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直面失敗

2020-08-26 萌娃研究所

誠實是人身上最高貴的品格,身為父母,自然希望家中的小朋友能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且知錯就改,能夠為自己的責任負責。但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是會&34;,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想要推卸到別人的身上。

鄰居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總是為自己的錯誤推卸責任,明明自己把花瓶打碎了,卻說是因為電視的聲音太大嚇到了自己;上學的時候忘記帶作業本,偏偏說是媽媽沒有幫他把本子放進書包裡;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說是因為同桌和自己講話……

鄰居覺得很是頭疼,生怕自家孩子再這樣下去會變得沒有責任感。責任心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造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夠牢固,之後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34;,甚至會倒塌,很可能誤入歧途。

俗話說&34;,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34;?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有些時候他們的大腦不能完全的控制得了自己,也就是說犯錯是正常的事情,身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味地訓斥、責罵小朋友,他們就會對犯錯這件事情產生恐懼,為了不讓父母責罵自己,就會選擇用&34;的方式。

其次,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會覺得父母的懲罰讓自己沒有面子,所以也能夠推卸責任的方式為自己減少懲罰的可能,換言之就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最後,孩子也可能受到周邊人的影響。比如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會推卸責任,或者是父母喜歡推卸責任,見得多了,孩子自然就認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等到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推卸責任,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可以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所以,身為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不正確的,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責任感:


榜樣的力量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做好榜樣。如果發現小朋友出現推卸責任的問題,第一反應不要是責罵孩子,而是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出過類似的事情,一旦發現及時改正,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正確並且積極的榜樣。讓他們知道失敗並不可怕,自己恰恰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學習新的知識。

包容的力量

年紀越大的孩子自我意識就會越強,家長會發現,處在這一階段的小朋友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變得叛逆,甚至會和自己頂嘴。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訓斥孩子,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嚴厲的指責只會讓他們覺得下不來臺,從而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家長在面對小朋友的錯誤時,要有一個理性包容的態度,耐心一些給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原則的力量

孩子之所以會一而再再而三的&34;,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反原則。或許上一次還在說這種錯誤不能犯,下一次又選擇視而不見,出爾反爾的態度讓孩子感覺到迷茫。所以,家長要用堅決的態度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的底線,什麼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嚴肅嚴厲的批評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做事有自己的原則。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家長在面對小朋友的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錯誤,並且承擔錯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多一點的愛心和耐心,幫助他們建築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高樓。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推卸責任?了解其中原因,3個原因培養他們責任意識
    愛推卸責任的情況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發生,家長們常常會發現孩子遇到做錯事之後「是她讓我這樣做的」、「都是她害的」之類的話語屢見不鮮,甚至撒謊,明明是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編造一個人出來把責任推到他的頭上。歸根究底就是孩子害怕承擔責任,而孩子會這樣,可能是好幾種原因導致的。第一種原因:父母對孩子特別兇。
  • 孩子犯錯後總推卸責任,長大可能會沒擔當,父母要及時引導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趙偉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平常學習成績也特別不錯。但是最近時間趙偉的爸爸卻感到非常生氣,原因就是因為老師告訴趙偉的爸爸,趙偉在學校裡面犯了錯誤之後總是會推卸責任。比如上一次他把教室裡面的玻璃打碎了,在老師問他的時候他卻說是風吹的。
  •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分數更重要
    現實中,不少學校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在保護學生的前提下,儘量讓每一位學生和家長清楚自己或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單獨告知家長孩子所處的位次,孩子成績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的差距等;雖然公布班級所有人的分數,但不把分數與學生名字一一對應。
  • 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和家長有直接關係,做好3點讓孩子責任心變強
    一個優秀的人,責任心會非常強,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是自己的責任,絕對不會推卸,這樣的人會十分受歡迎。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是這樣的人,不希望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如果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和家長有著直接的關係,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 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
    導讀: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遇事愛推卸責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家長要及時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是我的錯」,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
    一、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1.父母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很多人都覺得孩子那麼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父母都會覺得他們不用負很大的責任,所以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沒有說自己就會繼續這種狀態。當孩子發現可以仗著自己年齡小就可以推卸責任的時候加上父母不責怪,孩子就會養成這種習慣。
  • 當孩子犯錯之後不會主動承擔責任,推卸責任,家長要這樣做
    這確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如果孩子到了學校之後還這樣推卸自己的責任,必然得不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這對於他的學習生活會造成極大的不利。所以當孩子在推卸責任時,家長應該辨別是非對錯,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做錯了,千萬不要秉持著偏袒自己孩子的心理,而去縱容他的推卸責任的這種行為
  • 企業管理|職場中總是被同事推卸責任怎麼辦
    最後落得本職工作沒做好,老闆也對自己有了意見」這種現象其實在職場屢見不鮮,為此也引發了我們思考:1、為什麼會有人推卸責任,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2、我們一定要接受別人需要幫忙的請求嗎?又該如何應對和處理?3、企業老闆面對該現象又該作何思考?
  • 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看待分數、排名更重要
    現實中,不少學校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在保護學生的前提下,儘量讓每一位學生和家長清楚自己或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單獨告知家長孩子所處的位次,孩子成績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的差距等;雖然公布班級所有人的分數,但不把分數與學生名字一一對應。  上述教育局發布的公約再次引起熱議的背後,是人們對隱私權的理解不同,也是家校對孩子培養理念差別的反映。
  • 「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寶媽強烈呼籲,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
    這種情況出現在很多孩子身上,當這位寶媽一發布就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而這也導致不少家長盲目跟風,抵制小豬佩奇。不得不說,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別把自己的無能怪罪於動畫片,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從這一個小細節中,兩個孩子就能學會情緒管理,面對失敗和挫折能苦中作樂,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生活中,想必父母首先做的就是埋怨對方,明明只是一件小事,說不定都能引發家庭矛盾,而這會給孩子帶去什麼樣的影響,想必父母都心中有數吧。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總是猶猶豫豫,寫答案之前都會一個勁的問媽媽,"答案是正確的嗎?" 當我們鼓勵讓孩子自己判斷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答案不是正確的。即使是做對了,也會覺得是運氣好。
  • 孩子遇事推卸責任就一定是沒有擔當嗎?未必…
    媽媽明白過來後就生氣的說:難道你自己沒有責任嗎,你如果不亂放東西,它至於滾下來嗎?孩子聽了哭的更豪橫了:「就怪了你,你討厭!」那傷心勁兒頭比自己親媽死了還要深沉呀!因為本身這個事件不同於其他單純孩子推卸責任的事件。比如:孩子打破別人玻璃,死不承認的這種孩子自己參與破壞,而直接甩鍋的案例。在這個事件中孩子眼中直觀看到就是媽媽打碎的,在她的意識中她自己沒有參與破壞,潛意識把自己從此事中摘了出來!從而忽略了自己因為亂放是造成此結果的另一個原因。這就需要家長引導她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家長不要將孩子推卸責任一概定論孩子行為不好。
  • 家長總是替孩子承擔責任只會錯上加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導語:責任這個東西是每個人都有的不僅僅只是孩子的錯誤就讓家長承擔。在生活當中,我也經常看見這樣的問題。在小區的公園裡面很多小朋友都會聚在一起玩耍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會聚在一起玩耍因為一點點的小問題而互相打鬥在一起,但是到最後我看到了是不是孩子去承擔錯誤,而是家長去替他們承擔了這個錯誤。家長們這樣挺孩子承擔錯誤,只會讓他們錯上加錯。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2、習慣性的推卸責任當家長從小就在孩子身邊示範著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那麼孩子也很容易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模仿家長的行為,養成習慣性推卸責任的不良心理,這樣的話很不利於孩子將來的團隊協作,如果孩子在團隊合作中失敗,那麼也很難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容易固步自封,很難向他人學習。
  • 爭強好勝是把雙刃劍,家長的引導很重要,要幫孩子樹立恰當輸贏觀
    在孩子小的時候,還無法正確認知自己,主要依靠外部的評價,而在這些外部評價當中,家長的評價及認可,佔據了最為重要的位置,如果家長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評價,那將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孩子錯誤的自我認知,主要還是源於這幾個原因。1、家長刻意的誇大孩子的能力。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3、僥倖心理犯了錯之後,承認和承擔是需要勇氣的,有些比較缺乏勇氣的孩子會心存僥倖心理,想著說:"萬一沒人發現呢?""他們應該不會覺得是我做的。"他們會用這樣的想法安慰、說服自己,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
  • 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和家長有立即關聯,搞好3點讓孩子責任感強大
    每一位家長都期待孩子是這樣的人,不期待孩子一直推卸責任,假如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和家長擁有立即的關聯,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難題。一、孩子跌倒,姥姥就說是「桌椅」的錯我剛生閨女以後,便辭退了工作中,在家裡專心致志照料孩子,儘管照料孩子很艱辛,可是見到閨女一點點長大了,我覺得非常的幸福快樂。
  • 「壓實責任」咋成了「推卸責任」
    (5月18日《人民日報》)  近日,媒體報導稱,一些地方為了「層層壓實責任」,於是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籤訂責任狀。有位村支書私下裡對人說,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上級部門要基層單位籤訂責任,到底是為了「壓實責任」還是為了「推卸責任」,自然是不言而喻。
  • 孩子說「都怪你」是在推卸責任?情緒宣洩才是潛臺詞
    再這樣以後就不帶你出來玩了,小小年紀就推卸責任。爸爸的話音還沒落,這邊小寶哭得更厲害了。看到小寶的樣子,我示意爸爸不要說話,接著我用非常平靜的聲音說:小寶不是真的想怪我,是因為把小汽車弄不見了心裡很生氣對不對?小寶的哭聲開始變小,接著我又說:如果我是小寶,我也會非常難過,心裡特別不舒服。小寶不是真的想打媽媽的,只是生氣而已。
  • 對孩子負責任的家長,從不任性「甩鍋」
    而推卸責任,就是沒有責任心的最大表現。愛甩鍋的家長們沒有責任心,喜歡躲避麻煩,也不想解決問題。他們的心理往往也很脆弱。而且他們心理脆弱的程度越高,就越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越喜歡推卸責任。這類家長不能明確自己的責任,也無法正確處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想跟孩子親近,又不肯付出努力;不斷犯錯,又不斷將錯誤推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