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很有必要,一年級端正寫字態度學習態度才會好

2020-09-17 拯救減肥失敗系

看見頭條裡一年級有一些新生家長吐槽孩子寫字費勁,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母親談一談幼小銜接那些事。全文插圖是女兒剛讀一年級的書寫作業。

現在教育部要求幼兒園的學前兒童不應該寫字,不應該提前教學,不可否認其實有些教育專家確實是煞費苦心想給孩子減負,但是統編教材啪啪打臉,一年級的教學難度相當於20年前的3-4年級,編教材的不知道減負?不敢。所以幼小銜接的擔子落在家長身上了。

作為幼小銜接的過來人,反思自己當初的學前教育給各位新生爸媽一點經驗,歡迎拋磚引玉。

古詩該詞背麼?該背,但是學前閱讀一定要雜,不能太偏向國學,古詩詞佔比閱讀中百分之20-30足夠,我們幼兒園背了唐詩三百首裡的60首,學習了部分《老子》,三字經全文1140個字全部背下,笠翁對韻讀了幾篇,有用嗎?短期看不出什麼成效,利用碎片時間,比如坐地鐵時,看到相應景色時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背。但並不是每個孩子你讀兩遍他馬上就能背出來的,記憶力是基因決定的,得因材施教,如果孩子記性不是很好,背的吃力,古詩詞可以先放放,兒歌朗朗上口,通用詞彙多,更適合銜接學前兒童。

英語需要提前學麼?孩子的時間其實很有限,如果你的英文不錯,可以平日裡習慣性用英語和他做簡單對話,日常磨磨耳朵培養語感是很有必要的,每天20分鐘,哪怕是讓孩子聽聽英語兒歌或是看看兒童繪本,原版動畫片都是可以的,如果您對孩子這方面要求很高,日後打算讀國際學校或是好的私立學校另當別論,普通公立學校銜接是足夠了。

拼音需要學麼?建議5歲開始學習,每天學習2-3個,因為一年級的拼音學習真的進度太快了,看看一年級的課本您會發現,老師的教學任務是很重的,讀一年級拼音只能算複習教學了,如果學前沒有學拼音,想要正確完成後期作業有點難度,除非您的孩子天賦異稟,否則多少感覺到吃力,甚至崩潰。學習好拼音能更方便孩子閱讀,讓閱讀變得簡單有趣,與其一年級才開始補習趕近,為什麼不讓他在學前抽出一點時間學完呢?一個蘿蔔一個坑,拼音學完了,作業做得快,能有更多課餘時間遊戲和閱讀不好麼?眼巴巴的看著別的已經學過的孩子去玩,而自己的孩子還在苦逼的aoe,能不焦慮麼?家長焦慮,孩子內心會覺得:我不行,我很笨。這對於一年級剛起步的孩子是很不公平的,自信心的建立才有良好的開端。

識字有必要學麼?沒有刻意的必要,關鍵在於閱讀,我十分反對識字卡和識字貼圖這種機械式教學,實際上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從幼兒園開始,選擇好的繪本,手指著字給孩子有感情的閱讀,不需要刻意放慢速度,在情感中,孩子看見的字印象很深刻,看的多了,自然就記得了,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好的繪本很重要,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是有限的,閱讀時間也是有限的,好的繪本,字體清晰利於孩子識字,繪本的藝術性可以提高孩子的美學能力,其實也就是早期的看圖說話,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培養和審美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每天保持親子閱讀半小時,長積月累,閱讀會像一把魔杖為之後的求學之路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水到渠成,那麼識字和組詞還會難麼?造句還算事麼?看圖寫話得到啟蒙,一箭多雕的學習「捷徑」。

數學該教什麼?會不會教錯?和老師的日後教學會有所出入?導致孩子思維難以糾正?如果您對自己沒有把握,其實數學相比之前那些閱讀識字,20以內的加減法和分成是不會出什麼偏差的,上一年級了繼續掰手指不太合適。再不想教數字也要學習書寫,否則握筆都難,一個班幾十名孩子,老師不可能一個個捏著手寫過來。

剛入學,抄作業都靠畫符號表示,現在看來好可愛

書寫在班上中等偏上,老師書寫要求很高,我們沒有去學過書法班,較好的學前準備讓我們一年級過得輕鬆愉快,儘管有時只有四顆星,但是作業過關也是普喜大奔,那麼如何讓孩子在學前練習書寫呢?

5歲可以開始練習書寫,太早孩子骨頭很嫩,手指容易變形。建議從筆畫開始,家長首先要準備好字帖,自己看清楚壓線距離,佔格部位,起筆和收筆的位置,仔細認真的先在田字格裡慢慢寫給孩子看,一個字最多讓孩子寫4-5遍,寫不好的一定要搽掉,字一多了孩子都不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準備兩塊墊板,一張墊在書寫紙頁下方,一張覆蓋在寫過字的紙張上,以免磨黑手指和寫過的地方,二來沒有書寫印跡,看上去整潔乾淨。學前兒童每天書寫三個筆畫或簡單的獨體字即可,寫的好的地方家長用紅筆圈出,特別是壓線位置好,起筆或是收筆的部位小⭕️圈出來,這才是有效書寫,否則光靠猛幹自然強是會累趴孩子的,書寫效果笨而不好。

都說一年級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其實不僅是書寫,整理歸類也很重要,孩子的班主任開學前讓我們買了4個這樣的文件袋,各科作業分類放好,再統一放入書包,一學期下來孩子的書本依然整潔不會破損。別小看這樣簡單的整理歸類,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整理好書包,分類好課本,潛移默化讓孩子在學習中也整理自己的思維,預習有條理,複習歸類齊。感謝老師,遇到這樣潤物無聲的細心老師是孩子的福氣。

最後隆重介紹我給娃準備的「整潔殺手鐧」——橡皮擦。一塊好的橡皮太重要了,之前買過很多種類的素描橡皮,就算是進口的,6元一塊的橡皮娃用了偶爾也會留下痕跡,這款晨光的樂桃派對橡皮就算搽5-6次也不會有一點黑墨球,皮屑是粗粗的一根,沒有碎屑。

相關焦點

  • 孩子上了幼小銜接後,一年級學習仍然跟不上,老師說就3個原因
    為了能讓孩子儘快進入小學生的角色,上好一年級,很多家長都會在入學前的暑假送孩子去讀幼小銜接,也就是提前把小學一年的語文數學先學一些。語文的學習尤其是拼音和識字,拼讀和寫字還有背誦,是幼小銜接的語文重點。
  • 小學語文教材變化大,幼小銜接該做好這些準備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上東小學具有20年教齡的語文教研組組長楊豔老師表示,「雖然現在幼小銜接明確要求不能提前教學,但是就小學語文的拼音而言,孩子還是要學一些基礎,不然孩子到了一年級就會學得比較急迫,需要有一些簡單的聲母和韻母的認讀,但不要求孩子會音節拼讀。」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優選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小朋友進入一年級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很多家長比孩子還擔心,怕孩子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其實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 幼小銜接教育到底有沒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看了題主的陳述,我覺得題主有的觀念是模糊的,或者說對教育知之甚少。你說:「……市面上的幼小銜接基本都是給孩子灌輸知識,所謂的培養孩子上小學的習慣應該是說說而已。目的還是為了迎合大多數家長的想法學各種一年級的知識。」
  • 幼兒園母慈子孝,上小學雞飛狗跳,幼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焦慮孩子的一年級能不能平穩的度過,所以催生了「幼小銜接」這樣的學前教育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發展的過渡時期。對於幼小銜接,有家長趨之若鶩,也有家長嗤之以鼻。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在正式上小學時,由於學的是自己已經會的內容,沒有新鮮感,所以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用呢?
  • 我的孩子沒上過幼小銜接,一年級還能跟上嗎?小學生家長擔憂
    我的孩子沒上過幼小銜接,一年級還能跟上嗎?小學生家長擔憂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經常能聽到家長們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家長表示輔導孩子功課特別吃力。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明明上過幼小銜接了,整個暑假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數學和拼音了,怎麼成績還是這麼差?
  • 詳細解讀一年級語文學習大綱,備戰幼小銜接才能有重點
    我也寫過好幾篇有關幼小銜接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在幼小銜接的學習過程中,培養生活習慣和集體意識的紀律性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學科學習的啟蒙。我是文科生,所以我們先著重來說說語文吧。我特意找了一份人教版一年級的教學大綱。可以看到小學的第一年在語文學習中孩子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這裡面大綱的要求,指的是小學一年級結束之後孩子要達到什麼程度,所以內容上看,雖然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不是單純幼小銜接的學習內容,媽媽們請放寬心。
  • 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位家長朋友,大家好!今天這堂課我將為大家分享: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在上一堂課我們講了這孩子學習目的明確之後,我們還要帶著孩子走第二步:端正學習態度。孩子的考試成績,只是平日裡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的一個必然結果。成績不是考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如果孩子平時學的好,考試成績自然會好。孩子考好了,應該獎勵的不是這次成績,而是平日裡學習的態度。這樣的引導方式,會讓孩子明確,下一次只有再繼續努力學習,才會考得更好。如果孩子平時學的不好,成績還用去考場檢驗嗎?我們當家長的提前就該知道了啊!
  • 孩子上了一年級,才知道「幼小銜接」應該這麼做!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轉折點中,幼小銜接對孩子的能力要求是最大的,除了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成長環境的重大變化,孩子的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適應。 其實,家長們焦慮的主要原因是不清楚孩子一年級學習的特點,也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位多年經驗的小學教師說過: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不可能把問題考慮周全,不可能長時間專心。三個「容易」,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
  • 小學教師全程輔導:一年級語文幼小銜接預備篇,助孩子輕鬆入學
    大家好!我是於老師,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師,這個暑假我將全程輔導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年級語文幼小銜接知識。首先我要恭喜各位家長朋友們,您的孩子即將步入小學,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激動,內心對充滿期待。
  • 幼小銜接有必要上嗎?審視當代教育「潛規則」,安全過渡幼升小
    學業問題從應試教育到如今的素質教育,一直是家長最為關心也最擔憂的問題,"學而優則仕"在當今社會依舊適用,學習好,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孩子才能安安穩穩地生活。於是就有了"起跑線"一說。而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頂風作案"的"幼小銜接",這種教育方式是被教育部明令禁止的,但還是有很多私立幼兒園和地方的公立幼兒園會在孩子進入"大班"時進行"幼小銜接"的學習。那麼,這種學習方式究竟該如何對待呢?
  • 火爆的幼小銜接,到底是智商稅還是重要學習戰略?看名校校長咋說
    但事實上,一年級的父母普遍陷入焦慮。孩子是否會因為課程變得正式而注意力分散?能不能適應小學的環境?這些問題都會令家長擔憂。此時的幼小銜接班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學費高昂,也要豁出去緩解自己的焦慮。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有必要嗎?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現在存在學生中的一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更談不上刻苦學習了,大家都知道,學生只有態度端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那麼如何孩子學習態度端正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一年級老師推薦:幼升小先拿這套試題練練手,幼小銜接少走彎路
    還有不到一個月,暑假就要結束,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就要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家長們的「幼小銜接焦慮症」卻接踵而至:「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不上幼小銜接輔導班,上小學後會不會跟不上?」「上小學前要會多少拼音、認識多少單詞、會做多少道算術題?」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一直主張「放養」的她坐不住了,決定讓孩子從大班開始,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幼小銜接:每天要有半個小時學習,內容包括學寫兩個字、學兩個英語單詞、學兩句日常會話,學習算數等等。「龜爬一樣的速度,很多時候半個小時也就只能學寫兩個字,看得讓人著急。」軒軒媽說,她已經提前感受到了小學生父母的焦慮。對於媽媽的安排,軒軒並不樂於接受。媽媽一說要學習了,他就苦著臉,總是鬧著去玩。有了壓力的童年,不再是完全無憂無慮的了。
  •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真的是這樣嗎?
    從孩子的角度看,可能孩子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定的自我糾正能力,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態度有了問題,那麼一般孩子都會自己去糾正,知錯能改。也可能是孩子根本就不知到什麼樣的學習態度是端正的。
  • 幼小銜接至關重要 家長們應謹慎選擇
    切莫急於求成 注重幼兒可接受性 明山區某小學一年級王老師說,近年來有不少剛上一年級小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小銜接沒做好。因為幼兒園和小學有著諸多不同。重視孩子興趣開發和能力培養 應選擇高質量幼小銜接 有些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寫字、拼音、算術,及孩子是否聰明,甚至有的家長竟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教給幼兒掌握。
  • 不恐慌,不忙亂,輕鬆完成幼小銜接,你get到了嗎?
    幼兒園剛剛開學不久,一些大班的孩子再過一兩個月就要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很多家長表示很恐慌,不知道給孩子做哪些準備才會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與過渡。今天,小key老師來和大家討論這個話題。首先,家長們要端正態度,穩住心態,不急於求成。市面上有許多商家和機構正是抓住了家長的這種恐慌的心態,設計了許多吸引眼球的課程,配上五花八門的活動及宣傳輿論,成功地把許多不明就裡的家長招募到補課大軍的浩蕩隊伍裡。
  • 孩子有必要一定去上幼小銜接麼?
    這些已經是二年級往上難過的東西了,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掌握了這麼多,上不上幼小銜接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種家庭一般都是爸媽是老師,然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也都是老師的這種,反正我們小區好幾例,這種家庭是望塵莫及。
  •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上嗎?
    7月3日11點半,記者在市健健幼兒園門口看到,除一些正在等待接孩子的家長外,還有一些派發傳單的人,他們是一些幼小銜接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在校門外招生。現場,不時有家長向他們諮詢教學情況。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幼小銜接班發現,報名異常火熱,甚至有家長提前一年就給孩子報了名。「我們只在暑期開設幼小銜接班,一次開3個班,一個班12人,持續一個月的時間。目前已經處於滿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