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在杜魯門時期秘密建立的,國家安全局被戲稱為「無此單位」(No Such Agency)
克格勃高級間諜投向中情局懷抱
1985年8月1日,中情局華盛頓分局裡,平日不苟言笑的反情報科科長格斯•哈撒韋面露欣喜,坐在對面的兩位聯邦調查局(FBI)同行愛德華•奧馬利和菲利普•帕克頗感驚訝,但當哈撒韋向他們說「尤爾琴科過來了」,二人也不禁微笑起來。
FBI對這個名字不陌生。時任克格勃第一總局第一處副處長的維塔利•尤爾琴科已經在美國待了6年,他一直「隱身」於蘇聯駐美大使館內,FBI雖知道他的身份,卻也奈何不得。如今,這位負責西半球情報活動的克格勃高級特工叛逃過來,奧馬利他們怎能不笑呢?
「尤爾琴科於7月24日到羅馬執行特別任務,一個蘇聯科學家代表團正在義大利訪問,他要去監視他們,防止其叛逃。這次確實有一個蘇聯科學家跑掉了,尤爾琴科去勸他回去,沒想到他自己也跑掉了。」哈撒韋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尤爾琴科沒有與FBI而是跟中情局接觸,這讓他頗為得意。
尤爾琴科的確是美國情報機構眼中的諜報精英。他生於1935年,1960年加入克格勃,很快得到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的賞識。不抽菸,不喝酒,不近女色,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正派人。1972年,37歲的尤爾琴科調任克格勃第三總局(負責軍隊反間諜工作)第三處副處長。在這一位置上,他積累了大量的反情報工作經驗。4年後,尤爾琴科出使美國,在蘇聯駐美大使館擔任一等秘書,其真實使命仍是間諜。利用使館人員身份的掩護,尤爾琴科周旋於各國大使之間,從他們那兒獲取所需要的情報。之後又在法國巴黎短暫待過,1985年4月,他開始擔任「叛逃」時的職務,重回美國,從事克格勃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間諜與反間諜工作。
這一次,他的行動是向美國「投誠」:1985年7月24日,尤爾琴科隨蘇聯專家團來到義大利羅馬,他行蹤很詭秘,在蘇聯駐意使館待了8天,幾乎足不出戶,直至8月1日上午9時,他對同事說要出去散步,參觀梵蒂岡博物館。
夜幕降臨了,尤爾琴科沒在預定時間回來,大使館的官員驚慌起來。第二天,依舊沒有他的消息,大使館向義大利警方通報了尤爾琴科失蹤的情況。克格勃羅馬站此時已肯定尤爾琴科出了問題,最大的可能就是:這位根正苗紅、有著25年克格勃經歷、深得上司信賴的情報高官已經叛逃西方。
當莫斯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時候,尤爾琴科已經同美國人接上了頭。
那天早上尤爾琴科步出蘇聯大使官邸後,即與中情局羅馬站取得了聯繫。消息立即傳到了中情局的蘭利總部,局長威廉•凱西、行動處負責人喬治•克萊爾和反情報科科長哈撒韋都被驚動了。蘭利的機器高速運轉起來,一切事務都為處理尤爾琴科讓道。當蘇聯人去找義大利警方的時候,尤爾琴科已經乘坐一架軍用飛機,直奔大洋彼岸而去。
8月5日清晨,飛機在華盛頓東南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降落,隨後,尤爾琴科被中情局特工接進了總部蘭利附近的一個安全房屋休息和詢問。
面對一個叛逃過來的克格勃高官,中情局最關心的是,他是否知道潛伏在美國情報機關內部的蘇聯間諜。尤爾琴科也明白他手裡握著情報的含金量,決定著下半輩子在美國的命運,他提供了兩個線索,一個是「朗先生」,另一個是「羅伯特」,兩人都來自美國情報機構的核心部門,他們為蘇聯提供情報。這時候,哈撒韋笑不出來了。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