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聞名的心理學家卻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家長別再盲目效仿了!

2020-12-15 西紅柿媽媽

|西紅柿媽媽

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是父母們頭號難題,很多寶媽們就會盲目的跟風,聽各種專家講座、看各種育兒書籍,最終都套用在孩子身上。這種照搬的規則,真的適合用在每個孩子身上嗎?家長自己又學了幾分教育法則呢,這種愛是正確的嗎?

小玲有個上小學4年級的兒子,常理來說,小學能有什麼壓力,不都是天真的孩子每天快樂嗎。可孩子說出的話真的讓人吃驚:「哎,每天這樣,還不如死了輕鬆呢

小玲聽後心裡咯噔一下,每天對孩子各種關心體貼,為他操碎了心,雖然會有點嚴厲,可孩子不會那麼脆弱吧,怎麼孩子會有這種想法。她就假裝開玩笑地問:「怎麼了兒子,是不是嫌媽媽天天說你不好好學習呀?」兒子很平靜地說:「不是啊,就是一天天覺得活著沒意思為什麼年僅十幾歲的孩子,會如此厭世呢。

世界聞名的心理學家卻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位著名心理學大師的育兒觀念,在書裡寫道:「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和能夠用於培養他們的特殊環境,我就能保證,把隨機選出的任何一名嬰兒訓練成任何類型的特殊人物,包括醫生、律師、藝術家和商界領袖,或乞丐、小偷,而無須考慮他的天賦、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他就是美國心理學會(APA)主席,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約翰·華生。最值得諷刺的是,他在堅定地執行著自己的育兒觀念時,卻將自己的三個子女培養成了抑鬱症患者,而帶來了令人痛心的後果。最為嚴重的是他的大兒子雷納,成年後屢次自殺無果,最終在30歲時如願以償,自殺成功,成為行為主義育兒法的最直接受害者。

如果說大兒子的狀況是偶然,那麼接下來二女兒抑鬱長期酗酒,也曾嘗試多次自殺,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都未成功。結果這個女兒也生出了一個跟她一樣抑鬱酗酒的女兒。一而再的抑鬱自殺,最後一個小兒在成年後也是居無定所、無職業,只能靠父親的救濟活著。

如此成功的心理學家,怎麼自己的孩子卻落下如此下場,在大兒子雷納的日記中提到這些:「我發現我成長的過程是冰冷的、機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這或許是我人生痛苦的源頭。我的父親在教育中,剝奪了我和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礎,或許他自己也沒意識到。」

家長所謂的為孩子好的那些狠話,已經深深地傷害到了孩子看到這些,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感覺猶如醍醐灌頂,並且矢口否認自己肯定不會這樣對孩子,覺得自己是非常愛孩子的。為了孩子甚至可以活出生命,這些筆者是相信的。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他接受到的信號是正確的嗎?你的這種愛,孩子能感受到嗎?

當你在憤怒、衝動恨鐵不成鋼時,就會言不由衷的說出一些狠話:「養你幹啥,不如掐死算了、不聽算了,我還不想管你了、隨便你吧、你自生自滅好啦……「等等這樣話,你以為孩子小不會記住,可是無形中孩子全然記在心裡。

在孩子的意識裡你所謂的那些為了他好的話,已經被他轉化成了:「爸爸媽媽根本不愛我、愛的只是成績、聽話的孩子,不愛我了,我就是多餘的」。所以即使你付出再多也是一無所獲,因為你們都不在同一節拍上。

那麼如何來改變孩子的態度想法呢,父母們首先就要改掉自己的一些習慣及毛病:

01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需有度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大家都普遍希望孩子能成才,有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可孩子根本不理解你們的苦心,因為你只是在一味地盯著孩子以外的成就,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孩子畢竟還小,彼此之間沒有溝通,只是強加給孩子一種你以為的愛,讓他理解成人,這也未免有點困難了。

02學會控制情緒,了解孩子內心真正想法

都說衝動是魔鬼,所以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圖一時之快,把孩子的心傷透了,記住那些狠毒的話不要對孩子說。多了解孩子的內心真實的想法,讓他感受你對他的愛,鼓勵他每一次的進步、表揚他的堅強、支持他創新的想法,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與親吻,讓他真實感受到這種愛。

一切美好都是基於有愛,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家長們一定要抓住時機,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育兒的道路上相信你也有秘籍,歡迎留言互動,說說你的育兒寶典,讓我們共同學習。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培養出3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卻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孩子是可以被當做訓練對象的,父母可以用各種方法,讓孩子們儘量避免對家長產生太多依賴。避免孩子太多依賴父母,確實對他們有好處,但這位心理學家,卻培養出3位抑鬱症子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
    導讀: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著名心理學家養出三個抑鬱症孩子,沒有愛的知識都是空洞
    但很可惜,三個孩子紛紛換上了抑鬱症。最嚴重的是其大兒子雷納,因童年情感關注過少,成人後情緒極其不穩定,而且屢次嘗試自殺。後來因質疑父親的理論,轉而投向精神分析流派,可惜問題太嚴重最終30歲自殺身亡。當人們紛紛質疑為何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為何養出如此多精神障礙的孩子時,人們翻看大兒子雷納的日記中找到答案:「我發現我成長的過程是冰冷的、機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這或許是我人生痛苦的源頭。我的父親在教育中,剝奪了我和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礎,或許他自己也沒意識到。」
  • 棍棒底下出孝子?錯!心理學家就是這樣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孩子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中國自古就奉行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一個孩子幸福嗎?拿自己孩子實驗,結果統統成為抑鬱症在當時提出這樣理論後,雖然很多人支持,但很快就有人產生質疑。為了證明自己理論的可靠,華生甚至不惜拿自己的孩子來做實驗,但很可惜,三個孩子均不同程度患上抑鬱,甚至還有出現一些精神病症狀。
  • 心理學家培養出3個「抑鬱症」的孩子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卻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可以把孩子作為訓練對象,家長可以採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儘量避免對父母過分依賴。  對他們來說,避免過度依賴父母是件好事,但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自己卻培養出三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培養你的孩子,讓他們成為你想要的人,或者是非常成功的人,你願意試試嗎?
  •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患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剛上初中或者剛上高中,就因為抑鬱症的原因,休學在家。孩子得了抑鬱症,父母當然是最著急的,四處求醫問藥,尋找方法為孩子治療。但是,孩子本人呢?
  • 別讓抑鬱症害了孩子,3個表現,是孩子向家長發出的「求救信號」
    實習家長是否覺得抑鬱症離自己的孩子很遠呢?作為學生家長平時生活中一定多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活動期間遇到的事情,也應該多關注自己孩子的情緒,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聽,而不是我們一味的教導和指責。孩子會得抑鬱症嗎?沒錯,孩子也是患抑鬱症高發人群!
  • 抑鬱症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心理學家:這三點很關鍵
    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那麼究竟為何一個人好好的就會患上抑鬱症呢?很多人表示,肯定是壓力大和太窮導致。但事實情況是,好多抑鬱症不僅不缺錢,反而非常富有。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一位媽媽給孩子10條家規,許多家長紛紛效仿
    導讀: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一位媽媽給孩子的10條家規,許多家長紛紛效仿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一位媽媽給孩子的10條家規,許多家長紛紛效仿!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位父親的泣血反思:我把女兒養出了抑鬱症
    導讀:一位父親的泣血反思:我把女兒養出了抑鬱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位父親的泣血反思:我把女兒養出了抑鬱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孩子的個「求救」信號,一定要看懂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sha手。 不要以為成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其實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美國焦慮和抑鬱症協會所整理出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從小學起,6 -12歲的孩子裡2%至3%的人會患上抑鬱症。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這3個階段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影響非常關鍵,有些家庭孩子患上抑鬱症,家長正好可以在這時候反思自己的教育。很多情況下,身邊的人患上了抑鬱症,卻常常被忽視。 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弟弟的同學,偉,痛苦不堪。因為他去外地工作的原因,和愛人兩地分居。一個月回來一次,起初沒有發覺有什麼異樣。
  • 為何最好別禁止孩子「看電視」?心理學家給出了答案,家長要了解
    家長覺著讓孩子看電視會影響學習以及成長,有那個時間到不如出去玩一下或者在家裡看看書,其實這種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可能會和預期不一樣,心理學家都說最好不要禁止孩子看電視。那麼,為何最好別禁止孩子「看電視」?心理學家給出了答案,家長要了解。
  • 別再給孩子把屎把尿了!肛欲期的三個階段你知道嗎?
    小芹在網絡上查閱了相關資料後發現,家長過早給孩子把尿,會影響孩子膀胱功能的發育,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脫肛、肛裂等現象。小芹立刻轉發了幾篇著名兒科醫生寫的科普文章給婆婆,可婆婆連看都不看,說,「我養大了三個兒子,哪個不都是從小給他們把屎把尿?也沒見出過什麼問題!」
  • 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男孩這三個地方別「窮養」,將來兒子會感激你
    「窮養兒,富養女」這個育兒觀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育兒真理,你若是說兒子別窮養,他可能會拿出李嘉誠兒子來反駁你。但世事無絕對,尤其是教育孩子可沒有什麼「鐵律」。很多男人成年以後,表現得斤斤計較、過分節儉、缺乏自信、經不起誘惑等等問題,可能就是因為被窮養了。
  • 有女兒的家長,請教育孩子認清三個「真相」,別讓單純毀了她
    前陣子與一些家長聊天,總是談到教育子女的問題。一位母親說到,自己經常被別人教導該如何培養女兒,有人說女孩要富養,有人建議該吃的苦都讓她吃,不要被富養的思維洗腦。我不僅在想,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別人說該怎樣養育子女,有些方法其實並不適合我們的家庭。每個孩子都有其特點,也會有對應的方法。
  • 寶媽在以下方面越「懶」,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別再盲目勤快了
    可惜時代變化,賢妻良母並未能得出好的結果,尤其在子女的教育上,越勤快的寶媽越容易養出沒出息的孩子。於是,有育兒專家站出來發言了,以下方面寶媽越懶越好,千萬不要盲目勤快,不然只會讓孩子變成媽寶,不管不問才能讓孩子更有出息。一語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質疑專家的說法,認為是在為女性的懶惰找藉口。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這種傾向的人得抑鬱症的概率明顯高於其他人
    並繼而證實,抑鬱症可以預防。到底哪些人應該成為那個提前預防的重點人群,馬丁·塞利格曼進一步投入到了他的實驗中。結果得出:悲觀者更容易抑鬱。悲觀的反芻者最容易得抑鬱症。女性得抑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這些觀點是心理學家的猜測嗎?不是,它們都來自於嚴謹的科學實驗。
  • 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家長要留意身邊的孩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而我國泛抑鬱人數已達幾千萬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比其他人群自殺率要高20倍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在自殺人群中,有70%的人患有抑鬱症三、社會功能損傷,無法工作或學習、不能與家人正常相處生活不能自理、不願跟人來往甚至害怕出門。需要說明的是,抑鬱症≠抗壓能力差,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
  • 青春期「孤獨症」和「抑鬱症」,家長需重視區分,後者容易出問題
    請家長們注意,青春期「抑鬱症」最初並非是醫學上所講的「抑鬱症」,而只是青春期少年面對眼前的世界和不可預知的未來,產生一種迷茫與無助現象。對於每一個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世界都充滿著夢想,也渴望讓自己的青春期綻放美麗色彩,但是由於早期家庭教育並沒有很好實施,才導致這些孩子缺乏青春期必備認知和能力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