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孩子的個「求救」信號,一定要看懂

2020-09-17 寶貝日課

四年前的9月16日,演員喬任梁因抑鬱症自殺去世。

今天凌晨,很多粉絲為其送上了祝福,願這個粉色男孩在天庭安好。喬任梁的媽媽也曬出兒子舊照悼念,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不舍:「明天是你離開的第四年,媽媽沒有一天不在想你,即使大雨大風,媽媽也會如約而至」。

照片中,喬任梁與家人站在一起,笑容幸福而溫暖。


抑鬱症,讓一個曾經愛笑的大男孩放棄了生命,也讓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的變得支離破碎。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sha手。

不要以為成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其實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

美國焦慮和抑鬱症協會所整理出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從小學起,6 -12歲的孩子裡2%至3%的人會患上抑鬱症。

家庭環境和教育、遺傳等方面是兒童抑鬱症的主要誘因。



孩子在生長發育期間,對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敏感。

  • 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感情不和;
  • 家庭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
  • 爸爸媽媽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
  • 孩子無法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和愛……

在這些環境中,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從而產生自閉、自卑、抑鬱等負面情緒。再則,在孩子心中,爸爸媽媽是最為親密的人。如果爸爸媽媽不懂的溝通,會讓孩子覺得,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都不懂自己,從而變得很失望,進入一種抑鬱狀態

兒童抑鬱症和成年人抑鬱症是一樣的,早期表現出抑鬱情緒。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及時發現,並且好好溝通,找出造成孩子不快的原因,並為孩子針對性的創造宣洩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就能夠在早期就制止了抑鬱症的發生,避免悲劇的發生。


信號一:缺乏活力和動力

大部分孩子都是精力充沛,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巴不得二十個小時都在蹦跳玩耍。並且對這個世界充滿的好奇,會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探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然而,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有意義的,也沒有什麼的活動的必要的。抑鬱症就像一堵玻璃,把患者和世界隔離起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拒絕社交活動的傾向,就要格外的注意。尤其是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安靜、沉鬱,不想出門,也不想交朋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保持警惕,給予密切的關注。


信號二:厭食,失眠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無非就是吃飯、睡覺、打豆豆!可是一旦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就會長時間失眠,並且變得不愛吃東西。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睡眠時間在9-13個小時,並且很少會失眠。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發現孩子長時間睡眠不足,並且對最愛的零食都失去了興趣,又沒有什麼身體上的不適,就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況保持高度關注。


信號三:任聽擺布,無情緒配合

做爸爸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寶寶。可是當孩子過於聽話,開始有了任聽擺布的情況,那爸爸媽媽就先不要高興了,趕緊注意判斷一下孩子是否已經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狀態裡。

習得性無助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指個體因為持續性的失敗或痛苦失去應有的逃脫、反抗行為而陷入任聽擺布的狀態。

習得性無助是抑鬱症的高危因素,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有過習得性無助的體驗,他們會放棄解決問題。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過於嚴厲的家庭。

孩子由於父母長時間過於嚴厲的管教,處於深深的絕望之中,對家長的管教保持麻木的狀態。會給自己施加一種「我努力也沒有用處」的心理暗示。

所以,當孩子沒有榮譽感,對錯誤和失敗的態度很無所謂,就應與孩子及時溝通,以及時排除抑鬱症的危險。


信號四:偽裝起真實的自己

不要以為「偽裝」只存在成年人的世界。

孩子雖然不會像成年人一樣,為了「保持自己正常行為」的需要,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但是,他們會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可誇獎,避免被爸爸媽媽打罵等情況而進行偽裝。

「微笑抑鬱症」很難被發現,生活中很多的自殺的人平時都很活潑開朗。臨床心理學家Rita Labeaune對此的看法是:雖然他們每天都在笑,可內心深處卻壓抑著很多負面情緒。

所以,當孩子開始壓抑自己的本性和情緒,把自己偽裝成爸爸媽媽喜歡的小孩的時候,家長很難會發現,孩子已經有了抑鬱傾向。

當爸爸媽媽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幾乎就是心中那個完美的小孩:開朗、活潑、熱愛各種事物,但是從來不傷心的時候,就要給他多一些觀察,看他是不是正戴著虛假的「面具」討你歡心。


抑鬱症不是矯情,更不是脆弱,而是心理上對生活毫無希望和眷戀。現在,抑鬱症呈低齡化的趨勢。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忽略孩子的心理問題。

最後,再說一句:愛,是治療心理疾病最好的藥物。


相關焦點

  • 別讓抑鬱症害了孩子,3個表現,是孩子向家長發出的「求救信號」
    實習家長是否覺得抑鬱症離自己的孩子很遠呢?作為學生家長平時生活中一定多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活動期間遇到的事情,也應該多關注自己孩子的情緒,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聽,而不是我們一味的教導和指責。孩子會得抑鬱症嗎?沒錯,孩子也是患抑鬱症高發人群!
  • 面對抑鬱症孩子的「求救信號」,家庭教育是最後的「救命稻草」嗎
    孩子患抑鬱症時,家庭教育有時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表現,然而這些表現也許是孩子生病後發出的「求救信號」。異常行為的出現,虐待自己孩子平常很活潑,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被老師反應在學校總是一個人呆著,一言不發。甚至還出現一些反常行為,比如砸自己的腳、咬破手指等異常行為。
  • 患上抑鬱症的人會發出求救信號嗎?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回答的吧!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演員王自健自爆自己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迷,更是患上了深度抑鬱症,甚至嚴重到不想和所有人有聯繫。進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慢慢好起來了,但是當他演戲需要演一個生活很苦很艱難的覺得時候,又復發了。
  • 你眼中孩子的「不乖」竟是求救信號,青少年抑鬱症就在我們身邊
    >,看似只會出現在當下社會壓力以及家庭壓力比較大的成年人當中,但這也並不代表兒童以及青少年群體就能倖免於此。,並且他們的精神層面要更脆弱,所以他們在面對抑鬱低落的情緒時,也很難去控制以及自我癒合,這就導致了現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被抑鬱症所困擾。
  • 「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值得被所有人重視!
    「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記得Alison老師第一次問我為什麼會選擇Neurobiology這個專業的時候,腦海裡關於抑鬱症的場景就一幕幕閃過。最初接觸到抑鬱症是初中,那也是我曾束手無措的時期。身邊很多同學深陷抑鬱症之苦,其中還有一個是我的好朋友,起初我的試圖勸慰只是徒勞,後來我開始分析她的心理活動和情緒,果然奏效了。不可思議的是,越來越多的夥伴會來找我吐露心聲,從這以後,我便打開了心理疾病&腦神經的窗口。
  • 養蘭花要會「看根」,看懂4個求救「信號」,長勢旺,開花勤!
    最後導致整棵植株死掉了,其實前期我們就可以能夠把問題很好的分析出來,到時候合理的改善一下,就能夠保證不出問題,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下,養蘭花會看根,通過根我們就能夠判斷它出了什麼問題,看懂這四個求救信號的話,它的長勢就會旺盛,開花就會勤。1、蘭根發黑蘭花一般在家中栽培,都是用透氣性非常好的植料,用手一提的話都能夠把盆土帶著根一起提出來。
  • 家長不知道孩子抑鬱症:被忽視的求救信號
    ,一定會在情緒上有預兆。,首先有個生病的家》)最開始,正常來說,孩子是會向父母求助的,但不幸的是,很多「求救信號」,會被家長當做「不聽話」的行為,家長很少去追究,這些自己不喜歡的行為背後,孩子的行為目的是什麼,又是否包含孩子
  • 孩子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的您,需要經歷這些階段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這3個階段?當孩子或者家庭中的成員出現不願意交流,經常性獨處等行為,一定要多留意,關心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非常輕的精神負擔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心理壓力。生活中一定要多去陪伴、尊重、關心,讓患者知道生病了不是你的錯,你是無辜的受害者,不管發生什麼都會去陪伴患者,家人的付出是對患者非常好的良藥。
  • 如果孩子患上抑鬱症
    我知道,媽媽又在催諮詢的進度,她著急著讓孩子去復學。這些言行的背後就是:她不能接受孩子休學,她不能接受所有的事情不按她的設定去走,這種急轉而下的走向,讓她感到惶恐。她不敢催孩子,雖然想催。但她一定會不停地催諮詢師。她要把她的焦慮轉嫁給諮詢師。
  • 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很多父母不當回事,失去孩子才後悔莫及
    會有抑鬱症也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與成人相比,他們患抑鬱症的概率或高或低而已。相反,他們會每天開開心心的,那麼抑鬱症又怎麼會「找」上他們呢?如果父母可以經常陪在孩子身邊,或者就算不在孩子身邊,也會密切關注孩子與孩子交流的話,那麼孩子怎會有孤獨感呢?
  • 謹防兒童抑鬱症!孩子出現這四種情況時,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說起抑鬱症,大家會想到什麼?情緒低落?變得沉默?自殘?抑鬱症患者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群體,他們覺得生活無趣,總是有苦惱憂傷,人生看不到光亮也感受不到快樂。其實在現代的生活工作中,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壞的情緒,因為如果不能將它們及時地發洩出來,很有可能積少成多最終演變成抑鬱症!
  • 孩子常說這3句「口頭禪」,可能是在向你「求救」,家長要重視
    小王在生活中是個很優秀的人,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小的時候不許孩子吃零食,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再去玩,要求孩子考試必須班級第一,而且孩子參加任何活動都需要和小王報備,還要求得取得一定的名次。按理說,這樣嚴格要求的孩子,長大後也該是優秀的,令人羨慕的存在,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小王孩子如今13歲了,在高壓下的確是比其他同齡人要優秀,但也被逼得喘不過氣。
  • 不要錯過抑鬱症患者最後的求救信號
    其實在雪莉最後的時間,她一直嘗試著給外界發出很多訊號,甚至我們可以把它解讀為求救信號。比如說她會在ig上發布很多你看起來可能會有一點點恐怖的圖片,比如一個女孩嘴角在流血,或者是手部傷痕等一些圖片,甚至她在接受採訪時候多次提到請各位觀眾好好愛護我吧等等這類的消息。其實如果我們能更仔細一些就會發現,她一直不斷的努力的像我們傳遞一些請幫幫我吧這類的信號,甚至是自殺的信號。
  • 兒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11個信號
    它通過對既有的兒童心理健康流行病學數據分析、社區調查分析、團體焦點訪談等方法,最終確定了11個識別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行為信號。作者們承認,為了使用簡單考慮,這11個信號並不能發現每個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但是至少可以識別一半以上。
  •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那為什麼孩子在青春期後,會突然變成這樣呢?其實這並不是孩子跟人學壞了,性格發生變化了,而是孩子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的階段。敏感、叛逆並不是孩子真的想這樣,只是他們想健康度過此階段發出的求救信號。父母不僅不應該排斥反感,反而應該重視。
  • 孩子咬手指、吃土,可能是異食癖,別忽視娃身體的5個求救信號
    孩子營養不良,會發出5種求救信號1. 挑食、厭食6歲的小明就喜歡挑食,剛開始他並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只愛吃肉和膨化食品。後來,醫生才說道,「孩子體內嚴重缺鋅,出現異食癖,這才會咬指甲。其實孩子營養不良早期就給你們信號了,有時候孩子挑食不是錯誤的飲食習慣,而是他們缺鋅導致對某些食物提不起興趣,任其自由發展才會出現現在這種局面。」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他們挑食的真正緣由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簡單!
  • 為什麼我的孩子突然抑鬱了?||謹防兒童抑鬱症
    剩餘4000多萬,由於種種偏見和恥感,至今還沒被看到,這其中又包括多少個被父母誤解的孩子呢?家長若能及時發現,找到抑鬱情緒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這個時候孩子也就找到了宣洩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能夠在早期制止抑鬱症的發生。更多兒童抑鬱症案例顯示,家庭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
  • 孩子也會患抑鬱症?從這3個表現就能看出來,家長別不以為然
    2016年2月23日,史學天才少年林嘉文因抑鬱症自殺。2019年6月24日,內蒙古武川縣一13歲女孩墜樓身亡,據孩子留下遺書介紹,是因為忍受不了抑鬱症的痛苦。這一系列案例說明,抑鬱症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屬疾病,正日漸年輕化,甚至有更多的少年兒童也患上了抑鬱,2016年國際心理學大會指出,我國有20%的少年兒童面臨抑鬱症的困擾,就連國家衛健委也在本月11日公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所以家長們要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孩子因為抑鬱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那麼孩子抑鬱症都有哪些表現?
  • 新生兒這些異常表現是給家長的「求救信號」!您看懂了嗎?
    兒童醫院有話說!其實,新生兒這些異常表現是給家長的「求救信號」!家長警惕起來,不要再說不知道了!1、看面色。正常的寶寶在出生以後應該面色紅潤。如果寶寶皮膚輕微的黃染,為正常。如果寶寶皮膚黃特別嚴重,很可能是寶寶出現黃疸。
  • 幼兒沒有抑鬱症嗎?忽視換來的可能是終身悔恨,請關注這些信號
    有數據報導,說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自2013年泉州發現3歲的兒童患有抑鬱症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被發現患有抑鬱症。或許有不少家長會覺得,孩子心思簡單,無憂無慮,不可能患有抑鬱症,然而不少國家的研究數據表明,兒童患有抑鬱症是真實存在的,比如美國得出調查結果中,兒童患抑鬱症的概率是0.4%~2.5%,青少年中,這個比率上升到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