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心奶爸
一般來說,父母應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的世界中就是非常特別的,從小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理所當然的父母就成了孩子心中最堅不可摧的避風港。
而在父母的心裡,自己也應該是對孩子最好的人,孩子最親近的也應該是自己,甚至自己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以後孩子以後也會孝順自己,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在大家的心裡,孩子也應該是愛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北京的一項調查數據,卻在家長的腦袋上打了一悶棍。
這項調查中,以當地的3000多名中學生作為樣本,調查孩子的心理情況,其中就有一項「對待父母的的態度」的調查項目當中,竟有超過50%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自己的父母,僅有不到5%的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這樣的結果讓很多家長都非常痛心,甚至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究竟有沒有意義。
也就是父母給予了孩子最多的愛,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卻僅有強烈的反感,這也引起了很多相關學者的重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這麼多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仇人」,而這也是很多家長需要反思的一件事,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影響自己未來和兒女的關係。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未來,而非常嚴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總是採用更消極的教育方式,來貶低自己的孩子,當父母對孩子越嚴厲的時候,孩子就會越認為自己不合格,即便在其他家長的眼裡,孩子已經非常優秀了,孩子依舊會保持一種非常自卑的狀態。而這樣長時間的壓迫,很容易激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這就是家長將孩子養成「仇人」的開端。
中國式父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以「愛」為名來綁架孩子,或許在小的時候,孩子並不能對事情進行深入思考的時候,家長也一幫孩子進行選擇,但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候,很容易就會出現和家長相違背的行為,可是家長經常會以「為你好」的方式進行精神綁架,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這樣長時間的綁架孩子,壓制孩子的喜好,終有一天會激起孩子心底最深處的反抗,而這個時候家長在想要挽回,就已經為時已晚了。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父母心中的寶,都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幾乎什麼事情都會滿足孩子,甚至是一些無理的要求,這樣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讓孩子誤以為,家長會滿足自己的需求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旦長此以往,家長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就是激起孩子反感的時候,而在一次次不滿足當中,孩子就會成為父母的「仇人」。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己教孩子越多的技能,以後孩子就會生活的越好,但這樣的想法就太過膚淺,家長要明白孩子幸福的源頭並不在外界的物質上,而是在孩子的內心中,當孩子有富足的內心世界的時候,這才是最幸福的孩子,而這一切都來源於孩子小時候和父母之間,健康的親子關係,所以培養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成為父母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無數次的選擇,來決定自己的未來,但是很多父母都會無視孩子的想法,認為自己的選擇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但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已經埋下了反抗的種子,當家長這樣一次次壓迫當中,孩子終有一天會爆。
所以在教育當中,家長要做的不是決策者而是引導者,充分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家長在對孩子抒發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做決策,這樣孩子心裡才能感覺到尊重,也會更加尊重父母。
作者意見: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是並不代表父母能以愛為名來傷害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長還需要不斷得到反思自己,這樣才能和孩子達成良好的關係,讓孩子更加愛自己的父母。
今日話題:你周圍有痛恨家長的孩子嗎?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