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1號樓頂層加層在黑色幕布下偷偷進行。
小區1號樓頂層被堵住的消防通道。
小區較為簡單的頂層利用。
小區13號樓的頂層加蓋已初成規模。
小區15號樓的頂層儼然一個生活區。
寧德網消息 在東僑經濟開發區水岸陽光小區,細心的業主發現,小區中的好多幢樓樓頂平臺被強佔。原本只有18層的電梯房,如今不少居住在頂層的業主強佔了平臺,違章搭建了一到兩層的「樓上樓」。對於部分業主違章搭建、阻斷消防通道、破壞避雷設施等行為,其他業主們既感到不滿又擔心安全問題。9月29日,記者走進水岸陽光,調查該小區樓頂違章搭建現象。
居 民
樓頂加層現象普遍
水岸陽光小區有十幾幢商住樓,每幢樓的樓頂平臺並非平坦,而是有著獨特的設計,石樁、承重牆、水泥橫杆等。然而,部分頂層業主卻利用這些構件違章加層,欲掩人耳目。
「原來只有18層的電梯房,卻在樓頂平臺上加了兩層,如今,複式兩層樓變成了四層樓,這顯然會破壞房屋原有的承重。」該小區1號樓一位業主憤憤不平地告訴記者,違章加層者在施工中不僅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而且在加層的過程中還破壞了避雷針的導電線,阻斷了頂樓的消防通道。
為了詳細了解情況,記者來到小區1號樓的1801室。只見該房大門緊鎖,多次敲門後,始終未有人員應答。無奈之下,記者只得沿著安全樓梯走向樓頂查看究竟,不料卻在樓頂安全門處被攔住了腳步,1801室業主已將通往樓頂的安全門完全封閉。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1號樓對面的3號樓樓頂進行觀察。只見1號樓1801室樓頂處確實已在露臺上加高了2層,而加高的部分如今已被一塊巨大的黑布遮擋。遠遠望去,依稀可見房內工人們正忙著施工,切割金屬濺起的火花格外顯眼。
「他們每天偷偷躲在裡面施工,只有戶主來了才開門,其他時間不要說我們這些業主,即使物業和城市執法局來也都裝作家中沒人。」該業主說。
雖然1號樓中不少業主已聯合向物業、城市執法等單位投訴了1801室業主違章加層行為,但兩個多月過去了,違章加層施工始終沒有停止,如今工程已接近尾聲。
記者發現,在該小區內樓頂加層的現象並不是個例。在該小區的15號樓,打開頂層平臺安全門時,映入眼帘的是被隔成三間的加層,每間房的門口放置著鞋子,還擺放著花草,儼然一副生活區的模樣。事實上,在該小區的頂層業主中,少數業主將樓頂改造成樓頂花園,而其他一些頂層業主則將樓頂進行了充分的「合理利用」,違章搭建一至兩層。
物 業
無執法權監管難
「對於頂樓業主加層的問題,我們也很頭疼。」水岸陽光小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頂層住戶進行裝修前,小區物業就向住戶發放了《關於室內裝飾裝修的注意事項的通告》,告知裝修應在物業發放的房屋結構平面圖的範圍內進行。
「在樓頂加層明顯違反了通告的要求。」在發現1號樓1801室等頂層業主違章加層行為後,7月20日,小區物業向1號樓1801室業主下發了《違章整改通知書》。《違章整改通知書》中寫著:「貴戶在裝修過程中存在非承重牆外牆開門佔用消防通道,並在屋面露臺上增設頂板,澆灌混凝土增加樓宇負擔,影響整個結構的安全,違反了建設部第110號文件關於《住宅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第五、六、七條。為保證小區樓宇安全和美觀,保障小區全體住戶共同利益,請接到本通知後立即停止施工,並於2014年7月23日前恢復原狀。」
對於這一整改通知,1號樓1801室業主卻不當一回事。小區物業多次聯繫該業主要求其到物業公司進行協商,但該業主始終以在外地辦事不在家為由,不願露面。而當物業管理人員來到該套房勸阻時,也頻頻吃了閉門羹。
勸阻無效,又無執法權,管理有心無力,小區樓頂加層風潮愈演愈烈。同時,其他樓層的業主又紛紛指責物業公司管理不到位……這使得物業公司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無奈之下,今年7月底,物業公司將1號樓1801室業主違章加層行為向市城市執法局東僑執法大隊進行反映。
部 門
進門不易執法難
「今年7月底,我們接到水岸陽光部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反映後,就來到該小區進行現場調查。」市執法局東僑支隊小區執行組負責人陳紹銘介紹,當來到現場時,發現該業主違章建築已達兩層,共計195平方米,屬於擅自動工建設磚混結構,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執法人員當即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要求其立即停止建設行為,並於8月4日到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東僑支隊接受相關事宜調查。
當通知書下發後,市城市執法局東僑支隊的執法人員又多次來到該處對違章搭蓋行為進行了制止,並收繳了一些施工工具。但即便如此,該業主的違章加層行為卻未曾停止。9月,執法局又陸續接到該小區針對樓頂加層的3起投訴,執法人員又多次到現場,但均無功而返。
對於目前該住戶的違章搭蓋行為,陳紹銘表示治理難度很大。他說:「要進入違章搭建的樓層進行執法,必須經過業主家中。可當執法人員來到現場要求進入該房屋時,業主房門緊閉堅決不予放行。雖然樓頂加層屬於違章建築,但套房卻屬於合法的存在,我們又沒強制進入的權利,這給我們執法帶來了很大難度。」
陳紹銘表示,由於市城市執法局東僑支隊是今年4月份才成立,而在此之前,並沒有具體的職能部門負責治理這一現象,使得樓頂違章搭建的現象並不少見,此類投訴案件的處理已成為治理違章搭蓋的一個難點。
「希望能夠多部門一同介入,制定相關政策使得這些違章搭蓋的住房無法進行轉讓和辦理貸款,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制止小區樓頂違建現象的發生。」陳紹銘說。
對於水岸陽光小區樓頂違章加層阻斷消防通道、破壞消防設施等行為帶來的影響,記者走訪了市消防支隊和市防雷中心相關負責人。市消防大隊業務指導科負責人表示,商住樓頂層的消防通道是用於連接同一幢樓內兩側居民區的通道,供火災發生時逃生之用。若被堵住,便等於阻斷了逃生之路。而市防雷中心負責人表示,小區的防雷設施從設計、施工到驗收均有嚴格的程序,此設施對雷電多發季節,保護建築物內部的人與電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建築物的避雷設施被破壞,一旦遭遇直擊雷等,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