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經濟 該怎樣開啟共享模式?
東南網10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 通訊員鄭旭)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產品層出不窮,只需打開手機掃碼,簡單幾步操作,就可以輕鬆獲得物件的使用權。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這些共享經濟產品不僅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大學校園中也頻現身影。高校裡的共享經濟是否受到學生歡迎,能否持續發展呢?
福州大學的共享餐廳受到同學們歡迎。 東南網通訊員 鄭旭攝
入駐高校 吃穿用全覆蓋
洗菜、切菜、烹飪……傍晚飯點,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2017級學生張玉松正在福州大學共享廚房裡與同學緊張地忙碌著。上個月,福建首家高校開放式廚房共享餐廳在福州大學開張,受到不少學生的關注。
張玉松是紫金礦業學院某社團的負責人,共享餐廳開業不久,他就帶著社團的學弟學妹前來體驗自己動手做飯的樂趣。「我是雲南人,可以通過共享餐廳做一些家鄉菜給社團的成員們品嘗,很方便。」張玉松說。
據共享餐廳負責人陳聰介紹,共享廚房目前採用提前預約模式,是為了讓高校學生在做菜的時候能夠使用自己想要的食材。將來,共享餐廳還將推出人臉識別支付、APP訂餐等服務,豐富使用體驗。
除福州大學的共享餐廳之外,福建師範大學也在漸漸普及共享洗衣機。倒入衣服和洗衣粉,掃碼,支付……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2018級新生吳琪琳操作起來十分熟練。據她介紹,共享洗衣機有甩幹、快速洗、標準洗等功能,每個功能的價位都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也在各高校觸目可見。在龍巖學院,共享充電寶已入駐不少公共區域,為需要應急充電的同學提供了方便。「需要的時候能就近用到,還是挺方便的。」龍巖學院2016級小學教育專業的林舸涵說。
粗放運營 難題接踵而至
因為高校龐大的用戶資源,許多共享經濟產品投放呈現出來勢猛、規模大的特點。共享單車作為校園共享經濟中的「大佬」,ofo、摩拜、哈羅等單車在多個高校校園或周邊密集投放。在給同學們帶來便捷的同時,單車隨意擺放、設施維修困難、運營管理薄弱等問題日益突出。福建醫科大學2016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林子涵說:「運營公司時常無法及時修理損壞的車輛,導致共享單車被隨意堆放路邊,影響校園環境。」為了保持校園整潔,不少高校不得不限制共享設施進入校園,福建工程學院、福建江夏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均已開始。
在另一些高校,共享設施使用頻率不高的原因是沒有市場。三明學院因為地處丘陵,陡坡較多,該校學生很少在校園裡使用共享單車出行。
因缺乏運營管理,使用頻率降低,一些共享設施開始難以為繼。「租八戒」電動車曾在福建師範大學風靡一時,如今卻鮮見蹤跡。
在福建師範大學的校區外,停放著多輛共享汽車。不少學生表示,因為沒有駕照,再加上操作不熟練,大家很少去使用共享汽車。「共享汽車對停車地點要求比較嚴苛,有時候很麻煩,所以雖然會開車,出門也不會選擇它。」協和學院2016級同學鄭文彪說。
大學生普遍沒有收入來源,共享設施收費標準是否合理、盈利模式是否清晰,都在考驗著商家的智慧。福建師範大學學生吳琪琳告訴記者,儘管共享洗衣機確實省時省事,「但只有遇到難洗的衣服才會去使用」。她坦言,洗一次衣服需要兩元錢,累計下來數目也不少,很多學生還是得算筆經濟帳。
福州大學出現的共享餐廳,贏得了福州大學學子的歡迎。「周末和節假日會比較熱鬧,平時要上課,預訂的人相對較少。」陳聰說。目前,共享餐廳僅提供一間廚房供學生做飯。因為屬於DIY類型的餐廳,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接到五六份訂單,而一個訂單就有可能消耗一兩個小時。如果遇到團體訂單,則要消耗一個上午的時間。陳聰表示,目前共享餐廳的訂單收益比較理想,由於前期投資成本比較大,餐廳暫時還未回本,預計實現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
一名學生正在掃碼使用共享洗衣機。 東南網通訊員 馬穎攝
守規創新 方能良性發展
怎樣讓共享經濟在高校校園內合理分配、合理運用,並且長期發展下去?對此,記者採訪了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副教授劉碧強,為共享經濟在校園的良性發展「支招」。
劉教授認為,隨著信息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共享經濟在高校校園日益普及,與其自身的優勢密不可分。共享經濟具有廉價性、便捷性、參與性、創新性,在滿足大學生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的同時,也通過體驗式消費來提升大學生的「參與感」「獲得感」,這也是共享經濟產品在校園內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原因所在。
那麼該怎樣克服共享經濟所面臨的管理和延續性問題呢?劉教授分別從學校和商家兩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服務供應商要提升精細化運營水平,遵守校方關於共享設施的相關管理規定。應當做好與校方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獲得其支持,並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創新服務形式,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消除校方的後顧之憂。可進行同業合作,建立健全行業服務規範,避免惡性競爭,尤其是要依法保障大學生的切身權益,踐行「顧客就是上帝」的消費者理念。
其次,學校方面也應積極適應共享經濟潮流,依法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彌補此方面校園管理制度真空。學校還要做好大學生對共享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調研,了解大學生的真實需求,並且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做好共享產品和共享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監管,杜絕三無產品進校園。
[責編:叢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