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的永寧山

2020-12-23 傅二爺講故事

永寧山下再相聚

作者 | 董昊

摘要

可謂天賜神韻,龍脈連綿!」雍正皇帝隨即下令在此處興建皇陵,這就是清西陵的由來。那麼,有了大型的皇陵區,自然就要有人來維護,於是自雍正年間此處先後從京師派遣旗民駐防分布,形成了又一個特殊群體——「守陵人」。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愛好者,作為八零後的我,不留戀於大都市的喧囂,不喜愛沉迷於網絡。自幼酷愛民俗文化,歷史古蹟。基於諸多緣故,我與古建築文化結下了情緣。

我曾經到訪過祖國各地,領略過西南民族之原生態風貌,也品味過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之故土風情!由於家鄉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我與清代皇陵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是2012年的春天,我和公益組織的友人到訪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之清西陵(永寧山下)。初到寶地,倍感心怡!這裡風景如畫,古樹成蔭!藍天白雲,青山玉泉!真是美不勝收!

清西陵地圖

了解清代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清代皇陵有五處,關外三陵(盛京渾河之褔陵、昭陵、新賓之祖陵)關內兩大陵(遵化東陵,易縣西陵)。

清西陵老照片

我們一行人所到之處正是清西陵,清西陵是中國皇家陵寢建築群中保存最為完善,歷史內涵最為豐富之代表。這裡是雍正皇帝(泰陵),嘉慶皇帝(昌陵),道光皇帝(慕陵),光緒皇帝(崇陵),以及諸位貝勒,王爺,皇后,貴妃長眠之處!眾所周知,清朝(黛清)入關後,順治皇帝將自己的萬年之地選在今河北省遵化馬蘭峪昌瑞山腳下。雍正皇帝繼位後,按照祖訓(隨父埋葬)派大臣在馬蘭峪西南九鳳朝陽山之處選址,但是由於此處規模龐大,而行居未全,點穴(龍眼)之處又帶砂石泥土,故而忍痛割愛。只能另選吉地。說來也巧,正當此時,十三爺胤祥(為同母所生)帶領風水師(高其倬)途徑易縣永寧山下太平峪地區,發現此處 「乾坤聚秀,陰陽合會!山脈水法,一應俱全!」——「可謂天賜神韻,龍脈連綿!」雍正皇帝隨即下令在此處興建皇陵,這就是清西陵的由來。

清西陵的全貌

那麼,有了大型的皇陵區,自然就要有人來維護,於是自雍正年間此處先後從京師派遣旗民駐防分布,形成了又一個特殊群體——「守陵人」。我們所到訪之處就是易縣鳳凰臺村,該村緊鄰清西陵,歷史上是個守陵村,據史料記載乾隆的母親(eniye)——「孝聖憲皇后」就長眠於此地,故而有旗民守陵,該村素有「京南滿族風情第一村」美譽。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今天可以領略一番。

當我們走進村口,頓時被這裡的灰磚古牆所吸引,這裡的民居基本都保持著清代的建築式樣,一些院落門口掛著宮燈。據一位老者說,大部分村民還保存著過去的傳統,即每家蓋的房子高度都一樣,從山上看,村裡房子的屋頂是一條線。村子目前還保存著清朝時期的營房、營門、廟宇等古建築,每條街道、每條胡同都以當初機構的名稱命名,同時保持著當初的設計,橫平豎直,呈品字形。我到訪過遵化的「裕陵小圈」,那裡的「望陵房」讓我著迷。聯想起「赫圖阿拉」城的「簷攢尖角」風格,頓感清代建築文化之博大,滿漢合璧之精華!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該村的中心(禮部大街),看到一排排古樸莊嚴的老屋,著實讓人倍感親切!望著遠處連綿不斷的哈達(山峰),猶如一副山水畫卷。漫步在禮部大街,倍感昔日王朝之輝煌,祖先之偉大!

時至正午,陽光明媚,我們倍感腹中空虛,也許是條件反射的緣故,我們駐足於一家名為「老蘇滿家樂」的門前,我們這些久居都市之人,非常期待田園風味小吃。我們懷著好奇心進入了大堂,這家民俗餐廳看起來不起眼,裡邊有四個單間,正中間的是大廳,這時候來了一位老者,雖然衣著打扮普通,但是眉宇間流露出非凡氣度!老者問:「您們吃飯啊?第一次來吧,我們家是京旗後代,禮部後人,我家傳承的是滿族宮廷菜品,別看我們深居山中,但菜品絕對正宗!」哇!聽到此處我們倍感親切,因為第一次來,我們在老者的介紹下品嘗了他家的拿手菜:

「豌豆黃」—— 由豌豆,蜂蜜,慄子(野慄子)製作而成!

「驢打滾」(豆面餑餑)——滿族傳統小吃,他家做的可謂是極品,讓人回味無窮!

「老虎肉」——實際上就是蒸方子(豬肉加豆製品)裡邊放入15味藥材,屬於滋補品!

「晾肉香腸」—— 這是過去宮廷菜品,滿漢全席中排行前列,凝聚了清宮御膳房廚師的心血。

「蒸鹿尾兒」——這道菜吃的是味道,主料為豬肝,麻醬,以及中藥材,吃的時候要小口漫品,越吃越香,回味無窮!

「棍肉」—— 這道著名的滿族菜品,在蘇師傅手中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

「奶油炸糕」——這種小甜點在製作上很廢功夫,對火候要求很嚴格,講究剛出鍋吃,外焦裡嫩。

「蒸羊糕」——這是一道滋補品,特別適合女性朋友食用,具有美容養顏之功效!

「開口笑」——相傳當年皇貴妃因食此菜,開口大笑,故而得名!

「旗腸」—— 聽到菜名,就知道是滿族菜品,這道菜吃的是情懷,據說來源於古代「女真人」的起居飲食。

當然,他家還有很多美味,特別是正宗的「八大碗」,著實讓人垂涎欲滴!這次鳳凰臺村踏青,讓我記憶深刻,如果繞開現實,真願意久居此處。

時光匆匆,轉眼間我已經成為了一名業餘民俗文化傳承者!帶著對八年前的美好記憶,我再一次來到「京南幾輔旗村」,時至初冬,倍感山間之寒意!開著我心愛的座駕,一路飛奔進入龍華(陵區)之處!當我來到村口處,看到村口矗立著一塊滿漢雙語的石碑,深感數年來當地民族文化傳承有序,感謝熱心人士的關懷。

我駕車直奔「老蘇家滿家樂」,將車停在了門口,這時一位老者提著一桶水從我身邊過,哦,這就是蘇老伯(祖上是天津旗人,姓蘇,名文華),他就是我記憶中的那位「神廚」。可能是出於心有靈犀的緣故,蘇老伯看著我說:「您咋這眼熟啊?」我回答:「我前幾年和那鳳英(清西陵民族文化專家)老師到訪過您這裡,受到了您全家人的款待!」嗷!嗷!嗷!蘇老伯立即拉住我的手,將我帶進院內。(雖然他的手很冰冷,但是我的內心很暖和!)

蘇老伯夫婦與本文作者(右一)

我們坐在大廳處,蘇老伯的「福晉」(妻子)給我們端來了尚品鐵觀音茶還有些乾果。其實我並非想來吃飯,只是對這裡的文化感興趣。當我們寒暄一番後,蘇老伯的福晉端來了一大託盤菜品(我並沒有在意人家為我做了菜品,滿族人熱情好客本分之體現)蘇老伯說:「既來之,則安之!吃吧,嘗嘗我家的新菜。」我望著盤中熟悉而又寡聞的菜品,頓時口中生津。我太榮幸了!於是我坐在大廳的正座(一般都是招待貴客之處)慢慢品味著這頓大餐。

蘇老伯與老福晉(伊瑪瑪)和我邊說話邊介紹家裡的歷史,說到動情之處,老福晉的眼角紋略帶溼潤,這種真摯的感情只有當事人才能娓娓品匯,當提起祖上旗人的禮數時,蘇老伯還手把手教我行禮,請安!這個不滿100平米的餐廳頓時氣氛熱烈,仿佛回到了過去。酒足飯飽後,我與蘇老伯全家人合影留念,並且約定今後一定常來品嘗。

夜幕降臨,四周漆黑!我告別了蘇老伯全家,駕車回津,「濃濃滿鄉情,盡在鳳凰臺!」

原載 Sahaliyan黑湖

相關焦點

  • 一山一水一皇陵--清西陵
    著名的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15公裡的永寧山下,面臨易水河畔,距離北京120餘公裡。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長達186年。這裡安息著清代自雍正起四位皇帝和若干嬪妃及阿哥墓地,是清朝三大墓地之一。
  • 來清西陵,了解帝陵文化與清史好去處
    01清西陵清西陵位於保定易縣永寧山下,距北京120公裡,是清朝最後一處帝王陵墓群,也是現存最完整、建築類型最齊全的帝王陵墓群,同時還是國家5A級風景區。清西陵始建於1730年,完工於1915年,期間185年,埋葬了清朝皇室成員共計80人: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2位公主、6位阿哥。形成了以14座陵寢為主,以行宮、永福寺、營房、衙署為附的83平方公裡的廣袤陵區。易縣雲蒙山形成了西陵外圍的屏障,拱衛著清西陵,抵禦住西北風對低谷裡的樹木、建築的損害。
  • 愛新覺羅毓傑一行赴清西陵祭祖
    4月5日,清明節之際,天津滿研會愛新覺羅毓傑一行15人(含家屬)赴河北省易縣清西陵泰陵祭祖,滿族同胞在泰陵隆恩殿行三跪九叩禮,深切緬懷一代明君雍正皇帝。
  • 西陵勝景,三楚極冠的木蘭山,不同信仰的佛與道何以能共處一山?
    西陵勝景木蘭山 攝影:盧清國宗教香火聖地——西陵勝景 三楚極冠木蘭山山勢峭拔,奇石嶙峋,松柏疊翠,寺廟林立,是歷代佛教、道教薈萃之勝地。西陵勝景木蘭山 攝影:盧清國後來家鄉的人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在其墓前豎立了「木蘭將軍之墓」的巨碑,並於明萬曆三十七年在山上建立了木蘭殿、木蘭將軍坊,從此木蘭山名聲大震。正如明代詩人徐承頤所寫:「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木蘭與山名俱在,山並木蘭爭萬古。」
  • 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守陵人經歷了什麼變化?人家現在是國家公務人員
    清朝皇帝在關內有兩座皇陵,分別是清東陵和清西陵,一座在北京東面,一座在北京西面。清東陵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以及慈禧;清西陵安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另外說一下嘉慶的陵墓還是乾隆給他修的,父親給兒子修陵墓也算歷史上的頭一遭。仔細想來乾隆也確實有錢,反正有一個和珅在給他找錢,不如就把兒子的陵墓一起修了吧。
  • 漫步於西陵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或許是玩的開心,意猶未盡,再加上秭歸的朋友不停的誘惑:秭歸西陵峽的夕陽最美,現在趕過去正好是最佳時間。這句話還真得讓我動了心:來秭歸,總要看看西陵峽吧。好吧!改籤,再在秭歸停留一晚。......西陵峽位於秭歸縣西的香溪口 ,離新縣城也就40分鐘的車程。 我們第一次停車的地點是兵書寶劍峽觀景點。
  • 美麗的西陵峽 告訴你三峽大壩修建前的三峽
    老宜昌告訴你從前的西陵峽標籤:中國湖北旅遊、湖北宜昌西陵峽、山川自然生態遊、旅遊散文隨筆、中國三峽這篇遊記寫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如果我不是在那個時候遊西陵峽,大家就不知道三峽庫區蓄水前,西陵峽是什麼樣子嘍。凌晨兩點,「東方紅」35號輪起錨開航了。
  • 立體看永寧,哪面都有味
    03 適應能力最強的神祇:泰山夫人媽 永寧古澳頭,山神守海疆 鎮海石公園北側,有一座不起眼的泰山夫人媽宮。原來,泰山夫人媽系閩南語俗稱,即「碧霞元君」,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泰山女神,其道場在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與東嶽大帝(泰山男神)一樣都住守泰山,是中國最重要的山神。 泰山夫人媽為何大老遠的,從北方的泰山之顛來到東海之濱永寧鎮守海疆呢?
  •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航拍清西陵永福寺——尊享榮光200多年唯一倖存...
    無人機航拍的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清西陵的永福寺,位於梁各莊行宮西側,俗稱一廟,是清朝皇家陵寢御用寺廟,專為陵寢祭祀設置的一座喇嘛廟。永福寺始建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春,完工於五十三年冬天。建築格局仿照清東陵的隆福寺。
  • 永寧防禦海寇遺址
    永寧古衛城永寧古衛城位於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近海處,距離泉州東南37公裡,地勢雄峻,東瀕大海,北界祥芝,依五虎山為屏障,南臨深滬灣連深滬、福全,西接龍湖。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築建,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年悠久歷史。
  • 永寧古城,歷史悠久與美味共存,你去過嗎?
    永寧古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城東18公裡。其建制始於唐代,明永樂十二年(1414)設永寧縣於團山下,取《書經》"其寧唯永"之意。永寧為五帝時縉雲氏所都,戰國為燕地,漢屬夷輿縣,唐歸儒州,遼屬縉山縣,金為神峰鄉。
  • 石獅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今啟幕
    12月27日,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石獅市永寧鎮隆重開幕。本屆文化節為期三天,延續「弘揚傳統文化、重振古衛雄風、促進交流合作、再鑄永寧輝煌」的主題,吸引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數千名嘉賓參加。
  •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2017年05月25日 11:01   來源:石獅日報
  • 湖北的長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Xiling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連接南北兩岸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三峽工程交通的關鍵工程之一。西陵長江大橋於1993年12月23日動工興建;於1996年8月10日通車運營。西陵長江大橋南起西陵大道,上跨長江水道,北至江峽大道;線路全長1118.66米,主跨度長90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
  •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   中新網石獅4月2日電(石獅僑 蘇巧鳳)筆者從福建石獅市僑聯獲悉,日前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一行7人到石獅市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為廣大善士祈福禱告。
  • 奇葩小鎮永寧:天主教堂和人魚寶貝?
    而在此之前,我對永寧的全部認知僅僅是北京郊區延慶縣一個以吃豆腐著稱的地方。不要想歪了,真的是吃豆腐,好吃的豆腐宴。於是,在一個天色陰沉的周六,百無聊賴地在床上醒來,老公突然說,咱們今天去永寧吃豆腐吧。我說好,不過為了吃豆腐驅車100公裡是不是有點兒神經,永寧除了豆腐還有什麼好玩兒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