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候,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竊聽器有多先進?

2020-12-24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竊聽器是特工在情報搜集時重要的特種裝置,在很多影視劇裡,二戰時候的竊聽器,即使是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都很先進。那麼當時的竊聽器到底有多先進?

竊聽器是特工在情報搜集時重要的特種裝置,在很多影視劇裡,二戰時候的竊聽器,即使是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都很先進。那麼當時的竊聽器到底有多先進?

有這樣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受到了影視劇的誤導。竊聽器這種東西,一點都不神奇,二戰時那種有線竊聽器,現在只要把技術原理講一遍,幾歲孩子都可以做出來——你到拼多多花一、二十塊錢,買個最便宜的座機電話,插好自己家電話線,把話筒拆下來,把拾音器後面的線接長,可以裝到你前後左右任何地方,再用手機撥通你家電話,把座機保持接通狀態,你就拿著手機聽吧,只要有人在話筒邊講話,你就能夠聽的到。還要再專業一點,就自己買個播放器,接個麥克風出去當竊聽器,那就用不著電信幫你轉,這差不多就是二戰時的專業竊聽器了,只不過效果遠比二戰時的竊聽器還要好,二戰期間無論那方的竊聽器,接線超過百米,那聲音真的就沒法聽了,所以特工們總是要儘量找一間離目標最近的房間,來安裝竊聽接收設備,如果是重要的情報,還會接上一臺鋼絲錄音機將竊聽到的對話錄下來。

現在好了,要是沒有法律保護,隨便找個音響發燒友,用現成的民用器材,花不了多少錢,都能接出通過半個城市的麥克風,聲音質量還不會差到那裡去,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厲害之處。這些還只是說非要高仿抗戰時期竊聽器的路數,要是可以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那現在的從民用針孔攝像頭,到超距拾音器,無線、遙控、智能,加無人機一起用還帶會飛,平凡如你我,都能吊打二戰時的特工高手。

以前老式竊聽器,二戰時用的沒機會接觸過。冷戰時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最初的無線紐扣麥克風是見過的,老式電子手錶裡紐扣電池那麼大,以前人談話都喜歡在一個桌邊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說話,桌上還喜歡放點裝飾,檯燈啊、小雕像啊、插著塑料花的花瓶之類,竊聽器就是放在這些東西裡面,然而到八十年代,真正兩個特工這麼坐著談話,交換情報,他們都懶得檢查一下邊上的飾品,只需一邊小聲講話,一邊不停用勺子攪拌自己杯子裡的咖啡,或者不停的用指甲彈茶杯就行,這種人為製造的雜音就足夠幹擾竊聽器材的拾音效果,讓竊聽者抓耳撓腮干著急上火,什麼都聽不清,這已經是比抗戰時竊聽器材先進近半個世紀的器材了。

從這點來說,倒是最初的無線竊聽器材,還不及二戰時有線器材呢,不過現在又差不多半個世紀過去了,而這近半個世紀,恰恰是電子信息革命大爆發的半個世紀,其成果就是現在只要還能買點錢的元器件,隨便組裝,都能裝出遠超抗日時期的竊聽器材,不過非要抬槓說只許裝必須用無線網絡功能的,還非要穿越到沒WIFI的二戰時期用,那到真沒那時特工們的器材好用。

所以,二戰時期哪裡有什麼先進的竊聽器。

所謂的竊聽器其實只有兩種:

第一種是有線竊聽器。這玩意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有線錄音設備,只是將喇叭做的很小。在電影《風聲》中,裘莊其實是日偽特務機構用於監視嫌疑人的地方。所以,五個嫌疑人居住的房間,到處都是這種早就安裝好的有線竊聽器。由於它們是有線竊聽器而且體積比較大,真正的特工老槍和老鬼,都不費吹灰之力的發現了。他們為了躲開竊聽器說話,老槍和老鬼上演了一出醉酒色狼進屋試圖非禮美女的好戲。期間,兩人配合將三個有線竊聽器,全部貼上膠布,使得竊聽器失靈。由於當時技術落後,竊聽人員只是認為是信號不好。兩人在幾秒內交談完以後,再將膠布拆掉,神不知鬼不覺。這種就是二戰時最常用的竊聽器,不過特工顯然沒法隨身帶著,總不能拖著一根線。

第二種是無線電竊聽器。這種主要就是竊聽無線電報的設備,其實就是一臺無線電接收機。然而搞笑的是,其實竊聽無線電報是很容易的,甚至都談不上「竊」,無線通訊在整個空間都是開放的,只要你找到頻率,就可以接收。但這又有什麼用?各國的無線電報一定都是要加密,想要解密是千難萬難的,單純竊聽或者更確切說是收聽,根本就是毫無意義。

那麼可以隨身攜帶的無線竊聽器呢?對不起,這個時候還沒發明。

當時,即便是裝備最先進的美軍,用於戰地通訊的無線電步話機,童話距離僅有1公裡,可你知道就這種步話機體積有多大嗎?就跟十四英寸電視機差不多。

二戰時期的無線電設備都體形巨大,耗電也相當高,當時代表了最高技術水準的摩託羅拉電臺也得大包小包的背一堆磚頭,像現在這樣,往小旅館裡塞個微型探頭就能進行wifi實況?根本不可能的。真正的竊聽大時代是那還得冷戰以後,各種間諜大行其道,間諜設備也突飛猛進。

二戰時的竊聽器根本沒有電子化,那年代連個發光二極體都已經算是高科技了,非要竊聽,則必須在房間裡預先埋設有線竊聽器,其原理類似電話。

二戰結束以後,盟軍在關押德國原子科學家海森堡等人的時候,就在牢房裡事先布置了相當密集的暗藏式竊聽器,以監聽他們的談話,從他們的交談內容中獲得情報。

顯然,這種諜報監聽系統是不可能用在四處「暗戰」的特工身上的,實際上一直到冷戰末期甚至現代,人們依然在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監聽。

有線監聽最大的問題是布設太麻煩,工程量又大,所以只能用於固定的,預設好的監聽場所。

還有一種類似的方法,是在電話機上做手腳,將關鍵電話線分一條出去,這樣便可以直接監聽對方的電話通話。但這招其實更難,因為特工幾乎沒辦法去秘密進行搭線。

比如1916年德國人的「莫利茲」竊聽器就屬於這種搭線裝備,德軍工兵們會在黑夜爬出塹壕,然後悄悄的將「莫利茲」的通電銅板埋在英軍電話線附近,對野戰電話進行竊聽。

二戰時,日本一些特務機關也布置過專門的監聽室,但這種設備更簡單,它們僅僅是一些在隔壁能貼牆集音的銅管和大喇叭而已。

還別說,在一些間諜工具中,「聽診器」也是個可用的竊聽裝備,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人耳朵還是靈敏不少。

在聲音竊聽之外,更多的是使用「礦石收音機」對無線電信息的監控,這種技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出現了。採用礦石晶體為核心的原始收音機,不需要電源即可工作,相當的隱蔽。

那時候的無線電沒有現代的加密措施,所以只要接收到無線電信號,剩下的就只有密碼破譯。

二戰時像德軍潛艇通訊、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通訊,都曾經被盟軍接收到,洩露了無數的戰場信息,但它們並不需要通過特工來竊取。

二戰時最著名的,也最先進的竊聽案當屬蘇聯對美國竊聽的「金唇」(The thing),1943年時,蘇聯開發出了一種名為「金唇」的高靈敏震膜竊聽器。它不需要電,只要能震動就行。它將收集整個房間的震動,而蘇聯特工會在附近用一個專屬的接收器進行照射收音。

1945年雅爾達會議期間,蘇聯人將「金唇」放到一塊木雕的美國國徽中,送給美國大使卡裡曼,由於這個國徽做工十分精巧,所以卡裡曼非常喜歡,就掛在自己辦公室。蘇聯特工在大樓對面的民居裡安裝了接收器,為了保密,整棟樓都換成了克格勃的人員,扮演成居民過著正常的生活。

這塊木雕國徽在四任大使期間一直都沒被發現,讓蘇聯人竊聽到了無數的秘密,但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53年仍然發現了它的秘密,美國人當時沒有聲張,他們借著此物透露了不少假消息,然後在1960年的聯大上拿著掏出的「金唇」狠狠羞辱了蘇聯人一番。

「金唇」行動已經代表了那個時代竊聽技術的最高水準,它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二戰的戰場上的,如果有,那就是扯淡。

實際上,真正最好用的「竊聽器」往往不是那些設備,而是美女,美人計幾千年來就沒有不靈的,隨隨便便就能套取大量信息。

二戰時許多美女間諜就守在街頭和咖啡館裡,她們扮演成妓女、酒吧女、寂寞女生、街頭的女神、白富美,用各種套路與那些海上憋壞了的水手套近乎、談戀愛、上床,然後扒拉出各種船隻出入情報。

等這些零零散散的情報被發走並合併後,輪船和戰艦可就慘了,等待他們的會是潛艇、巡洋艦、戰機的攔截。所以水手們留下了一句話,這句話還被印成了海報——「Loose lips sink ships」,意思就是鬆懈的嘴巴會沉船!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的竊聽器,沒有無線網絡為什麼這麼厲害
    戰國時代的《墨子》一 書中,就有關於竊聽器的記載,不過當時還沒有竊聽器一詞,書中管它叫 「聽甕」。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陶器,它的形狀是大肚小口,成語裡的請君入甕、甕中捉鱉就是這種甕。使用的時候,把它埋在地下,然後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人用耳朵貼到上面,就能聽到很遠的地方傳來的馬蹄聲。
  • 竊聽器發展史:從收音機到網際網路(圖)
    竊聽器這隻「bug」(竊聽器的英文為bug,與臭蟲為一個單詞)的歷史並不算長。初級竊聽裝置早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並在二戰期間才開始逐漸成為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選擇之一,但它真正成為間諜情報領域的常備工具,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才開始。
  • 【技術反竊密裝備篇】—無線信號探測器
    無線信號探測器 主要用於跟蹤、定位帶有無線發射裝置的竊聽器、針孔攝像頭。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正常信號幹擾,工程師設計了基站過濾器; 4、探測器有三種模式。一、搜索模式,即搜查模式。二、警衛模式;三、聲音刺探模式。
  • 《王芳回憶錄》:所謂"竊聽器事件"
    所謂"竊聽器事件"  在這裡,我講述一下在"文化大革命"中轟動一時的所謂"竊聽器事件"。  1968年3月18日,江青在接見浙江造反派時,點名誣陷浙江省公安廳。她說:浙江省公安廳"在屏風後頭(毛主席住地)搞竊聽、偷聽和秘密錄音。"
  • 迷你竊聽器網上熱賣鄭州有售 銷售購買均涉嫌違法
    昨日,記者在河南科技市場暗訪發現,創新大廈和賽博數碼港多家賣錄音筆等設備的櫃檯,都在暗中銷售竊聽器,產品價格大多在300元左右。   在創新大廈內的一家銷售錄音筆的櫃檯前,記者試著詢問商家是否有竊聽器時,櫃檯裡面的一名年輕男子先是告訴記者現在不讓賣了,猶豫了片刻後,又從櫃檯下面拿出了一個小盒子,告訴記者裡面裝的便是竊聽器。
  • 無線網絡無線AP方面的知識點
    AP相當於一個連接有線網和無線網的橋梁,其主要作用是將各個無線網絡客戶端連接到一起,然後將無線網絡接入乙太網,從而達到網絡無線覆蓋的目的。「控制器+瘦AP+路由器架構」一般用於無線網覆蓋,因為在AP數量眾多的時候,只通過控制器來管理配置,會簡化很大的工作量;胖AP(FATAP):業界所謂的胖AP,也有人稱之為無線路由器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
  • 家裡沒有網絡布線,只要滿足2個條件,無線網絡也可全覆蓋上網
    無線網絡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人提出疑問?如果說家裡沒有網絡布線,只是採取無線網絡的上網方式,是否能做到電腦和手機的全覆蓋上網。其實即使家裡沒有網絡布線,只要滿足2個條件,無張網絡也可以在家裡全覆蓋上網。可以說無線網絡是一個比有線網絡更便捷的智能家居方式,隨著5G網絡的全面布居,智能家居也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主流趨勢,也就離不開無線路由器的使用。那麼一個智能家居的時代,就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無線網絡來支撐。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一款性能強勁的無線路由器,以及一個穩定的WiFi網絡信號,才能保證無線網絡的全覆蓋使用。
  • 探測+鎖定,兩招揪出針孔攝像頭、竊聽器、定位器
    從近年新聞上報導的多起「偷拍門」、「監聽門」事件中可以看出,在平常生活中我們任何人都有被偷拍、被竊秘的風險存在。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偷窺他人的欲望」。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偷偷愛著你…的隱私。比如這幾起偷拍案例。。。
  • 蘇聯與美國之間諜戰有多猛?克格勃:CIA在我家床下裝竊聽器
    一大早蘇聯人就出門了,結果走到車庫的時候發現車鑰匙忘記帶了。他下意識地轉身返回住宅去找鑰匙了。結果剛回到臥室內,上校發現自己的床底下露出一雙大碼的皮鞋!那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太投入了,甚至連蘇聯人開門聲都沒聽見。他正在忙著在床底下裝一個什麼東西,亞歷克斯畢竟是老江湖了(他官拜KGB上校不是走後門的)。他踩著地毯,躡手躡腳地在床頭櫃拿起鑰匙就溜了。
  • 無線路由器的 WiFi 網絡到底有多少帶機量?
    用來衡量無線路由器性能的參數很多,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值那就是帶機量。顧名思義,無線路由器的帶機量就是指無線路由器在維持網絡正常的前提下可以同時接入多少臺設備,一般來說高端路由器的帶機量應該是要多於低端路由器的,企業級路由器也是應該比消費級路由器更多的。
  • 柯營稱有竊聽器 臺灣警方找到市話跨接器
    東南網11月5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無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陣營4日聲稱辦公室發現兩個竊聽器,警方接獲報案今晨查看現場。柯營發言人簡餘晏說,警方現場初步偵測未找到竊聽器,目前找到一條「市話跨接器」。柯文哲競選總幹事姚立明4日晚間表示,政策辦公室內發現兩個竊聽器,已報警處理。臺北市刑警大隊4日晚間11時47分接獲柯辦報案,警方隨即在20分鐘後抵達現場,包括市刑大及大安分局警員都在現場進行蒐證。柯辦發言人簡餘晏和柯營黨政平臺秘書長、「立委」李應元也趕往現場處理。
  • 法律禁售竊聽器 媒體:網上化身GPS定位器出售
    在多家網店中,此類商品均被稱為「微型GPS定位器」,但是在頁面介紹中卻改稱為「跟蹤器」、「竊聽器」等別稱,價格大部分在百元左右,功能多、待機時間長的會稍貴一些,在千元左右。一些店內的跟蹤竊聽器銷售十分火爆,記者在成交記錄中看到,30天內售出上千件的店鋪不在少數。甚至一些網店還出售「定製」服務,可以將竊聽跟蹤手機卡偽裝成各種樣子,常見的有杯子、鞋子、項鍊、手錶等。
  • 異構無線傳感網絡 對橋梁健康監測有什麼價值?
    然而,受環境侵蝕、材料老化、疲勞與突變等災害因素的耦合作用,不可避免地導致結構和系統的損傷積累和抗力衰減,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引發災難事故。為了保障結構的安全、可靠,結構健康監測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2764.htm
  • 微型竊聽器鄭州有售 插入SIM卡便能輕鬆竊聽
    竊聽器,這個看上去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卻真實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記者調查發現,在鄭州市場上僅需幾百元便能輕鬆買到迷你竊聽器。這樣的竊聽器,到底賣給了誰?商家銷售竊聽設備是否違法?昨日,記者在河南科技市場暗訪發現,創新大廈和賽博數碼港多家賣錄音筆等設備的櫃檯,都在暗中銷售竊聽器,產品價格大多在300元左右。在創新大廈內的一家銷售錄音筆的櫃檯前,記者試著詢問商家是否有竊聽器時,櫃檯裡面的一名年輕男子先是告訴記者現在不讓賣了,猶豫了片刻後,又從櫃檯下面拿出了一個小盒子,告訴記者裡面裝的便是竊聽器。
  • 印度砸重金800億買空軍一號,遭政客炮轟,印媒擔心機上被裝竊聽器
    儘管沒有搭載任何攻擊性武器,但空軍一號搭載的防禦系統卻能抵禦飛彈的襲擊。另外,機上的通訊系統先進又安全,不用擔心被黑客攻擊和竊聽。哪怕附近有核彈爆炸,也不會對飛機上的通訊系統造成幹擾,在緊急的情況下可以充當臨時的指揮中心。據了解,美國「911」事件發生時,當時的美國總統就是坐在空軍一號上進行的相關指揮。
  • 古代的竊聽器原來是這樣,在戰爭還立下不少功勞
    古代最原始的「竊聽器」, 是用罐子做成! 在攻城戰時有奇效現代的科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的,為了人們的顎安全,也是有監控器和竊聽器等等這些防盜工具。現在的竊聽器甚至可以隨身攜帶,在一戰時期竊聽器裝備就已經出現,而且也成為了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重要工具,在20世紀50年代,竊聽器這類技術才得到了突風猛進的發展。其實在2500年前,竊聽器就已經出現了,那個時候古人稱之為聽甕或者是罌聽,如果要讓大家猜一下古代竊聽器的材料是什麼,我相信大家肯定猜不到。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戰機就有十多萬,坦克裝甲車就超過五萬輛,超過16門火炮為戰場提供了火力支撐,對陸、對空領域的力量超強。在進行二戰時,德國的武器裝備不僅質量好,而且技術先進,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款武器。不僅種類豐富,而且耐損度非常高。相較來說,很多盟軍的裝備除品種稀少外,武器的質量也存在很大差距。在進行高端裝備的比較時,德國在研製這方面的技術水平也非常高,發展速度也是極快的。全球第一款且在實戰中進行運用的巡航飛彈,就是德國的v1系列飛彈。
  • 如果二戰的時候德國沒有跟蘇聯打仗,英美還能光復歐洲大陸嗎?
    希特勒上臺後到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幾乎侵佔過歐洲的所有國家(除中立國瑞士),北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國,只有蘇聯和英國是沒有被滅掉全境的國家。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準備不足的時候就開始發動對蘇聯戰爭,其實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蘇聯有德國需要的物資和資源,當時中東還沒有發現石油而蘇聯是當時世界上石油儲存量最高的國家,還有個原因就是當時在東三省的關東軍答應希特勒牽制蘇聯,所以希特勒就算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對蘇戰爭,妄想六個月內在冬季之前結束對蘇戰爭。最終狂妄的希特勒以失敗告終。
  • 厄瓜多駐英大使館發現竊聽器 軍情5處有嫌疑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厄瓜多駐因果大使館內發現竊聽器,厄方呼籲英國當局幫助調查。厄瓜多外長裡卡多•帕蒂諾7月3日對記者表示,厄瓜多駐英大使館內6月14日發現了「間諜麥克風」。該麥克風被藏在一個插座裡的白色盒子內,盒子的一部分還被書架擋住了。帕蒂諾稱,對此「我們表示嚴重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