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麥與朋友聊天時,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英語原版娃」。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聽說過,其實從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原版娃」即從小培養了雙語思維,英語開掛的娃。
比如家長們說起來,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幼兒園中班自己讀中章MTH(Magic Tree House),大班寫了第一個英文冒險故事同時開始考證書。嗯,那基本上是「原版娃」無疑了。
想要培養這種英語牛娃可不容易,孩子需要從小英語磨耳朵,分級閱讀和筆試兩不耽誤,這樣的英語牛娃大概誰都羨慕,但這樣的毅力和堅持不是所有媽媽都可以做到。越小越容易培養雙語孩子。小時候,我家的確算是英文比中文strong,絕大多數是主動說英文的,很多中文不明白的,我用英文解釋,他就秒懂了。後來上了幼兒園才逐漸開始說中文,環境力量很大,孩子現在交流還是首選中文,但只要媽媽一說英文或者到全英環境,他立刻切入英文系統。2、phonics基礎一定要打好。
我從來沒有要求娃背過單詞,但一般單詞他都會拼。這就是一條捷徑,只要會讀+閱讀重複看,背單詞絕對不會成為學習英語路上的攔路虎。千萬不要重複我們父母這一代學啞巴英語,天天枯燥背單詞的老路。
3、父母提供大量閱讀資料,抓緊碎片時間
只要肯看,不惜重金砸錢買書,每天鼓勵孩子多讀多聽,現在網絡資源很多,隨時隨地都可以聽,抓緊一切碎片時間輸入原汁原味的英文。
4、不必刻意刷題,因為英文能力才是取勝的真正利劍。
道路很遠,閱讀的路上,想助孩子一臂之力必須家長先讀起來,才有機會與孩子更多的討論書上的內容,幫助他們提升理解能力。我堅信每一個牛娃的背後未必都有一個牛媽,但肯定有一個用心的媽!
很顯然,大部分家長可能由於沒有時間或者英語不夠好,再或者之前沒有接觸過這些教育理念,而錯過了培養「原版娃」的時機。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入幼兒園的年紀,但是只會幾個簡單的「Hello」/"apple",那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呢?
英語的聽說讀寫是一個整體,要想孩子真正把英語當做一門語言學好,就不能割裂英語的要素,而應該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的學習。
錯過了培養原版娃的計劃,英語學習拼的無非也是「時間」兩個字。
家長們應該有緊迫感了,給孩子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習規劃很重要,同時要善於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彌補孩子的差距。娃:夫
深,鐵杵樣
自然拼讀+國際音標+英文繪本+英文兒歌童謠
自然拼讀法作為英語的入門課程,可以幫助孩子更輕鬆地學習,得到學習的成就感,也可以解決約80%的規律性單詞。
還有約20%單詞需要藉助音標符號去解答。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法,都是學習英語的工具!
如果父母英語能力都不太好,那麼建議不要在家裡主導地教孩子英語。孩子可以利用一些線上課程和遊戲學習自然拼讀,或者看一些精選的原版動畫,家長只要掌控孩子的學習時間就好了。同時輔以簡易繪本和兒歌童謠,進行啟蒙。
孩子上小學以後,家長就可以鍛鍊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國外,自主閱讀的方法是從大聲朗讀開始,慢慢進階到默讀。在選擇讀物時,家長除了參考讀物本身標註的級別外,還可以使用「五個手指」原則,即當孩子瀏覽書本中的一頁時,不能超過5個陌生的單詞。
遇到生詞,家長要鼓勵小朋友首先根據上下文聯想,猜單詞的意思。如果實在猜不出,小朋友們可以使用圖解詞典,圖文結合的內容也相當充實有趣。
孩子們的閱讀分三個階段:
顯然,課內老師教的基礎英語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家長的需求,特別是現在英語學習越來越注重應用的大前提下,雖然孩子的英語學習相較於父母輩們的「啞巴英語」有著明顯不同。但是,好好利用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是追趕」原版娃「的關鍵。以上三類叫做,」要看孩子造化「類,稟賦和興趣對成功率影響更大。這個梯隊培訓出來,喜憂參半,效果有好有不好。家長繼續燒錢心疼,不燒又不是——心情比較複雜。
語言的學習的確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不進則退。
中國的孩子現在屬於兩種語言齊頭並進,都需要大量的閱讀與輸出,可想艱辛程度。一本哈利波特老外看一種語言就好了,我們的娃要看兩種,時間與精力是雙倍的。
但是不學行嗎?很顯然不行。無奈之餘只能在淚水與汗水中繼續前行……
• END •
免費領
「小學生必備英語口語100句」