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9月16日,演員喬任梁因抑鬱症自殺去世。
今天凌晨,很多粉絲為其送上了祝福,願這個粉色男孩在天庭安好。喬任梁的媽媽也曬出兒子舊照悼念,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不舍:「明天是你離開的第四年,媽媽沒有一天不在想你,即使大雨大風,媽媽也會如約而至」。
照片中,喬任梁與家人站在一起,笑容幸福而溫暖。
抑鬱症,讓一個曾經愛笑的大男孩放棄了生命,也讓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的變得支離破碎。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sha手。
不要以為成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其實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
美國焦慮和抑鬱症協會所整理出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從小學起,6 -12歲的孩子裡2%至3%的人會患上抑鬱症。
家庭環境和教育、遺傳等方面是兒童抑鬱症的主要誘因。
孩子在生長發育期間,對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敏感。
在這些環境中,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從而產生自閉、自卑、抑鬱等負面情緒。再則,在孩子心中,爸爸媽媽是最為親密的人。如果爸爸媽媽不懂的溝通,會讓孩子覺得,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都不懂自己,從而變得很失望,進入一種抑鬱狀態。
兒童抑鬱症和成年人抑鬱症是一樣的,早期表現出抑鬱情緒。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及時發現,並且好好溝通,找出造成孩子不快的原因,並為孩子針對性的創造宣洩負面情緒、焦躁心理的渠道,就能夠在早期就制止了抑鬱症的發生,避免悲劇的發生。
信號一:缺乏活力和動力
大部分孩子都是精力充沛,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巴不得二十個小時都在蹦跳玩耍。並且對這個世界充滿的好奇,會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探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然而,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有意義的,也沒有什麼的活動的必要的。抑鬱症就像一堵玻璃,把患者和世界隔離起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拒絕社交活動的傾向,就要格外的注意。尤其是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安靜、沉鬱,不想出門,也不想交朋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保持警惕,給予密切的關注。
信號二:厭食,失眠
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無非就是吃飯、睡覺、打豆豆!可是一旦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就會長時間失眠,並且變得不愛吃東西。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睡眠時間在9-13個小時,並且很少會失眠。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發現孩子長時間睡眠不足,並且對最愛的零食都失去了興趣,又沒有什麼身體上的不適,就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況保持高度關注。
信號三:任聽擺布,無情緒配合
做爸爸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寶寶。可是當孩子過於聽話,開始有了任聽擺布的情況,那爸爸媽媽就先不要高興了,趕緊注意判斷一下孩子是否已經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狀態裡。
習得性無助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指個體因為持續性的失敗或痛苦失去應有的逃脫、反抗行為而陷入任聽擺布的狀態。
習得性無助是抑鬱症的高危因素,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有過習得性無助的體驗,他們會放棄解決問題。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過於嚴厲的家庭。
孩子由於父母長時間過於嚴厲的管教,處於深深的絕望之中,對家長的管教保持麻木的狀態。會給自己施加一種「我努力也沒有用處」的心理暗示。
所以,當孩子沒有榮譽感,對錯誤和失敗的態度很無所謂,就應與孩子及時溝通,以及時排除抑鬱症的危險。
信號四:偽裝起真實的自己
不要以為「偽裝」只存在成年人的世界。
孩子雖然不會像成年人一樣,為了「保持自己正常行為」的需要,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但是,他們會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可誇獎,避免被爸爸媽媽打罵等情況而進行偽裝。
「微笑抑鬱症」很難被發現,生活中很多的自殺的人平時都很活潑開朗。臨床心理學家Rita Labeaune對此的看法是:雖然他們每天都在笑,可內心深處卻壓抑著很多負面情緒。
所以,當孩子開始壓抑自己的本性和情緒,把自己偽裝成爸爸媽媽喜歡的小孩的時候,家長很難會發現,孩子已經有了抑鬱傾向。
當爸爸媽媽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幾乎就是心中那個完美的小孩:開朗、活潑、熱愛各種事物,但是從來不傷心的時候,就要給他多一些觀察,看他是不是正戴著虛假的「面具」討你歡心。
抑鬱症不是矯情,更不是脆弱,而是心理上對生活毫無希望和眷戀。現在,抑鬱症呈低齡化的趨勢。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忽略孩子的心理問題。
最後,再說一句:愛,是治療心理疾病最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