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入則孝,出則弟

2020-12-23 專注中國文化傳承

入則孝就是你在家的時候你孝順,在家的時候你孝順什麼意思呢?就是把父母當作自己修煉的對象。很多過去的人都去拜佛,寺裡的和尚就說你拜佛一點用都沒有,佛在你家啊。拜佛人就很納悶說道:我家沒有佛堂,所以才跑來拜佛。和尚說道:坐在你家堂上的那兩個人就是佛啊。就是回家好好的拜你父母就是拜佛了。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父母視作一個修煉的對象,你有沒有覺得你的父母有時候挺難纏的。哈哈,大家都感受到了這一點吧,父母說的好多話都不愛聽,父母有很多暴躁的脾氣。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指令。那麼就是修煉把父母當作一種修煉所以入則孝,在家裡孝敬父母這是用父母來修煉

出則悌到外頭了,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時候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外面的時候能夠把朋友當成悌。就是把大家當作兄弟一樣,好好的對待然後這個尊敬別人好好地跟別人溝通,用別人做修煉。

總結:在家孝敬父母,在外結交朋友!

相關焦點

  • 讀《論語》悟人生:入則孝,出則弟
    讀《弟子規》,不能不提到它的來源基礎,也就是《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內容如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為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即悌,對兄長應有的尊敬態度。入,指在家。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汎,同「泛」,廣泛的意思。
  • 《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 7.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
    ,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現在講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與前面學而篇,學而篇裡面所講的,比如說後面講的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的教育,學仁是非常重要。在這一章經裡面,孔子講有下面這幾條。弟子入則孝,弟子就是求學的人,對老師講的,老師稱為師,學生稱為弟子。
  • 「論語心解」「其為人也孝弟」
    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學而篇第二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論語解讀——其為人也孝弟
    《論語》這部書,是孔子學術思想的寶典,也是他立身行教的具體表現。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思想行為深受這部書的影響。當代知名畫家江逸子先生,以其深厚的繪畫造詣,與對世道人心的關懷,作成《論語畫解》一書,現每日分享一篇,以期克已復禮,博施眾濟。
  • 《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 子夏說:「重視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事奉父母能盡力量,事奉國君能獻出自身,結交朋友能信守承諾。他雖說沒學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 論語新解: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所收弟子。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人道必根據於人心,加有孝弟之心,才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才可有仁道。有了初心才能道生,雖然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也得益於人們的誘發而促進,也得益於因為人們的養護成全。凡此種種皆是因為學習,不是說有此心就能夠完備此道。為仁之本:仁者,人與人相處之大道。孝順父母善待兄長乃仁之本,人能有孝順父母善待兄長之心,自然能夠有仁心仁道,就像木之生於根。
  • 換個角度讀《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文:「孔子說,學生,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敬愛兄長;做事要嚴謹講誠信,博愛眾生,多和有德行的人接近。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這幾個字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石和精神瑰寶。汎愛眾,有一切眾生平等之意,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時代,能有這種思想,實為不易;但也易造成愛心泛濫,成為孔子所不齒的鄉怨(老好人),德之賊。
  • 陪孩子讀《論語》-「其為人也孝弟……」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後世一些知識分子為了迎合權貴的需要,就把一些有著非常具體含義的話解釋得模稜兩可,比如這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們不先說明『孝弟』的前提是做父母和哥姐的盡到了做父母和哥姐的責任,才能要求小孩和弟弟對他們『孝弟』,他們模糊了這種前提,目的就是幫助那些沒有盡到做父母和哥姐責任的人用這種標準來約束自己的小孩和弟弟,這樣下去,那些不好的父母和哥姐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有人來反駁他們了。
  • 弟子規【入則孝 出則弟】
    rù zé xiào入則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論語集注》:「弟子之弟,上聲」。現在人習慣讀成去聲。音即是讓人明白,既然大家都是用這個音來說這個字,說這個事,大家聽了就都明白,這就約定俗成,成了事實,既無力亦無必要去糾正改過。而原音也則作個註解保留,教人知道古人曾是如此發音表達。字義都有變,何況音?古時一個音,後來多音多義,也是變化後為世人所接受而已。學得義理,對音多有了解而多有知識也好。
  •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其為人也孝弟
    1.2 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tì),而好犯上者,鮮(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③生。孝弟(tì)也者,其為仁④之本與(yú)!」【譯文】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好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
  • 《論語·學而篇第一》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原文】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⑥!」
  • 【經史子集】入則孝 出則弟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文 孔子說:「弟子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要敬重師長,行為謹慎而說話信實,對人要泛愛,並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弟子規》就是根據這裡講到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科來進行演繹,教導童蒙、教導弟子,如何修身立德,成就學業道業。孔子告訴我們,人類的活動總是從最基本的家庭開始的,所以我們出生以後的第一個角色是兒女,做兒女的本分就是孝順父母。然後我們漸漸長大,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自己也開始變成一個有更多交往關係的社會成員。
  • 焦廣夜聽 | 國學經典《論語》賞析(二):其為人也孝弟......
    《焦廣夜聽》特推出系列音頻節目《樂讀論語》,由國學愛好者,同時又是「樂讀論語」微信平臺的創辦者李樂觀先生主講。      朗讀: 李樂觀【原文】1.2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3),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05:53來自小施時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段話表明了孔子希望培養的理想人格,就是達到孝、弟、謹(慎)、信、泛愛、親仁、學文七條標準。同時也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點在育人。孔子重視個人的修養,認為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能力首先是愛人的能力。愛人就是首先要愛父母,再次是愛兄弟,最後是愛朋友,其次是愛大眾、愛人類。
  •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們看這一章蕅益大師的註解:  【養蒙莫若學問。學問,不過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謹信,乃至學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時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後文。蓋文,是道統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實處。故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若僅作六藝釋之,陋矣。】
  • 儒家為什麼把「孝弟」視作「仁」的基礎?
    在《論語》最重要的《學而》篇中,除了孔子的語錄外,還記載了有子、子夏和曾子的話,有人據此認為,《論語》應該是有子和曾子的門人編纂的。《論語》中被稱為「子」的弟子地位都比較高,除孔子之外,曾子和有子的地位顯然是不同於其他弟子的。
  • 一起閱讀‖《論語》:孟懿子問孝
    1、《論語》:邦有道,危言危行2、《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3、《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5、《論語》:道千乘之國6、《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悌7、《論語》:賢賢易色8、《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9、《論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