間茅房作為「紫禁城」,現在當地百姓還把寨的東北一隅稱為「紫禁城」。均來源於此。「白蓮教」徒們宣稱「刀槍不入」,拿板凳當馬,雞毛當飛刀,坐草蒲團上天。後義和寨被國民黨67軍劉善人部隊攻破,除少數「白蓮教」徒逃走外,大多數人被殲,繁榮的義和寨從此走向衰落。
劉 藝 文/圖
統籌:張成亮 ‖ 責編:徐晶晶
關 於 我 們
微信投稿: abc124865 @126.com
小編微信:abcabc98321
小編QQ: 719131002
添加朋友 → 查找公眾號:說泌陽
添加朋友 → 搜微信帳號:shuobiyang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