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財富:中概股10年長跑老將開闢第二增長曲線|公司觀察

2020-12-18 騰訊網

文 | 暢小裳

編輯 | 李奧

12月1日,伴隨著一份漂亮的業績報公布,諾亞財富(NOAH)持續一年的全面轉型已基本完成,也令這家國內最早在美股上市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從2019年的第三季度開始,諾亞財富開始退出非標準化產品,全面轉向標準化產品。自此之後的兩個季度,諾亞財富的業績受到明顯的影響。淨利潤率出現下滑,但從第二季開始,其淨利潤率重回30%以上。而第三季度高達35%的利潤率進一步顯示了其轉型的完成。

2020年也是諾亞財富赴美上市10周年,數據顯示,上市之後的9份年報中,諾亞財富的淨收入、經營利潤、每股收入、淨利潤年複合增長都超過20%。不過,隨著產品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多年的高速增長必將放緩。

但另一方面,轉型所帶來的合規風險降低和綜合性優勢加強有望令諾亞第三方財富市場龍頭優勢更加凸顯,從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在三季度財報發布之後,諾亞財富12月1日大漲6.86%,收報31.63美元。投行JP摩根將目標股價由43美元上調至了45美元。

財報的三個關鍵詞

在諾亞第三季度的財報中,有三個關鍵詞非常值得關注,它們分別是標準化、高淨值客戶和數位化。

標準化: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諾亞放棄了「非標類固收」產品的投放,並加速存量「非標類固收」產品的退出,向標準化基金產品全面轉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諾亞財富的另類信貸產品存量從2019年轉型啟動時的289.1億持續壓縮至三季度的117.5億,募集量的缺口全部被標準化產品需求所替代。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諾亞財富的標準化產品總募集量達208.4億元,同比增長180%,恢復到了2015年來的高位水平。其中境內外公募基金大漲206.3%至140億元,私募證券基金同比增長955%,達到63億元。

總體來看,第三季度諾亞財富募集額達288億元,同比增長122.2%。

高淨值客戶:財富管理業務是諾亞財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佔比達到73%。根據諾亞財富的定義,財富管理主要是為國內外高淨值客戶提供理財產品及增值服務,主要發行以人民幣和其他貨幣計價的公開證券、私募股權、信貸和保險產品。第三季度,財富管理業務的營收增長了15.7%,運營利潤同比增長了197%。

而對於財富管理業務來說,註冊客戶數和活躍客戶數是其重要的業績指標,直接關係到其財富管理的資產配置規模。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諾亞財富註冊客戶數350409人,同比增長21.6%,環比上升5.5%。活躍客戶20509人,同比增長105.9%。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公募基金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167%至17536人,傳統產品活躍客戶同比增長31%。

根據諾亞提供的最新數據,諾亞高淨值客戶中等級最高的黑卡客戶人數從6月30日前的900人升至了9月30日的944人,其人均存量資產規模達到了9106萬元。

高淨值客戶歷來都是財富管理公司的必爭之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高淨值人群正在增加。數據顯示,中國內地擁有億元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了10.5萬戶。最近一份對於資產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超高淨值人群調查顯示,36%的超高淨值個人選擇將「規避風險」作為當下資產管理的第一要務,同比增加了八成。

這說明安全性是高淨值人群最看重的因素。轉型後的諾亞財富也更能夠滿足高淨值人群的這一需求。

數位化:數位化是財富管理公司在轉型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如今,可能沒有多少人再跑到營業區去跟真人理財師交流,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是如此。但是到目前為止,財富管理行業的數位化做的都不太好,哪怕是財富管理歷史悠久的美國做的也是如此。

近日,美國調研機構J.D. Power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投資者對財富管理行動應用程式的使用有所增加,但是投資者對該行業的行動應用程式並不滿意。

諾亞財富也看到了這一趨勢,並將高淨值客戶的增長和服務與其數位化改造聯繫在一起。三季度財報發布的時候,諾亞財富已經將「全面推行數位化」定位為2021年的主要戰略基調,諾亞財富表示將在2021年秉持以客戶為中心,在渠道、產品、合規、平臺四大方面實現數位化改造。

「現在是諾亞面臨的關鍵轉折點,用更清晰的結構和方法論,構建流程性組織,通過數位化的改造,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通過3K(KYC、KYA、KYP),提升對理財師和客戶的服務品質,精準和效率,是兩個關鍵詞。」諾亞控股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說。

諾亞的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轉型後的諾亞財富還能繼續高速增長麼?結合諾亞的財報和一系列轉型動作,我們看到藉助中國財富行業爆發飛速成長的諾亞,逐步成長為更加成熟的財富管理公司,而諾亞大刀闊斧的改革所希冀的第二增長曲線,是其未來能否繼續高速發展的關鍵。

第三季度,諾亞財富實現了3.01億元的非GAPP下歸屬普通股股東淨利潤。但仔細看來,這一數字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縮減開支。財報顯示,第三季度,諾亞財富的運營成本及支出為5.118億元,同比減少15.8%。也可以理解為,諾亞財富通過支出的減少,為3.01億元的淨利潤貢獻了6600萬。但是縮減開支並不是一件可持續性操作。

同時從業務結構來看,資產管理業務的運營利潤大幅高於財富管理業務,第三季度,資產管理的運營利潤率為51.1%,而財富管理的利潤率為39.6%。但是第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正在下滑。資產管理業務營收同比下滑了7.5%,運營利潤下滑了22%。

這一結果也跟清理非標產品相關。諾亞財富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通過歌斐資產來實現。歌斐資產的業務範圍涉及一級市場的VC、PE,二級市場、房地產及其他另類投資項目。清理非標產品之後,諾亞財富資產管理的運營利潤同比出現明顯下滑。2019第三季度年諾亞財富的資產管理運營利潤為60%,高於2020年同期近10%。

截至9月30日,諾亞管理的資產為1557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第三季度下跌11.8%,較6月30日下跌2.3%,其原因是部分信貸產品需要償還。

由此看來,放棄非標後的諾亞財富要實現更高的利潤率並不容易,但這令諾亞的合規風險降低,運營更可持續。財報顯示,諾亞的負債在不斷下降,總負債從2019年三季度的15億元下降到2020年同期的14.3億人民幣。資產負債率從16.4%下滑至15.4%。同時,流動資產正在逐步增加,2019年三季度為60.8億元,2020年三季度為63.8億元,非流動資產有所下降從31億元下降到29.6億元。

在未來,以諾亞為代表的獨立三方財富公司想要實現第二曲線,需要全新的能力圖譜從企業底層驅動:從產品驅動到綜合服務驅動,從產品銷售驅動到投顧能力驅動,從銷售規模驅動到主動管理的投資能力驅動。

從整體財富市場的機會來看,2020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告別以「剛性兌付」為基礎和土壤的時代,行業經過調整以後會加速發展,存活下來的優秀機構,會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中國個人及家庭存款高達100萬 億元,私行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高淨值私行客戶超80萬戶,但是仍然約有80%的可投資產還在儲蓄帳戶或者是尚未做過財富管理專業配置,在如此有深度和廣度的市場裡,競爭格局依然碎片化,充滿機會。

諾亞的財報數據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從非標轉變是可行,而且蘊含著更大的發展動能,為了強勢啟動第二增長曲線,諾亞也宣布會在以下5個方面打造核心能力,包括:深度的客戶洞察,有說服力的投資業績,數位化能力建設(體系化能力),為客戶提供匹配度高的精選方案和情感共鳴。

強者恆強,投行上調目標價

諾亞財富2010年在美國上市,發行價12美元。

十年後的12月1日,也就是財報發布後的首日,諾亞財富收報31.63美元。雖然當天大漲6.86%,但相比發行價僅上漲160%左右,大幅落後於大盤。從三大股指來看,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從上市的2000多點上漲4倍多至於12000點以上;標普500指數從當時的1100點左右上漲220%至當前的3600點;即便是代表傳統行業的道瓊指數也從當時10000點出頭上漲近200%至當前近30000點。

特別是受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的影響,包括諾亞在內的第三方財富公司在資本市場普遍受到衝擊,在過去兩年股價持續低迷。但是,在這10年裡,諾亞財富的業績增長並不遜色。

根據諾亞財富提供的數據,自2011至2019年,諾亞財富淨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4.8%,經營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21.3%,非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22.5%。同時,這9年間的年均每股收益為9.0元,累計每股收益81.01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1%。

「財富行業大洗牌」終將導致「強者恆強」。具有合規、牌照、客戶、風控等方面綜合性優勢的中大型財富管理機構更具發展潛力。諾亞財富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預計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在2025年將形成分水嶺,基於深度運營的數位化能力和基於行業研究的投資能力主導的行業變革將初步完成。

事實上,自第二季度公布了業績之後,包括野村、摩根大通等大行都在提升諾亞財富的目標價。野村給出的目標價是37.97美元,花旗為40.2美元。而在三季報發布後,摩根大通率先將目標價由43美元調高到了45美元。這些目標價較諾亞財富當前的股價分別高出20.0%、27.1%和42.3%。

相關焦點

  • 諾亞財富,中概股的價值窪地?
    縈繞在諾亞財富頭上的質疑之聲,正在逐漸散去。作為獨立財富管理公司的龍頭,在底部煎熬5個季度之後,開始恢復生機。在非標產品被直接砍掉且海外因疫情業務幾乎阻斷的不利環境下,諾亞財富抓住國內2019年和2020年二級市場的小牛市,在標準化市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 冷眼旁觀中概股
    日趨複雜的國際關係肯定促成了一部分公司的回歸。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 「踩雷」承興國際 諾亞財富美股一度大跌23%
    7月8日周一,中概股諾亞財富在美股開盤20分內最深跌22.9%,觸及日低34.50美元,隨後跌幅收窄至逾17%,交投37美元。如果跌幅保持至收盤,或錄得2018年10月底以來股價最低。諾亞控股公司發布的英文聲明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了供應鏈融資,本金總額約為34億元人民幣,而承興國際控股的實際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詐活動被中國警方刑事拘留。歌斐資產管理已採取各種法律行動,致力於履行其義務,保證基金投資者的利益。
  • 中概股回A有三大懸疑
    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直言,中國資本市場實現「BATJ」夢,除了要出臺措施扶植新經濟企業上市之外,還包括讓業務主戰場在境內的優質中概股回歸A股。隨著360的回歸,中概股的回歸也再度引發市場關注。在360借殼上市方案公布當日,證監會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公開表態,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
  • 網易611、京東618,中概股為何扎堆「回家」?
    以電商業務為核心,各個業務板塊協同效應明顯,從自給自足到開放賦能,為京東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了持續的動力。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京東建立,2014年京東在美國上市。2014年京東市值只有260億美元,如今京東市值已經高達867億美元。與6年前赴美上市時不同的是,京東已陸續分拆出京東金融、京東物流、京東健康3大板塊,估值均超過10億美元。
  • 承興國際再度暴跌23% 京東、蘇寧等陷入諾亞財富風波
    而港股承興國際控股最慘,暴跌近90%;新加坡主板公司CamsingHealthcare(BAC)交易量較小,股價變化不大。而配置規模高達6000億的諾亞財富踩雷承興國際,股價暴跌20%,導致此事進一步發酵。
  • 美國強化對中概股監管,這次需要擔憂嗎?
    今年4月、5月可謂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在激化的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衝突的背景下,一邊是「瑞幸事件」餘波未平,另一邊又是美國持續收緊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ADR)的監管,甚至傳出要禁止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等投資中概股。6月以來,隨著京東、網易成功在香港股市「二次上市」,也令中概股軍團暫舒一口氣。
  • 諾亞財富2015年報 歌斐資產管理規模達867億人民幣
    諾亞財富聯合創始人,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兼CEO殷哲先生表示。 從2015年報數據中可以看到,相比2014年12月底,歌斐資產所管理的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PE/VC)產品佔比從20.9%增長至43.7%,二級市場組合基金佔比從5.2%增長至12.3%,而房地產類基金佔比則從62.4%減少至36.7%。
  • 金山雲逆勢IPO,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股「敦刻爾克大撤退」
    其他被傳二次上市的中概股還有攜程、百度等等。港交所回應稱,我們一向不評論個股,香港交易所歡迎所有合規公司來港上市。2020年1月,即已有攜程、網易與港交所展開初步討論的消息流出,並帶動兩家公司股價上漲。國內最大OTA、第二大遊戲公司、電商巨頭的回歸,將形成阿里巴巴回歸之後又一巨大示範效應,引領中概股回歸浪潮。
  • 中概股回歸迎來港股打新良機
    艾德一站通觀察到,3月16日早間消息,據《香港信報》報導,阿里巴巴(09988.HK)在港上市後的優異表現,加快了中概股回歸的進程。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JD.US)已與包括瑞銀及美銀在內的投行接洽探討在港二次上市,料會協助處理相關回流事宜,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向港交所提出申請。針對這個消息,京東方面則回應不評論市場傳聞。
  • 中概股回歸潮可期 創業板整裝「迎客」
    市場預期,隨著外圍因素的變化,未來A股或迎來中概股回歸潮。而創業板作為流動性充沛的科技創新企業聚集地,在此輪改革中,為紅籌企業提供了針對性制度安排,對紅籌回歸A股的吸引力將持續放大。在上市條件方面,紅籌企業發行股票的,發行後的股份總數不低於3000萬股,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份總數超過4億股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 透視中概股:阿里天貓成立房產部門攜程、飛豬廝殺升級
    了解中概股,從這裡開始!東方財富網每日整理熱門上市公司、中概股回歸、業績報告等信息供投資者參考。在直播期間,鬥魚直播間中「翻山隊」「樂觀家族」等「彈幕梗」此起彼伏,引發了觀眾們的熱烈討論。為了參與到這份積澱了10年的LPL賽事文化當中來,大批「玩梗」愛好者來到鬥魚參與「彈幕battle」,掀起了繼PCS2(第二屆絕地求生東亞洲際賽)後的又一波玩梗熱潮。濃厚的梗文化不僅帶來了更多的流量,也使鬥魚的社交屬性得以凸顯。B站戰投減肥記錄工具「體重小本」!
  • 暴風科技連續漲停 A股喊中概股「回家」
    市場一度傳出,盛大遊戲的借殼對象是A股上市公司中銀絨業,後者已於2014年8月22日停牌至今,公司一直都未公告停牌原因。  遭遇做空機構打擊以來,不少企業都選擇了私有化退市,其中就包括7天連鎖酒店、飛鶴國際、完美世界、世紀佳緣等。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波回歸A股的浪潮為這些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找到了出路。
  • 中概股的至暗時刻
    說到,瑞幸的造假可能會給中概股蒙上一層陰影,往後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遭到質疑。 並且在這次的疫情下,中美矛盾加大,能夠打擊一家熱門中概股,不說為美國做貢獻,至少可以激起更多美國市場對於中概股的不信任。而在市場信任度繼續下行的情況下,做空機構更容易渾水摸魚。
  • 透視中概股:瑞幸兩位董事辭職阿里多渠道支持出口轉內銷
    了解中概股,從這裡開始!東方財富網每日整理熱門上市公司、中概股回歸、業績報告等信息供投資者參考。蔚來汽車7月交付量3533輛 創月度交付量第二高紀錄8月3日,蔚來汽車公布7月交付量,公司稱該月共交付3533輛電動車,同比增長322.1%,創公司月度交付量第二高紀錄。今年6月,蔚來汽車交付量達3740輛,是公司成立以來的月度交付最高紀錄。今年蔚來汽車已交付17702輛車,同比增長111.3%。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法案》對非美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了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比如證明自身不受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等,要求發行人連續3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PCAOB」)對會計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將禁止其證券在美國市場交易。儘管《法案》適用於美國之外所有國家的公司,但業界認為其矛頭對準中國公司的意味非常明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否會受到衝擊?
  • 中概股回流,香港能否成為亞洲版納斯達克?
    一、中概股為何扎堆回歸?中概股有中國最具活力的網際網路企業,然而諸般因素,一直在美被低估,疊加瑞幸事件,美證監會加大監管,要求中概公司審計要求符合美監管規定,否則有退市風險(美國國會正研究立法,要求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必須確保其會計帳目的監督與美國本地上市公司一致,否則將面對被除牌),對於已經在美上市的公司,或者即將赴美的企業,是一個並不好的信號。
  • 四種財富增長曲線,你的人生是哪一種?
    大部分人的財富觀都是扭曲的,最典型的現象,是股市火爆,垃圾股賣黃金價的時候,也是基金賣得最好的時候;股市冷清,優質資產賣白菜價的時候,也是基金無人問津的時候。想要長期獲得財富,就要有正確的財富觀,今天的文章就要從一句特別重要的財富古訓講起——財不入急門。
  • 中概股自爆與被做空 「同詞不同質」
    來源:Wind資訊這兩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分外惹人注目。瑞幸咖啡自爆造假塵埃尚未落定,好未來加入「自爆造假」行列,而同期,愛奇藝遭遇兩家做空機構夾擊。今年2月25日晚間,做空機構GrizzlyResearch發布一份做空報告,稱近期廣受資本市場關注的中概股跟誰學有誇大財務數據、刷單等嫌疑。但該公司股價堅挺,受影響很小。跟誰學CEO陳向東今日在春季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此前2012年新東方被做空時,他準備把房子抵押了買新東方。此外陳向東表示,好股票買完是不會賣的。
  • 中概股暴漲暴跌上演「熔斷潮」,這些一夜成名的公司有何來頭
    中概股表現備受矚目,多隻中概股出現「過山車」行情,盤中暴漲暴跌多次觸發熔斷。截至收盤,穩盛金融漲幅最高,達到169.01%。排名第二為嘉銀金科,收漲96.61%,盤中一度暴漲逾900%,頻頻觸發熔斷。此外,天地薈漲82.61%;金融界漲51.52%。中國房產在線交易平臺房多多股價出現劇烈波動,引發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