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在自己的多部著作裡提到精神病的趨勢。
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症;我想二十一世紀一定會是精神病。這話是真的,精神病將來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開始了。物質文明雖進步,給人類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並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給人類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結果,將來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於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病。——《論語別裁》
今日的世界,由於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如交通的便利,建築的富麗,生活的舒適,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這在精神上來看,也可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中國文化泛言》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姑且習用公元的計程,已經快要到了二十一世紀開始,即將來臨的人類社會中,人們幾乎喪失了人性,完全是「心被物轉」的時代,工商業的科技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形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所以對於孔門心法「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先賢明見,的確有重新認識、從頭反思的必要。——《原本大學微言》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威脅人類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南懷瑾講演錄》
筆者認為,南懷瑾先生的判斷是正確的。現代人大部分不愁吃穿了,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煩惱好像越來越重了。
比如有攀比的煩惱,沒有別人有錢就會被人看不起,怕被別人看不起也是一種恐懼的心理,想趕上別人或超過別人,就會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標,給心理帶來壓力。壓力久了之後,人就抑鬱了。然而,掙錢很多時候是一種競爭的行為,做過生意的都知道,市場資源就那麼多,爭搶市場資源才能賺到錢。爭搶的過程,讓人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會導致心理不健康。而人為了貪婪和攀比,只能去競爭,結果所有人的煩惱越來越多了。人們怎麼就腦子轉不過來彎呢?科技發達了,生產力提高之後衣食無憂,可還是愚痴的去攀比。
人的心理有時候也很可怕,是因為放縱慾望很可怕。慾壑難填,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抑鬱,然而放縱慾望需要資源來滿足,像火燒一樣需要木材,慾火不厭材,而木材是有限的。本來科技發達了不愁吃穿了,可是欲望一旦放縱,生活資源便不夠用了,自己的資源消耗完了,就去搶別人的,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道德經》說: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欲望放縱之後,心態就會變得容易發狂,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 ,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就是心理疾病。
科技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南懷瑾先生的這句話,指出來問題的原因所在。人們通過科技讓物質極大的豐富,可是也打開了人貪慾的溝壑,人如果不能控制好欲望的度,就會掉進欲望的黑洞。往小了說,會導致自身有心理疾病,往大了說,社會是人組成的,人出了問題,社會國家也就出了問題。
精神文明是什麼?精神文明是儒家提倡的禮樂,禮樂的概念很廣,其中有幾個適合現代人的概念是節慾、知足、謙讓。而節慾,是解決很多問題的方法。心和物,心如果被物轉,將讓人和社會煩惱叢生。儒家《禮記》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