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問題在各省市的命題中時常出現,也是命題專家青睞的一類題,這類題可以考察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全等思想實現線段的轉化,依據題意設出未知數,找出與未知數有關的線段,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通過解方程求出未知數,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舉出幾個典例說明上述思想,希望這些典例給你帶來幫助。
1.在四邊形ABCD中,∠A=∠B=90°∠C=60°,BC=CD=8,將四邊形ABCD摺疊,使點C與點A重合,摺痕為EF,則BE的長為()
連接BD,AE.因為∠BCD=60°,BC=CD, △BCD是等邊三角形,BD=BC=8, ∠CBD=60°,∠ABD=∠ABC-∠CBD=30°,AB=BD,COS∠ABD=4√3,設BE=x,則AE=CE=8-x.在直角三角形ABE中由勾股定理的AE的平方等於BE的平方加上AB的平方,故X的長為1,所以BE的長為1.
總結:這是一道摺疊題,通過摺疊找出不變的信息,CE=BE=x,CE=8-x,在直角三角形ABE中,只要求出AB長,可以使用勾股定理,由特殊角構造特殊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數求出AB,巧用方程思想進行解答,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10,AC=8,點P為邊AC上一點,且AP=5,點Q為邊AB上的任意一點(不與點A,B重合)。若點A關於直線PQ的對稱點F恰好落在ABC的邊上,則AQ的長為----------
本題分兩種情況討論,F可能落在AB上,F也可能落在BC上,需要畫出符合題意的幾何圖形,進行研究。
第一種情況當F落在AB上時構造出三角形APQ~三角形ABC,建立比例式,求出AQ=4
第二種情況當F落在BC上時,利用全等變換得出AP=FP=5,AQ=FQ,建立FC的勾股定理,求出FC=4,過 Q做AC,BC的垂線,設AQ=FQ=x,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數用x的代數式表示FD,DQ長,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AQ的值。
總結:這也是一道摺疊題,這道題考察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點F可能存在的位置,進行了分類討論,第一種情況較為簡單,用相似快速解題,第二種情況較為複雜,利用了摺疊進行了全等變換,設元思想構造了方程解答了問題。
摺疊問題在中考中時常出現,這類題既能考察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類題也是有規律可以尋找,所以學生做這類題要善於總結,歸納,找出這類題的共性,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是農村教師老張,如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轉發,評論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