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練拳、白蓮教習武、李自成駐軍,馬谷田這個地方真神秘…

2021-02-25 說泌陽

說泌陽微信號: shuobiyang泌陽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服務平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為您第一時間發布泌陽縣權威時政消息,全方位展示泌陽風情風貌,經濟發展等,與您一起隨時隨地分享泌陽精彩故事。訂閱請點擊標題下方說泌陽關注。

在豫南山區泌陽縣馬谷田鎮東15公裡處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用石頭壘成的高大山寨——義和寨,這裡曾是中共鄂豫邊區省委會址,也是全國罕見的現存較完整的圍寨之一。

義和寨整個由石隆山、鵓鴿籠山、平嶺山、雙猴山等幾座山嶺倚地勢環繞而建,圍寨總邊長約6公裡,現存約4公裡殘餘石牆,東、南方保存較好,圍牆寬處2米多、窄處1米左右,均是用巨石壘砌而成,堅固雄偉,蜿蜒在山頂四周。義和寨現有炮臺數座,寨牆上設有嘹望孔,槍眼,圍牆高低參差不齊,現最高處6米多,低有5米。站在西寨門放眼望去,猶如彎彎曲曲的長城,蔚為壯觀。整個寨呈「圈椅狀」,東北隅最高,其餘東、南、北、西次之。寨東西邊緣各有一缺口,為古寨門處,皆亂石堆積,有石階可辨。

義和寨峰巒奇特,怪石嶙峋。攀沿在山寨頂,我們撫斑駁寨石,看斷壁殘垣,聽林濤陣陣,遙想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壯烈場面,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去義和寨的路上


春天的義和寨

秋天的義和寨


站在山頂遠眺

曾經的義和寨寨牆

當年部隊留下的痕跡,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聽說這裡還曾經駐紮過八路軍

寨牆

王老漢的孫子在這裡留影(時任中共鄂豫邊省委書記的王老漢即王國華曾在這裡打遊擊)

義和寨附近的風光


回去的路


屹立的松樹見證著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回程路上遇見的一棵大樹


大樹旁的那塊義和寨的碑,文字清晰可見

相關連結:

據《泌陽縣誌》記載:「民國25年(1936年)12月中共鄂豫邊省委在義和寨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在遊擊區建立抗日自衛會和農民自衛隊。」該書還記載:「義和寨海拔602.8米,位於馬谷田鄉(1997年為鎮—編者)東部,與桐柏縣交界,上有石圍寨,清代曾為義和拳、白蓮教聚集習武之處,現有遺蹟。」

據傳,義和寨始建於明末清初,李自成義軍曾在寨上及山腳駐紮。寨北山腳下有條河叫營盤河,河流水緩,沙灘面積大,河畔有座營盤遺址,鑿有幾十處旗杆座穴,這些是當時安營紮寨時留下的痕跡。義和寨有東西兩個寨門,西門原是2層樓,寨門過道內豎著清代皇上御立的「義和寨」石牌匾,寨門旁有4塊石碑,上世紀50年代被人拉走架橋鋪路,前段鎮幹部在下河村找到2塊。據記載,義和寨強盛時非常熱鬧,有一兩萬人在寨內居住。

據介紹,散落民間多年的「義和寨」石牌匾在馬谷田鎮郭崗村堡窪村民組的一口井臺上找到,字跡清晰可見:「上諭泌陽,興隆山義和寨,鹹豐歲次庚申冬月穀旦。」經走訪群眾及查閱散失在下河村松樹林村民組晚清鹹豐八年的《眾志成城》碑證,義和寨來歷為:道光、鹹豐年間國勢日衰,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有高邑陳木或 文舉人等鄉紳在道光年間倡導捐資建寨,興辦團練,保護鄉民。歷十多年,山寨終具規模。「尚義焉,貴和焉」,故名義和寨。後在鹹豐和民國初期又各修繕1次,當時都動用民工數萬人。那時「每逢四鄉匪猖獗之時,鄉民便躲避於山寨,以求庇護」。

繼陳木或 文舉人之後,堡子村桃園王四老(書名王朔慶)及其子王同德皆繼任寨主,直到民國25年(1936年)止。

1940年(民國29年),馬谷田肖嶺村肖嶺肖振清(人稱肖大先生)自稱「東方社」(又稱「白蓮教」)主。他和領兵大元帥馮玉蘭(桐柏官莊人)等聚眾千餘人,以大刀、長矛為武器,並輔以「邪法」,起兵造反。他們豎起龍、鳳兩面大旗,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和土豪惡霸,自封有天子和娘娘,把寨上東北角3間茅房作為「紫禁城」,現在當地百姓還把寨的東北一隅稱為「紫禁城」。均來源於此。「白蓮教」徒們宣稱「刀槍不入」,拿板凳當馬,雞毛當飛刀,坐草蒲團上天。後義和寨被國民黨67軍劉善人部隊攻破,除少數「白蓮教」徒逃走外,大多數人被殲,繁榮的義和寨從此走向衰落。

劉 藝 文/

統籌:張成亮 ‖ 責編:徐晶晶

關 於 我 們

微信投稿: abc124865 @126.com

小編微信:abcabc98321

小編QQ: 719131002

添加朋友 → 查找公眾號:說泌陽

添加朋友 → 搜微信帳號:shuobiyang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
    形意拳宗師車毅齋之拳論,道出」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三種境界之奧妙,太極拳亦然! 續讀《孫祿堂武學集注之形意述真》,形意拳宗師車毅齋之拳論,讓吾對內家拳「人練拳,拳練人,人拳合一」之三種境界,有了更深體悟。 師傅說,學成太極拳者,須經三種境界。
  • 義和拳的來歷
    (遇害的貝如意姑娘,讓每一個知道她事跡的中國人感到痛苦)義和拳這個名稱從何而來?趙三多因此受"梅花拳"內保守派拳師們的排擠,遂聯合一些其它門派建立了一個新的拳師組織"義和拳"。這是"義和拳"這個名稱在那幾年第一次出現(歷史上曾在華北出現過幾次,意思是幾種拳法的聯合門派,在地方志中也作"異夥拳"),趙三多也因此被一些歷史研究者認為是義和拳的創始人,但沒有證據證明此義和拳與後來的拳亂有直接聯繫。
  • 任洪建 || 白蓮教在衛輝
    有一說,白蓮教可追溯到東晉,受佛教淨土宗影響,以西方淨土白蓮池為理想歸宿地。這個民間秘密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受中外許多教派影響,雜揉以許多教派的教義。特別是唐武后時期摩尼教傳入,其教說與民間秘密宗教十分接近,易被吸收。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摩尼教被禁,一部分合於佛教、道教,大部分合於秘密宗教,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新型教義和組織系統的秘密宗教,就是白蓮教。
  • [拳經分享]簡單明了說內功,一看就懂
    如何養大這個嬰孩,就是各門武術不願意談論的了。所謂秘傳也。目前市面上公開的資料,我經常看到有人宣稱把呼吸之氣壓進丹田,此真乃狗尾續貂之典型案例也!呼吸之氣是後天氣,你把它壓進丹田,與先天氣結合,不是狗尾續貂是什麼?丹田氣是先天氣,平時無形無像,看著和一般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有練功的時候,它才會自己起來,與呼吸半點關係都沒有。
  • 河南「太極拳創拳地」 景色優美氣場強大 據說在此練拳容易出功夫
    亂碼的旅行故事 舉報   對於太極拳習練者來說,「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是一個神秘又神聖的地方
  • 練拳要渾然忘我
    練拳當如男女初次擁抱親嘴,只有心裡甘美異常,卻早忘了還有時間、空間。練拳如母獅子狩獵,並不稍抬眼皮,只一道神光罩住獵物死死不放,神氣凝聚,無有絲毫懈怠。練拳當如引線穿針,剎那物我皆忘,只在毫釐縫隙處凝聚精神。神不可散,須時刻凝聚,以至於無為。練拳,外頭是物理作用,須引起裡頭的化學作用。內中不化,終無所成。接上插頭通上電,電而為何?神也。學拳首練陰陽,外形內意,陰陽均衡,則真氣生焉。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庭院深深。
  • 深度揭秘「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不僅僅是「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一句武術諺語。對「功」來說,我們有著不同的解釋! 「功」的三種解釋 一就是,練拳練武術,只有堅持,只有能夠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功夫上身!
  • 太極拳論解析
    把「勁」都掌握了,能自如運用的時候,再打太極拳動作,對與不對,你自己就能感覺出來,不符合太極拳勁力標準的就是不對,這就是所謂的「神明」了,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要達到「神」就要先老老實實「守規矩」,依照要領練動作,長期地練,功夫下到才能成,所以說不是用力也就是用功長久,不能豁然貫通。豁然貫通是最後的結果,「用力」是過程。練太極拳不是說誰如何聰明,少練一些就能功夫更深。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其實說明了練武的三大境界
    可老一輩武術大師都愛講一句:「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練功」到底是什麼功?傳統武術並不只注重招式,還注重身體素質,正所謂一力降十巧,一個強大的武者不僅耐力驚人,具有極強的抗擊打能力。打出的拳仿若帶著千鈞之勢,無論是威力還是氣勢,都不是只學習招式的花架子可媲美的,正所謂你打我十拳筋不痛骨不折,我打你一拳那就是拳拳到肉!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  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
  • 《須臾之道 》原著講解:練拳經驗談02
    當然大履老師也教過,但一如推手,功夫不夠,上不了手。 隨後我當然也學了太極劍、太極刀,但總體來說,愈打愈心虛!太極拳是個改架拳;常常自以為打得很好,但一錄像,就知道自己不合規矩的地方所在多有,所以不斷在修正自己。這也是學了三十年,這幾年我還是回到基本功的講求與盤練。 學拳久的人,其實最想跨過的無非是推手。但後天用力已習慣的人,最大的麻煩是一推就會頂力,就會鬥牛。
  • 見識一下「真·紅色女拳」何子友:從武當女俠到共和國功臣
    有網友緬懷這樣一位:「真·女拳」她以一雙「鐵拳」出道,錘過反動派,揍過侵略者。武能單挑「山大王」,文能建設根據地。憑藉一身硬朗的拳法,屢立軍功。她就是被人尊稱為「何鐵拳」、「雙槍何奶奶」何子友。李德源趕緊將其收為義女,教習各路武藝。有多生猛?「內家」武當派的至秘內功「五鳳齊鳴異術大全」,沒聽說過吧?這個我會,我們走起來。
  • 心意拳靠什麼能打
    古人務實,練拳保命。尤其心意拳是從古代軍拳流傳而來,在古冷兵的戰場上,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會送命,所以原始的東西不會複雜,為何後來出來這麼多的單式,是前輩在傳拳時因為學的人的天賦稟性不同而創出的方便法門,本是渡河之舟, 指月之指。但世人以舟為岸,以指當月。所以慢慢的單式越來越多。以前十形,古人是觀形練影,取其神意而舍其外形。今人練拳偏要弄一堆姿勢把自己練得別彆扭扭。
  • 練拳必看的十條道理,對你的習武之路有幫助
    它是很抽象的,有些東西難以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沒有名師的口傳身授,只憑自己看書,看光碟是學不成的,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不斷地體會、吸取和改進,才會學有所成.。師傅教拳的時候,每說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細心體會,不懂就要問,不要裝懂。練拳的時候,也不要怕別人看,偷練不可取,一旦添了毛病,就不好改了。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這個道理。
  • 【音頻】練太極拳如何眉宇放鬆?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心意拳靠什麼能打?
    雷聲在我這脈中是內壯練法,是單獨的一個練習內容。其它流派有六藝之說就是指加上雷聲。我認為與其學一大堆把人練成畜牲樣的動作,不如真正想想到底什麼才是十形真意。古人務實,練拳保命。尤其心意拳是從古代軍拳流傳而來,在古冷兵的戰場上,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會送命,所以原始的東西不會複雜,為何後來出來這麼多的單式,是前輩在傳拳時因為學的人的天賦稟性不同而創出的方便法門,本是渡河之舟,指月之指。但世人以舟為岸,以指當月。所以慢慢的單式越來越多。以前十形,古人是觀形練影,取其神意而舍其外形。今人練拳偏要弄一堆姿勢把自己練得別彆扭扭。甲師傅能教20個動作,乙師傅能教30個動作。
  • 『太極道』楊澄甫(楊露蟬之孫)解王宗嶽太極拳論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彌長退之則愈促仰為上,俯為下,敵欲高攻,吾即因而高之而不可及,敵欲押吾下因而降使敵失其重心,與己說,仰之彌高眼上看,心想將敵人擲上房屋,俯之彌深,想將敵人打入地內,班侯先生有軼事,六月某日在村外(即北方收糧地方)場乘涼,突來一人拱手曰,訪問班侯先生居處,答吾即楊某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擊之,班侯師見場有草房七尺高,招手說朋友你上去罷將其擲上
  • 中國古代以武有關的稱謂:武人、武聖和武淨等
    武人:指習武、勇猛之人。《國語·晉語》:「武人不亂,智人不詐,仁人不覺。」楊倞註:「勇而不義,則不為武。」武夫:武士,勇士。《詩·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幹城。」(見《荀子·議兵》)武弟子:清代白蓮教、清水教中稱習拳棒者《為武弟子。據《鶴泉文鈔紀妖寇王倫始末》載:乾隆時,清水教首領王倫「以拳棒教授兗州東諸邑,陰用白蓮教誘人鍊氣,……鍊氣者曰文弟子,拳棒者曰武弟子。」武舉:①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武科的別稱。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始設,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
  • 「隴人相」詠春拳武者宋知毅:悟習武真諦 揚武術文化
    在蘭州詠春拳館毅詠堂內,館長宋知毅正帶領著他的徒弟練拳,在這裡釋放著屬於詠春的光彩。宋知毅,詠春拳武者,6歲習武,至今已22年,練習詠春拳11年。看著武打明星李小龍電影長大的宋知毅心裡一直有個功夫夢。「剛到佛山,也聽不懂粵語,磕磕絆絆找到了四家拳館的電話,給前兩家打電話都無人接聽,我當時心都涼了半截,但還想再試試,第三個電話終於接通了,我在電話裡表明了學拳的想法,對方說讓明天再來,我當時等不及了,當晚就去了拳館,不過也算有幸,就在那裡,我遇到了恩師張紅山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