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媽媽那一輩的人(70年代)來說,婚姻裡面一定要有個孩子。
因為作為女人們,她們認為有一個孩子就可以拴住自己的丈夫,
有了自己的親骨肉。自然責任感會多一些,對家庭也會更重視。
雖然那個時候的觀念很多人都有了變化。
但是真正在婚姻裡面,沒有孩子的情況,可以維持長久的真的不多見的。
最近收到的粉絲來信的人中,有一個人讓豆媽最為印象深刻。
她是一個已婚婦女,卻不是一個媽媽。
這個網友名字叫小白。因為看我的文章比較多,都是關於家長裡短,教育孩子的問題。
忍不住給我來了一封這樣的信:
同樣為了方便敘述,用第一人稱來介紹:
我今年是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已為人妻,但卻不為人母。
說到這裡,一定有很多人說我為什麼還沒有要孩子。
年紀越來越大,再不要就生不了。
這樣的話已經快把我的耳朵磨出繭子了。
至於為什麼不想要孩子。
我也一時說不清楚,27歲便和現在的老公結婚了。
我從小是和父親長大,因為出生時,媽媽因為生我難產沒有保住命。
真是難產,因為當時算是出了醫療事故,根本沒有保住大人還是孩子之說。
因為我也是死裡逃生,快要放棄我時,發現我哭出了聲音。
父親便把我抱回了家,回家以後,父親就似乎變成了啞巴。
在我的記憶裡面,似乎永遠能夠記得父親看我的那個眼神。
冷靜又傷感的,也許因為想起我的母親了吧。
長大以後,我有了自己的生活,父親也慢慢釋然了,每年的逢年過節都會去媽媽的墓地上說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大學畢業以後,就認識了老公,我們都不會那種會甜言蜜語的人,都覺得是自己想要的那個人,就在一起了。
很快就結婚了。
老公的父母和我的父親都很高興。
雙方長輩都覺得我們倆互相都有了依靠和著落。
結婚後一年,看我們沒有動靜,老公的父母特意從外地趕過來。
老公說:他爸媽兩人站在一起出現在他面前,還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老夫妻倆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一個另外成家立業了,另一個天天和自己的閨蜜團到處旅遊打卡。
他們共同的羈絆就是眼前的兒子。希望能夠早日有一個孩子。
但是老公面對長輩的「逼迫」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戰術。
把父母遊說的竟然說出了:「你們開心就好,以後實在不行就一起住養老院。」
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是對老公的能力「刮目相看」。
老公是一家公司的項目經理,我呢!做的室內設計。
說不生孩子,有時候真的是因為忙到飛起。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兩人心照不宣,不是太想要孩子。
我還害怕生育,每次都可以想到母親的陰影。
而老公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受夠了父母因為管教孩子,家務瑣事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
他對於教養孩子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是做父親的料。
對於女人,生育教養孩子的恐懼很多人會理解。
但是對於男人,傳統的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思想,竟然半點沒有影響自己的老公。
有時候,自己會一度認為老公是一個奇葩。
因為老公從小缺失的安全感,他經常會問我,有一天會不會離開他,會不會不愛他了。
我說的最多的話幾乎就是「我愛你,我們會一起老去」
但是作為女人,面對現實的時候,總會有一絲這樣的憂慮。
沒有孩子,和老公之間唯一的紐帶都沒有。
以後等自己年老珠黃了,而老公卻是正當年,越老越吃香。男人四十還是一枝花呢~
曾經在結婚的第二年,糾結過這樣問題。
後來把這個問題告訴老公。
老公二話沒說,第二天就領我去了房產公證處,把房子上面的名字都改成了我一個人的。
然後把自己的工資卡也交到了我手上。
告訴我說:「以後就跟著老婆混了,老婆的家就是我的家。」
聽到這樣的話,忍不住流淚了。
他給了我最樸實的安全感。
我今年32,老公35。
2套房,2輛車,有各自的工作,有共同的存款。
但是遺憾的是,沒有一個孩子,自己經常會陷入糾結。
但是老公說,他會尊重我的意見。
他說只要我想要孩子,他就會要。但是前提是不能忽略了他。
看著老公認真可愛的樣子,也覺得老公並沒有做好一個父親的準備。
而自己也在糾結是不是因為陷入中年危機才會想要一個孩子。
要了孩子的生活,真的會比我們現在更好嘛?
未解之謎,只能順其自然,希望自己不要再這麼糾結。
聽完小白的講述,我們可以看出因為兩人各自的童年陰影都對自己留些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希望我們能夠對生養下一代,有更多的思考。
不是生即是父母,孩子的教養是我們肩膀上一輩子的責任和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