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

2020-09-27 葵花評育兒

導讀: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文字|皮丘爾的母親(原文為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分享)
同學們發現他們的孩子總是迴避自己的責任。在這段時間裡,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很差,經常參加打架。過去,在同學們看來,孩子不是這樣的人,但在老師的匯報之後,事實證明孩子們被孩子們挑釁了。
當孩子站在一個看起來委屈的同學面前時,同學無奈地問:「你能在學校誠實嗎?」但是孩子興奮地回答:「這都是他們的錯!與我無關。」
同學們迷路了,老師已經說過了,孩子為什麼還要繼續爭論呢?為什麼孩子現在變得如此逃避責任呢?
實際上,孩子們喜歡推卸責任,我們不應該忽視,這很可能是受害者的心理原因。用外行的話來說,正是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做法,所以這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


1.投訴
受害人心理的孩子們抱怨更多。他們總是覺得這個世界對他們不公平,所以他們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甚至希望周圍人的安慰。大多數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遭受了更大的折磨,或者被他們欺負。暴力,所以他們想通過宣洩使自己變得更好。
2.推卸責任
這種孩子的另一個最大特點是推脫責任。儘管事情的矛頭是針對自己的,但孩子們可以發明無數的理由來證明這件事與他們無關。這種典型的受害者心理主要是因為孩子不想承受一切,因為他們害怕承受一切,覺得這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甚至感到羞恥。


3.希望被同情
受害人心理上的孩子們總是覺得自己軟弱而渺小,因此希望被所有人同情和關懷,他們之所以表現出過分的恐懼,是因為他們希望父母注意到他們的無助感。狀態,父母一定會更多地照顧他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受害者的心理會越來越強。
受害人的心理無非就是讓孩子們找到一種發洩的方法,他們堅信只有哭泣的孩子才會喝牛奶。
因此,這裡的孩子們特別想以憐憫的方式尋求他人的憐憫,或者他們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並假裝自己很軟弱。
儘管受害人的心理確實可以給孩子帶來一些好處,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影響孩子。


1.莫名的恐懼
受害人心理的孩子會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懼,他們害怕所有事情的發生,因為孩子們更擔心這些事情會使他們變得不安全,所以他們不喜歡在陌生的環境中,我更喜歡相對舒適的環境這些孩子的內心都很虛弱,無法適應環境。
2.拒絕未知
受害人心理的孩子也非常排斥未知事物,因為他們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孩子害怕在未知事物面前表現出鎮定的態度。這類孩子的特徵之一是他們過分取決於某些熟悉的人或事物。只要將它們放置在陌生的環境中,它們就會立即變得特別慌亂。


3.會削弱孩子的精力
受害人的心理會逐漸削弱孩子的精力,因為他們不敢做很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並且他們的心態會變得非常保守,在處理未知事物時,他們無法表現出自己的獨特力量。,這些孩子的處境會越來越糟,最終他們將無法應付困難並變得特別尷尬。
受害者心理不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的,通常,兒童成為受害者心理需要很長的過程。
因此,父母可以使用良好的教育方法來使孩子擺脫這種負面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需要關心兒童的成長。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逐漸變得平衡,不再沮喪。


1.穩定孩子的心,給予無條件的愛
我們必須使孩子們的心態穩定。當然,對於最基本的方法,我們應該一直關心孩子的成長,對他們的問候很多,不要對他們太冷漠,當他們需要幫助時,我們會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只有當孩子們感到我們的照顧時,他們才不會有抱怨的態度。


2.建立對兒童的信心很重要
建立對兒童的信心也很重要。只有讓孩子充滿自信,他們才不會變得被動。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受害者的心理,是因為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持有不自信的態度,因此他們經常會犯錯誤。只要他們能夠對未知事物保持信心,,不會有太多的錯誤。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方法是主動讓孩子與未知事物接觸,以便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您了解了,您才會感到害怕。
3.教孩子們承擔責任
我們需要使我們的孩子有勇氣承擔責任。他們做錯什麼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錯誤。許多父母沒有教給孩子這些,所以孩子尤其喜歡在犯錯時迴避。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進行過多的責罵,只要讓他們意識到錯誤,以便他們糾正就可以了,如果他們總是責罵他們,他們會變得膽怯和輕浮,這使得犯錯變得容易。
良好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擺脫受害者的心理。我們需要足夠寬容他們並理解他們,但不要總是以暴力態度對待孩子。兒童也需要我們的照顧。


只要我們能很好地對待我們的孩子,他們遲早就會從被動變成主動,不再沮喪。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愛說謊推卸責任?美國行為治療專家:這是受害者心理在作祟
    孩子愛說謊推卸責任,還找各種理由來推脫,等到媽媽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母女倆又會產生一番爭吵,影響親子關係。孩子可能會幸災樂禍地說「今天老師忘記布置作業了,這又不是我的錯」。當小孩做錯事情時,父母當然知道要及時糾正
  • 當孩子犯錯之後不會主動承擔責任,推卸責任,家長要這樣做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重視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這些問題,同時也要明白為什麼孩子在犯錯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推卸責任,今天我們就來一同了解一下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這種心理,家長一定要多多的了解。所以當孩子在推卸責任時,家長應該辨別是非對錯,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做錯了,千萬不要秉持著偏袒自己孩子的心理,而去縱容他的推卸責任的這種行為
  • 孩子遇事總推脫,家長應關注其情緒變化,分清情況對症下藥
    ,孩子壓根就不明白自己的過錯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而是性格&34;,而父母不在此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引導的話,孩子將來犯了大錯,可能就沒辦法推卸了。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家長就要開始反思了,是不是在孩子的生活過程中給到孩子不一樣的價值觀。孩子喜歡推卸,喜歡抱怨,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到孩子跟更多的安全感,孩子會覺得世界是多麼的不公平,內心也極度不願意承擔責任。
  • 孩子遇事推卸責任就一定是沒有擔當嗎?未必…
    媽媽明白過來後就生氣的說:難道你自己沒有責任嗎,你如果不亂放東西,它至於滾下來嗎?孩子聽了哭的更豪橫了:「就怪了你,你討厭!」那傷心勁兒頭比自己親媽死了還要深沉呀!因為本身這個事件不同於其他單純孩子推卸責任的事件。比如:孩子打破別人玻璃,死不承認的這種孩子自己參與破壞,而直接甩鍋的案例。在這個事件中孩子眼中直觀看到就是媽媽打碎的,在她的意識中她自己沒有參與破壞,潛意識把自己從此事中摘了出來!從而忽略了自己因為亂放是造成此結果的另一個原因。這就需要家長引導她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家長不要將孩子推卸責任一概定論孩子行為不好。
  • 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和家長有直接關係,做好3點讓孩子責任心變強
    教育專家劉珅宏指出,責任心是孩子必備的品質,智慧的父母,會先教孩子責任與擔當。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而不是推卸責任。1、家長教孩子推卸責任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童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有些家長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自己摔倒了,家長卻要怪罪地面,家長的這種舉動,實際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推卸責任。
  •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暴露出一些問題,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很多孩子看起來很聰明,但是將來長大之後卻很難立足於社會,父母們可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孩子身上一些不好的習慣,不然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現如今,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家長們把教育孩子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 孩子犯錯後總推卸責任,長大可能會沒擔當,父母要及時引導
    1.害怕受到懲罰在很多孩子的心目當中對於父母和老師還是非常恐懼的,特別是在犯了錯誤之後更是生怕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懲罰。也正是由於這種心理的影響,所以有很多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會承認,反而會想盡各種辦法推脫自己的責任。
  • 「不是我的錯」,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
    所以看到我家孩子這麼負責,小天媽媽好想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一、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1.父母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很多人都覺得孩子那麼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父母都會覺得他們不用負很大的責任,所以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沒有說自己就會繼續這種狀態。當孩子發現可以仗著自己年齡小就可以推卸責任的時候加上父母不責怪,孩子就會養成這種習慣。
  • 孩子總愛推卸責任?了解其中原因,3個原因培養他們責任意識
    她說孩子慢慢長大了越來越有自己的意見了,可是她的孩子遇到事情特別愛推卸責任,自己做錯了事首先就是先責怪別人,能往別人頭上推就把責任全都歸咎於別人。讓她特別著急,說孩子沒有責任感,以後可怎麼辦。愛推卸責任的情況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發生,家長們常常會發現孩子遇到做錯事之後「是她讓我這樣做的」、「都是她害的」之類的話語屢見不鮮,甚至撒謊,明明是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編造一個人出來把責任推到他的頭上。歸根究底就是孩子害怕承擔責任,而孩子會這樣,可能是好幾種原因導致的。第一種原因:父母對孩子特別兇。
  • 對孩子負責任的家長,從不任性「甩鍋」
    「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你使勁管就行。」「老師,孩子不聽話你就揍,我們絕沒有二話。」聽起來是不是通情達理的家長?可我看到的卻是推卸責任的家長,是把孩子的學習一股腦推給老師的家長。像剛才提到的抓學生作弊的監考老師和學校,甚至沒有做錯什麼,就被家長視為導致孩子自殺的罪魁禍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的家長太愛「甩鍋」了。
  • 家長對孩子成績總不滿意?可能是「沉沒成本」在作祟,要及時糾正
    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在教育孩子方面,"沉沒成本"的意思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度地注重自己的投入,如果沒有獲得自己期望中的結果時,他們可能就會變得生氣,從而對孩子發脾氣。
  • 如果孩子有這三個壞習慣,家長要及時幫他糾正,等長大再改就晚了
    人們常說好的習慣需要20天以上才能形成,而孩子學壞的話可能一天就已經足夠了。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好的習慣。因為如果孩子形成了壞的習慣以後,可能就很難糾正了。如果有一天孩子去到別人的家裡,沒有主動向別人問好,沒有尊稱別人,那麼有可能是家長的教育還沒到位。
  • 孩子十歲前有這些行為,表明性格已出現問題,不及時糾正恐難成才
    ,這就代表孩子的性格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問題了,需要及時進行糾正。其次,說謊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逃避一些責罰,這也代表著孩子沒有什麼責任承擔的意識,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每一個人都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如果說從小就開始撒謊去學會推卸責任,那長大了還得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很容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責任心的人,也是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的。
  • 孩子愛咬指甲壞處多,家長要及時糾正,否則可能危及娃的健康
    小龍媽媽感覺很頭疼,咬指甲這件事這麼不衛生肯定要阻止,但是又擔心這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象,不敢簡單粗暴的去制止。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都像小龍一樣存在啃指甲的習慣,這個習慣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指甲發育,更是對孩子的健康有著許多危害。一、孩子咬指甲會有哪些危害?
  • 孩子對家人非常冷漠,可能是出現了孤僻心理,家長及時引導很重要
    當家長發現自家小孩存在孤僻心理或者有這一系列表現的時候,那麼對於孩子存在的這一問題,家長就要進行及時的糾正,避免孩子的這種孤僻心理嚴重下去,從而帶來一些更為糟糕的問題。家長可以嘗試著從以下這幾方面入手,這將能夠很好的應對小孩出現的孤僻心理!
  • 孩子不愛吃飯、挑食偏食,家長的責任不可推卸
    閨蜜最近經常跟我抱怨她家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不愛吃,那不愛吃,經常一頓飯要吃上一個多小時,邊吃邊玩……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其實,我認為,孩子吃飯時之所以會這樣,主要責任在家長。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孩子為什麼會不愛吃飯、挑食偏食的,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 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直面失敗
    誠實是人身上最高貴的品格,身為父母,自然希望家中的小朋友能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且知錯就改,能夠為自己的責任負責。但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是會&34;,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想要推卸到別人的身上。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有些時候他們的大腦不能完全的控制得了自己,也就是說犯錯是正常的事情,身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味地訓斥、責罵小朋友,他們就會對犯錯這件事情產生恐懼,為了不讓父母責罵自己,就會選擇用&34;的方式。
  • 孩子行為不端,家長該如何糾正?了解這兩點很重要
    試想一下,若是家長身邊也有這樣行為不端的人,想必也是能躲多遠躲多遠吧。這樣看來,行為不好的孩子,肯定也是不討喜的。既然知道孩子日常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好,那麼當下糾正他的行為就是勢在必行。只是家長都深有感悟,孩子壞習慣的養成速度特別快,但是想要改正卻是特別艱難的,因此家長要多費心思,才有可能讓孩子改正,尤其是這兩個方面要先弄清楚才行。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老話常說:「三歲看老」,孩子的情商高低從小就有所徵兆。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會有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這樣的孩子情商很低,小時候家長容忍,不去糾正,那麼當他走上了社會,可沒有人會慣著他。而且孩子經常情緒失控,長大後也會非常喜歡發火,會影響接下來的人際往來。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其實現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半是&34;,家長也從來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愛,但殊不知,家長自以為是的關注到孩子的所有,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很多孩子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變得內心彷徨,很多時候就會以抱怨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