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中概股

2020-12-17 騰訊網

:龔方毅、楊麗穎

支持:遠川研究所網際網路組

這周網易在香港完成了二次上市。發行價 123 港元,周五交易收盤 128.5 港元,總市值超過 4400 億港元。

下周 618 大促當天,京東也要在香港上市。拼多多、好未來、百度也時不時跟回港上市的消息扯上關係。

日趨複雜的國際關係肯定促成了一部分公司的回歸。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Part.1 二八法則

在美股,今年拼多多差不多只用了兩個月就股價翻倍,成為美股裡市值第二高的中國民營公司、875 億美元。京東以 857 億美元排第三。這兩家公司預計會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座次來回調。

因為第一名阿里巴巴太難撼動了。儘管阿里巴巴電商、娛樂、本地生活、社交業務受到一批 2010 年代以後起來的國內公司挑戰,目前仍舊以 5838 億美元列全美股第六。

而拼多多、京東再往後,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差距也是拉得非常開。網易的 561 億美元、百度的 400 億美元分別比前面的兩家電商公司低了 35% 和 54%;搞教育的好未來跟得近一點,大約 377 億美元,但再後面的中通快遞、騰訊音樂,又大概只有網易、百度的一半市值。

當人們感慨於阿里躋身美股市值 Top 10、驚訝於拼多多市值屢創新高、調侃百度市值腰斬的時候,大概沒意識市值差距如此大的幾家中國公司,都是中概股市值 Top 5。所謂財富分配的二八法則在中概股身上也管用。

截止到本周五 6 月 13 日收盤,包含國企 ADR在內的 239 家中概股公司總市值 1.66 萬億美元,市值中位數 2202 億美元。其中:

1.阿里巴巴一家佔了總市值 1/3,也是唯一一家站在中位數上面的公司;

2.Top 20 公司市值 1.43 萬億美元,佔總市值 86%。真正的二八法則。

除了市值差距懸殊,不少中概股到美國上市,發行價就是最高價。去年 50% 的中概股上市即破發, 2018 年破發的佔比更是達到了七成,其中不乏愛奇藝、唯品會、B站這些知名的企業。它們有些股價回來了,比如 B 站,有些則是腰斬接著膝蓋斬,最後股價砍到腳踝了還能跌。

現在有 31 家中概股公司股價低於 1 美元、73家的股價低於 2 美元、165 家的市值低於 10 美元。低股價往往伴隨著低流動性。年初至今,34 家公司日均成交量不到一萬股、89 家公司日均成交量不到五萬股。

交投清淡、估值凋敝,成了交易所裡面事實上的「孤兒」。

Part.2 害人害己

至於造成中概股的低股價、低市值的原因,一些是真的可能涉嫌財務造假從而被市場放棄,還有一些可能是被錯殺。

先看第一類涉嫌財務和業績造假的。瑞幸不用再贅述了,調查、處理它成了中美近期少有達成共識的動議。

上一次中概股遭遇廣泛的信任危機是 2010 年那會兒,年初的時候就有超過 15 家中概股公司遭到集體訴訟。之後,由 SEC 和其它「兄弟單位」發起的聯合調查更是令事態擴大,2011 年 6 月,美國券商盈透證券宣布禁止客戶買入 132 家中國公司的股票,其中還有新浪、當當網、搜狐等公司。

後續影響也很大。2011 年 41 家中國公司從美股退市;2012 年上半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僅有 1 家,退市的數量就有 19 家;資金鍊遇到問題的拉手網、神州租車也在最後關頭叫停了 IPO。

統計窗口為 1988 年至 2015 年。作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戴丹苗、劉錫良

有個叫 Maj Soueidan 的分析師專門總結過部分中概股的問題:

1.在財務方面,這些企業提交給中國審計機構的文件往往與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不匹配,公司財務報表受到質疑。比如應付款項太少、利潤過高;

2.在治理結構方面,較多反向收購後公司存在註冊資本長時間無法達標、公司治理違規等問題;

3.在內部控制方面,則體現為財務長更換頻繁,內部控制失效,若干董事會成員辭職,審計機構更換頻繁等;

4.在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披露有誤、披露不充分、隱瞞相關信息等問題。

Netflix2017 年拍了部講中概股舞弊、渾水如何「摸魚」的紀錄片,片名就叫《The China Hustle》。裡面講的一個案例是渾水創始人本來打算投資一家造紙廠,對方宣稱自己業務是如何厲害。

接著卡爾森就去了對方的工廠 —— 一家破舊不堪、地面滿是積水的小型造紙作坊。就是這樣的公司,宣稱自己年收入達到 1億美元,下一年增長 50%。

卡爾森和他爸爸面面相覷……卡爾森後來說,可以在股票市場用這公司賺錢,但絕對不是買入。這家公司叫東方紙業。2010年,卡爾森發布了做空報告。再後來,東方紙業被強制退市。

1999年,美國 SEC 前主席 ArthurLevitt 在一次演講中說「每天,我們都能看到新概念、新發明、新規則在不可思議地重塑我們的世界」。一批批中概股前赴後繼的踐行他的說法,也害了一批批正兒八經的中概股。典型的害人害己。

卡爾森和他父親實地走訪東方紙業,這是《The China Hustle》裡的畫面。圖源:Netflix

Part.3 更嚴監管

此次瑞幸虛構業務的事件中,中國證監會曾說對其實行「長臂管轄權」進行查處。《財新》這個月的一篇報導直接說「中國有關部門已掌握了陸正耀對瑞幸財務造假的指令性電子郵件」。

美國那邊針對瑞幸和中國公司這一群體的針對性「操作」也更快、更嚴開展著。4 月底,SEC 警告投資者要注意中概股的會計披露質量問題。

它們表示,相比美國公司,中概股和其他新興市場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具有誤導性的風險要大得多。另外,SEC 還提到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很難接觸到中國公司審計底稿,這也給投資和監管潛在風險。

上個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加強對外國企業監管的法案。這項法案規定,任何一家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要求,將禁止該公司的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該法案還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們是否為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

以前幾波中概股造假,更多時候是靠市場自發清潔。一是專業機構做空,二是集體訴訟。中國讀者最熟悉的做空機構大概就是渾水了。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被它做空的中國公司20餘家,其中既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也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已經有 50% 被摘牌。

集體訴訟的話,2019 年,美國全年證券集團訴訟案數量為403個,其中 17 個針對中概股,佔比4.2%。2010年那次集體造假導致最多時候多達 16 家中概股同事面臨集體訴訟。

次年,經紀商也收緊對中概股的融資買賣,比如盈透 2011 年 6 月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部分中國公司股票。「黑名單」共列出了 132 家中國公司的 159 只不同股票,其中約 90 只在美國上市。

不過就像毛主席講的,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中概股經歷了一次次的監管洗禮後,的確應該想想怎麼補漏洞,而不是鑽空子。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教授總結說,如實披露信息、嚴厲懲罰違規行為,「是健全資本市場的基石」。

而這也正是中國證監會正在做的事情。最終,這會讓投資者、金融機構和中國企業都受益。

參考資料:

1.中概股公司財務舞弊的文獻綜述,戴丹苗、劉錫良

2.境外中概股危機:背景、成因與影響,餘波

3.中概股退市風險背後的多贏,魏尚進

-END-

讀一讀行業故事

扒一扒巨頭底褲

吃一吃大佬野瓜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中概股回A有三大懸疑
    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直言,中國資本市場實現「BATJ」夢,除了要出臺措施扶植新經濟企業上市之外,還包括讓業務主戰場在境內的優質中概股回歸A股。隨著360的回歸,中概股的回歸也再度引發市場關注。在360借殼上市方案公布當日,證監會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公開表態,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
  • 中概股的至暗時刻
    說到,瑞幸的造假可能會給中概股蒙上一層陰影,往後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遭到質疑。 並且在這次的疫情下,中美矛盾加大,能夠打擊一家熱門中概股,不說為美國做貢獻,至少可以激起更多美國市場對於中概股的不信任。而在市場信任度繼續下行的情況下,做空機構更容易渾水摸魚。
  • 中概股回流,香港能否成為亞洲版納斯達克?
    一、中概股為何扎堆回歸?這樣一來,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需求激增。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紅籌回歸A股市場、科創板與創業板進一步深化註冊制改革、主要股票指數優化調整等趨勢成為資本市場熱點。二、中概股回歸潮起,為何首選香港?前不久,在瑞幸事件發酵後,有人對回港上市提到一個頗為有意思的說法,「為什麼要回香港上市?
  • 網易611、京東618,中概股為何扎堆「回家」?
    由於近來美國持續收緊對中概股的監管,尤其是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後,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陷入空前困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6月4日表示,今年將是首次公開發行重要的一年,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今年可能會在港交所上市。
  • 美國強化對中概股監管,這次需要擔憂嗎?
    今年4月、5月可謂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在激化的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衝突的背景下,一邊是「瑞幸事件」餘波未平,另一邊又是美國持續收緊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ADR)的監管,甚至傳出要禁止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等投資中概股。6月以來,隨著京東、網易成功在香港股市「二次上市」,也令中概股軍團暫舒一口氣。
  • 內外「焦灼」,中概股危機能化解嗎?
    中概股危機的基本誘因2010年6月,致力於對中概股公司進行「財務打假」的渾水率先出擊,對東方紙業發布了首份做空報告。由此,中概股公司開始遭受來自境外媒體、做空機構、監管者、投資者等多方鋪天蓋地的質疑,掀起了2010~2012年的第一次中概股信任危機。
  • 中概股回歸另闢蹊徑 世紀佳緣聯姻百合網登陸新三板
    中概股回歸增添高效的捷徑,世紀佳緣與百合網(834214)「聯姻」後將登陸新三板。5月14日凌晨,剛剛公布2015年報的世紀佳緣宣布完成與百合網的合併,同時正式要求自2016年5月13日暫其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交易。這是今年5月份以來第一個中概股私有化成功案例。
  • 做空與「反做空」:中概股如何擺脫至暗時刻
    而此前,美國國會曾提出法案,要求對中概股要採取特殊對待。顯然,美國證監會正在專門針對中概股「披露不夠,懲罰手段難以實施到位」等問題制定更趨嚴格的法規,以及更加嚴格的執法對待。4月23日,資深美國和國際執業律師劉洪在演講時表示,「中資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
  • 中概股回歸潮可期 創業板整裝「迎客」
    市場預期,隨著外圍因素的變化,未來A股或迎來中概股回歸潮。而創業板作為流動性充沛的科技創新企業聚集地,在此輪改革中,為紅籌企業提供了針對性制度安排,對紅籌回歸A股的吸引力將持續放大。在上市條件方面,紅籌企業發行股票的,發行後的股份總數不低於3000萬股,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份總數超過4億股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 中概股回歸多項環節需待合規
    自暴風科技刷新A股新股連續漲停紀錄開始,網際網路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的追捧度就開始大幅提升,受到這股市場情緒的影響,不少美元基金投資的紅籌公司也開始陸續籌劃拆除VIE架構,以期望回歸境內資本市場。
  • 暴風科技連續漲停 A股喊中概股「回家」
    分眾傳媒只是中概股回歸潮中的一員。市場消息指出,被盛大剝離出的盛大遊戲當前在積極籌備A股借殼上市,  3月17日消息,盛大遊戲遊戲公司發布消息稱,已經接到寧夏億利達資本投資有限合夥公司的通知。寧夏億利達、東方鴻泰(香港)有限公司、東方弘治(香港)有限公司、豪鼎國際有限公司已於3月16日達成協議,同意結成聯盟收購盛大遊戲,以完成盛大遊戲私有化。
  • 中概股要從美國退市?別太早下定論
    消息一出,中概股全線大跌。 喵哥更偏向於後者,因為我不認為中概股會全面從美國退市,這個負面影響對中美都很大,是個雙輸的局面,雙方一定會盡力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要知道,目前這個事情只是工作小組向川普提出提案,到實施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 理性應對渾水做空中概股
    近日,渾水調研公司發布調查報告,認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歡聚集團發布的營收、利潤、付費用戶等數據存在造假嫌疑。報告發布後,歡聚集團股價一度大跌近三成。針對質疑,歡聚集團迅速回應,認為渾水不懂直播行業,其報告包含大量錯誤的信息和陳述,以及誤導性結論,並稱願意提供海內外現金餘額和銀行存款對帳單給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做現金確認和調查,隨後歡聚集團股價又大幅反彈。
  • 中概股自爆與被做空 「同詞不同質」
    來源:Wind資訊這兩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分外惹人注目。瑞幸咖啡自爆造假塵埃尚未落定,好未來加入「自爆造假」行列,而同期,愛奇藝遭遇兩家做空機構夾擊。雪湖資本CEO馬自銘表示,雖然保留做空的權利,但雪湖仍將做多中概股視為更珍貴的策略。
  • 溫莎資本合伙人簡毅:中概股冬耕待春發 價值投資者或可入場
    但中概股新貴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卻並不樂觀,多隻中概股跌破發行價。2014年,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漲幅超過10個百分點,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卻下跌逾6個百分點。目前,阿里股價依然在100美元左右高位震蕩盤整,京東股價超過24美元,高於發行價19美元,除此之外,許多中概股在2014年登陸納斯達克後跌破發行價。
  • 焦點分析|58份中概股做空報告梳理:「狙擊」命中率為何降低?
    這意味著,平均4天就有一家中概股被做空。這其中,知名做空機構「殺人鯨」4天內連發兩份報告劍指康哲藥業;瑞幸咖啡則在兩周內,先後遭遇兩家老牌做空機構——「渾水」(渾水發布來自「匿名信源」的報告,並為其背書)和「美奇金」的質疑。不過36氪梳理發現,今年被「狙擊」的9隻中概股中,除了嘉楠科技和58同城在做空報告發布後未能止住股價頹勢,其餘7隻中概股股價均在短暫下跌後迅速反彈。
  • 金山雲逆勢IPO,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股「敦刻爾克大撤退」
    與此同時,一場中概股逃離美國、回歸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浪潮」正在醞釀當中。5月5日,據彭博社報導,網易(Nasdaq:NTES)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已經與顧問進行了溝通,最快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二次上市。另據IFR報導,網易可能考慮通過在港上市最多籌資20億美元。
  • 中概股回歸潮下港交所將成大贏家 中企赴美IPO或進入低潮期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香港市場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市場,國際化程度高,而中概股其實有很多國際資本在參與,二次上市的選擇也需要考慮股東和投資者的認可程度,而A股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是這波中概股回歸潮更偏好港股的原因。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否會受到衝擊?從美股近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中概股似乎並未受到明顯的大面積影響,有漲有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企業及第三方專家,大多數持樂觀態度,認為實際影響不大。隨著國內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準入門檻降低,美國納斯達克不再是中國企業謀求上市、打開募資通道優先考慮的「香餑餑」了。
  • 中金:京東(JD.US)百度(BIDU.US)等19支中概股有望回歸港股
    要聞 中金:京東(JD.US)百度(BIDU.US)等19支中概股有望回歸港股 2020年2月18日 09:55:03 中金研究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中金點睛」,作者:王漢峰。阿里巴巴(09988)完成在港股二次上市後,中概股回歸港股話題得到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