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ebecca Zhou
繼今年7月美國俄勒岡比弗頓總部裁員500人後,11月初,耐克的裁員潮蔓延到了大中華區,在這個耐克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耐克制定了裁員400人的計劃。
不過,耐克表示裁員不是為了壓縮成本,而是為了配合數位化轉型。數據顯示,2020年Q2耐克數字渠道業務增長了82%,佔到總銷售的30%,比耐克預期的2023年要早了3年。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會發現從2016年到2020年,耐克的數字渠道業務一直呈直線上揚的趨勢,在耐克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按照耐克之前的預期,數字業務佔比30%的目標要到2023年才能實現,但是一場疫情不但加速了線上業務的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這個目標,也加速了耐克的數位化轉型。
可以說,數位化已經成為耐克新的增長曲線。
從產品創新到以消費者為中心
誕生於1970年代的耐克,早期以極客精神著稱,它研發生產的產品以科技感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並順勢把阿迪達斯拉下了第一的寶座。1988年到1992年間,耐克的銷售額從12億增長到34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
但是,隨著消費群體的變化,耐克在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後遇到了增長瓶頸。1990年代初期耐克市值達到最高峰後,便開始一路下滑。
網絡上曾有一篇標題為《幹掉耐克的,絕不會是下一個耐克》廣為傳播,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像Lululemon這樣的新品牌,因為與消費者的距離更近,也更懂消費者,因此成長得更快。所以,未來幹掉耐克的,不是那些能生產出比耐克更好產品的品牌,而是那些比耐克更懂當代年輕消費群體的品牌。
在意識到對年輕消費者的理解明顯滯後後,數位化很快成為耐克的公司戰略方向,而非僅僅只是營銷策略。早在2010年,耐克把原來在營銷部門下的數字業務獨立出來,數位化部門被提升至與研發、營銷等核心部門同一層級。
隨著戰略的轉向,耐克需要幹掉原來的中間商。耐克營運長Eric Sprunk曾說,當Foot Locker(耐克經銷商之一)從耐克下單的時候,這只是一個「需求信號」,而在今天,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最終的「需求信號」。這也意味著,耐克需要直接聽到消費者的聲音。
為了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繫,掌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2012年,耐克嘗試向DTC型企業轉型,並在2015年把DTC作為公司戰略正式提出。2017年底,時任耐克執行長的Mark Parker提出,「未來5年,數字渠道收入佔比要從當前的15%提高至30%」。
中國市場數位化轉型,可為全球市場所用
當耐克提出DTC轉型戰略時,在中國市場正遭遇首次負增長。2012年耐克受訂單下跌影響,庫存高企、利潤下降,大中華區的全年營業收入為-5%。為了扭轉中國市場營收負增長的頹勢,耐克很早就在中國市場推出了DTC零售體系。而中國市場數位化程度高,數字生態體系完善,為耐克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數位化土壤。
在中國推出DTC零售體系之後,耐克將中國官方商城、Nike+以及NIKEiD合二為一,將散落割裂的商品、服務和會員數據打通;入駐天貓商城開設旗艦店,並由耐克團隊直接負責店鋪運營;2018年上線耐克官方微信小程序,NikePlus會員可在微信小程序中獲得產品信息、購物指南以及數字零售端的新體驗。
在隨後幾年裡,耐克又相繼在中國市場上線了新鞋發售平臺 SNKRS、耐克球鞋展示平臺Nike Adapt、Nike App、NRC(Nike Running Club)和NTC(Nike Trainning Club)等,搭建起耐克的數字產品矩陣。
耐克在中國市場的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2019財年,耐克大中華區年營收達到62億美元,連續5年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電商業務的強勁銷售是增長的主要原因。在2018年中旬召開的耐克財報分析電話會議上,Mark Parker在80分鐘的會議中,7次提到了「天貓」,他將耐克在中國的發展歸功於與天貓的強強聯手。
在與天貓的合作中,耐克並沒有像其他品牌那樣,把天貓旗艦店交給經銷商或者淘寶服務上來運營,而是由自己的團隊直接接管。
天貓是耐克了解中國消費者的一個窗口。為了利用天貓等平臺的實時數據,耐克還在上海成立了一個數字工作室,專注於挖掘創作性的銷售機會。耐克還打通了天貓與其他平臺的數據,無論消費者在哪個平臺與耐克產生互動,數據都會整合到其他平臺的用戶數據中。
耐克又是如何將這些用戶數據轉化為第二條增長曲線?
在2017年,耐克提出CDO (Consumer Direct Offense,直擊消費者)計劃,該計劃是DTC模式的延續戰略,宗旨是數據驅動內部組織運營來提升資源效率。CDO計劃可用「3X2」來概括,即以雙倍速度來加速產品研發、生產交付和推廣銷售,確保90天內完成產品開發過程,生產周期壓縮到20 天內,雙倍貼近消費者,了解消費者需求,實現雙向互動和精準營銷。
也就是說,耐克通過DTC戰略實現了對內部運營數位化改造。與數位化改造同步的,是耐克近幾年來對初創公司的「買買買」。從2016年開始,耐克的收購目標從運動服飾品牌轉向了數字領域,先後收購了數字設計公司Virgin Mega,消費者數據分析公司Zodiac和Invertex,以及預測分析公司Celect。
Virgin Mega為耐克打造了SNKRS App,Zodiac可對活躍用戶進行深入分析,並預測消費者的生命周期,而耐克依託Invertex的AI能力開發了Nike Fit App,只要用手機攝像頭掃描用戶的腳,就能設計出3D版鞋樣,幫助用戶找到最適合的鞋碼;Celect的預測分析能力,能幫助耐克優化各個渠道的庫存,讓不同渠道的產品高度區域化。
通過數位化改造,耐克提升了對市場熱點的反應速度,它的復古跑鞋Presto MidUtility、FlyknitRacer和Lunar Charge等,投入市場的時間只用了原來的四分之一。而對於一直以來困擾著服裝行業的庫存問題,耐克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數位化方式提供了解決方案,例如消費者可通過Nike App實時查看身邊的耐克門店所有商品的庫存,以更方便快捷地作出消費選擇。
耐克大中華區總經理董煒曾說,耐克的數位化進程很多項目都是起源於中國,為中國所用,也可為全球市場所用。她這句話的背後,是在耐克全球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大中華區已經連續6年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這除了中國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紅利外,另一方面則要歸功於中國得天獨厚的數位化土壤,比如移動端購物的普及程度、供應鏈運轉速度、物流等,中國市場的數位化轉型走在了全球市場的最前面。對耐克來說,在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實踐與增長,是具有前瞻性和借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