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是人身上最高貴的品格,身為父母,自然希望家中的小朋友能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且知錯就改,能夠為自己的責任負責。但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是會&34;,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想要推卸到別人的身上。
鄰居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總是為自己的錯誤推卸責任,明明自己把花瓶打碎了,卻說是因為電視的聲音太大嚇到了自己;上學的時候忘記帶作業本,偏偏說是媽媽沒有幫他把本子放進書包裡;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說是因為同桌和自己講話……
鄰居覺得很是頭疼,生怕自家孩子再這樣下去會變得沒有責任感。責任心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造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夠牢固,之後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34;,甚至會倒塌,很可能誤入歧途。
俗話說&34;,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34;?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有些時候他們的大腦不能完全的控制得了自己,也就是說犯錯是正常的事情,身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味地訓斥、責罵小朋友,他們就會對犯錯這件事情產生恐懼,為了不讓父母責罵自己,就會選擇用&34;的方式。
其次,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會覺得父母的懲罰讓自己沒有面子,所以也能夠推卸責任的方式為自己減少懲罰的可能,換言之就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最後,孩子也可能受到周邊人的影響。比如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會推卸責任,或者是父母喜歡推卸責任,見得多了,孩子自然就認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等到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推卸責任,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可以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所以,身為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不正確的,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責任感:
榜樣的力量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做好榜樣。如果發現小朋友出現推卸責任的問題,第一反應不要是責罵孩子,而是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出過類似的事情,一旦發現及時改正,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正確並且積極的榜樣。讓他們知道失敗並不可怕,自己恰恰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學習新的知識。
包容的力量
年紀越大的孩子自我意識就會越強,家長會發現,處在這一階段的小朋友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變得叛逆,甚至會和自己頂嘴。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訓斥孩子,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嚴厲的指責只會讓他們覺得下不來臺,從而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家長在面對小朋友的錯誤時,要有一個理性包容的態度,耐心一些給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原則的力量
孩子之所以會一而再再而三的&34;,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反原則。或許上一次還在說這種錯誤不能犯,下一次又選擇視而不見,出爾反爾的態度讓孩子感覺到迷茫。所以,家長要用堅決的態度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的底線,什麼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嚴肅嚴厲的批評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做事有自己的原則。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家長在面對小朋友的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錯誤,並且承擔錯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多一點的愛心和耐心,幫助他們建築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