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子女養成仇人是父母最大悲哀,可這3種父母,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2020-09-22 書書書三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要和你分享到的文章是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前段時間,有一條新聞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有一位媽媽報警稱自己被家暴了,可是等警察趕到現場看到的滿屋子都是撕碎的課本和試卷。媽媽當著警察的面指著兒子鼻子大聲喝斥,你再把剛才的話說一遍,你敢說我就讓警察把你逮去監獄關起來,兒子也不甘示弱,怒吼,帶走就帶走,反正我也不想看到你。原來,孩子今天的作業完成得慢些,結果媽媽看不下去,沒控制情緒,上手打了兒子一耳光。可沒想到的是,兒子這次居然激烈反抗了,不僅摔了書桌,還一邊推搡一邊怒吼。當你兒子我倒了八輩子黴,媽媽抱怨的說道,兒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今天我看他寫作業不認真,一氣之下就把他作業撕了,沒想到他居然動手掐我,把我這胳膊都掐紫了。這孩子養著養著,還養成仇人。含辛茹苦養大孩子,最後卻和孩子反目成仇,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但這三種父母卻正在用錯誤的方式重複這種悲劇。還記得前幾年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在日本留學五年的汪佳晶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要四十多萬。而他的母親每個月的工資不過七千塊錢。她省吃儉用,為了兒子出國留學,捨不得花一分錢。而她的兒子呢,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減輕他的負擔,反而花錢大手大腳。經常出入高檔場所。

那天,汪佳晶從東京乘飛機回上海浦東,見到接機的媽媽後他問的第一句話就是錢到底有沒有,給不給我。可是這次母親實在拿不出來了,一直說沒錢惱怒,失控的他便從行李箱拿出短刀刺了母親整整九刀。被捕之後,面對採訪,他輕描淡寫的說,我就是覺得母親是在騙我,不是沒有錢,我很氣憤,就一下子爆發出來了。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最終也換不來孩子的善待,特別狠心,特別愛有這樣一段話,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我們見過太多被溺愛毀掉的孩子和家庭,卻仍然沒有理解愛的真正含義。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父母,別讓溺愛毀了你和孩子。央視家庭教育片鏡頭裡記錄了這樣一組家庭,父親可以算得上是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命運的人物,通過努力獲得高學歷,還有一份令人稱羨的工作,所以他對自己的兒子也抱有極高期待,希望兒子也能出人頭地。在這種心理下,他把兒子的生活全部安排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對他的要求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可是,在兒子家明看來,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更像一個牢籠。

每當他和父親說起自己的想法,談到自己的夢想時,都會被父親一通說教,想去騎行話剛說出口,就被父親厲聲拒絕,因為這是與學習無關的事。喜歡的小動物剛買回來,就被父親丟出了家門,覺得這是玩物喪志。在他心裡,父母和他的交談三句不離教育,父母愛學習勝過愛他。就這樣,一次次被父母說教,被父母否定的過程中,加明心中的反抗力量不斷積累,終於在上高中後爆發了。他執意要做背包客去旅行,甚至不惜以輟學相威逼,直到最後被父親禁錮在家中。他在屋裡一聲聲撕心裂肺喊放開我,父母在門外默默抹淚。也許很多人認為父親的教育理念沒有錯,但是他的教育方法顯然錯了。每個孩子在懂事以後便會進行自主的思考,並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是,如果父母不嘗試和孩子溝通,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身上,和孩子的關係只會越走越遠,甚至成為陌生人。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地實現,但尊重和平等才是溝通最重要的意義。在紀錄片的最後,加明淚流滿面的在鏡頭前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們從來沒有給我機會,幹嘛話都沒說完,他們就已經拒絕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家明終於發現學習才是最輕鬆的道路,而父親也明白了,該改變的是自己和他的關係,再也回不去了。言語上的傷害不僅會毀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但更可怕的是語言背後的情緒。

閨蜜剛生完孩子的那會兒,大寶剛滿三歲,正是貓狗都嫌的年紀,怕你又躁動。本來照顧小寶已經花去她大半的精力。在看到大寶每天上躥下跳的沒有一點安分的樣子,更是覺得心累一天。閨蜜好不容易給小寶餵完奶,轉頭看見大寶磨磨蹭蹭地邊吃邊玩,還把桌子弄得一片狼藉。精疲力盡的她終於忍不住了,對孩子說話的聲音立馬就大了起來。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想吃飯就去罰站,這下好了,大寶,眼淚馬上掉下來一邊哭,還一邊回嘴壞媽媽,我不想跟你好了。後來閨蜜和我形容她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被一隻手輕捏著心臟,心裡突然揪了一下。老公每天上班忙,公婆年紀大了,只能幫忙接送大寶上下學。每天家裡大的鬧小的就跟著哭,我也不想天天吼他,有時候真的忍不住。但是吼完兒子,自己心裡又後悔了,是不是自己脾氣太急了,可是等到下一次還是控制不住。教育學家尹建莉曾說過,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事實上,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愛發脾氣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往往不服管教,長大後也是暴躁易怒。他們不懂得接受外界的善意,甚至會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不管我們是否承認,這都是一個事實。很多父母傾盡所有的愛,卻把孩子愛上了仇人。父母愛孩子是本能,卻時常用力過度。

孩子愛父母也是天性,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但父母和孩子之間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願每一位父母與孩子都能好好相愛。本期節目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這個影片不錯的話,請給我們點讚轉發,同時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這三類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所以我只能忍。」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開始不滿意他身上養成的壞習慣,經常對孩子指指點點,朋友開始覺得父母不愛他,不然為何對他這麼不滿意?上了大學之後,孩子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內心特別痛苦糾結,他開始天天翹課,去網吧打遊戲,並對父母說:「你們選的課,你們自己來上!」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原來,這竟是一場孩子自導自演的鬧劇,他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對的,父母根本不愛他。 這世上,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啊!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把孩子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 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非愛行為是種傷害,要謹慎
    英國心理學女博士克萊爾說:「世界上的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越早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以家人之名》中李海潮說:孩子能犯什麼大的錯誤,犯錯誤的都是父母。
  •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導讀:「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氣憤之餘,也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家庭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父母傾其所有,卻養出了這樣一個不知感恩,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的白眼狼。一個孩子做出非常人的舉動,基本都是有因果可循的。不合時宜的家庭土壤,孕育了孩子狂妄自私的因子。這3種父母,最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 父母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仇人」,傷害孩子還耽誤自己
    最新調查顯示:超50%中學生痛恨父母:為何中國父母總把孩子養成仇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在大家的心裡,孩子也應該是愛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北京的一項調查數據,卻在家長的腦袋上打了一悶棍。也就是父母給予了孩子最多的愛,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卻僅有強烈的反感,這也引起了很多相關學者的重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這麼多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仇人」,而這也是很多家長需要反思的一件事,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影響自己未來和兒女的關係。
  • 有這3種父母,是子女的悲哀,晚年容易拖垮子女,希望你家沒有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過得豐衣足食,平平安安。可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雖然說明明很愛孩子,可是自身存在一些問題,到了晚年的時候,很容易拖垮子女的生活。而作為子女的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父母晚年健健康康,不給自己增加更多的負擔。
  •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太傷孩子心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總是打擊孩子其實打擊孩子,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通病,這個通病還有很多家長依舊在犯,但是在這裡我請求各位家長,要是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千萬別做這件事。那只能那個說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但是當老師跟周春紅說朱朝陽不跟其他同學來往的時候,周春紅卻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應該是進入社會以後的事情。以前上大學念書,過年不想回家,他們總說過年一定要回家,並且下令一定要回家。現在結了婚成了家,說好久沒有回去,想帶著老公孩子回老家,爸媽卻說,讓我回婆家過年。我說要不讓公公婆婆和我爸爸媽媽一起到我們家來過年,我爸媽也猶猶豫豫地推辭了。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 最大悲哀,莫過於付出很多卻把孩子養成「仇人」,做好這件事逆轉
    孩子碰到難以排解的困惑,自己卻無法打開他的心門,只能在旁邊干著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困惑、焦慮和無能為力等複雜的情緒……我把這樣的親子溝通方式總結成平行式溝通,就像兩條平行線,很少有心靈交叉的時候,這是親子溝通的第一個層次,是淺層次的交流,一般我們生活中大多是這種交流,比如孩子的生活起居、點點滴滴等。
  •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否需要反思?
    說到仇恨,無非兩種。一種就是最開始關係很親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無法解決的事情,使人懷恨在心,便老死不相往來;另一種是對方做了些讓你無法原諒的事情。其實,那種因愛生恨、愛恨交加的仇人,最為誅心。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不孝順,網友:自作自受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一旦在行為上犯了錯誤或偏差,就會對子女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哪三種行為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動力《不孝順》?第二:父母過於偏袒或溺愛子女,也會導致子女長大後出現「儒家不孝順」的局面。人們說「養不教,父之過」。
  • 是什麼讓曾經的親人變成了仇人?網友:父母偏心,愛說子女的壞話
    是什麼讓曾經的親人變成了仇人?網友:父母偏心,愛說子女的壞話親情是溫暖的,它讓我們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的到溫暖如春,親情是溼潤的,它讓我們的歲月即使蒙上了歲月的風塵,依然清澈澄淨。但是有時候親情也會顯得如此渺小,甚至讓我們的親人變成仇人一樣,那麼是什麼讓曾經的親人變成了仇人?以下是網友們的說法:1、都說家裡最小的孩子都個寶,我卻沒有這樣的體會,因為我爸媽重男輕女,只疼愛我的哥哥,從小我懂事的時候就幫家裡幹活,但是我的哥哥只會吃喝拉散,父母還生怕我哥吃不飽,我哥也不會疼愛我,一見面只會打我的頭。
  • 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說到仇恨,無非兩種。一種就是最開始關係很親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無法解決的事情,使人懷恨在心,便老死不相往來;另一種是對方做了些讓你無法原諒的事情。其實,那種因愛生恨、愛恨交加的仇人,最為誅心。
  • 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人說,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小時候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所有的小心翼翼背後,無非是恐懼。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無非是害怕被父母責備、打罵,害怕父母的嘲諷、對自己失望,害怕父母不愛自己等等。,也是一種悲哀。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對孩子愛的方式正確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那種由愛生恨,又愛又恨,愛恨交加的「仇人」,實際上要比血海深仇的那種仇更加讓人誅心。其實,要說這更誅心的是,這個既讓人愛不起而又恨不得的人,Ta可能是我們身邊的父母。為什麼說有些父母哪怕傾盡了幾乎所有的愛,而卻把孩子愛成了仇人呢?
  •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答案引人深思
    所以我只能忍。」「仇人」,父母工作忙,他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一直到初中才把他接回身邊。上了大學之後,孩子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內心特別痛苦糾結,他開始天天翹課,去網吧打遊戲,並對父母說:「你們選的課,你們自己來上!」
  • 李玫瑾:這3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希望沒有你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媽媽是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是給予孩子最多的人、也是給孩子帶來最大影響的人。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和媽媽有好的親子關係,有些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有管起來了。」
  • 這「3種媽媽」是孩子的噩夢,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嗎?
    然而好的出發點卻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有時候雖然孩子的媽媽總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會引來孩子的反感,甚至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仇人」。3種媽媽」是孩子的噩夢,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嗎?
  • 如何看待年老的父母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是最大的悲哀
    父母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或者說看子女臉色,實在讓人心疼。但還是要看的。首先是性格問題有的人一向謹小慎微,讀書,工作,甚至到老,一輩子本性沒有改變,不僅僅是在子女面前,可能在領導面前,在更外向更有權威的人面前也是小心謹慎。生怕說錯話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