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了幾位上將?他們都是誰?最高任職是什麼?有無戰場經驗?

2020-12-15 戰忽局編外

雲南省地處西南邊陲,出的我軍將軍不多,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均無雲南省人。1988年9月後,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上將成為最高軍銜。此後,共進行了28次上將軍銜的授銜儀式,共計有188名高級軍官成為新一代上將,這其中,有2位來自雲南的上將,他們分別是王祖訓上將和朱啟上將。

王祖訓上將

王祖訓,1936年5月出生於雲南曲靖。1951年5月,15歲的王祖訓參軍來到炮兵第四師第七團,任測繪員。因表現優異,隨後,他被送到第四炮兵學校學習。畢業後,他來到瀋陽軍區工作,先在我軍第1機械化師(1994年晉升為上將的劉精鬆也長期在這個師工作)工作,歷任炮兵團排長、參謀。後陸續在190師任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後來,他從野戰部隊調到地方部隊工作,任參謀長、副團長。

1974年他回到家鄉,任曲靖縣武裝部副部長、曲靖軍分區作訓科科長,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參謀長、師長。1979年2月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1984 年5月再次參加中越邊境防禦作戰。因戰場表現優異,1982年12月,他再次由地方部隊調入野戰部隊,任第14軍步兵某師師長。1983年5月提任該軍副軍長。1984年11月,調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89年1月任陸軍第14集團軍軍長。

1993年12月,升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成為副大軍區領導。1998年12月轉正任軍事科學院院長,2000年6月晉升上將軍銜,2001年7月到齡退休。

朱啟上將

另一位上將是曾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朱啟將軍。

朱啟,1942年5月出生於雲南祥雲。解放軍軍事學院聯合戰役專業、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畢業,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上將軍銜。

和王祖訓一樣,他也曾任過陸軍第14集團軍軍長。所不同的是,朱啟長期在該軍任職,自1960年1月參軍起他就在這個軍任職,從戰士、班長、排長幹起,歷經第十四軍作訓參謀、作訓科副科長、科長、師副參謀長、團長、副師長、師長、集團軍參謀長、集團軍軍長。除了1990年至1994年短暫調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之外,他一直在該軍任職,時間長達32年。在此期間,他參加過XZ平叛作戰和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表現優異。

1996年1月,54歲的朱啟升任成都軍區參謀長,成為副大軍區級將領。1998年3月,他跨軍區任職,調任北京軍區參謀長。2002年1月任北京軍區司令員,2004年6月晉升上將軍銜,2007年9月到齡退休。

他們是我軍雲南籍軍人中的佼佼者,都是從基層戰士幹起,一步一個腳印,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任職層次,在任何崗位上都幹的非常出色,且都經歷過實戰考驗,值得受到我們的尊重。

相關焦點

  • 從未上過戰場的馬歇爾,為何被評為五星上將?看看他的部下是誰
    看看他的部下是誰文/無計讀史可能今天的人們提起馬歇爾的名字,在腦海中第一想到的是馬歇爾計劃,這也就讓人不免的懷疑這位大名鼎鼎的馬歇爾,到底是一位政治家還是軍事家呢?因為要知道馬歇爾,他的軍銜是美國的五星上將。
  • 張治中和張自忠, 到底有什麼區別, 他們誰更厲害
    這兩個名字很容易搞混淆,他們二人又都是考點,遇到填空題或者選擇題,一不小心就弄錯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說道說道,此二人到底有什麼區別。首先,籍貫不同。張治中是安徽巢湖人,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也就是說他們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北方人。南方人秀氣,比如張治中頗有幾分書生氣,北方人魁梧,比如張自忠就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但是客觀地說,他們二位長得都比較帥,都堪稱是帥哥一枚。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鄧華上將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彬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鄧華還參加過古田會議,資歷也算很老了。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陳伯鈞是四川人,中央紅軍將領,參加過秋收起義,革命資歷非常老。那麼,陳伯鈞怎麼會當了359旅的旅長了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359旅的前身是紅六軍團,那是蕭克和王震拉出來的部隊,湘贛蘇區的子弟兵。
  • 蜀國五虎上將誰的智慧最高?各人的武藝都有什麼特長?
    蜀漢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虎上將,他們每一個都是武藝高強,能徵善戰。那麼,如果論智謀的話,誰高誰低呢?他們各自的武藝特點又是怎樣的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結論可能會令大家大吃一驚,萬萬沒有想到。討論武將的智謀,最重要是以什麼為依據呢?――當然是用計謀了。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1985年後解放軍空軍政委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職最長
    1985年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任職的時間又最長呢?下面小編一一為各位讀者介紹。空軍政治委員:朱 光(1985年到1992年)朱光,1922年11月出生,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1939年12月參加八路軍。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傅作義是所有起義的國軍將領中軍權最高的,位居華北剿總司令官,統率部隊近60萬人,其中自己直屬的綏遠嫡系約23萬,實力極為強悍。傅作義能徵慣戰,早年從閻錫山的晉綏軍脫離出來,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成為國民黨地方軍閥中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和李白桂系不相上下。
  • 國防大學校長、政委軍銜情況:1上將3中將2少將,他們是誰?
    國防大學是解放軍的最高軍事學府,能在這所大學進行學習、深造是無數人的夢想。所以,這所大學的校長就非常的關鍵、重要了。那麼這所大學的現任領導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最高呢?鄭和2019年晉升為上將軍銜。二、政委:吳傑明吳傑明1958年6月出生,河南潢川縣人,1976年12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班長、指導員、教導員、幹事等職務。吳傑明2000年4月任新疆軍區步兵第六師副政治委員,2013年12月任國防大學副政委,2017年7月任國防大學政委。吳傑明現在是中將軍銜。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規定解放軍的軍銜制,規定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沒有了元帥和大將,但是有一級上將,當時並沒有人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到了1994年,又規定,軍委主席不授予軍銜,而且取消一級軍銜,從此揭上將作為解放軍中的最高軍銜。
  • 三位上將調往人大啥意思?
    調往全國人大任職的三位上將是:王家勝、宋普選、劉粵軍。2. 王家勝,任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 宋普選,任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4. 劉粵軍,任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新中國排在十大元帥之後的55名上將都有誰?又是按什麼排列順序的
    每次戰爭的勝利,都離不開將領們在槍林彈雨中建立的卓越功勳,離不開他們視死如歸的震撼氣魄。定海神針維和平,客家驕子史銘永。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列出了戰功赫赫的十大元帥的名字,葉劍英、陳毅……這些名字國人尤為熟悉。那諸位可否知道,在這後面還有55名上將呢?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1955年,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和年齡最小的,分別都是誰?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將軍一級軍銜分為了四個等次,從低到高分別是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當年,一共有55位優秀軍事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在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的上將和年齡最小的上將,分別都是誰呢?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擔任什麼樣職務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1955年9月,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為軍隊正規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五星上將當總統:艾森豪(圖)
    他是格蘭特總統之後第二位職業軍人出身的總統。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在美軍歷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 志願軍五位副司令員,歸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什麼?
    中國對此自然不會忍氣吞聲,於是當即加入朝鮮戰場,跟美軍來了一場正面對戰。抗美援朝戰爭對於我國的意義非常重大,甚至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在享受它所帶來的好處,在這場戰爭中我國志願軍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戰勝美國,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在整個國際上的影響力。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不應該參加戰爭,但是從中國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場戰爭我國義不容辭必須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