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精神病

2020-12-17 正念挖掘工

南懷瑾先生在自己的多部著作裡提到精神病的趨勢。

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症;我想二十一世紀一定會是精神病。這話是真的,精神病將來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開始了。物質文明雖進步,給人類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並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給人類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結果,將來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於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病。——《論語別裁》

今日的世界,由於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如交通的便利,建築的富麗,生活的舒適,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這在精神上來看,也可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中國文化泛言》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姑且習用公元的計程,已經快要到了二十一世紀開始,即將來臨的人類社會中,人們幾乎喪失了人性,完全是「心被物轉」的時代,工商業的科技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形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所以對於孔門心法「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先賢明見,的確有重新認識、從頭反思的必要。——《原本大學微言》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威脅人類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南懷瑾講演錄》

筆者認為,南懷瑾先生的判斷是正確的。現代人大部分不愁吃穿了,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煩惱好像越來越重了。

比如有攀比的煩惱,沒有別人有錢就會被人看不起,怕被別人看不起也是一種恐懼的心理,想趕上別人或超過別人,就會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標,給心理帶來壓力。壓力久了之後,人就抑鬱了。然而,掙錢很多時候是一種競爭的行為,做過生意的都知道,市場資源就那麼多,爭搶市場資源才能賺到錢。爭搶的過程,讓人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會導致心理不健康。而人為了貪婪和攀比,只能去競爭,結果所有人的煩惱越來越多了。人們怎麼就腦子轉不過來彎呢?科技發達了,生產力提高之後衣食無憂,可還是愚痴的去攀比。

人的心理有時候也很可怕,是因為放縱慾望很可怕。慾壑難填,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抑鬱,然而放縱慾望需要資源來滿足,像火燒一樣需要木材,慾火不厭材,而木材是有限的。本來科技發達了不愁吃穿了,可是欲望一旦放縱,生活資源便不夠用了,自己的資源消耗完了,就去搶別人的,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道德經》說: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欲望放縱之後,心態就會變得容易發狂,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 ,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就是心理疾病。

科技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南懷瑾先生的這句話,指出來問題的原因所在。人們通過科技讓物質極大的豐富,可是也打開了人貪慾的溝壑,人如果不能控制好欲望的度,就會掉進欲望的黑洞。往小了說,會導致自身有心理疾病,往大了說,社會是人組成的,人出了問題,社會國家也就出了問題。

精神文明是什麼?精神文明是儒家提倡的禮樂,禮樂的概念很廣,其中有幾個適合現代人的概念是節慾、知足、謙讓。而節慾,是解決很多問題的方法。心和物,心如果被物轉,將讓人和社會煩惱叢生。儒家《禮記》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對未來的預言,驚人地一一應驗
    ,今天的人類,已經走到第三個階段,走過了成、住,快要到壞的階段了。   未來戰爭的目的  未來人類的戰爭是為水的戰爭,很快就要來了。十九世紀對人類的威脅是肺病,二十世紀對人類的威脅是癌症。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全球六十億人口,死在癌症上到底有多少人?數字是不能全部形容的,事實上也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醫學宣傳得太厲害,人類才感覺害怕。
  • 北大六院專家:焦慮、抑鬱、精神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記者 歐陽雲霜)南懷瑾先生預言——21世紀是精神心理疾病爆發的世紀南懷瑾先生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判斷人類社會的趨勢,他說:19世紀,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肺癆病」(肺結核),曾導致人類大面積死亡;20世紀下半葉,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癌症」當時人們談癌色變;21世紀,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
  • 精神的覺醒:別讓自自成為精神病/文/謙誠
    你有沒有發現,整個人類處在一個大變革前夜?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
  • 金觀濤: 今天人類的思想狀態,正倒退回19世紀
    其實,新冠病毒並沒有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和歷史上發生過的傳染病相比,它是微不足道的。但奇怪的是,其對人類思想的衝擊猶如滔天巨浪,並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人們不再珍惜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不可阻擋,許多人的心態似乎回到了十九世紀,而二十世紀仿佛從未出現過。
  •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唯有這個癌不影響患者壽命
    看到這些數字不得不說,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雖然說癌症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有一種癌症的發生卻不影響患者的壽命,它就是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不可怕。許多患者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存活率,都可以達到95%以上,根本不影響日子和壽數。患有甲狀腺癌,並不意味著生命即將終結。
  • 機器人三大定律真的能夠控制機器人不威脅人類生存嗎?
    霍金就曽告誡人類「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招致人類的終結」太空探索技術CEO馬斯克曾發文:」我們需要萬分警惕人工智慧, 他們比核武器更加危險「人工智慧作為與納米技術和基因工程合稱為二十一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之一,掌握了這這些科技就能掌握世界。
  • 英科學家稱高科技或威脅人類生存 滅頂之災不遙遠
    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高科技發展可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人類滅絕、世界末日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從2012年廣為流傳的瑪雅人世界末日的預言,到層出不窮的災難題材影片,這一話題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談資。不過日前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可能最快於下世紀滅絕。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鳳凰佛教 所有宗教不打開大門就是作死 我曾經在香港對宗教人士演講,提到二十一世紀之時,所有宗教的外衣都必須脫掉,所有宗教的大門都必須打開,而且各宗教要聯合起來共同服務,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諦,二十一世紀的文明,才能夠建設。我說也許言之過早,但是你們可記錄下來,將來必定如此。為什麼呢?
  • 21世紀的時代病——精神疾病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21世紀的時代病是精神病!而現代的精神疾病(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已成為癌症等諸多疑難大病的共病!我的《精神疾病三論——腦病論,人才論和社會問題論》(新三論已成為《心病論,天才論和社會論》)與南先生觀點有諸多共性——人類的精神疾病是人類信仰和文化教育出了問題!是社會疾病——信仰危機+法治缺失!
  • 英國科學家稱21世紀末人類只能在南極棲息
    英國政府科學家諮詢團科學家戴維·金日前警告稱,人類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地球的溫室效應,21世紀末將只能在南極棲息。  據韓國聯合通訊5月3日報導,戴維·金教授認為,地球已經進入溫室化時代。他預測,今後的6千萬年地球將處於「第一次高溫時代」,屆時地球上再也不會有包括冰河在內的所有的冰,而亞洲、歐洲、南美、非洲、澳洲等大陸的溫度急劇上升,人類只能棲息在南極。  他說,如果人類不控制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到2100年人類將受到因二氧化碳急增而導致的地球溫室化的影響,直接面臨生存的威脅。  導致地球溫室化的主犯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 ​碎片化的存在:英語文學中的二十世紀圖景
    說到二十世紀,我們會想到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殖民地解放運動,等等。在當時,科技進步和價值信仰體系的崩解,變革著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反映在文學上,二十世紀的創作者更加緊密地把對生命意義的探求和對創作手法的試驗合而為一。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英語作家、詩人、劇作家多出現在一戰、二戰前後,如喬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艾略特(T. S.
  • 無孔不入,塑料對人類健康構成「隱形威脅」
    無孔不入,塑料對人類健康構成「隱形威脅」 2020-12-26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蕭瀚:二十世紀人類的一場劫難——《古拉格群島》閱讀札記
    法意書情—有溫度的書評公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投稿郵箱:cuplpress007@126.com本文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本文作者:蕭瀚本文僅供交流學習,若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二十世紀人類的一場劫難
  • 人工智慧威脅人類?羅振宇推薦的書單讓你理性認知未來
    那麼,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近日,羅振宇在《羅輯思維》通過一列書單,為大家內心中最常出現的四個問題,一一進行了答疑。第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會威脅人類嗎?羅振宇推薦《2001太空漫遊》,該書重點講述了這個問題並給出了分析。
  • 南懷瑾曾多次評價自己一生:一無長處、一無所是
    據說,太湖大學堂在籌建過程中,從選址、踏勘,直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南懷瑾都親自過問,傾注了大量心血。  「南懷瑾和七都這個濱湖小鎮的緣分很深。」當地政府官員介紹,1998年南懷瑾第一次來,便說「將來,到這裡來騎著小驢子讀書修行,一定非常好玩」。2000年,時年83歲的南懷瑾先生,拍板買下當地300畝灘涂。
  • 電影《機械公敵》預測了人工智慧未來對人類的威脅
    影片故事發生在公元2035年,是一個人和機器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智慧機器人已經成為了人類最好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夥伴,並深入到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當起保姆,護理的責任,人們也變得越來越依賴這些先進的科技,人們不會對機器人有任何的防備是因為所有機器人被設計遵守三大定律;一 機器人不得傷害或者允許傷害人類;二,機器人必須在不違反第一條定律的前提下執行人類的任何指令;三,
  • 赫拉利:21 世紀的人類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一期的對話者,是寫下超級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 赫拉利的寫作內容涉及「現代世界」、「21 世紀」、「人工智慧」等等宏大話題,談到是否在書中低估了人類的精神力量,他認為我們將被迫付出巨大的精神代價。 如果你感覺不到你主宰著自己的身體,那麼你就永遠也感覺不到你主宰著這個世界。所有新技術在做的事,就是把我們從自己的身體上拖出來,把我們與電子空間連接到一起。
  • 人類之癌(八)
    天啟四騎士將騎著金性白馬、火性紅馬、水性黑馬、木性青馬把人類拖入戰爭與死亡的淵藪。毀滅周期相生規律同生成周期一樣,但被生者與生者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彼此耗竭。首先是窮金生濫水。金是對他人的關愛,金性根植於親子之愛中。為了孩子將來,父母耗儘自身為資本打工,這其實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卻把心理能量貢獻給了水性。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三十年版權之路
    歐美地區     2002年,引進德國青少年文學院推薦的「彩烏鴉」系列二十種圖書,這套叢書以出色的譯文、一流的文化呈現、持續有效的市場營銷取得巨大成功,印刷了數十次,成為國內引進童書的標杆,全部列入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書目。
  • 南懷瑾老師:中國未來的前途關係人類的前途,國家民族文化的根絕不...
    如何建立中國文化跟人類的文化(還不是世界的文化)合流,開展人類未來的前途,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在我的觀念裡,中國未來的前途關係人類的前途。 到了近一二十年感到我們自己的文化沒有根了。要說接受西方文化,也沒有好好接受,也不懂。事實上,西方文化可以給我們做一個很好的參考。我常常感到,國家亡掉了不怕,還可以復國,要是國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遠不會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