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廣東暑氣未消,炎熱持續,如何飲食養生?

2020-12-22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梁譯尹

立秋後,中原地區陽氣漸收,秋風勁急,氣候乾燥,適合養陰潤燥之品。而嶺南地區則不然,仍是暑氣未消,炎熱持續,漸漸由溼轉燥。那該如何養生呢?

立秋養生需因時因地制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肺病科副主任中醫師裡自然介紹,嶺南地區,不同於中原,因常年高溫潮溼,使得廣東人喜愛冷飲、涼茶,加之常年吹空調、缺乏運動、熬夜等習慣,非常容易導致脾虛夾溼、內寒外熱或上熱下寒的體質,常見面部和頭髮油膩;身體沉重,人發困,沒精神;容易上火長痘、口腔潰瘍;四肢發涼、怕冷,面色發白、發青;經常腹瀉、腹脹、便秘或便溏;反覆難愈的咳嗽、咳痰,甚至容易浮腫、關節痛、背痛、腰痛等。

在南方,若初秋時令急於養陰,則反易加重脾虛,釀生痰溼。尤其既往有老肺病,反覆咳嗽、咳痰的人群,更易在此時發作、加重,故「養生」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可盲目。

初秋之時,仍當以補氣健脾化溼為主,尤其神疲乏力、口粘口苦、面部油膩、消化不良、大便粘膩者適用,如食用黨參小米粥、山藥黃精粥、芡實糊、黃芪燉雞湯等。

立秋後,可以用這些潤肺湯水

而中秋之後,天氣逐漸轉燥,多出現面幹膚燥,口乾舌燥,鼻腔乾燥甚至流鼻血等,而脾虛內溼並未解除,故屬於「外燥內溼」,此時除養陰潤肺之外,仍需適當兼顧補氣健脾,可食用以下幾款湯水:

蘋果雪梨淮山煲瘦肉湯:將適量蘋果、雪梨、山藥、豬瘦肉,搭配在一起慢熬煮成湯,能夠達到潤燥養顏以及滋肺作用,味道也很好。

玉竹山藥煲豬肉湯:適量豬肉或豬骨,兩隻海蛤,一些山藥、玉竹、生薑,搭配慢熬煮成湯,能夠達到潤肺益氣,養陰清肺作用。

霸王花五爪龍煲豬肘湯:用連皮豬肘、霸王花、五指毛桃、豬骨,幾顆蜜棗,陳皮少量,慢熬成湯,清淡之中兼具香濃,且能夠達到潤肺滋潤又補氣、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以上就是一些適合在廣東地區立秋之後不同時段的食療方,烹製簡單,口感優良,老少鹹宜,適合家庭佐餐引用。

裡自然提醒,養生絕非喝一碗湯,吃一口粥一樣簡單,養生與看病一樣,需要「辨證施治」、「系統論治」,切忌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避免適得其反。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必然需要不同的養生食療方案,最可靠的方式還是尋求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識,制訂個性化的養生方案,同時配合運動養生、起居養生等,才是科學的、有益的養生。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李紫媚

相關焦點

  • 今日立秋 | 暑去涼來,《民生實驗室》送上最全立秋養生知識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nbsp&nbsp&nbsp&nbsp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
  • 立秋暑氣消,一起貼秋膘
    盛夏的餘熱還未散盡,立秋已款款而來。立秋暑氣消,一起貼秋膘,我們不僅要讓身體健壯,更要讓思想豐腴起來。結合色彩鮮豔、塗鴉感十足、自由不羈的畫面,不讀到最後,你絕對想像不到西瓜們到底發生了什麼。色彩鮮豔大膽、造型奇特誇張、畫風奔放不羈,如梵谷的畫作般用「想像力創作」而成。
  • 養生|立秋到了,記得喝這碗養生糖水!
    養生|立秋到了,記得喝這碗養生糖水!立秋到了記得喝碗養生糖水立秋節氣的養生原則大暑是暑熱最盛的時候但是秋季來了暑熱之性開始下降立秋節氣的第一個特點立秋時節養生原則就是消暑潤燥立秋飲食:少辛增酸餘暑尚存 暑熱仍在但同時溫燥開始來了那麼既有暑又有燥所以飲食特別注意減辛增酸
  • 炎熱天氣來製作這幾道冰涼美食,讓您暑氣全消
    天氣日漸炎熱,每天下班通勤回家總覺得特別煩悶,回家後總想好好喝點什麼。夏日裡美食不少,相信讓人倍感愜意的應該是夏日裡冰冰涼口感的各種果汁或者冰沙。從炎熱的室外回到家中,來上一杯沒有色素,沒有添加,誠意滿滿,冰冰涼涼的果汁相信頓時讓你暑氣全消。
  • 立秋吃什麼傳統養生 立秋節氣飲食習俗民間傳說介紹
    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立秋的時候也有許多的傳統習俗,包括了飲食習俗,那麼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呢?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
  • 立秋節氣養生及測量
    關於立秋,你都知道哪些呢?立秋三候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或9日立秋。立秋之後,穀物成熟,天氣逐漸涼爽,但夏天的暑熱並沒有一下子消退,餘熱還在延續,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當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 22℃時,秋天就真的來了。立秋時節正是夏秋之交。立秋三候有: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 【節氣養生】立秋養生小常識,你都知道嗎?
    【節氣養生】立秋養生小常識,你都知道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 立秋而未秋,接下去杭州還有36℃五連擊!雨水何時來降溫?
    今天9時6分,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立秋並不等於入秋,接下來大家還要接受高溫天的考驗。立秋而未秋,炎熱持續在線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立秋時節正值中伏和末伏,此時,我國大多數地區仍處於夏日,天氣較為炎熱,而且南方地區還多高溫出沒,距離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還比較遠。市氣象局說,由於目前杭州仍處在夏季,未來幾天沒有秋天的清爽感,炎熱持續在線。
  • 【立秋朋友圈】立秋祝福語2020 適合立秋發朋友圈的說說句子
    關於【立秋朋友圈】立秋祝福語2020 適合立秋發朋友圈的說說句子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立秋朋友圈】立秋祝福語2020 適合立秋發朋友圈的說說句子,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立秋朋友圈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立秋養生四原則: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彭健    立秋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以「收養」為原則。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 秋季養生秘笈,請收好!
    「秋後一伏熱死人」,可見立秋時節暑氣難消,天氣會連續酷熱。所以,大家一來要繼續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二來不要忘了繼續三伏灸,把冬病夏治進行到底,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立秋之後,陰在內陽在外,外表看上去很好,但是內在陰氣卻在不斷生成滋長,所以儘管立秋時節天氣仍然炎熱,但它不同於夏日的純陽,它多了一分肅殺之氣,這份肅殺之氣會一直延伸到冬至,直到陰極陽生。中醫認為,人體跟天地一樣,本身就是個小宇宙。
  • 立秋後要多酸少辛 檸檬酸味濃小心牙齒
    今天立秋了,養生應該以預防為主,飲食以清淡為宜。為了平衡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也可以選擇補充多種維生素,可適當多吃些清熱降火、潤肺利咽的食物,如檸檬搭配鴨做一道菜。
  • 今日立秋陝西仍處三伏天 進入真正秋天還得一段
    8月6日,記者從陝西省氣象臺了解到,陝西關中大部分地區、陝南部分地方最高氣溫將有所回落,為此,省氣象臺昨日下午解除了高溫藍色預警。7日將迎來立秋節氣。       記者了解到,由於受副高東退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未來陝西關中大部、陝南部分地方最高氣溫有所回落,昨日16時30分,省氣象臺解除高溫藍色預警。
  • 立秋天氣有什麼變化 還會持續炎熱一段時間
    明天就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秋了,很多人都在盼望著這個節氣的到來,因為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雖然氣溫變化不大,但是早晚還是比較涼爽的。   立秋後,天氣還會持續炎熱,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
  • 立秋後,寶寶飲食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今日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到來了。但是在立秋之初,天氣還會炎熱一段時間,也就是俗話說的「秋老虎」,不能輕視。那麼在這夏秋之交的季節,寶寶們在飲食及日常護理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變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18年立秋是「幾」伏天, 立秋後是什麼節氣, 天氣要炎熱到幾號?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距離立秋節氣的到來越來越近了,小夥伴們已經感受到「涼爽」的氣息了!但是,真的如此嗎?天氣能一下就涼快嗎?答案肯定讓很多人失望,因為即便到了「立秋」,但如今還在三伏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那立秋是在哪一伏呢?
  • 100句立秋海報文案,句句有暖意
    27.蘊自然生靈之美,一葉知天地之變28.涼風起來嗅百合29.冷熱酸甜享秋到,想吃就吃貼秋膘30.金風送爽,飄逸清爽的秀髮是風中的翅膀31.一葉知秋,新聞知天下32.立秋可以帶走溫度,但帶不走我的熱度33.山雨欲來風滿樓,驀然回首,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34.一夜知秋35.
  • 立秋讀詩|炎炎暑退,一枕新涼一扇風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很重視這個節氣。有關立秋的的詩句自是不少。立秋之際,青年君準備了貼心的養生指南,並送上乾隆、白居易、王國維等吟詠立秋的名句,以及魯迅、沈從文、林語堂筆下的「秋日物語」,伴你度過一個文藝的初秋~~
  • 始驚三伏盡 又遇立秋時 08.07|今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盛夏的餘熱還未散盡,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緊接著款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