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名美國兒科醫生的抗疫日記(九):每天都會發生意外事件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導埃菲社自5月5日起,開始連載一位名叫科琳·菲茨派屈克的美國兒科醫生寫下的與成千上萬醫護人員奮戰在美國紐約州抗疫第一線的所見所聞,記錄了她在抗疫中的真實感受,現刊發她的第9篇日記,內容如下:
美國ICU日記之九:每天都會發生意外事件(埃菲社5月13日文章)
5月13日
每次輪班結束,我都脫下防護裝備,把工作服留在醫院清洗。一回到家,我就會馬上清潔汽車內部,洗衣服,然後洗澡。紐約州重症監護室的大多數醫護人員下班後都會走這樣一個流程。
我通常早上來到長島塞奧西特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替換夜班的同事。隨後一整天的工作就開始了。雖然一早就會接到當天的任務,但這個工作任務單從來都不是固定的。
我抵達重症監護室後第一件事就是列印患者名單,並逐個記錄呼吸機的數據,然後對每名患者的用藥、化驗結果和X光片進行評估。
我會儘快完成任務,以便及時參加會診。與會者通常包括肺科醫生、重症監護室的其他成員,還有一名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的遠程醫療服務專業人員,以及營養師、社會工作者和藥劑師。在一般情況下,會診都應該是面對面進行的,但為了避免暴露在可能存在新冠病毒的環境內,目前我們只能遠程交流。
會診結束後,我們會根據與會專家的建議,對呼吸機進行調整,查看臨床報告,以期收到更好的療效。
這些工作計劃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病情危殆的患者,因此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數。患者的血氧水平可能急劇下降,呼吸機通氣管可能意外錯位,患者還可能突然出現低血壓或心率過速……每種情況都必須立即處理。
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意外事件,如果某天風平浪靜反而顯得「不正常」了。雖然這讓我疲憊不堪,但我還是挺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