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與美國之間諜戰有多猛?克格勃:CIA在我家床下裝竊聽器

2020-12-24 騰訊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我們盜竊、我們撒謊、我們欺騙……」名人名句,美國前中情局局長蓬佩奧。

冷戰時期,蘇聯多勃雷寧大使駐紮在華盛頓的大使館。在他任職期間,由於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人對蘇聯這個封閉的國度十分好奇。蘇聯大使館成為了中央情報局滲透獲取情報的一個重要渠道。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花招,結果一一被克格勃識破。

原蘇聯駐華盛頓外交機構建築物外觀

1984年11月,蘇聯克格勃第一總局的亞歷克斯上校來到美國華盛頓使館工作。和他的所有克格勃同事一樣,他有一個外交掩護身份:三等秘書。他的軍銜僅僅是為了應付被捕以後以軍人的身份豁免間諜罪。由於當時蘇聯外交人員的住房空間緊張,亞歷克斯被安排到了郊區的艾琳小區居住。為了照顧這位上校的生活,使館的行政主管給艾琳小區物業人員送去了一箱伏特加作為禮物,結果反而讓美國聯邦調查局盯上這條「大魚」。

蘇聯大使館工作人員

1984年,蘇聯大使館工作人員

蘇聯駐華盛頓情報站的KGB主管卡森提醒亞歷克斯,如果一旦從住處出門10分鐘左右千萬別返回住宅,因為很可能遇上美國特務。美國佬會誤以為蘇聯人要抓捕他們,會做出魚死網破的過激行為。為了掩蓋自己的行動,一般美國人會殺死對方,所以沒必要把自己處於生命危險的境地。

亞歷克斯雖然牢記了這份忠告,但第二天就出事了。

一大早蘇聯人就出門了,結果走到車庫的時候發現車鑰匙忘記帶了。他下意識地轉身返回住宅去找鑰匙了。結果剛回到臥室內,上校發現自己的床底下露出一雙大碼的皮鞋!那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太投入了,甚至連蘇聯人開門聲都沒聽見。他正在忙著在床底下裝一個什麼東西,亞歷克斯畢竟是老江湖了(他官拜KGB上校不是走後門的)。他踩著地毯,躡手躡腳地在床頭櫃拿起鑰匙就溜了。而美國人毫不知情還在繼續自己的工作。事後亞歷克斯檢查發現在床底被安裝了一個竊聽器,此後這間住宅裡蘇聯人的談話統統都是毫無意義的垃圾,給美國人傳送了不少假情報,一直到上校搬家為止。

蘇聯多勃雷寧大使成為美國特務的盯梢目標

住宅竊聽器事件以後,克格勃判斷是美國中情局所為。畢竟CIA擅長竊聽,FBI更喜歡急匆匆地抓幾個蘇聯特務交差而不是放長線釣大魚。

幾個月以後,亞歷克斯已經正式擔任負責使館安全的克格勃軍官(秘密身份)。此時,他接到一個當地中東社區的線人報告:一群美籍伊朗學生打算衝擊華盛頓大使館,他們將示威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上校立刻行動起來,他檢查了鐵欄杆,大門;連窗戶都用木板釘死(預防對方扔進燃燒瓶)。使館的工作人員準備好消防水龍頭和滅火器以防不測,現在就等那些伊朗人上門鬧事了。然而,上校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些伊朗人是被美國CIA秘密組織起來的,那個線人情報也是在恰當時機被送給對方。

這個橄欖內部是一個微型的竊聽器,間諜無孔不入。

橄欖竊聽器的偽裝如上圖,在社交場合攜帶一杯雞尾酒,誰也不會懷疑杯子裡的橄欖

亞歷克斯檢查了大使館的監控攝影機,打算用這些設備拍攝下那些示威者的活動。結果非常巧合:這些攝影機全部都超負荷運轉不堪使用了。攝影機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示威成員必須被辨認出來。情急之下,亞歷克斯想起來自己在一次旅行的客機上認識了索尼公司的經理,對方可以提供索尼攝影機。克格勃的主管卡森同意了這個採購,上校立刻聯繫那位索尼公司的經理。結果回復是索尼攝影機要在兩周以後才到貨,但是倉庫裡有美制攝影機可以提供現貨是否需要呢?(這裡的巧合太多了,相信這是一次精心的安排)上校答應了,兩小時以後美制攝影機立刻安裝到位,測試了一下機器,畫面質量十分完美。

次日早上,大約有四百名左右的伊朗人跑到大使館現場使勁折騰,他們用英語高喊口號。美國警察也裝模作樣地在附近維持秩序,實際上他們什麼都沒幹。半小時後,這些伊朗人筋疲力盡,他們逐漸散去。蘇聯大使多勃雷寧見使館安然無恙,大喜過望,於是便邀請維持秩序的警察來使館共進晚餐。又過了幾天,亞歷克斯上校剛好經過使館門口,發現執勤的美國警車還停在附近。他好奇地瞄了一眼,結果愕然發現使館攝影機的監控鏡頭畫面顯示在警車上的一臺小電視上!

上校立刻回到使館檢查了那些攝影機,果然發現監控畫面都被用信號發送外面的警車上。而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的發現,那麼蘇聯人將繼續採購這些美制攝影機用來監控使館內部的會客接待區。到時候蘇聯的秘密線人和一些西方內部隱藏的友好人士將會被曝光。後來發現這也是CIA的一次精心策劃滲透行動。這些攝影機理所當然地被扔進了垃圾堆。

普通打火機?內部藏了一個竊聽器

攝影機陰謀失敗以後,CIA怎麼肯罷休?沒過幾天,大使館辦公室的玻璃不知道被什麼人用氣槍打破了。克格勃檢查了一下窗戶情況,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就暫時安心了。但從那以後,蘇聯人就源源不斷地收到各種窗戶玻璃和插銷、窗框的各種商品廣告。這次蘇聯人沒有大意了,他們乾脆將計就計按照廣告上的內容購買了一堆商品。然後將這堆東西統統送回到莫斯科的克格勃總部大樓,那裡有一個實驗室專門分析拆解這些可疑物品。沒幾天,報告就出來了,每一件商品裡都被安置了微型竊聽器。

美國佬一計不成又出一計,中情局這些人馬是屢敗屢戰。多勃雷寧大使的菸癮很重,很多人都知道他有吸菸的癖好。窗戶事件幾周以後,在一次社交聚會上,一位美國商務人士送給大使一個精美的櫻桃木菸斗。亞歷克斯上校謹慎地拿走了這個菸斗,他將菸斗放在X光機器下透視檢查。裡面顯示一個精巧的竊聽器藏身在此,至少一百米內的談話會被竊聽。

讓我們用蓬佩奧大人的名言作為結束吧。「……撒謊、盜竊和欺騙,這才是美國的榮耀」!參考資料《美國竊聽》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二戰結束後,由於美蘇對峙的局勢形成,克格勃和中情局的諜戰遍布全世界,所以傳說故事就很多,克格勃被稱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據說當時克格勃在歐美收集情報的能力非常驚人,美國在莫斯科設立大使館以後,雖然安保人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巡邏,可是仍然被放置了眾多的竊聽器,美國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 諜戰風雲!抗戰時期的竊聽器,沒有無線網絡為什麼這麼厲害
    但是這種竊聽距離有限,那些特務如果想進行竊聽,只能在隔壁進行,充其量只能算是第一代竊聽器。第二代竊聽器是在20世紀初(1907年)電話誕生之後,那時候的竊聽器就是兩部電話,把電話這邊保持接通狀態,另一邊需要有人不分晝夜坐在那裡監聽。
  • 美蘇冷戰期間,有哪些間諜設備特別出名?「金唇」竊聽器算一個
    美蘇兩國在冷戰期間,有哪些間諜設備特別出名?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蘇聯的「金唇」竊聽器吧,算是當年的黑科技了。如何能夠得到更多的美國機密信息,成了克格勃最重要的任務。而美國駐前蘇聯大使館,算是「進到嘴裡的肥肉」,一定要吞下去才行。其實,從1933年美蘇正式建交之後,克格勃就開始了對美國大使館的監聽工作。這一點,美國人自然也明白,所以保密措施非常嚴格,尤其是大使辦公室的反竊聽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 美國:U2高你打不到!蘇聯:呵呵,放出克格勃女諜「燕子」!
    導讀:美國:U2不可能被擊落!蘇聯打不到那麼高!蘇聯:呵呵,我有美女間諜「燕子」!結果:砰!U2墜落,艾森豪一臉黑線。它在1960年5月1日之前,已經多次突破蘇聯號稱世界上最嚴密的防空網,如入無人之境,實施空中偵察,並獲取大量有價值的情報。美國人出於對U-2優越性能的自信,以及對蘇聯情報的掌握,認定U-2不可能被蘇聯擊落。美國人想,即便是擊落了,U-2有自毀程序,且在2萬米高空飛行員跳傘也不可能存活,大可以來個死無對證。
  • 二戰時候,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竊聽器有多先進?
    李三萬摘要:竊聽器是特工在情報搜集時重要的特種裝置,在很多影視劇裡,二戰時候的竊聽器,即使是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都很先進。那麼當時的竊聽器到底有多先進?竊聽器是特工在情報搜集時重要的特種裝置,在很多影視劇裡,二戰時候的竊聽器,即使是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都很先進。那麼當時的竊聽器到底有多先進?有這樣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受到了影視劇的誤導。
  • 叛逃到美國的克格勃最高官員:尤爾琴科
    時任克格勃第一總局第一處副處長的維塔利•尤爾琴科已經在美國待了6年,他一直「隱身」於蘇聯駐美大使館內,FBI雖知道他的身份,卻也奈何不得。如今,這位負責西半球情報活動的克格勃高級特工叛逃過來,奧馬利他們怎能不笑呢?「尤爾琴科於7月24日到羅馬執行特別任務,一個蘇聯科學家代表團正在義大利訪問,他要去監視他們,防止其叛逃。
  • 普京的精神導師,克格勃的強大領袖,安德羅波夫怎麼拯救蘇聯
    在國內外的雙重夾擊下,克格勃組織幾乎處於瓦解狀態。但安德羅波夫的出現,悄然改變了克格勃的頹弱情形。在安德羅波夫的強力領導下,克格勃組織一躍成為蘇聯體制內、最強有力的部門之一。在克格勃內部工作的普京,也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並且一直將它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二戰結束後,蘇聯、美國和英國等接管了德國,各國都忙著從德國瓜分人才和工業遺產。其中也包括了德國鼎鼎大名的光學企業,卡爾蔡司的大量設備和原材料都被搬到了蘇聯。蘇聯人利用德國的光學技術建造了大量的光學儀器生產廠商。這些廠商為冷戰時期的蘇聯製造了大量的瞄準具、夜視儀等等。
  • 歷史上哪些名人是克格勃出身?有個美國著名作家,曾引起廣泛爭議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被稱為克格勃。自1954年正式成立以來,這個情報機構就憑藉著強大的間諜網絡,讓全世界都為之忌憚。英國的情報機關盛讚克格勃是「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它與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 蘇聯對美國有多狠?用飛機猛撞,再用飛彈射擊,還誤傷了自己人
    雖說「冷戰」看似不是熱戰、並沒有直接交火,但兩國直接還是有許多激烈的摩擦與衝突,甚至真的發生了交火事件。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由於美蘇進行的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於是情報和輿論就非常重要。可以說兩國主要施加影響、發揮作用的渠道,就是進行一些軟實力上的戰鬥。而此時「情報」就顯得尤為重要。像兩國的情報部門都進行了非常激烈地爭奪,分別是蘇聯的克格勃與美國的中央情報局。
  • 解密:「燕子」迷倒機械師,特工易容破壞,克格勃擊落中情局U2
    導讀:美國中情局的U2高空偵察機曾多次深入蘇聯偵察情報,蘇聯方面出動截擊機、防空火力都無濟於事,赫魯雪夫暴怒撤換一批高級軍官。關鍵時刻克格勃出手了,放飛的「燕子」神不知鬼不覺將U2搞了下來。
  • 科學家把小米掃地機器人改造成了竊聽器
    在 2020 年 11 月 16-19 日舉行的國際無線傳感器網絡頂會 ACM SenSys(國際計算機協會智能傳感系統大會)上,有一篇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論文,題為 Spying with Your Robot Vacuum Cleaner: Eavesdropping via Lidar Sensors(利用你的掃地機器人監視:通過雷射雷達傳感器竊聽
  • 克格勃的糗事:拍攝「中國間諜」電影,卻被觀眾瘋狂吐槽
    在1977年,中國拍攝了一部很紅火的反間諜影片《熊跡》,此片以1974年李洪樞和蘇聯大使館克格勃間諜案為背景拍攝。後來這類題材的電影作品一再出品,將克格勃間諜的罪惡活動揭露得體無完膚,藝術上也日臻完美,受到國內外受眾的一致歡迎,就連克格勃自身也感覺到了它們的威力。中國在李洪樞間諜案中,當場抓捕了五名蘇聯間諜分子,使得蘇聯的國際信譽降到了最低點。
  • 科學家把小米掃地機器人改造成了竊聽器,原來雷射雷達還能這麼玩
    在 2020 年 11 月 16-19 日舉行的國際無線傳感器網絡頂會 ACM SenSys(國際計算機協會智能傳感系統大會)上,有一篇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論文,題為 Spying with Your Robot Vacuum Cleaner: Eavesdropping via Lidar Sensors(利用你的掃地機器人監視:通過雷射雷達傳感器竊聽
  • 1998年,普京看到自己檔案,獲悉克格勃對他的評價感慨萬千
    一個人的強硬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自己的經歷有關,才逐漸形成了一種個性。所以普京的強硬也不是與生俱來,與其經歷有很大原因。敢於抉擇。性格與遺傳學並沒有多大關係,但性格卻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
  • 突破英語:破解前蘇聯克格勃語言學校的教育秘密(山長博文)
    該模式,特別是英語教育的模式,參考了前蘇聯克格勃培養「語言天才」的模式。高效快速,而且效果超級好。在成功地教學了9個【突破英語教學初級班】之後,今年,全國家長已經看到我們完全實現了不可思議的【4個月突破一門外語】的教學實踐任務。在生源爆滿的今天,今日學堂卻放棄了大筆的學費收入,開啟了面對體制學校學生的【免費突破英語計劃】。
  • 小米掃地機器竊聽器會被黑客利用? 雷射雷達是攻擊入口
    在 2020 年 11 月 16-19 kFfEETC-電子工程專輯日舉行的國際無線傳感器網絡頂會 ACM kFfEETC-電子工程專輯SenSys(國際計算機協會智能傳感系統大會)上,有一篇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論文,題為 Spying with Your kF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克格勃護照大師辦作品展:妻子至死不知丈夫身份
    中新網4月5日電據《莫斯科新聞周刊》報導,前克格勃護照專家帕維爾-喬治維奇-格魯穆什金上校作品展日前在莫斯科「記者之家」舉辦。     前蘇聯時期,格魯穆什金的身份是絕對的國家機密,他的工作就是為派往海外的克格勃間諜偽造簡歷和出國文件。
  • 美蘇冷戰時期,蘇聯上校3個月2次叛逃,不僅沒受到懲罰還被嘉獎
    美蘇冷戰期間也出現了很多類似於「無間道」的故事上演,大國之間的博弈比影視劇還要精彩得多,但是兩國之間進行著軍事競賽、經濟較量,雙方之間的從冷戰到之後的摩擦也讓很多人見證了兩國之間的對抗,其中一位蘇聯上校竟然在3個月內進行了2次叛逃,這樣的高職位人員的背叛在當時並不是多見的,這樣的人失蹤讓蘇聯這邊很著急,如果他真的倒向了美國那邊
  • 「廚房政治」談笑間改變蘇聯
    目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任教的俄羅斯文學教授格雷戈裡·弗萊丁,就是在「共產主義公寓」中長大的。上世紀40年代,他與另外10戶家庭住在距克裡姆林宮只有5個街區的房子裡。他告訴NPR:「我家的鄰居是在太平間清洗屍體的人,有兩間屋子的主人是克格勃;還有一個女人,她的丈夫因為從供職的麵包廠偷麵包,在牢裡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