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大學生走進涼山,置身於火把節的日都迪薩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為祈福燃起的熊熊火把,做火把的八十一歲婆婆,最後一個丟火把的巫師畢摩和漫山遍野觀鬥牛的人……這是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將平日安靜的日都迪薩妝點成生機勃勃的火把場。

點火把的孩子。

為祈福燃起的熊熊火把,做火把的八十一歲婆婆,最後一個丟火把的巫師畢摩和漫山遍野觀鬥牛的人……這是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將平日安靜的日都迪薩妝點成生機勃勃的火把場。

耶魯大學的美國學生柯亞華,在旅伴卡佳的帶領下來到涼山普格縣。他眼中的彝族,和莫西子詩吟唱的一樣嗎?

涼山火把節

尋常日子裡,日都迪薩靜靜的,彌望都是綠浪翻滾的草地。我們走了四個小時的顛簸山路,終於來到這個地方。它就在彝族村寨甘天地上面,山下很遠的地方是普格縣。

今天的不尋常,在於這是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開幕的日子,日都迪薩成了生機勃勃的火把場,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愉。

火把節的日都迪薩

火把節在每年的彝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約為公曆七月末八月初)開始,持續三天。對四川和雲南的彝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日都迪薩所在的涼山自治州有二百二十萬彝人,因此它的慶祝活動比其他州縣都要熱烈。

據涼山人說,火把節緣於兩個半人半神英雄的決鬥。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地下的贏了,天神一怒之下用瘟疫使得無數黎民遭殃,地下的就帶領人們用木條點起火把,以此驅趕災疫。彝人更多地是用火來驅趕蚊蟲,在多雨的夏季,這樣能夠避免疾病,保證收成。

現在,人們不再需要用火驅除瘟疫,但寓意著祛災和好運的火把節仍流傳了下來。如今火把節上不僅有手執火炬的遊行,還有鬥牛、鬥羊、賽馬、選美、歌舞、摔跤等各種活動。

彝人的火把節

幾百個當地彝人還有鎮外來的攝影師全都蹲在坑坑窪窪的山坡上,山下的平地變成了停車場,小販兜售著玩具,戴著花哨頭巾的女人們從滾油中拎出熱狗肉和皺巴巴的土豆……

我穿過煙霧向擁擠的山上走去,循著喝彩聲找到兩山之間一塊噴了白漆的圓形場地。山坡上,人群像排浪一樣翻滾著向兩邊退開,一頭碩大的棕色公牛衝出來,一面趔趄著一面噴著熱氣。

在山坡上的長桌後面,主持人用彝語沉著地作著解說。這時,憤怒的公牛已穿過場子闖進了對面山上的人群裡,幾個小夥子用長杆逼住了它,一個男人抓住牛鼻環把它牽走了。

兩隊馴獸者引來兩頭新牛,鬥牛賽繼續進行。它們響亮地嗅著對方,緊緊靠在一起,眼睛從眼眶裡鼓出,一頭牛的牛角頂進另一頭的肚子裡,觀眾紛紛為自己喜愛的牛加油。二牛纏鬥良久,血流滿地,終於有一頭逃出圈子,勝利者得意地跺起塵土。

下一個活動是鬥羊。在人潮的包裹中,兩頭羊退開數步,然後猛地衝向對方,羊角相撞。多次撞擊後,一頭羊從場子中逃出。勝方欣喜高呼,敗方呻吟不已。

鬥羊

百米之外的賽馬場上,年輕的彝族騎手你追我趕,兩人一組繞場疾馳。騎士身著彝族正裝或粗糙的T恤牛仔褲。親友們站在賽道旁邊,用長鞭驅趕馳過的馬匹。

一個身著傳統繡花衫子的年輕騎手最先馳過了終點。他不過十五歲,身材矮小精悍。疾馳時,他趴在馬鬃上,向馬耳中急促地說著激勵的話。鞭打馬臀時,馬鞍上的綠色流蘇就在他臉前漂浮。他超過了面前的年長騎手,長者的香菸一直夾在耳後,在一程又一程的疾馳中竟然沒有跌落。

獲勝的年輕騎手

塵土飛揚的賽馬場上方,喧囂的樂聲從長桌兩側的揚聲器中流出。一個老人坐在主持人身邊用麥克風唱歌,他前後搖擺時,頸上青筋突起。一群花裙花帽的姑娘唱著山歌,高亢嘹亮的歌聲飄過草地,在山谷間傳響。

細雨淅淅簌簌,朵朵黃雲升起,那是選美場地上彝族女人的黃傘。姑娘戴著碩大的銀冠,穿著鑲銀的長裙,向觀眾施施走來。她們在評委周圍環行,觀眾爭相向前。銀色垂珠的後面,女人巧笑倩倩,美目流轉,雖有銀冠重壓,卻無減芳容。

彝族姑娘

在開車回普格鎮的路上,一個參加了選美的姑娘和她的母親沒能控制住汽車,翻進了路邊的紅土壟。她們雖然沒受傷,但車卻沒了,只能爬進我們麵包車的後座。姑娘把她華美的銀冠擱在大腿上,每當車子顛簸,冠子就玲玲有聲。

婆婆的火把

逼近普格鎮時已是晚上。在一座橋上,我們發現路旁有一叢嗶啵有聲的篝火。阿尼把車停在路邊。前方幾米的地方,幾個孩子在路邊玩弄著木條火把。他們緩緩走著,婆婆(方言中對祖母的稱呼)緊跟在身後。

「今晚大人讓孩子們點起第一批火把,然後出門隨便玩。」阿尼說,許多火把在深紫色的山丘上跳躍著。

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卡特琳娜和我希望在一個小寨裡觀摩最後的儀式。一個叫達吉的朋友邀請我們在他的村子裡過最後一夜。

山腳附近的一戶彝人家中,爸爸把內臟從一隻剛殺的黑雞體內掏出來,孩子們就在一邊看著。奶奶坐在對面,用細細的樹枝編著火把。她把枝條捋得柔順,用塑料繩綁在一起,嘴裡還不停地和家人講著笑話。

「全家的火把都是她做的嗎?」

「一直是她做喲!你猜猜她多大了?八十一嘍!」

男人笑起來,孩子們也笑起來。很快全家人都笑個不住。婆婆也吃吃地笑了,用彝語數落著他們,朝我們笑著,綻開滿臉的皺紋和沒剩幾顆牙的嘴巴。

做火把的婆婆

眼看火把就要完工了,老人把頂上的一束散開,從面前的柴堆裡揀出樹枝加進去。火把越來越長,老人卻沒有停手。如果她把火把從膝蓋上舉起來,已經能戳到在院子另一邊玩耍的小孩子了。

達吉開車把我們送到他的沙合莫村,他和幾個村民自豪地帶著我們到處逛。2009年,當地政府修了新路,建了嶄新的村政府,還修了寫著彝漢兩種文字的大門。村民都說這是為了招攬旅遊,也為了顯示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對村民的幫助實在有限,但也算是聊勝於無的進步。

最後一個扛火把的人

夜近了,寨子裡的人站在通向田地的路上,期待著最後的火把遊行。

「今晚每家都要派一個人把火扛到地裡。」達吉說,「一旦最後一支火把進了篝火堆,所有人都要跑開,最後一個人是要倒黴的!」

一個人高馬大的小夥子舉著第一支火炬走向村子下方的荒地,其他人絡繹其後,空氣裡光影蕩漾。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每個人把手中的火把扔進篝火堆,然後在旁邊用木條搭起小小的架子。這些架子象徵著每家每戶為幸福安康祈禱。

扔火炬的人

最後一個扔火炬的是當地的巫師畢摩。他果然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欣然同意和我們在灼熱的篝火邊合影,不斷做著鬼臉還自言自語。這個能夠通神的男人似乎不介意他是最後離開的,也不害怕達吉描述的黴運。他和我們一直盤桓到深夜。

篝火

木條搭成的架子在篝火和田地間若隱若現,發揮著驅邪迎祥的功用。就這樣,我們離開了普格縣火把節最後的火苗。

關於柯亞華

柯亞華(Edward Columbia),美國人,耶魯大學東亞學專業在讀,青年導演,劇作家。從十年前開始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先後師從人類學家蕭鳳霞等多位老師,在此過程中接觸到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兩年前在耶魯大學和麥克米蘭國際和區域研究中心(MacMill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的支持下,赴雲南學習少數民族藝術和文化,並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所實驗高中擔任英語教師。譯者高文斌,耶魯大學宗教學和義大利文學雙專業在讀。

撰文/柯亞華(Edward Columbia)

翻譯/高文斌

攝影/卡佳(Kateryna Bugayevska)

編輯/李婧怡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布拖彝族火把節:「眼睛的節日」,最美的「阿米子」全來啦
    //sichuan.scol.com.cn/img/file/20180719/20180719163906_6271.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雲 尹鋼 攝影報導)7月19日,一年一度的布拖彝族火把節在久負盛名的「火把原鄉,燃情阿都
  • 我去過很多地方,卻只愛過一個你——涼山
    景區被稱為動植物王國、生物資源「基因庫」和「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是理想的地質研究、科學考察和生態旅遊目的地,也是體驗彝族風情的最佳所在地。春天就到西昌淋一場浪漫藍花楹的紫色花雨,無論是邛海、溼地公園,還是路邊、小區裡,都可以碰見悲情浪漫的藍花楹。其中,航天北路是最為知名的賞花地點。這裡的藍花楹種植於70年代,每到四五月份,道路兩旁的參天大樹承載著一片片浪漫紫雲。而航天大道上除了藍花楹,還會有火紅的三角梅相呼應,給予刺激的視覺衝擊。
  • 涼山6名學子即將走進清華北大
    涼山6名學子即將走進清華北大 2020-09-0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實拍日本「火把節」,看看跟中國的相比,有什麼不同
    而想要仔細的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其首先就是要接觸當地人民的日常,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之中,日本「火把節」,就是一個很好用來了解日本文化的活動。「火把節」每年6月,在日本都會舉辦一個「火把節」活動,這個活動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日本人眼裡,這是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活動,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從晚上7點鐘左右一直到深夜,約有2000個人,手拿火把,排成長龍,依次沿著道路行走。
  • 如何從專業角度評價《火紅的薩日朗》走紅快手?
    而在買不要買菜對《火紅的薩日朗》進行翻唱以後,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對翻唱的歌曲中的旋律顯得尤為關注,音樂的簡譜和吉他譜成為大眾音樂愛好者廣泛研究的對象。隨著歌曲的爆紅,人們對這個自然又不單調的曲譜更加好奇。除改變的曲風曲調以外,不得不說,要不要買菜創作的音樂自帶「清新感」,吉他響起的那一秒便能將人拉回最青春和最自由的時代,每一個音符都能為這個有趣有才華的歌手署上標籤。
  • 涼山寶藏(16)丨洛克護照:西方探險家的涼山情緣
    於是,1922年5月31日,洛克以「美國農林部專員駱約瑟」的名義,給木裡王寫了一封信,說準備前往拜訪,並採集草木標本。不過,木裡王回信謝絕了他,「你不要來,木裡山高路遠,土匪橫行,來了有性命之憂。」洛克暫時在麗江繼續著他的農林考察任務。
  • 這個少數民族,也許是世界上生活得最快樂的群體了,幾乎每天過節
    這是一群快樂的人,「火把節」「彝族節」「拜本主會」「密枝節」「賽裝節」「跳歌節」······涼山彝族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常年都沐浴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這個民族似乎總有跳不完的舞、過不完的節。在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陽曆中,以12屬相輪迴紀日,根據日行、月轉、星移來確定太陽回歸日的季節,把一年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同時有根據「沙聶」「北鬥星」鬥柄指上為大暑、指下為大寒的規律,當北鬥的鬥柄指上時,就過火把節;而鬥柄指下時,就到了過彝族十月年的時候了。
  • 火紅的薩日朗是什麼意思?《火紅的薩日朗》是誰唱的哪裡可以聽
    愛玩抖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上面有一首非常火的歌曲《火花的薩日朗》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喜愛,很多抖友都開始在自己的抖音帳號上發這首歌配上舞蹈的視頻。不過,這首歌曲並不是由抖音上的朋友們創造出來的,而是早就有的一首歌,只是被大家翻唱並且加編了舞蹈。
  • 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洛古波 看滿天星鬥落人間
    原標題: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 洛古波 看滿天星鬥落人間   7月26日晚8點左右,以青山和彝寨為背景,主題為「星落人間·火舞彝寨」的2019中國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洛古波鄉主會場火把狂歡夜活動,伴隨著熊熊的火把和篝火,在西昌市洛古波鄉原生態火把廣場熱烈舉行。
  • 中國兒藝公益演出走進四川涼山6天巡演12場
    《成語魔方》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演出的現場 中國兒藝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結束24日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的演出,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在電話那頭長長籲了口氣,一面是感慨這趟巡演的不易,另一面也是對孩子們的不舍。
  • 2017年雲南火把節遊玩須知
    火把節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一直以來都以其盛大的慶祝方式聞名遐邇。它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不同民族之間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各有差異,不過大多是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也就是今年的7月27日前後。那麼火把節怎麼玩?
  • 美國粗暴幹涉中薩建交是自負的蠻幹
    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圖源:視覺中國)美國國務院星期二(21日)罕見地對中國與薩爾瓦多建交做出激烈反應,宣稱中國這樣做是「片面改變現狀」,並表示美正在審視與薩爾瓦多的關係。中國和薩爾瓦多都是主權國家,中薩建交不需要得到任何力量的同意。美國對中薩建交的粗暴幹涉在當代外交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美國在開一個大國規定一個小國與誰建交或不建交的惡劣先例。
  •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在彝族的神話傳說裡,遠古時代彝族的先祖耕作生息的大地上,常年受洪澇乾旱蟲災的威脅。這些天災是惡神安古茨帶來的。在火把節到來的白天,彝族家家戶戶要曬棉袍,俗稱「曬龍袍」,相傳這一天曬棉袍可除掉瘟疫,在白天還舉行賽馬、鬥牛、摔跤、射箭、拔河、打鞦韆等娛樂活動。到午夜,彝族各家各戶用麻杆或竹篙紮成火把,點火遊山。
  • 四川涼山篝火旺 彞族歡慶火把節[組圖]
    原標題: 四川涼山篝火旺 彞族歡慶火把節  7月20日晚,來自各地的遊客與當地彝族民眾相聚雲南石林縣,愉快度過被譽為「東方狂歡節」的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舉行,節期二至三天。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走進普格——溫泉與民宿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12月8日走進普格縣,網紅們推介旅遊資源的瀑布溫泉、民宿,以及地方特產烏洋芋、草莓等。展示脫貧攻堅成果,推介普格資源,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網紅們來到螺髻山峽谷裡的瀑布溫泉,螺髻山鎮上的朵洛荷民宿等採風,感受豐富旅遊資源的普格奇異風光。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 脫貧攻堅印記③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 脫貧攻堅印記③ 2020-08-08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涼山女孩畢業回鄉支教 涼山這些年的巨變
    近日,四川涼山。陸老師一行7名老師來到了家鄉一所小學支教,該小學總共400多名學生,學生們平時沒有辦法上藝術類課程,他們這批老師來支教後,孩子們才有了機會接觸這些課程。陸老師與支教結緣,始於10年前她的支教老師,她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她想將這種希望傳遞下去。
  • 最近抖音很火的一首歌《火紅的薩日朗》但是薩日朗是什麼呢?
    最近,最近抖音裡有一首很火的歌有著《火紅的薩日朗》特別火,這首歌是有著「草原天籟」之稱的內蒙古情歌天后烏蘭託婭的最新單曲。此次發布的新歌《火紅的薩日朗》內容在原有基礎上更為充分,同時也豐富多變,多元化的音樂形式融會貫通,讓人耳目一新,更加呈現出一個全新、有韻律又走在流行音樂前端的民族風歌曲。那麼,薩日朗到底是什麼呢?薩日朗花就是山丹花,薩日朗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草原上的山丹花,她是草原上熱情的女神,每時每刻都在張揚著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段和奔放的個性。代表團結、早生貴子。
  • 大學生創業丨「迪優優品」同學攜手:創業是能者為之的事業
    近日,記者在貴州師範學院商學院孵化園採訪到了「迪優優品」市場總監侯江海,他說:「分工明確,幹活不累。」公司技術總監劉甫甫則認為:「志同道合,有事一起扛。」2019年,他們參與的「哈喇河楊梅醋」項目還獲得了第五屆貴州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豐富的大賽經歷,為兩人求職鋪平了道路。在今年競爭尤為激烈的求職形勢下,多家知名企業都向侯江海和劉甫甫伸出了橄欖枝,薪資最高的,甚至有25萬元年薪。  可是,侯江海和劉甫甫都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