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沙區獲悉,紅蓮大橋工程工期敲定,規劃為城市主幹路,整體成西東走向,項目西起萬頃沙鎮紅蓮路與迪安路交叉口東側(不含交叉口),待上跨萬新大道、萬環東路、萬頃沙聯圍海堤之後,主橋採用(62+104+580+104+62)m雙塔斜拉橋的形式上跨蕉門水道,然後在跨越龍穴圍海堤後設置一處Y型互通式立體交叉(龍穴互通)連接龍穴島的龍穴大道。項目總投資80348.07萬元。
本項目所處的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是南沙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的建設不僅推動了南沙的發展,還可進一步加強與廣州中心城區的聯繫,為本區塊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保證。同時本項目的實施也可將區塊內的交通、人文元素等緊密聯繫起來,促進區塊的發展,並有利於城市格局的調整與完善,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南沙新區的整體戰略規劃。
橋梁工程分為主橋、萬頃沙側橋梁及接線道路、龍穴互通及接線道路三部分,具體建設內容為:
一:主橋(K2+630~K3+542);
二:萬頃沙側橋梁及接線道路:
1:萬頃沙側引道及引橋(K1+770~K2+630)
2:萬頃沙側平行匝道:E匝道(EK0+000~EK0+357.532)、F匝道(FK0+000~FK0+259.493)
3:紅蓮路段接線道路:設計起點接另一子項紅蓮路擴建工程設計終點,起點樁號為K1+700,終點為接線道路與萬環東路交叉口,終點樁號為K2+541.944,接線道路全長841.944m。
三:龍穴互通及接線道路:
1:龍穴互通:A匝道(AK0+020~AK0+843.915);B匝道(BK0+125~BK0+395);C匝道(CK0+000~CK0+843);D匝道(DK0+192.727~DK0+667)
2:龍穴大道段接線道路:起點位於既有龍穴大道與雞抱沙北路交叉口南側,由北向南,跨越龍穴島三湧、終點位於既有龍穴大道四湧橋北側,設計範圍為LK5+220~LK6+540,接線道路全長1.32km。
道路平面設計
一:紅蓮路段紅蓮路位於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內,規劃為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60km/h,道路紅線寬度60m,雙向六車道。道路整體為西東走向,項目起於靈新大道(現狀為新廣九路、粵海大道),止於萬環東路,路線全長2.542km。沿線與之相交的道路從西向東依次為靈新大道(現狀為新廣九路、粵海大道)、萬泰路、迪安路、萬新大道、萬環東路,及多條片區內規劃道路。
二:龍穴大道段既有龍穴大道位於龍穴島上,為城市主幹路,道路紅線寬度60m,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60km/h。根據紅蓮大橋與龍穴大道間的Y型互通的布置情況,並考慮匝道接地後的加減速車道等因素,紅蓮大橋接線道路(龍穴大道段)起點位於既有龍穴大道與雞抱沙北路交叉口南側,由北向南,跨越龍穴島三湧、終點位於既有四湧橋北側。
立交方案:
一:萬新大道立交方案由於匝道縱坡受限不宜太陡,考慮到橋梁580m主跨範圍及通航淨空要求,匝道的加減速車道漸變段必須伸入主橋範圍一定長度,據此設置E、F匝道,如下圖所示。
1:變速車道漸變段伸入主橋107m;
2:萬環東路左轉和右轉進入紅蓮大橋地面輔道的車輛可通過左轉拐入橋下空間的方式在萬新大道交叉口處實現左轉和直行;
3:F匝道(上橋匝道)縱坡為5.91%,坡腳至停止線距離為65m,滿足規範要求;
4:E匝道(下橋匝道)縱坡為5.472%,坡腳至停止線距離為80m
二:龍穴互通立交南沙港往紅蓮路方向(A匝道)及紅蓮路往鳧洲大橋方向(C匝道)均採用定向左轉匝道。下坡匝道的半徑需滿足大貨車下坡停車視距的要求。
1:A匝道起於龍穴大道東側既有機動車道外側(LK6+160),之後依次設置R-185m左偏圓曲線上跨龍穴大道並下穿C匝道之後接入主橋線位;
2:B匝道起於龍穴大道西南側既有機動車道外側(LK5+630),之後設置R-100m右偏圓曲線後在BK0+395.163處與16A匝道合流,之後設置R-950m右偏圓曲線接入主橋;
3:C匝道從主橋終點引出,之後設置R-1000m右偏圓曲線和R-130m左偏圓曲線上跨A匝道及龍穴大道之後,以直線敷設於龍穴大道南側既有機動車道外側(LK5+480);
4:D匝道從主橋終點引出,在DK0+192.727處與C匝道分流,之後設置R-240m右偏圓曲線,最後以直線敷設於龍穴大道西南側既有機動車道外側(LK6+250)
景觀綠化設計範圍
(1)紅蓮大橋接線道路(紅蓮路段)K1+700~K2+541.944,包含中央分隔帶綠化工程、橋下中央分隔帶綠化工程、機非分隔帶綠化工程、路側綠化工程、匝道引道綠化工程。
(2)紅蓮大橋接線道路(龍穴大道段)LK5+220~LK6+540,包含橋下綠化工程、機非分隔帶綠化工程、匝道引道綠化工程。
建設安排根據要求,結合本項目建設規模、建設條件等具體情況,2020年3月開工,計劃2023年3月建成,建設期3年。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