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火急火燎的給我打電話,問我南南斷奶的時候有沒有生病或者不舒服。
在得到我的否定回答以後,她說她家娃斷奶才一周,就已經拉了三次肚子了,讓她特別自責,感覺不該這麼早給孩子斷奶。
「斷奶和拉肚子有啥聯繫?」我問。
「別人說孩子斷奶以後都會生病啊!」
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小區的媽媽群聊天,有位剛給娃斷奶的媽媽也是說,她家的孩子兩歲一共發過兩次燒,還都是在家自己退的燒,從沒去過醫院。可是斷奶才一個月,就已經發了兩次燒了,並且孩子狀態不好,去了醫院。
為啥剛斷奶的孩子都容易生病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大家都知道,母乳中不僅含有非常多容易被孩子吸收的蛋白質、乳糖和礦物質,同時也富含各種免疫活性物質,可以有效的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母乳中的乳鐵蛋白,可以有效地預防孩子各種感染。
免疫因子SIgA則是腸黏膜的保衛者,可以有效阻止各種病菌侵入細胞。
免疫活性細胞,可以吞噬和殺滅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預防各種疾病。
特異性溶菌酶,可以幫助消滅細菌、病毒和真菌等等。
可是遺憾的是,雖然母乳好處多多,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很多活性成分並無法被模仿添加到配方奶粉中。
因此孩子斷奶以後,這些天然的免疫成分來源就被中斷了,加上斷奶後的孩子活動能力都有所加強,入口的病菌更多,因此會格外容易生病。
如果孩子斷奶過早,那麼孩子的消化系統還處於發育不完善的階段。
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不懂得科學餵養的知識,盲目給孩子添加不容易消化吸收的輔食或者不注意飲食衛生,都非常容易誘發孩子的胃腸道方面的疾病。
很多孩子斷奶前,家長沒有幫其適應奶粉或者沒有養成良好的輔食進餐習慣,會導致斷奶後孩子進食量減少的情況,進而出現營養攝入不良的情況。
還有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過量餵養,導致孩子消化不良。
還有很多家長沒有仔細學習科學餵養的知識,不知道按照正確順序給孩子添加輔食,或者新食材加入也不知道要觀察,因此導致各種過敏狀況頻出,甚至導致孩子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部分家長給孩子斷奶比較隨意,沒有給孩留出思想準備的時間,突然強制性斷奶,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處在一種緊張、難過的情緒下,也更容易生病。
斷奶也是講究方法的,用對方法,溫和斷奶很容易。
後面我會詳細說說我家三歲高度戀奶男娃是如何不哭不鬧順利斷奶的。
一般來說,斷奶要儘量避開冬天、夏天。
因為孩子的呼吸防禦和皮膚調節機制也沒有完全發育完善,冬天和夏天室內外溫度差異過大,孩子失去了母乳的屏障,各種病原微生物就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生病。
另外,如果孩子生病、打疫苗或者住所有變動、看護人有變化的情況下,都不建議斷奶。
斷奶後的孩子生病,大都是因為這些原因。
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原因大部分都是由於家長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導致的,也就是說,只要家長用心,這些情況完全都是可以規避的。
我家的孩子非常順利的度過了斷奶期,結合我的斷奶經驗,給準備給娃斷奶的家長几點建議,希望我們的寶貝都能順利斷奶,不要生病。
斷奶是媽媽和寶寶兩個人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無權幹涉,包括寶爸。
寶媽想什麼時候結束母乳餵養,都可以。
但是建議寶媽一定要提前做好計劃,避開上面說的那些不利於斷奶的情況,同時也儘量選擇能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時間。
我是今年三月給孩子斷奶的,當時他已經3歲。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一方面是因為他9月就要入園了,另一方面我考慮到,孩子斷奶,心裡肯定會有失落,這時候需要家長給與更多的陪伴與安撫。
疫情在家,正好可以幫助他順利度過這段時間。
如果斷奶期間,我白天還去上班,孩子身心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就把斷奶時間大體定下了。
現在常用的斷奶方法有哪些?說一下我身邊的媽媽使用的方法吧。
有個媽媽是在乳房上抹了點苦膽,孩子吃了一口就拒絕再吃了,但是後面一周,孩子一想吃奶就哭。
還有個媽媽是趁著去歐洲出差一周的時間,順便把娃的奶斷了。
還有個媽媽就是硬抗,不給孩子吃,孩子哭了兩晚以後,也默默的接受了。
這幾種方法是比較常用的方法。
孩子很小就斷奶和真正的自然離乳是很少的,大部分孩子斷奶的時候都已經有自我意識了,上面幾種方面都非常容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現在比較倡導的方法是引導離乳。引導離乳有幾點要格外注意:
1、媽媽要給孩子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留出緩衝的時間。
2、斷奶期間要堅定,不要反覆。
3、斷奶期間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我家男娃屬於高度戀奶型,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斷奶障礙,那就是奶睡!
所以給他斷奶前,我的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是沒辦法,既然決定了,還是著手幹了。
我是這麼操作的:
1、首先,我給他編了一個奶精靈的故事,告訴他奶精靈有照顧小朋友的任務,任務結束就要回家去找媽媽了。
2、拿來日曆,標了個兩周後的日期,告訴他奶精靈還有兩周就走了,因為不是馬上斷,他也很容易接受。
3、接下來兩周,每天我們都劃日期倒計時,直到劃好的那天。
4、日期一到,就按照計劃不給他吃奶了。
本來我還是挺擔心他耍賴的,但是結果沒想到,他真的不哭不鬧,只有前兩天晚上夜醒了因為不清醒又沒有安撫入睡,大哭兩次。第三天就好了,晚上醒了也是翻翻睡了。
孩子愛生病,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抵抗力和免疫力跟不上。
免疫力和抵抗力哪裡來?各種營養素和微量元素裡啊。
所以,斷奶後,避免孩子生病,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營養攝入與吸收。
1、挑選一款適合寶寶的奶粉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因為不同品牌奶粉的成分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孩子的接受度會有差異。有的孩子甚至會對某個牌子的奶粉過敏。
因此在斷奶之前,一定要提前選好一款寶寶喜歡又不會過敏的奶粉,並且最好在斷奶前的兩周就開始混合餵養,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2、家長要及早儲備科學餵養的知識,不要臨陣磨槍
給孩子最充足、均衡的營養,並不意味著我們給孩子吃的東西越多越好,因為孩子的營養狀況不僅要看攝入,更要看吸收,攝入的營養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
只有提前學習相關的輔食搭配知識,才能保證給孩子吃的東西高效吸收,達到1+1>2的效果。
孩子斷奶以後,6個月—12個月仍然以奶粉為主,輔食主要起到補充的作用。到了孩子1歲以後,輔食慢慢的成為主食,在孩子的營養攝入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長想保證孩子充足的營養、提高孩子抵抗力,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我給大家推薦一本自用的輔食書《輔食每周吃什麼》,這本書也是著名的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推薦的。
市面上輔食那麼多,為啥推薦這本呢?
1、這是一本著眼寶寶營養攝入,有專業知識託底的功能書
市面上輔食書很多,但是很多作者其實並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只是自己經驗的集合。
但是這本書最大的優勢就是,作者是一名公共營養師,同時也是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的臨床醫生,所以說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
因此在書中也是給大家介紹了很多兒童營養的專業知識,讓媽媽們不僅知道如何吃,還知道為什麼這麼吃。
2、這是一本從0開始,循序漸進的輔食書
這本書從添加輔食第一天開始,以周為單位,教家長給孩子添輔食,加啥食材、做啥食譜,一目了然,一共215道食譜,天天不重樣。
我覺得做周計劃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我一直堅持做到孩子兩歲。
3、這是一本老人家也能看得懂的書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
老人吧,都不太重視科學餵養,也不懂得如何科學餵養。給她們看太專業的書,她們又看不懂。
這本書就真的是手把手教了,只要給老人講明科學餵養的重要性,讓老人跟著做就行,實在不行還有視頻演示,沒有學不會的。
真的別讓孩子再跟著老人天天吃饅頭、吃麵條、喝粥了,老吃這些沒營養的東西,何來抵抗力?
做好計劃、溫和斷奶、科學餵養,這些都做好了,孩子斷奶也肯定不會生病,而且也會打下一個很好的身體基礎。
這本輔食書現在只需49.8,一頓肯德基的錢,至少可以用3年,每年也就16塊錢,卻可以給孩子最科學的餵養,怎麼看都很合適。如果感興趣,直接戳下方即可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