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非愛行為是種傷害,要謹慎

2020-09-05 丸子媽媽說育兒

英國心理學女博士克萊爾說:

「世界上的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越早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

《以家人之名》中李海潮說:孩子能犯什麼大的錯誤,犯錯誤的都是父母。

寧靜曾在採訪中說到:孩子沒有錯誤,他從嬰兒時期就這麼橫嗎?你把他教成了那樣,然後現在又告訴全世界他是個壞人,這樣的父母實在是太討厭了,所以我說孩子永遠不會錯,錯的永遠是父母。

為人父母是不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得的職稱,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準則就是保護孩子安全、教育孩子成人、懂得感恩社會、敬畏生命。

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總有一些父母思想陳舊、重男輕女、過分控制和偏愛,對待孩子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孩子總是進行打擊式教育,對子女進行冷暴力或語言暴力等等。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願意為孩子傾其所有。

可是,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愛」對孩子而言都可能造成困擾和壓力,甚至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會產生仇恨。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分歧就是:一個極力想要控制和管教、一個極力想要擺脫控制和管教。

把孩子養成了「仇人」聽上去很可悲,卻又很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養成了討厭自己的人,卻還不自知。 「非愛行為」是傷人的愛,這樣的愛正是成為孩子「愁」的重要來源。

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

1、過於嚴厲的父母

對孩子教育嚴厲的家庭相信有很多,娛樂圈中吳綺莉和吳卓林,就是公認的以仇人方式相處的母女。吳綺莉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女兒,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孩子必須教,還必須要害怕自己,她自稱是個「瘋媽媽」。


上節目時,吳綺莉曾經自爆:

女兒4歲時,喜歡她包上的鑰匙扣,瞞著她用剪刀剪下來,試圖撒謊掩蓋,她就用皮帶抽她;

女兒做錯了什麼事,她就讓女兒頭頂著《辭海》,兩個小時內,《辭海》掉下來一次,她就要再打女兒一次;

女兒不願意睡覺,就讓她不斷地抄寫「我不睡」,果真一直熬到了凌晨5點。

主持人問她,是否天生嚴格,她說:我們潮州人,可能家裡都比較兇,所以我覺得小孩子不教是不行的,你不讓她害怕是不行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上必然存在諸多問題,為了報復自己的媽媽,吳卓林也採取了很多極端的方式,她曾一度離家出走,報警抓自己的媽媽、退學、抽菸、自殘、喝酒等等。


前段時間的「青島女律師被女兒勒死」這一新聞引起了網友熱議,教育的最大悲哀也許莫過於此,父母的「全心全意」換來的卻是孩子滿腹怨恨。

  • 在朋友眼中,媽媽是一心全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嚴加管教,絲毫不鬆懈;
  • 在孩子眼中,媽媽的期望就像是一個黑洞,無論怎麼去努力,永遠都無法得到鼓勵。

2、用「為你好」精神綁架的父母

我們常常聽到媽媽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些話聽起來全是「愛」的語言,實際上只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一種強制性的控制。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我的允許,因為我是為了你好;必須要聽我的話、按照我說的來做,因為我是為了你,這些相似的話語,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傷害。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思維方式,很多情況就像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一場比拼,對於現實充滿牴觸心理的孩子和想讓孩子接受現實的大人之間的耐心比拼。

《以家人之名》中月亮的媽媽,就是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一方面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一方面又說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為了你好」所以你要選擇這個,「為了你好」所以你要和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玩......

月亮的媽媽應該是生活中最為普遍的媽媽樣子,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對孩子教育中,我們會情不自禁的用過來人的方式,教導孩子按照自己的設定好的路線走。父母們更急於解決問題,而不是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


3、毫無原則的父母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瘋狂」孩子的背後,都站著毫無底線的父母。


李天一的父親李雙江從來不捨得懲罰他,哪怕李天一犯了錯,他想教育但是始終下不去手。

記者問及,「你會打他嗎?」

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母親夢鴿對李天一也是百般寵溺。

14歲的李天一想要開車,夢鴿便送給他一輛寶馬,在2011年1月至9月,李天一駕駛改裝寶馬車9個月違法32次,且全部未受到法律懲罰。2011年9月6日晚,在海澱某小區門口,一對業主夫妻在開車拐入南門時,遭一輛無照寶馬和一輛奧迪司機毆打,並大喊「誰敢打110」。警方稱:「經核實,寶馬司機年齡15歲,無駕照,系李雙江之子李天一」。


李雙江8日下午赴醫院看望傷者並含淚道歉。李天一因無證駕駛寶馬車並打人,被收容教養1年,2012年9月獲釋,之後疑改名為李冠豐

得到教訓的李天一併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以為父母可以為其搞定一切,從而變得更加肆意妄為,甚至漠視法律。

2013年2月23日,警方證實,曾因尋釁滋事被勞教的星二代、歌手李雙江之子李冠豐(原名李天一)因涉嫌強姦罪被刑事拘留,被判入獄十年。


無原則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地透支父母對他的愛,欲望就像是一個無底洞,永遠都填不滿。父母無條件地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孩子闖了禍由父母承擔、出面擺平,寧可自己吃苦,也絕不讓孩子受罪。

很多人把這種感情當作一種富有犧牲精神的,值得稱讚的「愛」,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毒害。這種「愛」,遠非無私,而是極端自私。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旦父母無法幫孩子承擔責任時,孩子便會對父母產生怨恨,甚至會拳打腳踢,因為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對他人的感恩之情。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有的只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對,那些父母覺得是「愛」或許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無形的負擔和壓力。一個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將來是否能自己應付外面的世界,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自信和自立。

愛孩子不是為了控制孩子也不是為了縱容孩子,有原則、有底線、有技巧的愛孩子才是父母最應該重視的,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告訴孩子社會的準則和法律的底線。

沒有父母願意把孩子培養成自己的對立面,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等的交流,耐心的詢問,試著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主動的向父母敞開心扉,我想這應該是教育最美好的一面。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本期話題互動:你認為還有哪些行為會把孩子培養成「仇人」?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仇人」,傷害孩子還耽誤自己
    最新調查顯示:超50%中學生痛恨父母:為何中國父母總把孩子養成仇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在大家的心裡,孩子也應該是愛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北京的一項調查數據,卻在家長的腦袋上打了一悶棍。容易將孩子養成「仇人」1.
  • 這三類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父母和孩子本該是最親密的關係,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答案讓人深思。父母開始不滿意他身上養成的壞習慣,經常對孩子指指點點,朋友開始覺得父母不愛他,不然為何對他這麼不滿意?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鬱、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係問題。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教育成「仇人」傷害孩子內心
    但是往往一些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讓孩子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愈演愈烈,最後導致關係的破裂。那麼家長的哪三種行為會和孩子變成仇人呢?一、對孩子太過溺愛有些時候團團覺得中國的父母挺悲哀的,往往給了孩子全部的愛,但是卻沒有養出一個優秀懂感恩的孩子,在周圍,或者是我們的身邊,不乏有那些已經到了該結婚的年紀,還會跟父母要求我要穿哪個品牌的一副,我要買那個小區的房子,甚至我要買那一輛車,這些對一個普通家庭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可能是把他手裡邊所有的錢拿出來都不夠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對孩子愛的方式正確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那種由愛生恨,又愛又恨,愛恨交加的「仇人」,實際上要比血海深仇的那種仇更加讓人誅心。其實,要說這更誅心的是,這個既讓人愛不起而又恨不得的人,Ta可能是我們身邊的父母。為什麼說有些父母哪怕傾盡了幾乎所有的愛,而卻把孩子愛成了仇人呢?
  • 三種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一種就是最開始關係很親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無法解決的事情,使人懷恨在心,便老死不相往來;另一種是對方做了些讓你無法原諒的事情。其實,那種因愛生恨、愛恨交加的仇人,最為誅心。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 李玫瑾:這3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希望沒有你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媽媽是世界上最好聽的名字、是給予孩子最多的人、也是給孩子帶來最大影響的人。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和媽媽有好的親子關係,有些媽媽辛苦了一輩子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有管起來了。」
  • 這3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有的說孩子「白眼狼」,是來討債的,還有的猜測女孩粗暴行為背後的動機等。氣憤之餘,也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家庭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父母傾其所有,卻養出了這樣一個不知感恩,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的白眼狼。一個孩子做出非常人的舉動,基本都是有因果可循的。不合時宜的家庭土壤,孕育了孩子狂妄自私的因子。這3種父母,最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 這「3種媽媽」是孩子的噩夢,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嗎?
    然而好的出發點卻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有時候雖然孩子的媽媽總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會引來孩子的反感,甚至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仇人」。」是孩子的噩夢,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嗎?然而事實是即便孩子長大仍然難以逃脫其母親的支配,涉及到自己的婚姻、工作等一切人生大事都要經過自己母親的親自篩選才行,擁有這樣控制欲超強的媽媽不得不說是孩子的一種悲哀。
  • 什麼樣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仇人」?你是否需要反思?
    一種就是最開始關係很親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無法解決的事情,使人懷恨在心,便老死不相往來;另一種是對方做了些讓你無法原諒的事情。其實,那種因愛生恨、愛恨交加的仇人,最為誅心。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仇恨,他們甚至會互相謾罵毆打,這到底是為什麼?把孩子養成了「仇人」,是種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卻不自知。
  • 這三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是第一種
    一個孩子,能否能否有好的前途和健康的心理,母親的性格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生活中,孩子最怕的就是遇到這三種媽媽。可是我從來沒想要梨,她非要給我梨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傷害」。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羽翼,卻硬生生地被拔掉換上大人喜歡的翅膀。
  • 把子女養成仇人是父母最大悲哀,可這3種父母,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今天要和你分享到的文章是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前段時間,有一條新聞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有一位媽媽報警稱自己被家暴了,可是等警察趕到現場看到的滿屋子都是撕碎的課本和試卷。媽媽當著警察的面指著兒子鼻子大聲喝斥,你再把剛才的話說一遍,你敢說我就讓警察把你逮去監獄關起來,兒子也不甘示弱,怒吼,帶走就帶走,反正我也不想看到你。
  • 教育孩子,不應該把孩子養成仇人
    很多家長在應對孩子的教育時,喜歡採用報復性的懲罰方式來對待孩子,這樣做孩子對待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因此孩子才會慢慢記恨父母。最近,一篇論壇上的帖子火了。帖子的題目是"我刪了我孩子的《我的世界》這款遊戲,我是混蛋嗎?原來這位母親是因為在疫情期間,孩子在家用電腦學習。
  • 家長做出這三種行為,容易讓孩子有心理陰影,父母要警惕自己言行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領航者,家長的所有行為都會造成孩子無法預計的影響。孩子還未發育完善,身心靈都相對來說有點幼稚,在他們剛開始學習時,父母就是他們的學習對象,一字一句,一個抬手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學起來。所以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也會容易變成一樣的人。
  •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答案引人深思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智慧。 ——薩姐父母和孩子本該是最親密的關係,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是「仇人」?父母開始不滿意他身上養成的壞習慣,經常對孩子指指點點,朋友開始覺得父母不愛他,不然為何對他這麼不滿意?
  • 「敗家子」倒光父親茅臺,只因手辦被送走:這3類家長,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孩子始終放不下被父母狠心冷漠對待的心結,爸爸痛心自己的藏品被兒子毀於一旦。從此,父子間關係有了裂痕,難以修復。生兒育女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明明是至親的父母,卻成了孩子心中的「仇人」。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卻粉碎了孩子的心,逼孩子走上極端。心理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每一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把孩子養成仇人,跟父母這三種教育有關。
  • 這樣的父母,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中招了幾點?
    一項北京市抽樣調查顯示,在3000名中學生中,選擇「喜歡自己父母」的孩子不到5%,而選擇「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卻佔了56%!作為父母的我被深深的刺痛,不禁深思:為何孩子們如此反感父母?總結了以下幾點,家長朋友們要注意。
  • 父母的8種行為,最傷害孩子,尤其是第一個,你做過幾個?
    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徐所想「表達的愛」事與願違。父母的一些行為,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傷害,不利於孩子成長。尤其是,下面這8種行為,最傷害孩子,趕快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第一種:我們不要你了相信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用這樣的語言去嚇唬孩子,讓孩子害怕,然後聽自己的話。可事實上,這種玩笑的方式,並不會對孩子有幫助,反而還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傷害,甚至內心會認為爸爸媽媽並不是真的愛我,他們有過不想要我的想法。
  • 這三種孩子,是父母的「仇人」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本就是一個「雙向」的關係。一方對你無條件地好,而你,也應該要以同樣的「心思」去報答對方。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是最為複雜的。因為人性的易變性和複雜性,將決定每個人的行事方式和做人態度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的態度夾雜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就很容易產生矛盾。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要「三觀」相配。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鍵詞是在3~6歲,對其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家人,軟弱的性格也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尤其是以下幾種方式:1、經常強勢打壓孩子有些家長喜歡打著「都是為你好」的名號,時刻對孩子進行打壓,比如,要求他們考試必須考滿分,凡事都要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只能無條件接受而且不能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